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现****的诗句
1、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4、解答此类题,我们应特别注意对题干的审视,要分清是对整体发问还是对局部发问,而后结合对诗歌的整体理解来判定所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形成,然后指出其对表现思想内容,强化思想感情,突出作品主旨的作用。
5、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6、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静者静动,非不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千河”
7、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歌皆自然
9、“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短歌行》)
10、“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11、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寻我草径微,褰裳蹋寒雨。
1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13、(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14、正衬,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
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6、(牧之名片)牧之(本名韦光榜)布依族、贵州贞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人协会副主席,文学双月刊《万峰湖》执行主编。有各类文学作品在《十月》《诗刊》《民族文学》《北京文学》《人民日报》》等全国各地报刊发表。曾获“韶峰杯”、“李贺杯”、“美文天下”等全国散文诗歌大赛一等奖,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贵州第二届专业文艺奖等。著有《山恋》《心灵的河流》《依然如故》《馨香依然》《魂系高原》《心灵的遥望》《纸上人间》《纳祥郎岱》《风在拐弯处》《牧之诗歌选》等文学专著。
17、免费语文资料,学习规划,问题答疑。
18、太阳暖,太阳亮,太阳晒晒椒更美。
19、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0、(解析)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如此题考查的是借景抒情和反复的手法,借凄凉之景抒离别之情;用重复的词语更深刻地将自己地情感体会出来。
二、关于姽婳的诗句
1、从广义上来讲,表现手法是指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2、(答案)①动静结合。颈联上句为静景,丛丛盛放的野花,特别好看;下句为动景,山谷中鸟儿不时传来婉转的鸣叫声,更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动静结合,使景物的描写更具画面感。②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诗人夜晚静坐于空灵的山林,赏花听鸟鸣,感受清风在松林中穿梭。作者借寂静清幽的山林之景,表达了对感化寺景色的喜爱,对闲适、恬淡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3、烘托与衬托容易混同。烘托与衬托相同之处是都着眼于“托”,即使某种事物、某个形象、某种情感得到凸显。但两者的手段方式不同,衬托主要通过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和与其相似或相对的事物(或形象、或情感)的对照映衬来完成;
4、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5、(答案)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6、实际上,在古诗中,渲染、烘托两种手法往往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特别是在借景抒情类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选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
7、再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静,唯有不时传来一两声“蝉噪”“鸟鸣”。静寂,本是无声,有声则打破了静寂。但是诗人偏偏说因为那一两声“蝉噪”“鸟鸣”,山林愈发显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识地运用“蝉噪”“鸟鸣”之动来烘托一种静的境界。由此可见诗人匠心独运之功。王籍在这里通过“寂外有音”的烘托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令人神往不已。
8、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9、用典:指诗歌中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用典根据用法的不同可以分为明用和暗用。明用就是直接援用,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暗用就是间接援用,又称化用,如欧阳修的《宿云梦馆》:“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10、如唐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通过明暗互衬来表现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
11、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这里的“道"是客观精神)
12、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13、《送少微上人游天台》唐:刘长卿
14、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15、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16、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7、“天不为人知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而辍广”
18、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
19、(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20、第三四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留。“,写作者送走了好友,独自在黄鹤楼遥望风帆远去的情景,江面上一只载着过人东去的船,渐行渐远,终于在水天相接的碧空中消失,能够看到的只剩下滔滔不绝的长江流水作者的感情随着视线远去,直望到船儿都已经在碧空中消失。他还伫立着凝望天边的长江流水,可见他对好友的惜别之情了。
三、体现的诗句先见之明
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2、(解析)审题干,可知是问描写手法,所以思考时要从描写手法入手。解题时可知,这首诗没有对梅花的正面描写,而是写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和作者的感受。所以是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3、杜甫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4、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5、(答案)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6、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两不知。
