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地古代美食
1、古代对于美食的文雅称呼有三牲五鼎、雕盘绮食、珠翠之珍、山珍海味等。三牲五鼎的意思是形容食物丰富美好,祭品丰盛,最早出自《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中的“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雕盘绮食指的是精美的食物和器皿,最早出自唐朝诗人李白《扶风豪士歌》中的“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2、先是吃的火锅,叫做鲁祖古法火锅,听老板说是不含任何的添加剂。火锅汤底的颜色看起来很健康,最神奇的是,你坐在桌子上使劲儿闻,都闻不到火锅的味道,吃完衣服上也没有任何火锅味,这一点让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不信可以亲自去试试。
3、叫花鸡相传是很久以前的一个叫花子,在常熟的一个村庄乞讨偶然得到了一只鸡,然而并没有炊具和作料,于是他思来想去就随便将鸡的内脏挖去,然后直接就涂上黄泥、柴草,最后直接扔进火中烧烤,从此就有了我们现在吃到的这种美味了。
4、粤菜的兴起也是同样的道理。广州是通商口岸,富商云集,中外文化汇聚,形成了花样翻新、精致细腻的风格。发展到民国时期,已经有了后来居上的趋势。
5、因此,团队在做前期准备的时期,也在重新进行古文的“突击学习”。
6、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7、广东小吃属岭南汉族风味。多来源于民间,大都被流传下来而成为传统名食。品种总计达几百余种,不过最平民应该就属于“肠粉”了吧!
8、东里猪脚饭,澄海中心果汁旁的二男半不错,然后在后面的一条街有一家甜汤也是不错的呢,在“一家奶茶店”隔壁收起
9、此时期的美食有蒸豚(蒸猪),胡炮肉(游牧民族烤法的烤羊)、莼羹、驼蹄羹、鱼鲊(生鱼片)等等。
10、胭脂鹅脯:将鹅治净,先用盐腌,然后烹制成熟,鹅肉呈红色,故曰胭脂鹅。鹅脯:鹅的胸脯,肉嫩而丰。《易牙遗意》云:“鹅一只,不碎,先以盐腌过,置汤锣内蒸熟,以鸭弹三五枚洒在内,候熟,杏腻浇供,名杏花鹅。”
11、涮羊肉可是冬季里最爽的美食,传说是元世祖忽必烈在一次战斗前,军情急迫,没有时间彻底把羊肉煮熟,厨师将羊肉切薄,用沸水稍煮即熟,味道鲜美。忽必烈龙颜大悦,从此就流传下来了。
12、点击‘阅读全文’观看更多各地美味佳肴
13、但也有部分人持有不同意见。在南宋的官方药书《大观本草》新修订的版本中记载着新增了六味药,胡萝卜赫然在列,说明宋代人就已经能吃到地道的胡萝卜了。不管事实如何,在张骞出使西域前,中国人都是吃不到胡萝卜的。
14、古籍里的食物有多诱人?器物爱好者、美术史论毕业生卢冉,根据《山家清供》《中馈录》等宋元典籍,在5年的时间里,还原了75道宋朝美食。
15、“你要先感受到历史的美感,才能够把这个东西呈现得更好。”执行总导演郑苏杭告诉我们,她在拍摄古籍的时候,时常会想象自己是一个时空穿梭者,在历史现场之间游走。
16、在这个快节奏的996时代,有着吃不完的外卖,加不完的班。在这个年纪,你无法自由的放飞自我,也同时承担着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不断感受到亚健康的生活状态传递给你身体的预警,你悄然意识到有一个健康身体的重要性,你想要开始去健身,想要开始注重饮食。但是下班需要应酬,周末需要陪孩子去课外班的你,从没有多余的时间真正的为自己考虑。
17、先来说说北京的烤鸭。烤鸭起源于明代宫廷,今天作为烤鸭代名词的全聚德,在民国时还是后起之秀。当时北京最好的烤鸭店是老便宜坊,是明永乐年间的老字号。老便宜坊从养鸭填鸭到烧烤,都有一套保密手法。凡是达不到肥瘦标准的鸭子,都卖给其他鸡鸭店,单这一点,就是当时全聚德达不到的。当年吃烤鸭,需要选一个晴天,让小风把生鸭子吹透晒干,这样才能保证烤熟的鸭皮的是脆的。
