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龙门石窟的个人感悟
1、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虽然无偿帮忙,也要尽心尽力。于是我很快就找出了几张:
2、龙门石窟虽没有高山之雄伟;没有大海之深邃,却自有十万尊的别样魅力和风姿。神秘、幽静、佛意、给人启迪、让人感悟!淡淡的新绿总会让人喜悦万分,并不因这淡,而是因这份自然。淡淡的流云总让人凭添很多的心情,并不因为有多么美丽,而是那份随意。淡淡的意境更加让人心驰神往,因为那样若有似无、魂牵梦绕。至美的境界恐怕都是清雅、怡然的。佛的韵味深远,神秘中总是让人多了几分的敬重,儒雅中凭添了很多恬静。佛比之悟,或许是更多了一份幽深;淡比之浓,或许是更接近了天然。
3、===============================
4、无论是谁,如果不趁年富力强的黄金时间去培养自己集中精力的好性格,那么以后一定不会有什么大成就。
5、宾阳洞有三窟,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洞窟正壁刻主像释迦牟尼,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据说,洞口两壁上还有一幅浮雕“帝后礼佛图”,造型别致,构图美妙,后被盗凿,现置于美国纽约博物馆。而洞口唐宰相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
6、简介一下龙门石窟的特点。比如多少个石窟,最大的石像外形构造,地理位置在哪里等
7、——工程结构与安全191张鑫宇
8、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
9、穿越时光,亲近历史,去欣赏那灿烂辉煌的石窟艺术和你不知道的古老传说。
10、高宗吃惊地说:“梓童为何如此悲伤?”武则天抽泣着说:“眼前纵有千般好,百年之后还是一堆枯骨,有谁知道我的模样?”高宗说:“这有何难?孤命画工为梓童作幅精美的画像。”武则天撒娇说:“画像虽好,只是薄薄一纸,不能流传千年。”这下子,高宗可作难了。
11、因此,这尊像不但形态像武则天,连名字的含意也完全一样。当地老百姓说不惯“卢舍那”这个词眼,干脆就把它叫作“武则天像”。直到今天,龙门街上的老百姓还是这个叫法。
12、卢舍那大佛石雕,作于唐高宗咸亨四年,即公元672年,位于洛阳龙门西山南部山腰奉先寺,通高14米。这座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龙门西山的奉先寺是唐高宗咸亨三年开始修建的,共化了三年零九个月完成。它供奉的主神为卢舍那佛,“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民间又称他为报身佛,除此之外还有肋侍菩萨两尊,佛弟子、金刚、神王各两尊,高度则逐渐降低,造成一种众星捧月的效果。整个像龛东西进深7米,南北宽5米,由西京实际寺善导禅师等人主持修建。主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4米,头部高4米,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
13、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又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477年),历经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
14、无论天气怎样,雕像的整体看起来都非常好,威严坚毅又不失温柔。
15、在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最为辉煌壮丽的当属奉先寺。当我们站在礼佛台,远眺对岸的奉先寺,面对气势磅礴的大卢舍那像龛,定会发出连连惊叹,引起心灵的颤动!与卢舍那大佛对视,无论站在哪个角度,都能感受到她用慈爱睿智的目光注视着你,这种感动不由得让人顶礼膜拜。
16、这就是龙门石窟的魅力所在,将宗教艺术融汇于古代生活中,呈现出超越时空的艺术之美。
17、漫步于龙门石窟,可谓“处处皆景”。然而在有心人眼中,又是“景景皆佛”。这里的每一处佛像,每一座洞窟,每一片树叶,每一束花草,甚至天上之清风明月、白云霞光,林间之鸟语花香、流泉净水,无不与佛心相通,好像有一种灵性贯通其间。
18、(导游)全程优秀导游服务
19、奉先寺中的卢舍那佛,据说是仿照武则天雕塑的。
20、观光跳楼机、高空飞翔、太空飞船
二、龙门石窟感受500字
1、遥想少时,庄稼丰收,打谷场上,照月收粮,欢声笑语,童趣无限。
2、卢舍那大佛通高14米,头部高4米,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合,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嘴边微露笑意,显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他的表情含蓄而神秘,严肃中带有慈祥,慈祥中透着威严,威严中又有着一种神圣与威武,是一个将神性和人性完美结合的典范。
3、倒盏村景区南依万安,北眺伊水。已建成的一期工程主要有仿清末民初民居建筑,三条美食街和商业街道,有窑洞、戏楼、廊桥、茶廊、庙宇、牛棚、打麦场、古作坊等古代村民生产生活祭祀活动场景。
4、五代和宋朝以来,石窟艺术再不像以前那样发达了,开凿的石窟也比较少,因而渐趋衰落了。不过像大足龙岗山、佛湾的造像,如《父母恩重经》的浮雕,却更接近人间气息,这是以前各代石窟造像所不能比拟的。
5、七条街道共有商铺300余家,按经营业态的不同,有非遗手工街、特色小吃街、研学街、网红打卡街、酒吧街等。
6、伊洛长流,晋唐远逝,但留石窟遗踪。当年良匠,凿石夺天工。
7、朝拜精美的十万尊大佛,
8、此时正是外出踏青游玩的好时节。
9、译文:伊水和洛河源远流长,晋唐两朝早已灭亡,但是却留下了龙门石窟这个遗迹。当年修筑这个石窟的工匠,真是巧夺天工。
10、其“伎乐供养”是佛经所规定的。
11、早上7:00指定地点集合出发,前往龙门石窟,结束后前往龙凤山古镇,龙凤山古镇位于河南省伊川县城西北约3公里处,占地面积5000余亩,总投资30亿元,总体规划为“宋韵古镇、生态民宿酒店、颐养中心、游乐天地、休闲农庄”五大板块。下午7:30适时乘车返程!
