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用对比的手法写诗歌【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对比手法写诗歌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2、答:诗歌紧扣扫墓前后的不同景象展开对比。清明时节,大家纷纷到自己祖先的坟前扫墓,他们...

一、对比手法写诗歌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2、答:诗歌紧扣扫墓前后的不同景象展开对比。清明时节,大家纷纷到自己祖先的坟前扫墓,他们在坟前焚烧纸钱、泪雨滂沱,十分哀伤;扫墓后,坟头依旧清冷,只有狐狸卧眠坟上,而那些归家的儿女们在灯前嬉戏。诗歌通过扫墓前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人生有酒须当醉”的旷达情怀。

3、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4、宣父②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5、A.诗歌前两句交代听琴的场合、时间、缘起和演奏者,“鸣琴”二字点题,提挈全篇。

6、故园不可见,巫岫①郁嵯峨②。

7、D.本诗塑造了一个喜爱自然、闲适快乐的诗人形象。这一鲜明的个性体现在日常举止中,也融入了景物描写中。

8、译句:贵族人家里飘出酒肉的香味,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9、D.颈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写出了三山若隐若现,白鹭洲中分秦淮河的壮丽景象,气势磅礴。

10、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11、互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作用:内容上相互补充,行文简洁。

12、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13、这首诗在抒情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A.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

15、作此词时,陆游六十有余,退居家乡不得重用,长期的郁愤之情如火山岩浆喷薄而出不可遏止。年少时立志报国,这信念如巍峨高山坚不可摧,可哪知世事艰辛道阻且长,自己难以施展报负。曾记得金戈铁马,在瓜洲渡大散关打了胜仗,大快人心。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自比为万里长城保家卫国,我要效法他,做一个捍卫疆土收复中原的英雄,可小人误国奸臣当道,我壮志未酬华发早生。谁能比得上诸葛亮,写下名篇《出师表》,鞠躬尽瘁光复汉室啊。词中第二联描写昔日战争生涯,全用名词,一气呵成,即便是血洒疆场也是快意人生,语言富有张力。第三联写诗人现状,无用武之地两鬓染秋霜,令人唏嘘不已。今昔对比手法的运用,强化了诗人壮志未酬的郁闷愤恨之情。

16、“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17、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18、C.颈联以动衬静,以有声写无声,用“响”“喧”二字将四野的空旷和寂静更加凸显出来,为尾联的“寂寞”做了铺垫。

19、铺排(赋):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用对比的手法写诗歌

1、以宋代使人陆游《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为例。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3、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4、古典诗词中今昔对比手法

5、深树有禽学人语,穷檐将马代牛耕。

6、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⑥。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8、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11、(答)诗人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上翠搂”,以扬的手法表现少妇赏春景的欢欣,后面才写她忽见柳色而“悔恨”不已,形象地刻画出少妇情绪的微妙变化,表现出她的感伤和哀怨。

12、南京古称金陵,台城又是金陵的中枢。六朝统治者曾在此荒淫享乐,尤其是南朝的陈后主,穷奢极欲无人可比。他搜刮民脂民膏,耗尽民力物力财力修建“结绮”“临春”等富丽堂皇的高楼,供自己玩乐之用。宫女如花满春殿,夜夜霓裳羽衣曲。他写一首辞,命宫女排演,“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一语成谶,国家旋即灭亡。第三句笔锋一转,从前的高楼大厦如今野草疯长肆意蔓延,指出亡国之因,以《后庭花》寓指当朝者荒淫误国。今昔对手法的运用,把惨痛的历史教训化为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作者对政权兴衰朝代更迭的无限感慨。

13、①本诗所写“柳色”,本指高堤上的绿色柳树,“杏花”本指皇家园林中的杏花;

14、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15、本诗尾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人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16、诗人的爱国之心未随时光而淡逝,年近七十创作《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成梁州”,如今“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烈士暮年,雄心不改,可谁解衷情。《书愤》更多的是“愤”,而此诗中今昔对比手法更加渲染了“悲”。

17、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18、“最奈客愁何”直抒胸臆,诗人因为战乱二漂泊异乡,看到绽放的江边梅花,更是引起客居他乡的忧愁,“客愁”二字点明了全诗主旨,属于直抒胸臆。

19、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20、A.首联“颇觉”一词有厌倦世俗之意,体现诗人对山间景物的喜爱之情。

三、用对比手法的诗

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①这首诗记叙了西塞山渔家的日常生活,垂钓、采桑叶、买蓑衣,一家人各有其事;②这首诗还描写了雨天河面船儿穿梭和莼菜漂浮的情景,以及春天鲈鱼肥;③尾联诗人直接抒情,对渔家这样平淡却丰富幸福的生活饱含艳羡之情以及自己旅居漂泊的孤独之感。

3、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4、“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陌上桑》)

5、衰翁健饭堪夸。把癭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熳生涯。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

7、B.第四句借昭君的心理活动描写,塑造了留恋君恩、怨而不怒的昭君形象。

8、如: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兴游园,被拒之门外;后两句却写出诗人另有所得,看到满园春色,前后感情有个落差,前面遗憾,后面高兴。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法。