18、煎饼,通常也称为“薄饼”或“面饼”,是用调成糊状的杂面摊烙而成,各地做法、食法略有变化。
19、云南鲜花饼去过云南的人必买产品,那肯定是鲜花饼啦,去过昆明的一定会看到大街上都是卖各种馅的鲜花饼,但最具特色和受别人喜爱的还是那个经典的玫瑰花饼。毕竟是用鲜玫瑰花做的,咬起来那满足感,满嘴玫瑰花香,好吃极了。带回家也不用担心,放微波炉加热一小会,也超级好吃的。
20、但关于胡萝卜传入的时间就有争议了,一种说法认为是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带回来的,但司马迁在《史记》中只记载了张骞从西域带回了苜蓿、葡萄种子,并没说胡萝卜。大多数人认为胡萝卜是元朝时传入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六卷中记载道,“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
二、古代民间美食
1、现在是已经进入了三伏天了。也就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了。热腾腾个个都怕,大热天看到什么都没有胃口了。
2、与其相忘江湖,不如点击上方“岳麓书社”关注
3、古籍吸引人的地方,到底在于什么?毋庸置疑的是,阅读古籍就是阅读古人的一手资料。总导演叶深认为,片中的拍摄对象阅读古籍的过程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他们能够捕获到不为他人所知的奥秘。
4、对待古籍里的历史史实,团队需要小心、谨慎地查阅,反复向专家求证,以免犯低级错误。
5、后来,丁宝桢就将这位厨子挖到自己家,并要求他一同和自己前往他任职的地方。在四川,辣椒盛行的地方,厨子的后代将胡椒换成了辣椒,就有了现在的宫保鸡丁这一御用名菜之一。
6、古籍缀合成功的“浪漫”,外人也许无法体会其中的千分之但摄制组都为张教授和团队的执着震撼,导演在拍摄手记中写道:“默默地在为历史缝补伤口,这的确是件很了不起的工作。”
7、我们品眼前的美食,听背后的故事,从而得到某种形而上的中华传统美食文化和历史典故收获。
8、溲合料豆,磨如胶饧,扒须两歧之势,鏊为鼎足之形,掬瓦盆之一勺,经火烙而滂澎,乃随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蚁行,黄白忽变,斯须而成。
9、东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异,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猪肉,成品菜都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麻将块儿,红得透亮,色如玛瑙,夹起一块尝尝,软而不烂,肥而不腻。
10、馉饳,读音跟“骨朵”类似,是盛行于两宋三百年的一道著名食品,两宋都城之食店、分茶、酒肆、夜市里都有卖,而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鹌鹑馉饳儿”。如灌圃耐得翁《都城记胜》:“夜间顶盘挑架者,如鹌鹑馉饳儿。”
11、如何让暮气沉沉的古籍“活化”,是纪录片团队最大的初衷。
12、浸泡料豆,用石磨磨成糊状物
13、民国时期,文人梁实秋曾记载过该菜的烹饪方法:
14、比如雷的产生,源自于雷神。《山海经》对雷神的外貌记载为“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撒旦君在作品中还原了这个被黄帝拆骨当鼓槌、把自己的肚子当鼓皮的“正宗雷神”,这刷新了流行文化中的雷神形象——一个用双手“敲鼓”的人形天神。
15、“人在家中坐,香从锅中来”
16、像铜钲一样大,像剡(shɑ̀n)溪纸一样薄
17、炊饼做法类似于今天的馒头
