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描写游牧民族的诗句【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描写游牧生活的诗 1、从事刺绣技艺40多年,授徒20多名,先后获得国家级金奖8项、银奖10项的高级工艺美术师,苏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蒋明秋说:“这些天我和各民族的绣娘沟通了...

一、描写游牧生活的诗

1、从事刺绣技艺40多年,授徒20多名,先后获得国家级金奖8项、银奖10项的高级工艺美术师,苏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蒋明秋说:“这些天我和各民族的绣娘沟通了,也看了她们的作品,感觉各有特点,可以互相借鉴,收获很大。”

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早低见牛羊。出自乐府·(敕勒川)

3、“玉屏箫之前是六孔,有五音,其中一孔为装饰孔,之后为了与钢琴古琴合奏改造为八个孔,与钢琴上的黑白键对应。萧的声音悠远一些,笛子清亮一些。”玉屏箫笛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吴继红介绍。

4、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5、蒙昧时代的诗歌记载着阿拉伯人的性格、生活、风俗、思想,记载着他们自己的历史,也反映出当时阿拉伯人的道德观念与伦理趋向。然而这种伦理观还够不上是一种体系,而是生存环境需要、气候条件影响与民族气质性格的结果。直到伊斯兰教的诞生,带来了社会的根本性变革,才使道德有了新的基础。

6、2019年5月6日,由映艺术中心/映画廊和思源摄影基金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评选揭晓,共有20位少数民族摄影师荣获“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我们将陆续推送获奖摄影师的作品,从他们的影像和文字中了解到他们对故乡或本土民族的解读。

7、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8、唐人通过对北方游牧文化积极合理的吸收、消化并融入自己的血肉中,最终创造了包括唐诗在内的辉煌灿烂的大唐文化。所以研究唐诗,必须关注来自北方游牧文化对唐诗从题材内容到美学风格所产生的影响。否则,就不可能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唐诗,揭示其不同于前代、后代的独特价值。事实已经证明:唐诗的繁荣离不开北方游牧文化深刻和多方面的影响;中华文化是中国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一体多元的文化;中国文学是中国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学;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丰富性是中华文化及中国文学最为鲜明的特点。

9、来自黑龙江的麦秸剪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高秋娟带来的剪贴画,乡土与高雅兼备,其丰收场景之逼真与美丽令人惊叹。

10、这首诗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宋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因为作者对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所以能一下抓住特点,不必用力雕饰,艺术效果就很好。

11、部落生活意识与伦理

12、译文:平原上的野草一片葱茏茂盛,年年一枯一生,野火也烧不尽它,等来年春风一吹,又纷纷萌生出来。野草远远地一直延伸到古道,青翠的山峦将荒城连接在一起。又要送朋友远行了,满目的青草也充满了离别之情。

13、祭敖包:蒙古族传统宗教活动,敖包是在草原、山坡或沙丘高地上用石头、土块、柳条等垒筑而成的。“敖包”最早是在茫茫无边草原上建立起来的能识别方向、道路、边界的标志,后成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祭敖包多在8月份举行。祭祀时敖包上插树条,上面挂有五颜六色的布条或纸旗。在蒙古族人民心中,敖包是神圣的净地。

14、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15、他们描写家园、大地、天空及旷野中的动植物和其他物体;凭吊遗址,记述迁徙动荡的生活;描绘战争的残酷,集会的热闹,娱乐的欢情以及刮风、降雨、天晴等一切社会和自然现象。借描写来说明观点,抒发感情、表达愿望。如著名的自然诗人乌姆鲁勒·盖斯对夜晚的描写:夜,垂下它黑沉的天幕。像大海汹涌的波涛,卷带着无穷的忧思。它伸开那硕大的身躯,巨人般压抑在大地,考验着我的耐心和勇气。啊,漫漫的夜,何时能熬到天明——。天明的情景,不会比黑夜更惬意。诗人把自己内心忧伤、思虑、沉郁的情感写进了自然景物之中,同时也使自然景物带上哲理和思想。