9、(4)篇章构思: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总分结构、过渡照应、伏笔铺垫、首尾照应等。

10、③“柳色”“杏花”,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劝慰:要保持希望,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1、D.“看到很多游人来西塞山作客”说法错误,“终日客”指诗人自己长年客居他乡。

12、《酒泉子•长忆观潮》的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过片“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的形象。结尾两句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13、写景艺术:①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②意象丰密,色彩和谐。“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③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

14、首联和颔联是作者对自己所看到的景象的叙述,“白纶巾下发丝,静倚枫根坐钓矶。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这是西塞山渔家的日常生活,渔父垂钓、中妇采桑叶、小儿买蓑衣,一家人各有其事。

15、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6、“倚剑”两句写战胜勒功,烽燧戒备森严;“萧条”两句写边地的和平景象;末尾两句写希冀扫清边患后,收兵束甲,不再用兵。从这几句诗可以看出将军功勋卓越、心系和平、忠心报国的形象特征。

17、行到碧桥深柳处,一帆凉月满吴航①。

18、“2”——两次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精神,享受自己获取知识的快乐;

19、译文: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20、(答)从顺序看: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六句则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从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角度看: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的。

四、对比手法写现代诗

1、(问)诗歌在描写“雪”上用了怎样的描写方式?

2、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3、首先开门见山亮出他的身份:一个退伍的老兵,头戴一顶破斗似的帽子,几个字就勾勒出一副落拓不羁的寒伧相。年既老而无以为生,只得在益昌(今四川昭化)市集上靠占卜糊口,又进一步从他的行业点出这是一个下九流的人物。说他寄性命于杯酒之间,可见其平生爱好,嗜酒如命。这些描写刻画出一个贫穷落魄、穷困潦倒的占卜者的形象。

4、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5、①布幔闲卷,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江水湍急,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诗人以蝴蝶和鸥鸟的轻快自由,反衬诗人年老体衰、被迫漂泊的困宭和无奈。②“娟娟戏蝶”“片片轻鸥”,蝴蝶嬉戏,鸥鸟成群,反衬诗人的形单影只,流露诗人倍感孤寂无聊的心情。③蝴蝶嬉戏,自然承接上句的鲜花盛开;鸥鸟随湍急江水渐渐远逝,诗人的思绪随之延伸至遥远的长安,自然引出尾联的内容,结构严谨。

6、若遣有情应怅望,已兼残雪又兼春。

7、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8”——连续讲授新课时间不超过八分钟,让学生能够充分吸收知识的养分,在天有的课堂上快乐地成长。

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衬托,也叫映衬,相形。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相似、相关、相反的事物作为背景,加以烘托。被烘托的事物叫主体,用来作背景的事物叫衬体。衬托又分正衬和反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体的陪衬,突出主体。如如陆游诗,“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诗人以“林莺巢燕”的无声,反衬杜鹃的有声,好处是以寂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10、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1、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2、③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

13、表达技巧也称艺术手法,是诗人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时所采用的语言方式。一般在诗歌鉴赏中,表达技巧可分为表达方式、表现方法与修辞手法。三者间的分界并不鲜明,部分技巧或手法有着归属上的交叉。

14、此诗描写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

15、C.诗人眺望前方村落,村酿已熟,花开朵朵,于是欣喜地策马扬鞭前行。

16、(1)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第三句说梅花“有情应怅望”,赋予梅花以人的情感;其第三和第四句说梅花等待春天的消息,春天来了“已断肠”,把梅花当作人来写。(2)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在春天来临之际就要凋零的伤感。

17、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8、②借景抒情,“露”“月”“泉”“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借助所处环境的空旷寂静,凸显了诗人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之情。

19、古典诗词中,今昔对比手法的运用,让我们穿越时空,对话古人,感受着他们永驻心头的怅惘,历经沧桑的感慨,抚今追昔的怀古之情。

20、C.“由夏天写到秋天”错误,本诗描绘的是夏夜之景,尾联提到夏夜“消暑”,说“江楼会比“茅舍”较清凉。

五、对比手法写一首诗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2、对比——对比手法鉴赏,我们要注意它的特点,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举一例:

3、东皋①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4、B.诗歌四句介绍渔家生活,男女各有其事,“挑叶去”和“买蓑归”对仗工整。

5、况有西湖好山水,归来且濯锦衣尘。

6、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7、颈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8、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赠从弟》

9、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阐释诗句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10、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11、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①醉,齐声争唱浪婆②词。

12、汉家和亲成故事,万里风尘妾何罪?

1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挂帅出征的忠心报国、治军有方、功勋卓越、心系和平的将军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将军的由衷赞美,以及对唐军军容军威的歌颂,还有对和平的渴望。

14、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5、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16、C.十句描写了当时士林的普遍风气:不讲气节廉耻,仅以利益作为追逐的对象。

17、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18、⑤虚写、实写,虚实结合。

1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