18、此外,除夕宴上内盛“柿饼、荔枝、桂圆、栗子、熟枣”的百事大吉盒儿,寓意新年伊始,彰显着喜庆的节日气氛;中秋的蟹宴、岁末的腊八粥等,沿袭着传统的文化习俗;而在皇帝驾崩的那段日子,饭桌上多出现小葱豆腐,麻油青菜,葱油萝卜等素食,不仅显示出对逝者的尊重,也在细节处体现出剧组的用心程度。
19、我向来对美食没有研究,我的饮食都是由我爱人来料理。她总是让我吃的东西不重样儿。每顿饭都做到有饭,有咸菜,有炖菜或汤。
20、在行业内,古籍缀合被称为是一个“坐冷板凳”的苦活,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耐性。为了弥补一个残片,研究者可能需要排查上百、上千部的经卷,而且最终可能“徒劳无归”。
三、古代有哪些美食
1、口齿留香垂涎三尺望眼欲穿食指大动玉盘珍馐秀色可餐饕餮大餐凤髓龙肝回味无穷唇齿留香色味俱佳垂涎欲滴八珍玉食其味无穷脍炙人口爽滑酥嫩肉汁四溢口感饱满回味悠长软嫩滑爽入口即溶酥脆香口
2、100多道点心,近300道炒菜,100多道主食……当超过1000道菜品出现在同一部电视剧中,《尚食》仿佛一部回到古代的美食纪录片,向观众展示了琳琅满目的饕餮之餐。不管是极具观赏性与地域特色的两做大虾、醋溜素黄鱼等,还是元代画家倪云林自创菜品鲫鱼肚儿羹、唐代画家王维《辋川图》菜品重现等,《尚食》向观众展现的不仅是一份鲜活瑰丽的美食图谱,更是栩栩如生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
3、这种叫作“古楼子”的饼
4、陆游一说到炊饼,便喜笑颜开——寒醅发剂炊饼裂,新麻压油寒具香。大妇下机废晨织,小姑佐庖忘晚妆。老翁饱食笑扪腹,林下击壤歌时康。
5、而烧饼面是经发酵的,大多有馅
6、炊饼是一种比较薄而宽的饼
7、纪录片记录了另一位和现代人“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古籍爱好者——陈诗宇。从2003年起,陈诗宇开始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是著名的服饰史学者、影视服饰顾问,曾担任文化节目《国家宝藏》、古装剧《清平乐》的服装顾问。
8、最近,薯条儿迷上传统文化,经常身着传统服饰,衣袂飘飘,环佩叮当的在饭团儿面前晃悠。上班乘“轿撵”,有感慨时便要“赋诗一首”,饭团儿钦慕不已,也加入了弘扬传统文化的康庄大道,奈何囊中羞涩,只好翻阅历史书籍,企图在餐桌上,体验一把迁客骚人的复古情怀。
9、而不止于美食本身,其背后蕴藏的深意和历史人文故事更是值得考究。一壶精心准备的西湖莲子酒,不单单是清心安神,更多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让皇帝心生怜子之情。同样地,一道用柿饼、核桃仁等精心制作的淡黄色圆形带馅点心大救驾,也让皇帝感念起儿子过去的军功。
10、古装剧里的服饰道具都犯过哪些错?为什么会出现各个时期的服饰“一锅乱炖”的现象?为了考证一条腰带的历史、一个头饰的使用场合,陈诗宇常年出入于各大图书馆翻阅古籍,并咨询历史学家,不厌其烦地进行佐证。
11、西湖醋鱼浙江杭州传统名菜,选用西湖鲲鱼作原料烹制时火候要求非常严格,仅能用三四分钟烧得恰到好处。起源于南宋临安,一宋式兄弟,为叔嫂报仇前,嫂嫂给他做过一道酸甜味道的鱼来告诫它生活的不易。
12、“黑色的卵石滩原本是一条黑龙,它受了伤,慢慢死去,掉落的鳞片就是这些石头。”
13、跟着长乐熊一起来看这个展览
14、2022年4月23日,是全国第27个“世界读书日”。毛姆曾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疫情以来,当我们被生活的无常和焦虑所困,书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遁世离群的“世外桃源”。不过,有一个更为小众、隐秘但却不乏趣味的书籍品类常年游离于我们的视线之外——古籍。