16、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7、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丰乐亭游春·其三》宋代欧阳修

18、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19、但下边并没有描写他们与汉民族之间的战争,而只是描写了他们故乡的壮丽景色。先是写天。大草原上的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天是那样的蓝,视野是那样的开阔,一望无际,所以作者甚至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天就如同一顶硕大无比的帐篷,笼盖着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地方。景物异常宏大壮阔。紧接着的“天苍苍”承接“天似穹庐”,“野茫茫”承接“笼盖四野”,但从描写景物转为抒写作者的心理感受,侧重点自有区别。

20、人到中年的我,仰望着故乡湛蓝的天空,深深的呼吸,呼吸着草原的味道,任幸福的泪水横流无忌。

二、描写游牧民族的诗句

1、头两句点题和提示地点,并无什么突出的特色。但是,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些知识的人都会知道,中华文化是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多民族,特别是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混合体。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原地区进入农耕文明的汉民族,与中国北方这片更加辽阔的大草原上游牧民族的地缘关系,隐藏着中国历史命运的秘密。即游牧民族的威胁和入侵,不仅迫使汉民族文化必须不断地保持和提高自己的优势,才能生存,这类似于自然界中的竞争淘汰法则,而且游牧文化的成分,如胡服胡乐马文化等,也逐步融入到汉族文化中,从而构成了统一的大中华文化。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听惯了木头磨破天空的声音

4、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传承人带着北纬45度以上区域的特色文化“鱼皮文化”来了;

5、如今的哈萨克牧人正在慢慢由转场式的游牧业经济转向定居式的农业经济、商业经济,告别老猎枪,告别老马,告别老鹰……对于习惯了在草原上驰骋的牧人们来讲,传统的生活正在慢慢远去,这种离别是悲壮的,也是惆怅的。有学者预言,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只能在书本里或是影像资料里才能看到“转场游牧”这种古老而又淳朴的生活方式,这一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人文历史,将面临着从我们眼前消失的那一天。

6、译文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7、具有浅浮雕感的“盘轴滚边绣”先是盘轴绣,再滚边绣,一般的绣品是由三道盘轴绣和一道滚边绣构成,在花纹轮廓中以同样的手法用色线填绣,余者通常采用平绣、挑花、乱针、跳针等手法,手法繁复,是侗族刺绣艺术的代表作。

8、此处王灼是说,高欢兵败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将士凄然。欢使斛律金以鲜卑语歌《敕勒川歌》以疗伤抚慰,大家听得哀感流涕。为什么?一是歌曲调好,鲜卑民歌调,都听过。二是内容好,唱家乡事,天然去雕饰,引起对故土思恋。三是演唱者乃司令员。军队最高统帅,而他又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深得兵心。而且不识文字的大老粗。

9、在读书的过程中,文中常常有字句让我感觉到李娟的率真可爱。在她写有翅膀的鱼的时候,描写“还有一个原因是:呃,我的鞋子太臭了……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她写全家人都在干什么活的时候,描述“总之,就我懒,什么都不想做,我刚从外面回来嘛,正在休息嘛”;她在写妹妹谈恋爱的时候,写到“听得我有些眼馋,简直想顶掉我妹妹自己嫁过去”,“想想看这么容易就能给人哄去,我妹也实在太可怜了,要是我的话,起码也得设九九八十一关……再想一想,也难怪我至今……”这样的语句怎么看都觉得作者真的很可爱。

10、苏绣传承人蒋明秋向参观者介绍苏绣技艺。

11、《赋得古草原送别》——唐代白居易

12、我写下诗句一段,挤出一滴滴虚伪的水份

13、芨芨草编织时,先将草打捆成束,放在向阳处晒干;将剪好的羊毛染上各种颜色,捻成各色毛线;将各色毛线根据图案纹饰缠绕在芨芨草上,编完后用斧头等工具将两头砍齐。织品丰富多彩,图案美观大方,反映出哈萨克人民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

