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怎样的画面
1、“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2、此诗写山中所见秋景,在秋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灿若朝霞,艳如去锦,岂不比二月春花还要美丽!透过这片红色,使人看到了秋天具有春天一亲的魅力,能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3、(停车坐爱枫林晚)我的车子停在一片枫树林边,贪婪地欣赏,久久不愿离去,直到天色已晚。
4、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爱赏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5、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卷》画的应该是北方之秋,初看甚是平淡、干淡之笔,简率的墨色,似乎是追求一种清润、秀美和朴拙的格调,表现一种淡泊与平淡的意趣,极富笔墨趣味。明董其昌评此画说:“兼右丞、北苑二家画法。”
6、轻轻的加强整体的饱和度,使红色和其他顏色也更突出。
7、拉曲线,特别是红色
8、相信大家看了不少红叶的精彩照片,但往往在真实环境看到的并不是那一回事,那是因为经过后期处理。在此给大家简单介绍几个使红叶更红的方法:
9、结构上下电码7208区位4310统一码971C
10、(霜叶红于二月花)被寒霜浸染过的枫树叶,红艳艳的,比二月的红花还要漂亮。这是对上一句“坐爱”的进一步说明。
11、点评:好诗!嵌入句自然不留痕迹。
12、霜叶红于二月花,三山五岭落丹霞。
13、写的是秋天的枫树叶子红于二月花,二月花是泛指红花。
14、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15、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16、当光线照射的角度逐步改变,红叶开始出现不同的表情变化。特别是在顺光、斜射光和逆光的差异,能够使红叶的饱和度,有着强烈的变化,甚至运用光与影的重叠,创造独一无二的影像。
17、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二月花是指二月的春花,就是春天所有的花,不是特指某一种花。
18、枝头秋色,淡雅凝香。过了六月的芬芳,枝头依旧芬芳,沉淀了夏季的美好。
19、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
20、尤其红叶这个摄影题材,在于表现色彩鲜明的效果、光线的运用与捕捉,影响着最后的画面呈现,也关联表现出摄影者的性格。因此,光线的运用是影响作品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情景怎么画
1、TIPS2:拍摄红叶,偏振镜是常用的滤镜。因为它可以有效抑制红叶表面的反光,让人们看到红叶本来的色彩,尤其是在顺光和侧光时效果明显。
2、独来此地单求钓?霜叶红于二月花。
3、霜叶红于二月花,咸阳古道正风沙。
4、已有三秋未顾家,炎凉惯看走天涯。
5、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以含苞、初绽、怒放的三种生命形态展示着自然美。整幅运用仿恽南田笔意的没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点就,显现出灵秀生动的物性。荷花以粉红色点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晕开,色阶层次丰富,色调深浅过度自然,真实地展现出花瓣清淡雅丽之美以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内在神韵。
6、偏振镜是笔者非常喜欢的一个配件,它的使用非常简单,它可以让照片看起来更加通透,色彩更加鲜亮。
7、利用长焦,有效地虚化背景,同时,减去杂乱背景,着重表现叶子的细腻和质感。
8、画中女孩一身白色衣裙,双手将大南瓜抱在腰间,赤着脚走在小径上,一脸满足安详。一只南瓜为何让女孩如此满足,抱着南瓜的时候,她想到的是什么?是灰姑娘的南瓜车?万圣节的宠物?还古老传说中那引导善良人亡灵的南瓜灯笼?
9、点评:总体不错!后二句有些凑句了。
10、加入前景框架,以红色落叶为背景,突出人物主体。
11、过去人说“道心惟微”(客观事物的规律幽微精细),今天我要说“诗心惟微”。“诗心”也是“惟微”的,在结构一首诗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少因素,纵横交织着多少细微的心理活动啊!
12、画面上的主人,体态轻盈,举止文雅,面如春风,手中把杯迎友,显得是那么的亲密愉快。旁有四童仆,一侍立待呼,一侍果备用,另一侍酒小童,正在回望另一侍琴上台阶的半隐文童。整幅画面虽只写主仆六人,然内含笔墨神态各异,颇具生动真趣。月下空旷的山林是那么的幽雅静谧,然而月色中,依旧挡不住这欢愉间的良辰和美酒。
13、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红艳艳胜过二月的花。
14、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15、但比怎么拍更重要的,是先找到拍什么——你的视觉焦点,可以为场景找个视觉兴趣点,可以是一座房子、或者一个人。
16、南行入峪向朝霞,霜叶红于二月花。
17、日晒却知鞋底冷,何不携友品诗茶?