15、东坡肉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属浙菜菜系,是杭州名菜,深受各类人群的喜爱。相传1080年北宋诗人苏东坡在湖北黄冈时,当地多食猪肉,它想出了用慢火,少水,多酒的方法制作猪肉。苏东坡在黄州任职没多久,被排挤,后要求调往杭州,这道佳肴就流行于江浙地带了。
16、浙江小吃应以”吴山酥油饼“最大众,将水油面和油酥面混合,经油炸而成的塔形多层酥饼。其酥层清晰,色泽乳黄,香脆松甜,油而不腻,入口即化。吴山酥油饼在南宋时即被誉为“吴山第一点”,流传至今。
17、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藏族特色的民族美食,是来到这里旅游者必不可少的,藏餐中有代表性的是烧羊肉、烧牛肉、糌粑、酥油茶和青稞酒。藏餐的口味讲究清淡、平和。很多菜,除了盐巴和葱蒜,不放任何辛辣的调料,体现了饮食文化返璞归真的时代潮流。
18、最近,纪录片《穿越时空的古籍》上线,为我们带来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古籍宇宙。
19、敦煌遗书总共有7万多卷,涉及医药、儒家经典、佛经等领域,散落在全世界的博物馆、图书馆里,其中90%都是残卷。如何将这个体系庞大的古籍缀合?这个过程漫长、繁复得超乎想象。
20、肠旺面又称肠益面,是贵州极负盛名的一种汉族风味面食。在贵州众多的小吃中,以色、香、味“三绝”而著称,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汤鲜的风味和口感,以及红而不辣、油而不腻、脆而不生的特点。肠”即猪大肠,“旺”则是猪血,加上面条,三者相加便相得益彰。 “肠旺”是“常旺”的谐音,寓意吉祥。
四、古代十大美食
1、部分人认为这道菜和左宗棠有很大关系,因为左宗棠有“左宫保”的称号。后来这道菜还被传到了国外,受到了许多人的爱戴。在国外,老早都把宫保鸡丁认为是中国第一菜。
2、随着火锅的发展,饮食文化和礼仪也约定俗成。在北方蘸料多选用麻酱,个别地区火锅里的菜摆放也有顺序:“前飞后走,左鱼右虾,四周轻撒菜花。”宛若"众星捧月"以示对客人的尊敬。在重庆等地,汤汁厚味重油红亮诱人,牛油与丁香、八角、罗汉果、草果等香料迸发出迷人又奇妙的香气,调料一般选用油碟,既能展现原汁原味,又可降火生津。烫菜讲究:七上八下,滑嫩不散,吸收了锅底绵密的鲜香,一口放入嘴里(小心烫),顿时被鲜、辣、嫩、滑安排的服服帖帖。
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蹄糕
4、在中国历史上,随着中原王朝与他国的交流,传入中国的食物其实有很多很多。一般来说,在方言中,凡是带有“胡、番、洋”字样的食物,都是由他国引入的。其中带“胡”字的大多是两汉、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带“番”字的主要是明朝以后传入中国的,带“洋”字的则是清末、民国时期传入中国的。
5、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河北人最爱的就属于“驴肉火烧“凉肉夹饼,再加以驴冻,驴冻入口即化。河间驴肉火烧的味道是外热里爽,清爽醇香。河间驴肉火烧一定要趁热吃,因为要想驴肉火烧香里面必须加点肥的,只有热火烧才能把肥肉烤化,让香味渗透到肉里、火烧上。趁热把酥脆的火烧咬到嘴里,里边渗出的是鲜美的驴肉香气。放到嘴里咀嚼,驴肉的鲜嫩、火烧的香脆。人间美味也就不过于此了。
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狮子头
7、我以前做过业余导游,带游客到杭州必点此菜。
8、也可在喝茶闲聊时吃的普通小饼
