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马说【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1、梅花开放只是为了传递春的气息,没有心思苦争占春光,任凭那些群芳去中伤嫉妒,纵然片片零落被碾成泥土,那淡淡的清香却依然如故。 2、风雨刚刚...

一、《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1、梅花开放只是为了传递春的气息,没有心思苦争占春光,任凭那些群芳去中伤嫉妒,纵然片片零落被碾成泥土,那淡淡的清香却依然如故。

2、风雨刚刚把春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冻骨的时刻,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3、①卜算子·咏梅:选自吴氏双照楼影宋本《渭南词》卷一。《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4、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

5、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6、《卜算子咏梅》是陆游咏梅明志的佳作。词中他借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最终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的处境来暗喻自己(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的处境,借梅花(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的气节好吧,他是原创,我是复制的,你才那就采纳他的吧

7、梅花,是我国历代诗人所爱吟诵的物象。特别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诗词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发内心未申之志,喻节操之高洁,表示决不与浊世同流合污之骨气。这方面的名篇佳句不胜枚举,已与梅花这种高洁的花种一样,亦作为精神瑰宝位列艺术的芳园之中。但古代诗人的咏梅诗,往往在傲骨厌俗中,难免带有孤芳自赏甚至是顾影自怜的气质,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毕竟不够广阔。当做,这是不能苛求古人的。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于世界风云变幻,托物言志于日理万机之中。他也喜欢以梅喻不畏严寒、蔑敌如鼠的革命战士,并在诗词中渗透着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念。“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这是他在另一首诗中脍炙人口的名句,足见他对梅花这一物象的挚爱之情。

8、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9、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10、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11、《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12、短短八句四十四字,由于注入非凡之精魂,精确传神之词采,便使这首词透射出诗人的高尚品格和鲜明性格:即先行者和公仆的品格,艰危中奋不顾身、转安后乐于奉献的执著性格。这首词,于庄严中寓轻松,于严谨中有跳荡,于明快中富含蓄,于流畅中见丰厚。这就是属于毛泽东的这一个“梅”。

13、驿站外面断桥的旁边,有一株开放的梅花寂寞又孤独,既没人来管理和观赏,自开自落。已到黄昏日暮,她独自感伤愁苦,再加上凄风苦雨袭来,更是愁上加愁。

14、《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所作。

15、驿(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16、一首诗词不是枪炮,更不是原子弹和导弹,但在这首词出现之后,反共反华鬼蜮们的图谋确实并没有得逞。那么,诗为心声――作为物质和精神威力的标志,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对后世有着长久的思想启示作用和艺术鉴赏价值。历史的发展虽非循环,但其不同阶段有时却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真正的爱国者来说,我们任何时候都需要具有梅花的坚定意志:狂风袭来时头脑清醒目不迷,冰天雪地中依然不畏严寒火焰不息。坚信尽管又一个更严酷的冬天袭来,繁花似锦的春天仍会俏立人间。

17、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苦,苦苦,极力。一任,任凭。零落,凋谢。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后化为泥土被碾作尘埃,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18、明·卓人月《古今词统》:末句想见劲节。

19、驿外:指荒僻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

20、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二、马说

1、著(zhuo):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2、⑤著(zhuo):同“着”,这里是遭受的意思。

3、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4、他的坚持,是生死置外,不忘一统的尘世遗愿。

5、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陆游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6、《卜算子·咏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那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战派士气低落,因而十分悲观,整首词十分悲凉,尤其开头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和他那不畏强权的精神。((卜算子是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北宋时盛行此曲。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7、好,我们来看一下。首先从大的方面来看,既然我前面讲了姜夔的《暗香》,也是写梅花,都是词里写梅花的极品,我们就把这两个对照着来看一下。从大的格局上,特别典型,姜夔呢其实是写人,但是无处、无一句不有梅花,对吧?无一处不有梅的影子;反过来呢,陆游的《卜算子》呢,表面上是写梅,无一处、无一句、甚至是无一字不有人的影子。所以姜夔的风格你看,清空骚雅、深情雅致;但陆游的风格呢,这首《卜算子·咏梅》,我们甚至很明显地能看出老杜的那种沉郁顿挫的风格。

8、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年轻时曾身着戎装投身沙场,晚年归乡后心中仍不改复国之志。然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对眼前的剩水残山颇为满足,并不真正想要复国。而陆游曾两次被罢官,最主要原因也是力主用兵。

9、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艳,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10、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

11、出自:《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原文:

12、碾(niǎn):轧烂,压碎。

13、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14、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15、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尽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尽节”的得以“想见”,正是由于此词运用比兴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16、尔后,毛泽东又作一首,当成赞颂中国名族的精神,同时也赞颂了梅花的精神。(明日推送)

17、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得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18、苦:尽力,竭力。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19、这首词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一的境界,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卜算子·咏梅》宋代: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着同:著)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20、这首陆游的咏怀之作。压住一“愁”字,表现了梅花的寂寞与无人问津,渗透的更是作者本身的孤独。下阕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而最后一句更是写出了梅花伶仃的孤芳自赏,陆游立志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

三、送友人

1、一个“俏”字提挈全篇,传神写照,以少许胜多许。“俏”,不只是一般的美,它美得俊逸,美得机智,美得趣味横生,美得使仇视者嫉恨者也无可奈何。然而,梅花之俏却绝非春色春情的垄断者,更不是一个与百花争宠的角色。“俏也不争春”,她的超前出现,无非是为了证明一个无可逆转的规律――严寒之后必定是百花争艳的春天。做一个义务报春者,梅花心愿足矣!她真正足以自慰的时刻,则是山花烂漫遍野飘香之际。这时,她也没有做那飘然远遁的仙子,而是隐身于百花丛中,为春天的真正到来而展露出会心的笑。这个“笑”,是看谁笑到最后的笑,也是预示下一个胜利的笑,表明她不是旁观者,既在群花之中,又是百卉之神、百卉之胆。

2、更:副词,又,再。着(zhuó):同“著”,遭受,承受。更著:又遭到。

3、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拿刀定乾坤,出身书香世家,又在民兵军寨中长大的陆游,自小读书习武,有金戈铁马的飒飒英姿,也有情感细腻炙热的句句诗词,和南宋辛弃疾一样,亦柔亦刚,文武双全。

4、驿站外断桥旁。梅花寂寞地开放、孤孤单单.无人来欣赏。黄昏里独处已够愁苦.又遭到风吹雨打而飘落四方。它花开在百花之首.却无心同百花争享春光,只任凭百花去总妒。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间。

5、但对这人世间的一切风雨、一切坎坷,陆游其实早已经预见到了,他预见到自己的命运,将要向那梅花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但是他的精神、他的精魂,如那梅花一样,“只有香如故”!这是一种信念,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信念,这是一种和他八十多年的人生息息相随、紧密相伴的永恒的信念!这种信念,无论成败、不论成功与否,无论旁人是怎样的诋毁、嘲讽、攻击、谩骂,也不论命运给予怎样的难堪与坎坷,诗人坚信,那种内在的价值、精神的芬芳,一定会暗香如故,“为有暗香来”呀!

6、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7、《卜算子》咏梅一一(陆游)

8、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9、每天20:18与您相约!

10、一任:全任,完全听凭;一:副词,全,完全,没有例外。任:动词,任凭。

11、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12、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

13、 (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

14、这首咏梅词,作者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15、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托。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16、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

17、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写有大量歌咏梅花的诗,歌颂梅花傲霜雪,凌寒风,不畏强暴,不羡富贵的高贵品格。

18、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梅花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

19、这首词看似写梅花,其实就是写陆游自己,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20、所以回到南方之后,陆宰一开始回故乡的时候走投无路,最后投奔义军,当时有一股义军在东阳。东阳也就是现在浙江金华,有一股陈彦声,这个人叫陈彦声,他率领的抗金义军,后来慕陆宰之名,就接纳了陆宰全家。所以,这个陆游小时候很长的,有好多年,有一段时间,一直到他五六岁、六七岁,其实都长在义军的山寨之中的。所以你想想,这样的幼年成长经历对于陆游一生的那种抗金意志会奠定怎样坚实的基础啊!所以对于陆游来说,对于辛弃疾来说,抗金、主战、收复中原、收复神州山河,甚至像岳飞那样直捣黄龙,那是埋藏在血脉里、浸润在骨子里的一种人生终极的追求,是哪怕到死也绝对不会动摇的。

四、《卜算子·咏梅》宋.陆游翻译

1、宋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2、孩子每天学习一首古诗词,领略中国古诗的精妙,继承中国的优良文化和传统。开阔与提高孩子的眼界、胸怀和品格!