14、回复「草原宽广」,可听测谎仪的豁达敦厚的演绎。

15、游牧文化是从事游牧生产的游牧部落、游牧民族和游牧族群共同创造的文化,是一种以自然环境(草原)和生产方式(放养畜群)、生活方式(逐水草而居)为基本条件的地域性文化,包括与游牧生活相适应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等构成游牧文化的具体要素。北方游牧文化则是指历史上生活在中国北方和西北方广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所创造的文化。

16、露宿野外的牧民用烧开的雪水泡上熟羊肉和馕饼,稍休息几个小时后半夜摸黑赶路,否则,在冰天雪地羊群也难以承受。

17、俄罗斯族列巴制作技艺传承人带着需要12小时等待才能上桌的美味来了;

18、寒冬过后鲜花开满春天。

19、公元一世纪中叶以后,匈奴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分裂为南、北两部。公元87年,丁零联合南匈奴、鲜卑及西域各族共同夹击北匈奴,北匈奴大败,被迫西迁。东汉时,除大部分丁零人仍游牧于贝加尔湖一带外(这部分丁零人被称作北丁零),一部分向西迁徙游牧于伊犁河流域和阿尔泰山一带(这部分丁零人被称作西丁零),还有一部分丁零人南移,在今山西和河北境内有定州丁零、中山丁零、北地丁零等。“五胡十六国”时期,丁零人在中原一带先后参加了各族统治者的混战。后来,这部分丁零人后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20、坐骑是转场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三、游牧生活的诗句

1、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技艺,是我国北方游猎民族的独特手工技艺,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主要流传于内蒙古东部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聚居区。

2、她描写游牧生活中的点滴令人动容。一个八岁的孩子背着干粮、手持小柳枝、徒步四十多公里,在深山老林里走了两天,就是为了把牛送回山下的家里。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我所面对的是一种古老的、历经千百年都没什么问题的生活方式,它与周遭的生存环境平等共处,息息相关,也就成了一种与自然不可分割的自然了”。

3、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织就的美服。

4、来自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民族乡的兰月芬,自幼随母亲格拉妮娅学习列巴传统制作技艺,1968年开始独立制作列巴引子、列巴,1988年开始带徒授艺。

5、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6、赛马是哈萨克人非常喜欢的马背上的娱乐活动

7、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8、《边方春兴》——唐代高骈

9、故乡的路|《佛寺旁边是家园》:回到起点,所幸起点仍在

10、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1、关于肉的诗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宋·岳飞《满江红·写怀》家财既尽骨肉离,今日垂年一身苦——唐·韦庄《秦妇吟》尚让厨中食木皮,黄巢机上刲人肉——唐·韦庄《秦妇吟》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魏晋·曹植《赠白马王彪·并序》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唐·杜甫《前出塞九首》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先秦·屈原《招魂》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清·曹雪芹《螃蟹咏》古骨无浊肉,古衣如藓苔——唐·孟郊《秋怀十五首》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餱——清·章炳麟《狱中赠邹容》希望能帮助到你

12、“侗族刺绣最具代表性的是盘轴滚边绣”,来自贵州省锦屏县的侗族刺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龙令香说。

13、译文:在浓浓的夜色下草色绿油油的,将酒壶中的就斟满酒杯。

14、啼鸣的儿时,从草地走向草地

15、我曾看过一部关于旅游的电视节目,上面就介绍了蒙古的一些牧民的生活。内蒙古应该也有游牧的吧?电视上说蒙古的那个民族用鹰打猎,并且每年还举办关于用鹰打猎的比赛。另外还有许多外国人就在蒙古的人家租住旅游,还兼打猎。

16、杂歌谣辞一类所收,多为前所忽视者。至于後来杜文澜的《古谣谚》等著作﹐则远比此书为晚﹐显然是在它的基础上编撰的。《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17、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18、来自黑龙江的传承人马华带来的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也吸引了不少人围观。

19、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善于继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更好创新;不忘本来,开辟未来。

20、出生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胡兰索卡,是土族盘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她的展位上铺满了令人艳羡的盘绣作品。

