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描述菱角的诗句【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描写池塘菱角的诗句 1、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2、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3、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

一、描写池塘菱角的诗句

1、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2、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3、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4、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5、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6、文章中涉及人和事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7、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8、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9、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杜甫《夏夜叹》

10、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1、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12、(2)①寓情于景,(明技巧)②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释运用)③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析作用)

13、然而真正久负盛名的还要数嘉兴的南湖菱——因皮薄肉嫩、甜脆清香、入口层次感丰满而为历代老饕中意;它呆头呆脑、模样憨厚、神似北方馄饨,所以后人又亲切地爱称其为馄饨菱。不过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南湖菱给予食客的视觉刺激——嫩时表皮葱绿、苍翠欲滴,内里浅白、无暇纯净,和历代文人墨客清雅高洁、淡泊宁静的审美取向不约而合。宋人范成大就曾击节力赞道:“有馄饨菱者,色白甜香,实为上品。”

14、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15、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16、译文: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17、A.乐景乐情,哀景哀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18、柳影繁初合,莺声涩渐稀。

19、首:下边是“自”,不要写成“白”。

20、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二、描述菱角的诗句

1、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2、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4、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5、鉴湖一曲云水涯,风吹万柄红荷花.放翁醉后出奇语,花为四壁船为家.——清.杨芳灿《莲花博士歌为吴兰雪作》

6、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7、例一: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8、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9、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10、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11、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就这一点作简要分析。

12、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13、就是指诗歌在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14、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常年飘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颈联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在这里,客观景物引发了创作主体一系列相关的感情,这诸种感情交织融会为一种复杂但合情合理的心境,最终与景物融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意境。

1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6、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宋·欧阳修《采桑子》

17、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工笔(细描)、白描;

18、2018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19、(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诗人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

20、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三、描写池塘的古文

1、将田螺和鳅混养,不用再喂其它饲料,田螺和泥鳅都能正常生长。因为田螺能丰富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水生植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蚬子、丝蚯蚓等,还产生幼螺,这些都是泥鳅的天然饲料,泥鳅所排泄的粪便又是田螺的好饲料,田螺除了吃泥鳅的粪便外,还捕食水中的底栖无脊椎动物和丝状藻、硅藻、裸藻、蓝藻、金藻等水生植物。田螺和泥鳅混养,每亩鱼塘放养田螺100~150公斤,放养泥鳅15000~20000尾,养殖8~10个月,可收获田螺3500~4000公斤,泥鳅2000~2500公所以是可以混养的,如果回答的不满意,可以到养殖圈论坛看看,那里有专家可以详细的为你解答。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唐"白居易 )

3、见荷花、被风吹。——蒋捷《燕归梁·凤莲》

4、(注)①逐:循、沿。②趣:通“趋”。③澹:安静。

5、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柔róu(温柔)(柔弱)

7、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8、(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

9、(问题)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10、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11、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手法。

12、注:①这首《舟中晓望》,记录了诗人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②舳舻,一种方长船。“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③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④“赤诚”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标,山顶。

13、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14、答: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用典。“桃源”“避秦”“渔郎”“问津”等语,都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诗人通过用典表现自己不与元朝合作的决绝态度。

15、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16、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17、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18、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薛道衡《昔昔盐》

19、例3:“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

20、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杜公瞻《咏同心芙蓉诗》

四、关于菱角的诗句

1、(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2、声与色结合(视听结合)

3、(2)表情达意重细节,表达真情实感。

4、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

5、“以小见大”就是以小景传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来表现主旨的

6、古岸开青葑,新渠走碧流。

7、小楼愁倚画阑东。蓼昏月,一笛碧云风。

8、刘禹锡也写《采菱曲》,而且他写的很长。他写到:“‘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菱角如锦缎一样飘荡在水中,采菱女子连心上人都来不及顾及,争着去采菱角,她们争着划向那菱角多地方。兰桨一道道划过掀起一层轻浪。菱角吸引力确实很大啊。他又写采菱曲声:‘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美丽曲声连三千里外长安都能听到,可见其魅力巨大。”

9、雨馀无事倚阑干,媚水荷花粉未乾。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宋·王月浦《荷花》

10、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11、“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将这遍及千家万户的溪水分三类,即“深”处。“浅”处和“不深不浅”处,并且分别为它们做了科学的安排,即“深”处种“菱”,“浅”处种“稻”,“不深不浅”处种“荷花”。

12、问: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13、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物当作人来写,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15、宋代黄庭坚的《鄂州南楼书事》: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1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7、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宋。白玉蟾《荷花》

18、泉quán(泉水)(甘泉)

19、诗中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景象,来衬托“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所营造的的冷寂、孤独艺术氛围。

20、“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诗人深夜约客客不至,孤独一人,下棋不成,所以“闲敲棋子”。诗句虽然只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然而在这个动作中,将焦躁而期望的心情描绘得细致入微。人在孤寂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做一些单调机械的动作。棋子本不是敲的,但此刻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寂中的苦闷;“闲”字说明无聊,而正是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的失意;“落灯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形,也同样表现了诗人怅然、失望的情绪。诗的末句是一个小小的衬垫,却令全诗大为生色。细节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曲包,在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的情形下,诗人所产生的情绪,尽在不言中。

五、关于写池塘的诗句

1、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2、过渡(即承上启下)

3、“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

4、不得不击节而叹——笔墨之事,真是奇绝。都来不过一解四句,二解八句,而其中间千转万变,并无一点相同;正如路人面孔,都来不过眼耳鼻口四件,而并无一点肖似也。所谓我手写我心,采菱这一民间胜事在不同作者眼中也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魅力;也许唯有明察秋毫、以小见大,方可管中窥豹、略探传统文化背后的深层含义。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理解诗,领悟意境。

7、译文:站在南楼上倚着栏杆向四周望去,只见山光、水色连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

8、藏cáng(藏身)zàng(西藏)

9、借议抒情,指在诗歌中,诗人往往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通过议论来抒发思想感情。这是一种依附于事理的抒情,诗人为了抒情的目的,“寓情于理”,其中的议论表现出诗人对客观事理认识感受后的情感判断和情感评价,与单一的议论不同,不重在摆事实、讲道理。

10、踪zōng(踪迹)(失踪)

11、例6:“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12、唐代杜甫的《为农》: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13、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4、E.融情于景(有景无情)

15、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诗是精卫坚韧不拔、前赴后继奋斗精神的自我抒发;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16、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17、当岁月流转到夏秋交替之际,杭州被城市化热岛效应的闷热与躁动压抑得难以呼吸,而地处城市北部的西溪却是一片清凉世界,仿佛被时光遗忘的土地:十余平方公里的湿地,用它的每一张叶片辛勤净化着略显浑浊逼仄的空气。

18、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19、(20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20、今年花发积水潭,接天云锦红酣酣.青山窥人出港北,白鹭导客过溪南.——清.杨芳灿《莲花博士歌为吴兰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