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含有历史典故的诗句【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古诗词中的典故故事 1、八百里:据《世说新语》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十分珍视。王济指牛作赌注,与王恺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一、古诗词中的典故故事

1、八百里:据《世说新语》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十分珍视。王济指牛作赌注,与王恺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2、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3、《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5、《围炉夜话》:三言两语,道尽人生百味!

6、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7、中国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更是多用典故、隐喻,辛弃疾有时候甚至一首诗中多个典故,清楚这些典故的来历,能更好的把握整首诗的意思。

8、1“醉翁之意不在酒”见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2“妄自菲薄”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3“青出于蓝”见于旬子的《劝学》。

9、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10、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1、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12、这首诗描写的是杜甫友人王季友的故事。王季友年轻时家中贫苦,虽博览群书,无奈仕途不顺,只得靠卖鞋为生,后又遭妻子抛弃。后发奋苦读,考上状元,妻子又回到了他身边。这两句诗以浮云变化无常来形容世事的变化,后有成语“白云苍狗”。

1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15、暗香疏影杯弓蛇影捕风捉影藏形匿影吹影镂尘刀光剑影浮光掠影吠影吠声风影敷衍孤身只影顾影弄姿顾影自怜绘声绘影含沙射影绘影绘声惊鸿艳影鉴影度形镂尘吹影立竿见影梦幻泡影迷头认影匿影藏形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衾影无惭如影随形随声吠影望风捕影望风扑影无愧衾影畏影恶迹无影无踪形单影只系风捕影形枉影曲形影不离形影相吊形影相随衣香鬓影影影绰绰雁影分飞

16、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7、|ID:gzywxxzs

18、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19、译文: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20、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二、含有历史典故的诗句

1、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

2、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3、子规——即杜鹃。子规啼血典出《史书·蜀王本纪》,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4、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5、用典故都是想借助典故做比喻,放在某种语境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触,或者让人通过典故清楚的了解诗里所隐藏的意义比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诗里吧闻笛赋就是化用向秀的《思旧赋》来怀念至交故友后面烂柯人就是晋朝人王质以此表达世事沧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里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里就是化用东吴周瑜赤壁之战的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6、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7、 用典语句:“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齐喑”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读完全诗发现诗人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谏,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8、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9、《典故纪闻》载,成化十五年,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杨鼎乞致仕,特赐敕允之,仍给月米二石,岁夫四名,先是,大臣致仕,未有给米拨夫例,有之自鼎始

10、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11、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12、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13、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14、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当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

15、千百年前的故事,仍有感动今人的力量,或许就在一个“情”字。

16、 病起书怀

17、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古诗中多用此表明建功立业之心。

18、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19、《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20、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三、古诗里面的故事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3、昔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4、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5、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蓬莱,又称蓬壶。

6、这首诗是李商隐身在巴蜀写给远在长安妻子的思归诗。可是李商隐不知的是,妻子王氏早在几月前已离世,他心中此刻渴望的未来之景“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已永不会到来。

7、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

8、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9、《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10、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1、《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2、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13、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1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曾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5、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16、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17、注:雕虫: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韵技艺。辽海:指辽东地区,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

18、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19、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20、《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四、诗词里的典故故事

1、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2、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3、先秦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5、《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6、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西部。战国时荆轲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高渐离击筑,荆轲和乐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

8、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菜羹:菰菜、莼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9、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10、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1、高中古诗词中常见典故

12、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3、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4、如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15、《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16、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7、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18、(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19、典故是: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20、交友典故之杵臼之交。

五、古诗故事故事

1、《野望》——唐代王绩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山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股勤为探看。”

4、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5、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6、《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7、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8、四:断送老头皮:隐士杨朴被强召为官,在回答宋真宗问能诗否时,佯狂不能。又问临行总有人赠诗吧,答只有妻子赠诗:更休落魄躭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帝听后大笑,知其意放还。

9、也许是你改变命运的最佳出路!

10、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是烂柯人。

1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12、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一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1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14、《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15、被白发欺人奈何:化用薛能《春日使府寓怀二首》“青春背我堂堂去,白发欺人故故生”诗意。

16、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丨鲍鹏山:一本《论语》抵得了十万大军!

17、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18、《庄子·外物》:“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19、《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20、中国古代最唯美的的十大文学典故,意蕴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