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天游峰扫路人的诗
1、课后习题2(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2、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比比谁提的问题最有水平。刚才老师想起了中国古人说得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什么意思?
4、水与真君子的相似之处: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
5、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师: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刚才有同学说了,第一次主要写了穿着,第二次却很细致地描写了老人的眼睛、眉毛、脸色。那这两次描写的内容能不能颠倒过来呢?再读读这两段话。(生自由读第3节和第8节。)
7、喻之以理:将自然界的事物作为描摹对象,在对事物细致入微的描写中阐述客观存在的事理。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8、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9、生:第一次描写是概括地写,第二次写得很详细。
10、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1、生:我姓杨。杨家的名人杨过
12、生:为什么天游峰那么高,老人还说不累?
13、生:第二次,是因为老人和作者交谈了很多,作者对老人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石阶很佩服,这时他是怀着很深的敬意来看这位老人的,所以打量得非常仔细。
14、苏格拉底平静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5、你还知道哪些自然之谜:恐龙灭绝之谜
16、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17、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18、《学会合作》是一篇演讲稿,以“合作”为话题,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起,阐明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他人合作的道理。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能够卓有成效地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学会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19、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开朗,执著追求,自强不息。
20、②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二、天游峰的扫路人的主要内容
1、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2、学习本文我们懂得了做人就应该做像水一样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
3、形容有学问的成语:学富五车博闻强识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博古通今
4、这一问题的探讨可直指文旨。
5、其实,某些白话文古诗,尤其是名家之作,往往将言外之意、象外之旨,隐藏在看似平常的语句之中,“迷惑”了一般的老师,更“欺骗”了很多学生。
6、(1)外貌描写:“他身穿一套……扫着路面。”“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炯炯有神。”(健康朴实、慈善)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导疑:引疑探究——走近“扫路人”
9、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九一八变事变”:1931年9月18日。
10、细读陈建先老师《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实录,细品整堂课中学生的语言,谁都不难发现学生的语言是十分精彩的,那语言是一种自由,是一种深刻,是一种丰富。那么,这份精彩究竟是从何而来呢?
1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12、yā枝丫压力鸦雀无声关押鸭子
13、师:好!顶天立地!这个词用得好!在书中这个词是写——
14、《孔子游春》孔子带学生到泗水欣赏春天美景以此来教导学生做人。因为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所以孔子称水是真君子。学了课文,我们认识了博学多才、循循善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导有方的大教育家孔子,认识了爽朗大方、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的子路,温文尔雅、谦虚沉稳的颜回。
15、正方:我认为,这样的广告词改得非常巧妙。①像“默默无蚊”“骑乐无穷”,就幽默含蓄地向人们暗示这种产品的类别和特点;②这样的广告对消费者是有深刻影响的,往往在轻松一笑中就牢牢记住了这种产品,所以用成语来做广告是成功的!如果我是广告商,我自然也会这么做!
16、生:扫路人是个年轻人还是老人?
17、师:是相信老人三十年会一定健在。
18、老人舍不得的是什么?是雪花泉的水、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清爽的空气。这些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恐怕没有多少人会不舍得这些,或者说,一般人不会为了这些而放弃更好的生活条件。老人更舍不得的是什么?是花鸟作伴。相对前面那些,花鸟作伴之所以显得更有吸引力,那是因为老人格外享受“与山水为伍,与花鸟作伴”的平淡生活。
19、过渡:接下来的时间属于大家,我们一起分享读书收获吧!
20、你们接触的是现代文明,老人接触的是大自然。
三、天游峰的扫路人表达了什么
1、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生:大自然师心灵的老师,没有大自然,就没有生命存在——
3、斯帕拉捷: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坚持不懈。
4、成语积累(这12个成语描述了孔子的教育教学的思想精髓)。
5、②、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
6、小结:本文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将这位天游峰扫路人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是我们写人文的常用写法(板书)正面描写
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8、③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表达了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深深眷恋,反映了同学们立志成才,回报老师的心情。)
9、生:“紧紧地抓住”说明作者感情深挚,说明他们两个人的心靠得越来越近了。
10、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11、看第一个问题。我们都感到爬天游峰累,老人却说不累。哪些句子和段落描写爬天游峰是很累的?
