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文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
1、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2、作者对人物的经历、时间的发展和环境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3、我们对散文的写作技巧作一下细致的分析,以便复习备考时能举一反三:
4、4)过渡照应:承上启下,前后呼应。
5、(3)确定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6、④索尔仁尼琴站在北回归线上的形象,使我想起他在一次访问时流露出来对故乡的情感。日本研究俄国文学最杰出的学者木村浩,去年九月曾到美国佛蒙特州索尔仁尼琴居住的山庄去访问,他看着窗外佛州茂密的森林问索尔仁尼琴:“到了冬天,这一带是否会下大雪?”
7、强调的重点或感情发生了变化。
8、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9、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10、★文末引用俄罗斯民谣有什么作用?
11、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
12、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3、(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如下表:
14、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答题思路)①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②联系语境析修辞。任何修辞离开了具体语境,便不能发生作用,显出功能。故而,联系题干中要求解释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有效阅读区间),分析它运用了何种修辞格。③瞻前顾后断深意。在有效阅读区间内,在该词语的前或后皆有对其进行直接阐释的句子、段落。抓住了这些阐释性语句、语段,便找到了打开词语修辞义大门的钥匙。④概览全文看表里。若在有效阅读区间内没有对须释义的词语的阐释性语句、语段,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表)写什么,实际上(里)写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联系修辞方法分析该词的修辞义
15、典雅:多描绘性的语言,讲究节奏韵律,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
16、①补充、丰富、深化叙述,使叙事更严谨;②有时也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17、设问: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18、①使深奥的、抽象的事理变得浅显易懂。
19、虚实结合:作者描写的现实客观的景、物、事与作者通过联想、想象而虚拟的景、物、事互相映衬,表达更为浓烈的情思。
20、②借用特殊的形式把相对的两部分内容更凝练、更集中地表现出来,以突出事物的矛盾和有机联系。
二、景物描写的文章开头
1、运用了什么技法,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即指出运用哪种技法,分析概括某种技法表现出来的特定内容,说出具体效果。后两个环节要根据题干要求具体处理,切勿死板地模式化解答。
2、第三人称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便于客观描述。
3、理清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心路历程,才称得上对戏剧人物形象比较全面的鉴赏。
4、(解析)本题考查散文材料与主旨的关系,运用主旨观照法来理解。
5、景物形象(写景状物散文)
6、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重彩浓墨的描写。
7、结尾的作用也基本同小说。
8、即说反话,故意说与本意相反的话,表达一种讽刺、愤怒或调侃之情。
9、理解词语的含义,是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
10、|编辑:东方朔的编贝齿
11、42021高考核心知识点考前精讲:散文阅读“干货”总结(上)
12、(答案)内容上:渲染了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气氛,奠定全文温暖的感情基调,以景喻人,表达了“我”对刘老师的思念之情。结构上:照应题目,由风筝引出下文,是用春天的景色和风筝勾起我对刘老师的回忆,突出了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十分大,让我至今记得他。
13、景物描写一般有以下几种作用: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或者说为人物提供一个活动的场所。如《智取生辰纲》的景物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的内心状态;或者说衬托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荷花淀》开头。渲染环境气氛,营造浓重的氛围。如《祝福》的开头。突出景物特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景物描写。描绘美丽景色,突出地方特征。如散文就常用。不知你读的文章是哪种,以上提示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4、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15、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叙述比较灵活自由。
16、(9)联想想象:联想与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7、契诃夫《变色龙》:文中的奥楚蔑洛夫在刚知道狗咬人之事时,展现出的是廉洁公正、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警察形象;在听说了是将军家的狗时,态度立马发生了变化,作者对其极尽讽刺。
18、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即直接描写,是对所描写的人物、事件等作正面、直接的刻画,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烘托。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是对所描写的对象不作直接的刻画,而是借助于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19、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0、结构技巧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时间、空间、情、理、物等);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主次详略得当;材料典型、真实、新颖、有力等。
三、开头写景物有什么作用
1、议论散文:也称为说理散文,它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或直接的发表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近似于杂文。比如鲁迅的《拿来主义》。
2、1)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3、(2)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4、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5、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句)?某段(句)删掉好不好,为什么?简析某段在文中的作用?