7、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8、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9、在这里,既有“比”,也有“兴”。比单纯的“兴”或“比”更富于艺术魅力。诗人以桑叶来比喻弃妇由青春焕发到芳华己逝的转变。桑叶“沃若”与“黄陨”的对比,不仅暗示女主人公的容貌由青春而至衰老,而且象征了女主人公与“氓”的爱情由盛而衰。由鸠食桑葚引出女子对负心男子的沉迷,充满了沉痛和悲哀。
10、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11、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1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1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15、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16、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7、《贾生》唐代: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宋代:辛弃疾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译文:我感到人生衰老,早年的情怀、趣味全减,面对着送别酒,怯惧年华流变。何况
18、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19、词中借咏和风细雨中盛极一时、风情万种的柳枝,塑造了虽青春年少、红极一时而终归要红颜老去、潦倒落拓的歌妓舞女形象,表达了词人对于风尘女子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寄寓了作者自身深沉的身世感慨。
20、《贻阮隐居》杜甫 (唐代)
四、()()的诗句
1、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2、《鹧鸪天·青春正及笄》青春正及笄。蕊珠仙子下瑶池。箫吹弄玉登楼月,弦拨昭君未嫁时。云体态,柳腰肢。绮罗活计强相随。天教谪入群花苑,占得东风第一枝。
3、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
4、力,形之所以奋也(动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引用: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普遍联系。抓主要矛盾)
5、这三处,单用“比”,以“朝露”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喻才德高盛,以山、海喻胸怀宽广,接纳人才越多越好。
6、倦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7、——浅析牧之的长诗《盘江魂》
8、渲染: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南北。诗中“鱼戏莲叶东”四句的渲染,使得全诗生动活泼,音调优美,把水上采莲的画面和人们采莲时的欢愉的情绪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9、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弹完,“东船西舫悄无言,未见江心秋月白”。这个情景描写真切地烘托出听者沉湎于动人的艺术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绘了音乐的神妙动人。
10、这首诗的是一位聪明早慧的姑娘。从诗的内容看,诗人对少女的观察是细致入微的。从她八岁开始“偷照镜”写起,直到待字闺中,这么长一段生活经历,写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11、“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
12、译文:每个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黄金千两(就算)一挥而尽,它也还是能够再得来。
13、“郑人买履”“缘木求鱼”“按图索骗”“照本宣科”“刻舟求剑”“竹篮打水”“纸上谈兵”“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比喻做事违背事理,不可能实现)
14、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15、红妆艇子来何处。荡桨偷相顾。
16、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7、“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18、《山行》唐杜牧最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意思是: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叶,被霜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
19、主客移位:诗人在表达情感时,不直接从自身来写,而是通过想象从对方入笔,通过客体对主体的情感来表达主体对客体的情感,从而显得委婉含蓄,更具深意。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0、宇宙便吾心、心外无物、心之发动而为意,意之所动便是物、我思故我在
五、关于梼杌的诗句
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画家郑燮《竹石》,诗人赞颂竹的刚毅,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借物喻人,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2、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5、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
6、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
7、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在忙碌交织的岁月里,祝福老战友幸福安康应该是每一位退役军人最大的心愿,在岁月的诗句里写满真诚与难忘,才是真正地体现战友情深。一声战友,多亲切的称呼,道出了只有军人之间才能产生的那种亲如兄弟、生死与共的特殊情感。当年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同吃一锅饭,同睡一张床,同举一杆枪。无论走到哪里身在何方,一声战友的呼唤都会让我们心中涌出一股暖流,让我们回忆起那豪情似火的军旅岁月。
9、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知其雄守其雄,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一矛盾的对立统
11、有人爱它笑嘻嘻,勇敢的人们不害怕。
12、译文: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13、春夜的淮水互助友爱波荡漾,我再三挽留即将远去的郭司仓。然而客人难留,只有明月追随他而去,我的思念就像淮水,夜夜春潮翻滚而不能平静。
14、来源:本文转自(网络),对作者的付出表示衷心感谢,如有不当,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
1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则岁成焉”“少年安得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16、译文: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17、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病起书怀》,此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
18、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19、译文: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20、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上一篇:霍去病 死因【精选100句】
下一篇:赞美李广的话【精选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