四、形容牧羊生活的诗句

1、《明皇杂录·辑佚》说:“天宝初,时士庶好为胡服貂皮帽,妇人则步摇钗,窄小襟袖,识者窃叹”;《旧唐书·舆服志》说:“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俄又露髻驰骋,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唐人张守节在《史记·赵世家》的《正义》中这样解释“胡服”:“今时服也”,所谓“时服”,一指当时通行的服装,一指时兴的服装。从听胡乐、吃胡食、穿胡服、戴胡帽、着胡靴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时尚来看,“胡”风几乎渗透了盛唐人的日常生活,盛唐人的文化行为和审美情趣多吸收、融合了胡人观念、价值,成为盛唐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2、像花朵消失在青青的草丛;

3、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出自张九龄《西江夜行》

4、影片中还有大量场景细腻刻画了哈萨克牧人对于自然生命的热爱。要搬走了,毡房里的雏鸟嗷嗷待哺,哈迪夏舍不得惊动它们,迟迟不愿意拆毡房。胡玛尔轻轻地将小鸟们包裹着取下,放到旁边的树杈上,小朋友们跟小鸟依依不舍地告别;孙子顽皮,奶奶哈迪夏告诉他,牧人们要善待树木,因为树没了,鸟就不来了,鸟不来了,蝗虫就来了,蝗虫来了,草就长不好了……

5、影片开场便呈现出了一派雄浑的史诗气质。一组航拍的雪山镜头映入眼帘,绵延的天山山脉巍峨雄壮,气势宏伟,皑皑的白雪,呼啸的寒风,带来一派冷峻萧瑟。严冬酷寒之下,镜头掠过擎着苍鹰的主人公望去,牧人们正赶着羊群攀岩而上,风越来越猛烈,呼啦啦的寒风夹裹着雪花,呼啸着从羊群、牛群、马群、驼队和牧人们身边席卷而过。如此风雪严寒,小姑娘博兰古丽(意为风雪之花)就在临时搭建的简陋帐篷里呱呱坠地。导演阿迪夏说,在狂风暴雪的转场途中生孩子这场戏,其实是过去牧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创作者在前期采访时听到的真实故事。在风雪中迎接生命寓意着这个民族顽强的意志也正是这样与生俱来。

6、挑花图案取材广泛,多达千余种,内容大致分为动物、植物、历史、生活习俗等四大类,以动物图案最为常见,构思奇巧,造型大胆夸张,布局均衡对称,色彩黑白分明,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7、清朝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的说法,可见茶汤在当时就已普及。

8、额尔齐斯河谷至暖冬牧场大部分路段均为原野戈壁,因此,偶尔也有骑着摩托车帮着赶羊的牧民。

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这两句显现出游牧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10、远方吹来的风啊,带着北方草原的消息,落在城市的角落里,没有终点的街道,来来往往人们的身影,有谁得到那个消息,草原上的马兰花儿开了,诺黑的病好了,黑骏马挣脱了缰绳在奔跑,草原上的马兰花儿开了,诺黑的病好了,黑骏马挣脱了缰绳在奔跑,我想爱一个人,为她掉眼泪,为她忘了自己,我还想有一首歌,让我掉眼泪,让我忘了自己,你宽看广的草原,朝霞升起,我想走进去,你看宽广的草原,云朵在翻滚,我想走进去,你看宽广的草原,朝霞升起,我想走进去,你看宽广的草原,云朵在翻滚,我想走进去,你看宽广的草原,朝霞升起,我想走进去,你看宽广的草原,云朵在翻滚,我想走进去。

1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2、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哈萨克人的风土人情,本人利用近十年的时间,拍摄了哈萨克族牧民的生活现状和四季转场历程。