6、2)描写种类: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7、v反复(内容上突出语意,强调情感;形式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有韵律美)
8、毕淑敏:比喻形象,文笔流畅,情感真实,富含哲理。
9、散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除了掌握衬托、铺垫、抑扬、悬念、伏笔等表现手法(这些手法在小说专题中已经讲解)外,还需掌握散文常考技巧:
10、人物描写的对象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1、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12、▍编辑:Wordwuli
13、2)白描和工笔:白描指简笔勾勒,生动传神;工笔指细腻入微的笔法。
14、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15、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
16、“神不散”指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17、描写(表现)对象(内容)+手法(修辞格)+分析+表达(艺术)效果(情感、语言等)。另外,此类题型还需从以下角度思考: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虚实相生、以虚写实(以实写虚即化抽象为具体)。此种手法常和想象、联想联系在一起。顺序:时间、古今、春夏秋冬、早晚空间:远近,、表里、俯视、仰视与平视,整体与局部,感觉: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嗅觉(这个角度要注意“通感”手法的运用)
18、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可以用于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突出主题,在文学作品中也是人物性格描写的一个延伸。
19、把两种对立的人物、事物或同一人物、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衬托一般是以次衬主,对比是正反对照,无主次之别。
20、以某一件具体(或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
四、文章开头景物描写
1、——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2、①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易于记忆;②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3、在文章的前边将下文要表现的人物或时间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
4、(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1)句段在文章开头:统摄全篇、引起下文;点题,交代起因或缘由;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天气环境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6、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突出强调事物、人物的特征,作感情铺垫,使情感的抒发更为强烈。
7、(4)含意丰富的含蓄句、哲理句
8、幻想,是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想象。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故意夸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手法。没有夸张,幻想的内容就会失去光彩;没有夸张,童话中的形象就会暗淡无光;没有夸张,童话的讽刺性就会失去锋芒;没有夸张,童话的语言就会缺乏感染力。如《皇帝的新装》中,那个爱慕虚荣、愚蠢的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我们却相信这个故事,因为现实中就有大量爱慕虚荣、愚蠢的人存在,同时也就产生了那种骗子,他们利用一些人的爱慕虚荣、愚蠢,导演着一幕幕荒诞的闹剧。这种幻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9、衬托: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主要的人物或事物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10、①态度鲜明;②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11、散文基本知识及阅读方法
12、散文阅读方法指津
13、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14、①使文章具有真实性;②使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5、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结构方面的作用:
16、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性格为文章中心服务暗连文中的故事情节走向突出文章的主题抒发作者的感情刻画出景物的特点方式应该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托物言志等等。
17、(2020新高考I卷)于坚《建水记》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分)
18、刘成章《安塞腰鼓》: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的特点)
19、运用这种手法,作者在作品的开头往往不考虑使用什么特殊的技巧,下笔即点出描写对象或表现主题,使文章显得明白清楚。
20、在开头起定文章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主题得以升华。
五、开头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1、工笔又称细描,白描又称粗笔勾勒
2、方惠珍、盛璐德《小蝌蚪找妈妈》: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作品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3、(1)写童话需要幻想、夸张、变形。
4、①突出特征,强调重点,使语言形象生动。
5、①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②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③使语言更生动、形象。
6、⑦我妈就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了。你说,我哥的运气多好?
7、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8、这道题就是考查学生对散文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的。《长城》这篇散文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在于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作者直接与长城对话,便于作者抒发感情。至于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是因为“它”之前说的是“由是人们发现:边墙是屏障,紫塞不再?奇”,这里变换了视角,是通过人的眼光来看长城,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所以这种变换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9、(7)反复: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10、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全文看,××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1、⑨在秋瑾的事上,贵福本是存有私心,借刀于李,因其“雅不欲冒杀士之名”,故假手李氏。这时的李钟岳的内心,如虫子在啮咬,他感到了无力,他向秋瑾惭愧地说:“事已至此,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汝死非我意,幸谅之也。”
12、4)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13、1)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
14、根据题干要求,灵活作答。
15、铺垫:引出后文、曲径通幽
16、〔午饭后,天气很阴沉,更郁热,潮湿的空气,低压着在屋内的人,使人成为烦躁的了。
17、3)整句与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匀称,读来朗朗上口,句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灵活多变,飘逸自然,生动活泼。整散结合能使语言表达错落有致、婀娜多姿。
18、鲁侍萍:(看着他)大概是的。
19、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也就是“言外之意”“话外之音”。
20、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自身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文学体裁。
上一篇:怎么判断散文好坏【精选100句】
下一篇:文字开头的七言诗【精选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