18、秋续残冬赋落差,雄鸡报晓盼朝霞。牧童横笛怜幽草,贫女荷锄挽月牙。烟雾绕,院农家,风摇柿树笑寒鸦,牵情貼目山崖岭,霜叶红于二月花。
19、点评:此作用反衬手法,首联抑郁,尾联昂扬,嵌句透出豁然开朗心情,点到为止,余味尽出。
20、一阵风吹过,带起一片叶子,那叶片便随风舞动。既是一小团正燃烧得旺烈的火苗,又是一只火红正在翩翩起舞的蝴蝶。看到这,我不禁想起了杜牧的一句是“停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让我陶醉在这迷人风光之中,在这美丽的枫叶之中。
三、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1、3“杜少陵”和“杜樊川”分别指的是谁?杜甫、杜牧
2、最是一年织绵缎,轻润丹墨随风洒。
3、画中山峦起伏,高树成林,草亭傍水,有一种倪瓒的影子。有人说这张画是仿倪瓒的画作,但是其笔墨纯熟沉稳,颇见功底,诗画相融,意蕴非凡。秋之景象跃然纸上,令观者踌躇满怀。
4、这个秋天,我们不妨一起在世界名画里,提前品赏下它的情味!
5、满园妪叟蹁跹舞,霜叶红于二月花。
6、昨夜雨潇潇,寒柳依依样。钓者相邀到灞河,水自闲流淌。寥廓渡征鸿,缕缕风声响。霜叶红于二月花,铺在山原上。
7、左边关注,右边打赏,我怎么这么机智(偷笑)
8、这个时节是“万类霜天竞自由”,是“霜叶红于二月花”,是落红“化作春泥更护花”,是“风萧萧兮易水寒”……您的眼中是什么样子的?您又将作何种抒发和感悟?请欣赏雁塔诗词学会社课——
9、众所周知,摄影是用光作画,而对于表现红叶这类色彩鲜明的题材,光线的运用是创作个性作品的关键因素。光线的微妙变化,可以让红叶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色彩。即使在同一地点,随着时间的不同,光线照射角度发生变化,红叶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变换。特别是顺光和逆光的改变,能够使红叶的色彩饱和度发生强烈的变化。
10、在Photoshop内的曲线调校分开了红、蓝、绿,想加强红色可以在红色通道特别处理。
11、出处:《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
12、这幅作品名字叫《秋》,作者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家朱塞佩·阿尔钦博托(GiuseppeArcimboldo,1527-1593)。在这幅画中,“秋先生”的脸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食材:他的头发是葡萄、帽子是南瓜、耳朵是蘑菇、耳环是熟透的无花果、脸蛋是苹果、鼻子是梨、下巴是石榴、脖子是萝卜……丰收的秋天啊!
13、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诗人没有像古代一般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诸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14、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5、形容白色:霜鬓。霜刃。霜锋。
16、少华木落,东篱香散,初冬登高寻景看。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景致已难见。栈道悬空,缆车回转,喊山路上回声变。古稀佯放学少年,兴得猖狂一时现。
17、仔细观察光线在红叶间所产生的微妙变化,即使在同一个地点,随着时间而逐渐的改变光线角度,可以让红枫落叶展现出完全不同的色彩、层次、甚至是立体感。
18、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比较推荐用顺光进行拍摄。采用顺光拍摄出的照片顏色是最接近肉眼看见的,和能够保留附近环境细节。虽然可能难以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但也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废片的出现。
19、除此之外,带上一款35mm的人文镜头也可以拍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红叶摄影作品。利用35mm的视野特点,将赏红叶的人也包括在画面之中,也可以创造具有独特美感的戏剧性作品。
20、(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四、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怎样的画面呢写一写
1、秋去冬来风凛斜,纷纷落木尽沙沙。
2、《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3、杜牧这首诗可以说是“家传户诵”。但有趣的事情也发生一大串:有人竟然忘了它的题目是“山行”;有人在“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两种版本之间犹豫徘徊,颇费推敲;更有趣的是,有人把后两句中的“枫”字和“霜”字位置搞错,互相调换,读成了“停车坐爱霜林晚,枫叶红于二月花”,居然也通。
4、这句出自《山行》杜牧(唐)
5、沧桑秦岭风光美,霜叶红于二月花。
6、《秋天的树林》温斯洛·霍默,1877年
7、冬似相思染信札,风翻页面响沙沙。
8、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9、选择好搭配色彩,接下来的关键便是光圈与焦距的掌控。通过控制光圈与焦距,可以制造虚焦或是形成散景的效果,利用构图与焦距形成虚化的背景或前景。
10、寂守城垣困守家,门前落木似飞沙。曾经桃上金蜂舞,不见梁间紫燕哗。窗欲闭,幕难遮,阴霾绞杀日边霞。唯钦那处枫蓬勃,霜叶红于二月花。
11、秋季天空清澄透彻,即使有云,也多是高空出现的卷云和层积云,拍摄红叶的时候,把明显具有秋季特征的天空也融进画面,可以创作出独特秋天风情的风光作品。
12、以“初冬”为内容,题目自拟,不限律绝或词,用韵自便(新韵请标注),作品需嵌入“霜叶红于二月花”句。
13、《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14、秦岭冬孕秋如画,霜叶红于二月花。
15、诗词在考试中多以对应题的形式出现,关于本首诗词,测测你掌握了多少?