3、像春秋的时期,包括先秦,其实一般当时叫做“邮”,那么每二十五公里呢,就是一个成年人当天能够走路往返的距离,跑步往返的距离设一驿。那么到了汉代呢,就是改邮为驿,三十里为一驿,那么能传递区间呢,就由二十五公里然后一直扩大、扩大到一百五十公里左右。所以它关键讲究的是传递消息,讲究的是快。

4、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5、《卜算子·咏梅》一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大致与《冬云》一诗相同。中国共产党自她诞生之日起,就是在刀光血影中艰苦奋斗,在敌人的疯狂绞杀中成长养大,直至取得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胜利。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内外形形色色的敌人并没有放弃他们明攻暗算的种种图谋。在三年困难时期,国际上的反共反华势力更是串演了一出有声有色的大合唱,妄图倾覆中国的社会主义大厦,改变历史发展的进程。当时中斩形势不可谓不严峻,国内外敌对势力加于党与人民头上的压力不可谓不沉重。但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泰然自若,以举重若轻的气度吟诵出迥异于以往诗人所有咏梅作品的诗篇。

6、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7、然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对眼前的剩水残山颇为满足,并不真正想要恢复。即使有时不得不作出些姿态,也是掩人耳目,心不在焉。

8、卜算子:词牌名,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9、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

10、妒(dù):嫉妒。

11、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12、明·沈际飞《草堂诗馀·续集》:排涤陈言,大为梅誉。

13、根据这些现象其实我们可以看出、提出一个问题来,就是你看宋人尤爱梅花。虽然唐人也写,但是唐人更爱牡丹,这是为什么呢?而且千年而下,毛润之先生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什么能写出另外一种境界的梅花?而宋词中,还有哪一类的梅花,也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呢?且听下回分解。

14、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

15、那么陆游跟随着家人逃往南方,生下来,幼年、一两岁,还被这个家人抱在怀里的时候,就经历了战乱、逃亡生活。陆游甚至回忆,说小的时候虽然他记不得当时的事,听大人说躲在草丛里,遇有金兵,一点声音都不敢发出来。每个人怀里就藏了一个冰凉的饼子,饿了就咬一口。所以你想想,陆游那时候就一两岁,躲在草丛里,金兵来的时候就能忍住不哭,所以他骨子里头,天性就是要抗金的。

16、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此指争权。

17、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18、但说起来陆游啊,你看如果说他是在1175年前后写的这首《卜算子·咏梅》的话,那其实他已经预料到了他全部的人生。即便到后来陆游再次被罢官,一直到韩侂胄要北伐。陆游,北伐是他一生的梦想啊,所以像杨万里等人都认为韩侂胄徒有虚名,只不过是借北伐急功近利而已,反而是误国之举。但陆游这个时候北伐这种一生的梦想,他一生其实有两大梦、两大痛啊!一是北伐,一是沈园之痛,简直是如虫蚀骨。所以陆游这个时候,因为这种一生的梦想啊,对韩侂胄也是无条件支持。以至于韩侂胄开禧北伐失败之后,陆游也承受了不小的骂名。

19、词的上片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

20、宋·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赏析)作者一生坚持抗金报国之志向,却因爱国获罪,被当政的投降派长期闲置,屡受打击。这首词是作者以梅花自喻,通过对梅花那种不怕孤独,不惧催残,不畏妒忌,不争春色,成尘后仍清香不变的美好品格的描写,表现了作者不畏淫威,不求荣贵,至死不变爱国之志的高贵品质。如果说,这首词是陆游不幸遭遇的缩影,我觉得还不全面,没有体现作者以词咏志,在对梅花的品格加以礼赞,以喻作者自身的远大志向和清高的人格。

五、《卜算子·咏梅》宋.陆游赏析

1、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当封建统治阶级向外来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

3、因此,陆游曾两次被罢官,力主用兵是最主要原因所在。尽管陆游的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始终不渝。这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5、他的坚持,是历遍坎坷,逢诏必回的民族信念。

6、 (即使凋零了,被碾为泥浆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更多专业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我。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也请给我赞或转发,你们的鼓励,是支持我写下去的动力,谢谢大家。

7、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8、你好,我是(hhpnm47570),很高兴为你解答。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9、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10、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11、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12、群芳:群花、百花。百花,这里借指诗人政敌──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13、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14、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15、他的坚持,是自小立志,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

16、这首小词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咏梅,表现了词人孤高傲世的情怀。陆游一生在仕途上屡遭排斥,怀才不遇。他所写的梅花,即使凋零后被碾作尘土,清芳依然永留世上,“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他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写照。词人那高洁的情操也如同这傲雪寒梅般散发着缕缕清香。

17、下阕抒情,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18、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争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妒”,则非草木能所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19、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20、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