13、09关于我的散文集《时光深处,岁月向暖》

14、进入山谷后牧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大卡车

15、彝族漆器制作在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北部的彝族漆器之乡喜德县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其漆器选用优质的杜鹃木、酸枝木、樟木为原料,需要选伐原木、干燥、打坯、打磨、补灰、髹饰、清洗、阴干等4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16、蒙古族象棋雕刻技艺传承人阿·敖日布介绍:“早年间,我们锡盟的蒙古族不会下蒙古象棋的人不多。这是蒙古族一项普遍性的娱乐活动。象棋之前都是牧民自己雕,所以没有固定图案,马雕什么样的马都行,骆驼长得也都不一样,所以这也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品。”

17、第三届“故乡的路”中国少数民族摄影师奖揭晓:罗金倩荣获摄影师大奖,苏德夫摘得青年摄影师资助奖

18、剥去浪漫想象,游牧生活充满艰辛

19、她指着展台上的几件作品说:“这里有三件作品是妈妈绣的,妈妈现在60岁了,这是她40年前的作品了。”

20、“蝴蝶也是我们的吉祥物,代表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的绣品里小孩子都站在龙尾,多子多孙的意思。”

五、描写牧童生活的诗

1、《乐府诗集》的文学体裁为乐府歌辞,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2、蒙古包:蒙古包一词来自于满族人对蒙古族住所的称呼,是游牧生活的产物。一般高七八尺,宽丈余,先用木杆、牛皮订成网状方架数片,然后连成圆仓式,再用圆木组成伞形圆顶,顶中央有一个圆形天窗,晴启阴合,用以流通空气,吸收阳光,是草原牧区传统居住用具,也是外地游人感兴趣的下榻场所。

3、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4、来自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赵玉书,是锡伯族弓箭制作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除了真的弓箭,他带来的一套表达五代人历史的微型家用挂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5、《乐府诗集》的重要贡献是把历代歌曲按其曲调收集分类﹐使许多作品得以汇编成书。这对乐府诗歌的整理和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例如汉代一些优秀中国民歌如《陌上桑》、《东门行》等见于《宋书·乐志》、《孔雀东南飞》见于《玉台新咏》。

6、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带着他们崇尚的三色漆器来了;

7、内蒙古自治区生活着除珞巴族以外的蒙古族、汉族、满族、回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朝鲜族、锡伯族、土家族、东乡族、苗族等55个民族。

8、公元5世纪时,内蒙古境内的阴山岩画就被地理学家郦道元发现。他在著名的《水经注》中作了详细的记述,然而直到20世纪前期,一直无人问津。从1976年开始,许多专家、学者到内蒙古阴山地区考察,先后共发现岩画1万多幅。这些岩画不仅表现了远古阴山地区居民的信仰和美术思想,也展示了他们游牧生活的全貌。

9、敕勒歌全文意思

10、郑蝴蝶带来的包头剪纸,强调锯齿状的细碎毛齿为其主要特点之“别的剪纸都是线条勾勒,你看我的这个,这细毛毛有多细碎,很好看吧!其他地区的剪纸大多是照着画剪的,我的剪纸,人物都是想象的。”

11、《北山》——宋代王安石

12、10铺地为卷,待你执笔成诗

13、这些独特的技艺传承,像一首首缤纷多彩的诗歌,诞生于各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歌颂着各民族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

14、伊斯兰思想文化漫谈专栏目录

15、孩子们展示亲手制作的潍坊风筝。

16、一首好歌,一定是符合儒家所倡导的枚准。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在这里,情,是天然出自机抒的真情实感,言是质朴平白晓畅的平常话。

17、“丝线都是蚕丝拧起来的,它的光泽能营造立体的颜色效果。苏绣很考验眼睛对丝线的敏感程度。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刺绣针法和我们有很大不同。她们的针法很多,而且很多都是图案完全在脑子里,随意去做。图案有中心点,延续到边缘,绣到一定程度就知道怎么分支排列下去。这对我很有启发。”

18、展览现场鄂伦春的撮罗子和桦树皮工艺品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19、故乡的路|《穿行大凉山49年的“公交车”》:连接生活与梦想的绿皮车

20、芦笙是多簧气鸣乐器,用于民间娱乐,是苗族具有盛名的圣器。民间认为,芦笙能够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能与神灵沟通,与先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