16、一篓一竿一水洼,屏心静气坐枯葭。
17、秋季除了有大家都喜欢的金色银杏,红色的枫叶构成了城市最美的另一道风景线,在这个秋天也显得格外漂亮,因此成为了摄影者秋季必不可少的拍摄题材。那么,枫叶要怎么拍呢?
18、这幅画是凡高在法国的一个精神病疗养院里创作的,那时主要是临摹他喜欢的一些作家的作品,也有少数自己的创作,这便是其中的一副。太阳像个大的咸蛋黄,天空有点发绿,山丘却是蓝色的,从低到高,拉成一条斜线,稀疏的坐落着几个简陋的房子,大面积金黄的麦田,麦浪随风翻滚着,是个丰收的秋天吧?可只有一个人挥舞着镰刀在收割,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你眼里的世界如此美好,可是却只有你一人在欣赏?这幅画很能代表凡高抽象派的画法,笔触非常简单,直线、点、圆圈,那收割者甚至有点丑陋,可是色彩却如此浓烈,金色的麦浪好漂亮,蓝色的山丘绵延着,太阳在最上端跟麦田呼应着,有一种凄楚的美。
19、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搭配色彩,关键是使其处在虚焦状态,形成虚化的背景或前景。通常使用长焦镜头,采用较大光圈,焦点落实在红叶的局部之上。还有一点必须注意,那就是避免杂乱的色彩出现在画面之中,选择长焦镜头也同样基于这样的考虑。
20、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扩展资料: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五、霜叶红于二月花什么画面
1、红黄配最常见,突显红叶的色彩。
2、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3、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4、(生处一作:深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点评:此作别出心裁,探亲之路是有多么遥远?惜“亲”字出律,朝霞在东而南行,朝向有误,“向”字可酌。
6、秋天的白桦树在蓝天的衬托下,叶片发出金箔般的悉悉声,田野间所有的植物,全都染上了一片金黄,小河的水倒映着秋高气爽的蓝天,它的色彩与黄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金黄的色调更加打动人。近处斑驳的肌理效果更加强了真实感。这幅画是一首秋天的颂歌,秋高气爽,令观者心旷神怡。
7、像霜一样的东西:柿霜。西瓜霜。
8、通过黑白色衬托红色的枫叶。
9、点评:初冬画面有了,奈何“唐韵”未出。如打破结构将嵌句植入尾句,境界也许就不一样了。
10、《金色的秋天》列维坦,1895年
11、“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12、一群美丽的女郎手拉手在跳舞,她们用舞蹈表达她们对秋天的喜爱,秋天让她们感到欣喜若狂,无拘无束。
13、(远上寒山石径斜)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走进深山。首句点题。
14、恰当的天空表现,可以积极地衬托红叶主题。比如晴朗的蓝天与红叶的反差强烈,可以使红叶看上去更加艳丽,是拍摄红叶时经常选择的天空背景。
15、西风妙起东风后,霜叶红于二月花。
16、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17、朋友们,今天的“悦背悦美”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陪伴,明天我们一起欣赏另一首红叶名作,看枫叶如何“偷天酒”,醉出绝美的容颜的。让我们诗意相约,下期见!
18、点评:题目“赠”改“题”似乎更好,“袭”字出律。
19、红色枫叶在深色的林中,更加表现环境的萧条之美。
20、枫叶变红的过程,是由绿转黄,进而由黄转红直至凋零落地,整个过程里,展现的不只有绚烂火红,试着在构图时,纳入红叶兼容协调的颜色,可以衬托出它的艳丽,而巧妙的色彩搭配,也可适度的突显红叶的色彩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