一、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赏析
1、(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2、第二步: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该修辞手法的运用及目的。抓住“争先”“鏖战”“缴缠”分析比拟手法,从这三句整体上分析排比手法。
3、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5、理解诗歌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6、(游子“看月”、“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他醒着的时间长,实在无法入睡;同时说明他心中忧愁很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痛苦的剧烈。全诗共十句,除了“客行”二句外,所描写的都是极其具体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是一个紧接着一个,是一层深似一层,细致地刻画了游子欲归不得的心理状态。有时候描写一个人的状态的时候往往用简单的文字不足以刻画当时的状态,那么久通过他们当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心里等来突出这时的状态会更加细致让人记忆深刻。)
7、例3: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8、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9、例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11、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拟人
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13、问: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14、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5、就是即描写运动的事物又描写静止的事物,二者相互衬托。
16、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1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出自唐·杜甫《望岳》。会当: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凌:登上。这两句大意是: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纵目四望,周围的群山便都拜倒在脚下,显得那样的矮小。~是杜甫名作《望岳》的末联,写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意愿。作者从孟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语立意,想象登上泰山极顶后所见到的景象。这两句诗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从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同时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这就是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于泰山绝顶。。
18、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19、连天“无穷碧”的荷叶和映日“别样红”的荷花,不仅是春、秋、冬三季所见不到,就是夏季也只在六月中荷花最旺盛的时期才能看到。诗人抓住了这盛夏时特有的景物,适当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概括而又贴切。
20、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二、运用比喻手法写的诗句
1、用一个事物陪衬另一个事物,使后者更突出
2、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3、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4、(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5、“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6、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7、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8、(答)本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实”是诗人客居驿站思念家人,“虚”是诗人想象家人夜深不眠,想念“我”这个远行之人。诗人借助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来表达深切的思家情怀。
9、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10、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
11、追想式示现:即把过去的事情说得历历在目。
12、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13、■□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14、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批评了当时主将的无能。
15、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16、3)前情后景——以景衬情
17、反复修辞,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18、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19、作用: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20、(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三、一句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
1、“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
2、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3、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4、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5、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6、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7、比喻手法往往成为诗歌形象化不可缺少的主要形式之一。除了抒情诗歌以外,那种通过比喻来阐释哲理或诗中蕴含理趣的诗歌也比比皆是。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说:“文变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说明了诗歌与社会、政治相联系了,诗歌的理趣也就产生了。特别是到了宋代,由于社会环境不安定,内忧外患,没有唐代时候的激情,因而引发文人的思考,哲理诗使宋代“得天独厚”了。比喻手法使诗文的哲理深沉化,不但是寓理于事(包括形象)中,而且使其中的“理趣”更含蓄,更深沉,更厚重。如苏轼的题画诗《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
8、(问)简问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9、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10、答题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11、(示例)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
12、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13、这首诗的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1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5、《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构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16、1考前文言文知识补漏:高考高频易错实词归纳3
17、《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阻隔的悲剧,抒发了夫妻间的离别之愁和相思之情。
18、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19、■□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20、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四、用比喻的手法写诗句
1、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2、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3、③拟人。写人与绿杨一样消瘦,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伤春念远之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4、开头:交代时间地点、奠定基调、渲染气氛、为下文铺垫。
5、比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马作的卢飞快,共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8、(注)①皮日休:晚唐诗人,半生坎坷。本诗为其中年所作。②酃醁(línglù):美酒名。
9、“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10、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11、抓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是诗歌内容的高度概括。
12、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13、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14、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15、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妆: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裁:裁剪。似:如同,好像。
1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用典
17、“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1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2
1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马作的卢飞快,共如霹雳弦惊。(宋辛弃疾《破阵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唐李白《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唐杜甫《佳人》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20、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动静手法指的就是在一首诗中既写动态,又写静态,两者互相映衬,形成一种情趣。在运用时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五、具有比喻手法的诗句
1、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
2、例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溪渡”比作 “交情”、“水上风波”比 作“人生波折”,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赠刘景文
5、对偶句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可以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6、例“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7、”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免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8、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9、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设问
10、晓看红湿处,花种锦官城。
11、■□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12、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13、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14、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15、比喻即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比喻能游刃有余地将抽象的事物用形象的事物比喻出来,或者反之,将形象的事物用抽象的事物比喻出来,给人以多重感观美的享受。像这样的比喻在古诗词曲中不胜枚举。
16、(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7、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18、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一作:正是)
1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0、用典取自两个典故,前一句出自孟子的一个寓言故事,讲齐国有个人很穷,但是他有一妻一妾。他每天一个人出门,见到别人祭祀祖先时就等在一旁,等祭祀完毕之后就乞求别人将祭品酒肉分一些给他吃,然后回到家,妻妾闻到酒味便问他何故,他很得意地说有朋友请自己大吃了一顿。第二句取自晋文公重耳和介子推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