12、师:多好的问题呀,再说一遍。写到黑板上,后面写上你的名字。这是你自己发现的,是你的专利。
13、yí化险为夷阿姨胰腺甘之如饴怡然自得贻笑大方
14、“等到这些小树……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表达了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深深眷恋,反映了同学们立志成才回报老师的心情。
15、怎么可能不累?那山路长又险。但是,累的只是身体,而他的心一点不累。由此,“不累,不累”,成了老人乐观的写照。不累,值得一品。
16、生:为什么不说话就能把他俩的心沟通起来。
17、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18、关于“机遇”的名人名言
19、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0、这段话,写法很有“嚼头”:水、大米和青菜、空气,这三者用“喝的是、吃的是、呼吸的是”这样的句式连接而成,紧接着“花鸟作伴”与前三者的连接则是用“而且”一词,这将舍不得向前推了一层,推向了更高的境界。
四、天游峰的扫路人图片
1、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2、循着“敬”意欣赏“语言花”:层层深入
3、生:这个问题是我提的,我读书后想,他觉得不累,是因为他喜欢他的工作,喜欢天游峰。
4、生:令人惊叹、让人钦佩的扫路人!
5、《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叶圣陶,是一篇游记。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欢唱的溪流,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
6、(引导学生体会列数据、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体现出天游峰的高、险。)
7、以上所谈,薛法根老师心知肚明,所以,他不仅引领学生感知诗人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侧面描写的艺术手法,而且引领学生发现了诗中的“新大陆”。
8、“花魂”在“形象化表达”那里
9、麦垄:在上面种植了麦子的土埂。
10、Chuí千锤万击垂直捶打
11、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充实而自信的老人形象。课文语言优雅朴素,富含哲理。我们要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12、huì教诲花卉智慧恩惠绘声绘色污秽彗星
13、师:身残志坚,值得敬重。
14、生:为什么扫路这么累,老人却说得那么轻松?
15、用“心”组词,然后填入括号内。
16、虽然,天游峰的扫路人年过七十了. 但是,他自信、豁达、以苦为乐.不愿意离开他深爱的岗位.
17、狼狈而逃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18、小结:所以,写一个人可以进行正面描写,还可以通过侧面烘托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19、(1)行文中直接引用;(2)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3)特殊含义。
20、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么做的?
五、《天游峰的扫路人》
1、(1)……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表示内容的省略)
2、生:补充,姓杨的还有杨门女将。
3、①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作者对老师的赞美、眷恋、敬爱。“天使”是说老师可爱可敬;“大树”是说老师授予知识,给予庇荫,给学生以关怀不呵护;“海洋”是说老师心胸宽广,三个比喻升华了主题。)
4、师:写黑板上,写自己的名字
5、“你们已经到头了”表达了苏格拉底对弟子们失去良机,两手空空感到惋惜。
6、师:我姓什么知道吗?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孙,孙悟空的孙。叫我孙老师就行。谁知道孙悟空有什么本事?
7、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树咱傍溪桥。
8、莫泊桑: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成名作《羊脂球》,短篇小说名篇《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长篇小说有《一生》《俊友》《温泉》。
9、为什么说那圆木棍功德无量?
10、标签:预习新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15《天游峰的扫路人》讲解
11、(师生分角色读我和老人的话)读时学生发笑,问什么是朗声?
12、“银丝”“抛”“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险)
13、文章按照不认识到初步认识再到深入了解的顺序,作者将短暂的遇见,写得自然亲切,引人深思,让读者有备受启发的感觉。
14、“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15、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老人,扫的不只是路,老人扫出的是生活的心态,是人生的境界。
16、托物言志:“托”借、假托的意思,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17、师:老师要有这本事,来郑州就不用坐飞机了,翻个跟头就从江苏来了。但是老师想有这样的本身。谁还知道,孙家的名人还有哪些?
18、(两个读后,让学生评谁读得好。坐下一个,剩一个优秀的)
19、意思是: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20、由“雪松的启示”想到:以退为进;卧薪尝胆(勾践);忍辱负重;能屈能伸;进一步悬崖峭壁,退一步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