9、北京烤鸭如果没听说过北京烤鸭,那真的不是中国人啦!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厨房师傅都是当面片鸭片切的可以说晶莹剔透,薄如纸了,然后拿煎饼包着吃,蘸着特色酱料,真的是不吃烤鸭真的是一大遗憾啦。然后那边的鸭骨头也可以打包带走,完全可以回家炖碗热乎乎的鸭汤。
10、唐朝才子段维嗜吃煎饼。有一次文友聚会,一边吃喝一边做诗文。当天的主食是煎饼,正对段维的胃口,文思也就格外敏捷。那边一张煎饼烙熟,他的一篇赋也就做好了。
11、糟腌:是指以盐和香糟卤为主要调味料的腌制法,其方法为将材料用盐腌后,再用糟卤腌着,其味清新而畅快。而作为糟腌代表的糟姜,在两宋时期是极为流行的食品,备受朝野宠爱,甚至成了朝廷的贡品之一。范成大《吴郡志·土贡》就有清楚地记载:宋朝,进贡的土特产中,有“白墡,柑,橘,咸酸果子,海味,鱼肚,糟姜。”小小糟姜,成了贡物,登上了大雅之堂。
12、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越来越讲究了。大家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是要吃好。于是对食物的色、香、味儿的追求提高了,食物也随之改称为美食了。
13、瓦罐汤以江西小吃闻名全国,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了煨汤的真谛:‘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则成至味’,几千年的历史记载和沉淀,使其独具特色,配上拌粉,这味道,好恰的不得了!
14、这时期的中华大地上又经历了一次大分裂大动乱,北方政权大多以少数民族为主,所以在饮食方面深受其影响。
15、作为一个无肉不欢的人,就介绍一些关于肉的菜品。首先,先说一下宫保鸡丁,宫保鸡丁可是有典故的。据传,有一天,一名官员叫丁宝桢的人去山东微服私访,在经过一户农家院时,闻到一股香气,已是饥肠辘辘的他,立即迈步走进了农家。在丁宝桢一番咨询下,知晓了这道菜叫爆炒鸡丁。
16、古时烧饼多在面上撒芝麻
17、炸酱面想必大家都吃过,这也是我国的传统特色美食,起源于北京。因为好吃的缘故,现在已经传遍了大江南北。同时,也被誉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
18、撒旦君坐在家乡的卵石滩上,静静地听着龙鳞片掉落的声音。这个浪漫的民间故事,来自于撒旦君儿时的乡土课本《光绪定海乡土教科书》。
19、剧中的每一道菜肴,不仅饱含了庖厨的心意和人生经验,更蕴藏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一碗用白菜帮、菠菜叶、馊豆腐和剩锅巴碎米粒儿做成的珍珠翡翠白玉汤,不仅源于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年少时受恩人相助的典故,更是反映了自古以来老百姓的乐观,以及铭记祖先创业艰辛的传统美德。
20、不过,如此灿若星辰的古籍,对大众来说,常常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想在古籍中寻求特定的问题,如同大海捞针。
五、古代奇特美食
1、据《礼记》记载,“周八珍”是供周王室食用的八种肴馔,有“淳熬”、“淳母”、“炮豚”、“捣珍”、“渍”、“熬”、“糁”、“肝膋(liáo)”。
2、在当年的无锡,最豪华昂贵的娱乐是租一条大船,到太湖上吃船菜。外地人对无锡菜的印象是太甜了。但船菜却和当地口味不同,因为掌勺的并不是厨师,而是高级妓院的花魁。我们知道,古代的高级妓女,都要学习琴棋书画。而在民国时的无锡,她们还必须是高明的厨师。
3、周代是先秦时期,在烹饪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的朝代,据《周礼·天宫》记载,负责周王室的饮食机构的官员达2294人,占整个周朝官员总数的58%,居历朝之最。这么庞大的饮食机构,把周代的饮食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其中“周八珍”便是其饮食艺术的最高代表。