12、(交通)往返全程空调旅游车
13、然而,千年前色彩虽依稀可见,洞窟内非常满而华丽的宏伟建筑却惨遭盗凿,流失国外。这一历史提醒着我们只有当国家强大,才能避免文物的盗凿和流失。
14、译文:那高耸的龙门石窟好象靠近了天上的星辰,夜宿奉先寺,如卧云中,只觉得寒气透衣。将要醒来之时,听到佛寺晨钟敲响,那钟声扣人心弦,令人生发深刻地警悟。
15、从这次公开课中,我领悟到了龙门石窟真正的魅力是它的历史文化。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十三公里处的伊河两岸,东西龙门对峙,石窟内约9700余尊佛像,其中著名的洞窟有宾阳三洞、万佛洞、奉先寺等。每一尊佛像皆是手工打造,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最大的佛像甚至高达4米,难以想象古人在没有任何机器的情况下将佛像打造的栩栩如生。在盛唐时期,龙门石窟也迎来了大盛时期,最著名的卢瑟那佛像便是建于这一时期。
16、综上所述,一件有震撼力的艺术作品,必定是完全反映现实生活人物又接地气的,而且艺术表现形式上没有任何夸张想象的细节,那是因为艺术家已经将自己化身成作品人物了,没有心思在技巧上下功夫,完全是真情流露,这样的作品,在视觉上具有感染力,心灵上具有征服力,精神境界相通,产生了震撼力。
17、再有,历史上也就那么几个名人,比如说包拯啊、杨家将啊、寇准呀、苏轼、欧阳修、范仲淹啦等等等等,你们不过去过眼云烟,哪有现在的那些靠脱衣服换老婆的明星值钱呀!
18、真正的美,是需要机缘,
19、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龙门石窟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奉先寺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等九尊大像。
三、游玩龙门石窟的感受
1、把你去龙门石窟当天发生的事,参观了什么?所见所闻,以具体事例的方法表达出来。
2、洛阳龙凤山古镇生态旅游度假区是以宋文化体系为主导,以伊川圣贤历史文化为落脚点,融入民国街景体验所打造的一个集历史名人文化、休闲旅游观光、民俗美食娱乐、酒店民宿服务为一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3、于是从那以后,洛阳的龙门石窟便为天下人所知,许许多多的慕名者前来一睹神奇,成了古今中外旅游度假的圣地。
4、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赋予了龙门山的山河独具魅力的生命以及鲜活的灵魂,造就了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
5、出行时一定要携带身份证件,需提供《个人健康证明》或健康码
6、本次公开课上首先介绍了龙门石窟的来历,包括其名字的来历与历史,接着又介绍了石窟内的石刻,风格,数量,最后讲述了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石窟和佛像的保护过程。
7、结尾把当天的感受表达出来,并写出你得到了什么感想。
8、南壁三格也是乐伎,分别在弹瑟、击鼓和吹排箫。▲
9、即便经过1500多年的时间,很多佛像受到人为和自然的破坏,有的佛龛内,佛像缺胳膊少腿,或者没有头颅,有的只剩半边身子,有的甚至只留下一个佛坑......
10、著名的“龙门二十品”,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属的“伊阙佛之碑”,更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11、译文:长桥上的石雕对峙耸立着,白云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我们乘船游览着。
12、携亲人,约好友,来龙门游玩吧!
