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用了借代的诗句【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借代的诗句赏析 1、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2、■□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作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

一、借代的诗句赏析

1、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2、■□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作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3、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倾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抄几联清新杜甫篇。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6、(问)“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7、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9、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10、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11、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2、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13、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2011年江西卷黄庭坚《清明》)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5、素养教育的方式有很多,而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其中一种。

16、(1)定义:用相关的事物代替另一个要表达的事物。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人,专名代泛称。

17、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8、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9、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20、1“议论文衔接句与高频词”梳理

二、用了借代的诗句

1、“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在此处,是一种含蓄的传情方式。

2、(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3、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4、(问)本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5、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呼告

6、■□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7、(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呼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汉武帝想让南越王归顺,派终军前往劝说,终军请求给他长缨,必缚住南越王,带回皇宫门前(意思是一定完成使命)。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1、“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12、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3、强调特点,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14、“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见汉·乐府古辞《江南》。何:多么。田田:形容荷叶挺出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一说,形容荷叶碧绿茂盛的样子。这两句大意是:在江南水乡最宜采莲,莲叶多么茂盛,相连成片。首句说“可采莲”,着一“可”字说明莲子获得丰收;次句抛开莲蓬,专咏荷叶,由莲叶的茂盛,可见莲蓬的长势,喜悦之情自在言外,构思曲折有味。这两句诗可用于描写江南水乡莲子丰收的景象和丰收的喜悦。

15、■□示现是一种修辞方法,就是把实际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示现分为:追想式示现、预感式示现、悬想式示现。

16、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意义集中含蓄音节整齐、富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17、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18、上面的“相识、偷、恨、回首”都是人的思想、感情、动作或是部位。赋予事物以人性。所以说是拟人。

19、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拟人

20、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三、借代的诗句大全

1、(1)定义: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2、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古诗文,我们为孩子精心设计了素养课程——《每日一句古诗文》。

3、“别语缠绵不成句”出自宋·黄大临《青玉案》〔千峰百嶂〕。本句大意是:分别时候的话语缠绵悱恻,说不成句。黄大临是北宋著名词人黄庭坚之兄,这首词是黄庭坚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县)时的送别之作。所谓“编管”,是指削去官职,贬逐到边远地区,类似于当今的流放、管制。这是一次特殊的送别,所以弟兄两人情绪特别消沉,离肠寸断,心烦意乱,以至~。状写离别情景时可以化用。

4、A(解析)试题分析:应为借代。这是对课本中诗歌的理解的考核题目,注意诗歌的意象、意境、手法、效果、主旨、情感等方面的把握。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例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陈涉世家》)该句借抽象的“坚”和“锐”来代指具体的盔甲和武器。

6、相关情无恨,沾襟比散丝。

7、“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8、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以“金戈铁马”来借代精锐的部队)——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9、“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双关也称隐语或者谐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11、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2、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3、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14、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1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对偶

16、赏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了德育方法中示范的榜样。

17、(技法概念)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如“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18、(技法作用)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练、具体生动的效果。

19、(衣冠代士大夫官员,冕旒是礼帽代指皇帝)

20、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帆船的突出部分“帆”借代整个船)——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四、运用借代的诗句并赏析

1、常用的五种修辞手法小伙伴们get了吗?

2、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

3、“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见《论语·先进》。夫:指示代词,这个。夫人:此人,这个人。中:准确,中肯。这两句大意是:这个人不大爱讲话,不过一开口必定说到点子上。这两句话在原文中是说:鲁国要改建名叫“长府”的金库,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对管事的大臣说:“照老样子怎么样?何必改建呢?”孔子听说后,称赞闵子骞~。这两句话可用来形容有些人认识问题很深刻,对什么事不轻易发表意见,但不说则已,一开口必定切中要害,说到点子上。。

4、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5、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个本体。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

6、1考前文言文知识补漏:文言常用字归类

7、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8、(鉴赏要点)应注意抓住本体与喻体间的关联,扣住相似处分析,鉴赏时可用“将……比作……”的语句形式。

9、(答案)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体现出慷慨悲壮的写作特色。

10、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11、再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四句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因此,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

12、“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朱熹《春日》。本句大意是: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花朵都是春光点染而成的。这个千古名句除了可供直接引用表现春色满园、春光无限外,还可形容各种繁荣昌盛的局面和新生事物的蓬勃涌现等。有时则改变它的原意,甚至改“总”为“才”,用以表现“一花独放难为春”,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显示出烂漫春光的哲理。

13、反复对比引用双关反语顶真通感用典互文叠字

14、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15、“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16、(簪缨本是官帽上的装饰代指高官)

17、这两首诗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借代和拟人的手法,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18、对事物的形象、数量、性质、程度等等,进行夸大(也有缩小的,但以夸大为多)

19、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20、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纱》)

五、描写借代的诗句

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2、黄鹤楼中传来一声如怨如素的玉笛,使人感到悲伤凄凉,仿佛看到了梅花正在纷纷飘落。听觉和视觉相互交错,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对长安的眷恋,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牵肠挂肚。

3、(问):诗的最后一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4、(绿、红分别代叶、花)

5、(技法作用)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6、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设问

7、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列锦

8、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9、(答)①四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②“芳树”对“春山”,“花自落”对“鸟空啼”。③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工整对称。

10、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11、“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

12、(答案)作者想象云彩连着睡觉的床,在天上喝酒碰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飘逸绚丽。

13、(6)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14、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15、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6、下面我们就举两个完整的例子来说明

17、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比喻对偶夸张

18、释义: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那种俊逸之风。

1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0、(2)作用:强调特点,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