4、绿豆糕。绿豆糕是传统特色糕点之属消暑小食。相传在古代是端午节吃的食物。按口味有南、北之分,北即为京式,制作时不加任何油脂,入口虽松软,但无油润感;南包括苏式和扬式,制作时需添放油脂,口感松软、细腻。有清热解毒,祛暑止渴、利水消肿、明目退翳等功效。它具有形状规范整齐,色泽浅黄,组织细润紧密,口味清香绵软不粘牙的特色。
5、狮子头(淮扬菜系中菜品名称)
6、捣珍,就是去牛、羊、猪、鹿、獐等动物的里脊肉,反复捶打,捣成肉茸,加醋调和。
7、除了汤饼不是饼而是汤面外
8、汉朝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汉代的扬雄在《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
9、本文为岳麓书社“小品雅集”《随园食单》前言,作者魏水华。
10、杭州的楼外楼饭店制作这道菜,称得上高手。
11、火锅不仅好吃,更重要的是其形式蕴含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众人围着热气腾腾的火锅,现吃现烫,热气熏烤下,大汗淋漓,举箸大啖,热烈而融洽。男女老少谈天说地,把酒高歌,气氛热络,距离迅速拉近,伴随着汤汁浓郁的锅底,从内而外的暖心起来。各地也因地制宜,发展出带有区域特色的火锅,花色纷呈,百锅千味。广东的“打边炉”火锅,食而不腻,味美无穷;云南的滇味火锅,鲜香回甜,风味独特;重庆的毛肚火锅风味别致,辣咸鲜,油而不腻,暴汗淋漓,酣畅之极。
1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绿豆糕
13、酸辣粉虽贵州和四川都有酸辣粉,最具特色的人应属以重庆酸辣粉最为特色特点是“麻、辣、鲜、香、酸且油而不腻”。说起酸辣粉的来历,广泛流传着这样的典故。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是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三人结义后, 桃园的主人专门为他们做的饭菜,选了当时比较为人喜欢的红苕粉做主料,寓意这三人的友情像这粉条一样绵长,又加了一种特辣的小尖椒,和老坛酸菜以及红糖与黄莲在里面,刘备的意思是要让三人明白酸甜苦辣都不怕,后人因为其味酸辣入味,渐渐就改成了“酸辣粉”了。
14、时豪家食次,起羊肉一斤,层布于巨胡饼,隔中以椒豉,润以酥,入炉迫之,候肉半熟食之,呼为“古楼子”。
15、这家店离解放碑很近,在鲁祖庙花市原鲁祖庙的地方,走进老巷一会儿就能够看到,古法制作的美食,健康原生态,值得一试。
16、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里写道:“当你触摸到实物,纸张的纤维、粗糙,墨是浮在上面还是沉在下面,直接和你肌肤相亲,这是复制品无法企及的。有形的东西,你永远不知道它将来的价值在哪里,一定要好好保护。”
17、大将军马燧也爱吃胡饼。此物让马燧这样的武夫都吃得“喉干如窑”,感觉大概跟今天吃重庆火锅相去不远。
18、那我就把印象最深刻的奉献给看官。
19、镜头捕捉阳台美好,文字记录阳台故事
20、糕粥 却说本处城中一个卖糕粥的王公,起个五更,挑着担糕粥,点着灯笼,一个小猴子跟着,出来赶早市。正来到死边过,被绊一交,把那老子一担糕粥倾泼在地下。只见小猴子叫道:“苦也!一个和尚醉倒在这里!”老子摸得起来,摸了两手腥血,叫声苦,不知高低。老子告道:“老汉每日常卖糕粥糜营生,只是五更出来赶趁。今朝得起早了些个,和这铁头猴子只顾走,不看下面,一交绊翻,碗碟都打碎了。相公可怜!只见血渌渌的两个死尸,又一惊!叫起邻舍来,倒被扯住到官!望相公明镜办察!”——第四十五回病关索大翠屏山拚命三火烧祝家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