13、请提醒客人在旅游期间注意自己的人身及财务安全;观景不走路,走路不观景!
14、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
15、赋予了龙门石窟大美的伊阙风光;
16、等到绕过伊水,来到对岸,太阳也出来了。金色的阳光照射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之上,犹如镀上了一层金粉,顿显法相庄严。
17、皇家风范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皇室贵族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条件,他们所主持开凿的石窟必然规模庞大,富丽堂皇,汇集当时石窟艺术的精华,因而龙门石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这些洞窟的开凿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所以龙门石窟的兴衰,不仅反映了中国5至10世纪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变化,同时从某些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历史上一些政治风云的动向和社会经济态势的发展,它的意义是其它石窟所无法比拟的。
18、关于龙门石窟的句子解答可以写句子:龙门石窟距离洛阳市区大约十二公里,此处东边是香山,西边是龙门山,两山对峙,一水中流,清澈的伊河缓缓地流向远方。
19、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千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1000多米,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这些都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
20、可真等到退休,一下子仿佛与外界隔绝了、脱节了,社会上的大事小事都与咱没关系了。整天就面对个絮叨的老婆子,后来又整天抱着一个哇哇啦的小娃娃(小孙子),也是难受。自已又想:这没人管、没人问的滋味也不好受。你说我这是不是贱?(笑)
四、龙门石窟感受说说
1、万佛洞在宾阳洞南边,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
2、《曹全碑》是汉隶中代表作之其特点秀美端雅,其结体内紧外松,看上去便令人心旷神怡;《龙门二十品》是北魏早期的楷书作品,虽是楷书依然含有隶意,以方笔为主,龙门造像的作品,并非由当时的书法大家所书,而是民间的读书人写的,大都未留书写者的姓名。《曹全碑》也好,《龙门二十品》也好,都是书法爱好者的习书范本。无法评出好与差,用一句俗话来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嘛!
3、拜卢舍那大佛,“上心香”
4、这些绵亘千余年的石窟艺术、凝结着民间艺人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财富。石窟是宗教艺术的一种形式,但它所涉及的范围又大大超出了宗教与艺术,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历史现实与社会变迁。
5、赏伊河,玩“幸运漂流瓶”
6、由于石窟位于伊水河两岸,伊水穿流,河岸山下向来是前往洛阳的交通要道,人们穿梭其间,观之两岸犹如天然门阙,所以叫“伊阙”。
7、龙门唐代石窟中的伎乐天形象更为写实,除在空际飞舞的伎乐飞天外,最引人注目的是雕刻在佛座下或窟壁底部的正在奏乐、舞蹈的天女。其优美的舞蹈形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古代舞蹈艺术高度发展的唐代舞蹈艺术风貌。
8、龙门石窟或倒盏村、苏州园林、明清古建筑、民国街道、游乐园、网红街
9、位于洛阳市城南,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
10、想了半天想不出门道,只得问武则天:“依卿之见?”武则天嫣然一笑说:“陛下说妾有菩萨之相,何不在龙门山上开窟造像?”唐高宗恍然大悟,说:“这有何难!”于是命画工为武则天画像,又命人在龙门西山半崖上开凿九间房大的露天佛龛,取名奉先寺。准备工作就绪后,高宗命人选拔技术高超的石匠,按武则天的画像雕凿了一座大佛像。
11、规律生活,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再忙也要科学、规律的生活。也要坚持锻炼。比如原来送完学生就去广场锻炼,疫情时在家坚持锻炼。别说退休金不高,就是高了有钱上医院,也不如有个好身板;
12、这样就便于把这种艺术风格推广到全国各地。莫高窟中唐代各期所画的壁画,尤其初、盛唐时期的壁画,虽不能与文献中所记两京寺院的壁画相媲美,但可以肯定地说,许多画风是与画史所记各大家的风格相一致的。
13、由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使伎飞天的形象更加符合汉族的审美要求,眉清目秀,婀娜多姿,中原风格更为浓厚。她们飞舞翱翔于窟顶、佛的背光及龛楣处,优美的舞姿与生活中舞人的姿态有很大的不同。她们的下半身,尤其是腿部,都是卷裹在长裙中,无重心,无主力腿,像天空中漂浮的云朵。而唐代开凿的洞窟则让这些天女们回到了人家,她们站在地上舞蹈,健美的舞姿更接近现实生活。
14、而两京的大寺院,又都有当时著名画家所画的各种经变图。张彦远、段成式等人的著作,不仅记录了许多寺院壁画的题材,而且还记录了这些壁画风格上如何优美。
15、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16、奉先寺里的主像是卢舍那大佛的坐像。这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一尊佛像,通高五丈一尺多,单耳朵就长达五尺七寸。卢舍那是西天如来佛的报身像,也就是“光明普照”的意思,可是洛阳的老百姓却把这尊像叫成“武则天像”。据龙门山一带的群众说,卢舍那大佛就是以武则天为模特雕塑的。
17、洛阳龙门石窟是个历史悠久的建筑群,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它在吸收了外国佛教的文化营养的基础上,凝聚了中原建筑的艺术风格。
18、洞窟里有手持排箫、琵琶、鼓笛的伎乐天;
19、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龙门大道南端
20、唉,没办法,谁让咱的宾馆太少、路又窄、人也多,咱自己不自觉让给初来乍到的陌生人,难道还要陌生人给我们让路不成。
五、龙门石窟的感受和总结
1、现在自由活动开始,唉!别急,都有位,记住六点半要回到宾馆,再见!噢,先别慌,大家可别忘了,龙门石窟、敦煌石窟、云冈石窟被称为中国三大石窟。在2000年11月30日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保护单位,2001年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区。祝大家玩的愉快。再见。
2、由于宗教艺术往往是真实生活的一种间接的反映,因此通过其中所表现的一些艺术形象,可以探索出各个不同时期音乐、舞蹈发展的轨迹,如乐器种类及形制的变化,舞蹈发展的趋势及审美特征等。出现在石窟内的伎乐天、飞天形象,也就成为研究音乐、舞蹈史的重要资料。
3、在白马林措沿湖而行,在雪山冰川脚下,近距离欣赏库拉岗日的美景。湖水颜色深浅不再加上周边的植被和雪峰,呈现出蓝、绿、白三种颜色,层次分明,给人视觉上的舒适享受。传说,这里还是莲花生大师的三大魂湖之湖的周围还散落着莲花生大师的手印、足印和他修行过的洞府和伏藏地。一年四季,冬雪夏花,曼妙的景致让人流连忘返。还有传说,虔诚的信徒还能从这白马林措看见自己的今生来世!
4、那唯有最切合实际,表现人们生活环境的艺术作品,才容易让人们看懂,因为人们对自己的生活是最熟悉不过了,这类作品的题材看起来真的很简约,没有那么多的“高大上”,更没有虚无缥缈的科幻,比如,古典名著中的《红楼梦》人物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引发人们的深思,
5、东大街与经三路交叉口向北第一个天桥
6、外出旅游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态,建议多准备、休闲小食品、湿巾等。
7、石窟中的舞蹈形象常常被雕刻在不显眼的地方,如窟壁底部或佛座下面,但它却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这些伎乐天身上都有一条环绕身躯的帛带。唐代盛装妇女大多披帛,帛带质地柔软,薄如蝉翼。伎乐天的帛带,是当时唐代妇女装饰披帛的夸张与美化。
8、风车花海乐园、萌宠乐园
9、“卢舍那”寓意智慧广大、光明普照。传说是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整个佛造像古朴深邃,高达14米,面部丰满圆润,头顶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目光慈祥,微变微露笑意静静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站在佛像下,足以想象当初大佛受人顶礼膜拜的壮观情景和大唐盛世的繁荣。
10、在不减少景点的情况下,我社有权调整景点先后顺序。
11、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本次公开课是以“龙门文化”为依托,由龙门石窟研究院历史人文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凤霞担任讲师,现场通过讲述龙门故事的形式,将讲解与历史资料相互串联,给观众直观、美观、有层次的视觉欣赏效果。通过这次直播课相信木宝们对龙门石窟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就让我们一起在其中感受古人智慧,品味历史之韵吧!
13、只要有石窟就会有生动的音乐、舞蹈形象。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4、龙门石窟作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历经千载,是承载历史与古人智慧的瑰宝。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饱含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虽立于一隅,却趟过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时间长河。时过千年而不殒,历经万劫而不灭,正如同我堂堂中华之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保护中华文化之记忆是我辈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无论是历史遗韵所留存的形,还是九州大地所流淌的魂——这是值得每一个华夏子民所思考的。
15、固话03752255002固话03752255003
16、体验好玩有趣的互动体验项目~
17、疫情期间景区游览做好防护工作,外出时佩戴口罩,尽量避免进入人员密集区,加强防范意识。
18、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19、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5千米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阙,所以又被称为“伊阙”,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又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
20、(门票)全程景区首道大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