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划龙舟的诗词
1、竞渡歌(唐)张建封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午日处州禁竞渡(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2、请帮老师转发到朋友圈吧!
3、端午节是我们中国十分隆重的节日,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现在的中国人还在延续这一习俗,甚至还有一天的法定节日。
4、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5、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它不仅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清晰地记录着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这个端午节,临港新片区也是粽香四溢,欢声一片,各行各业用自己的方式欢度端午佳节。
6、(解析)1195年,宋宁宗庆元元年,作者71岁,在家乡绍兴隐居。“重五”,即端午节。
7、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8、端午佳节,诗人却漂泊在外,“眼已花”,到底是零落天涯、举目无亲、佳节思亲时泪水模糊了眼睛,还是老眼昏花、视野模糊呢?流浪的人儿啊,漂泊无依,远方为家啊。
9、(解析)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他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10、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1、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12、(端午三首)——宋·赵番
1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4、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5、这首诗的角度很特别,以端午节的特色习俗赛龙舟着笔。但是他没有写赛龙舟的具体情况,而是表明自己的看法。人们赛龙舟的根本原因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是屈原已经离去,再也不会回来。只留下了他的千古绝唱《离骚》在人间。这首诗令人非常感慨,他写出了一种悲壮之感,情意深沉。
16、距离2020年端午还有23天,往年的这个时候,宜春各村各组的龙舟早已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训练。震天的锣鼓声伴随着桨手们“一划哟”的口号,久久回荡在秀江河畔······
17、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18、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会有分享,都是免费订阅,请您放心关注。
19、吃完粽子,大人们忙着杀鸡、杀鱼,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饭。我最喜欢看划龙舟,河岸边,站着围观的人。最开心的是孩子们,桃子、杏子都成熟了,他们从这棵树上摘桃子,又爬到那棵树上摘杏子,实在饿了,把摘下来的桃子、杏子拿到河边去洗,吃上几个,那淘气的样子,另大人哭笑不得。
20、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二、划龙舟 诗
1、额,这个嘛......
2、朝代:宋代|作者:黄公绍
3、野人知趣甚,不向炎凉问。
4、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劝阻楚怀王,但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果然楚怀王上当被囚。
5、额,端午享受诗词大餐的同时,记得吃粽子哟!
6、若要风光常美好,行河长制护清波。
7、在端午节凭吊屈原也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即使到了今天也是一样。因为我们一般认为端午节本身就是为了怀念屈原,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的就是自己对于屈原的怀念。这一日的端午节,天气不太好,风雨不断因此汨罗江畔没有人来悼念屈原,诗人心中很不是滋味,故写下此诗。
8、春三月,轻服时。
9、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10、苏轼21岁就成为进士,然而他仕途坎坷,历经贬谪。不过,写这首诗的时候,苏轼才23岁。当时他随父亲入京,途径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全毫无关系的地方却建有一座屈原塔,惊讶之余写下了这首五言古诗。
11、端午节将近,小易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端午节的诗词名句,还有孩子们需要的节日手抄报、端午节范文,一起来学习吧~
12、“包粽子非常有趣,也让我了解了屈原和粽子的故事。而划龙舟则让我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我很喜欢端午节,我喜欢中国文化,我爱中国。”美籍外教马思远用流利的汉语说道。
13、采风第一站,诗人们来到了金鳌洲塔主题公园,每年东莞的“龙舟第一景”就在这里呈现。站立在东江河畔放眼望去,万里碧空下的金鳌洲塔显得分外的熠熠生辉。它历经数百年沧桑,不仅是东莞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东莞的标志性建筑。“金鳌塔影”还被评为“东莞文物八景”之一。当日,诗人们走近古塔,认真聆听讲解员对“巍巍古塔韵,悠悠水乡情”的历史讲解,或拾级而上,细细品味它与水乡割不断的情韵。
14、夺锦星桥断,穿杨月树披。
15、(菩萨蛮)——清·顾太清
16、“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将十三楼的美景与竹西亭景色对比,突出了十三楼的美,增添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此外,还运用移情,利用“歌眉”与“远山”、“目光”与“水波”的相似,赋予远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创造出“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艺术佳境;“晚云留”,傍晚的云彩被歌声吸引住而留步,这种意境也令人回味。
17、(解析)汤显祖是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
18、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19、上林春晚,曾是奉宸游。水殿戏龙舟。玉箫吹断催仙驭,一去隔千秋。游人重到曲江头。事往涕难收。空馀御幄传觞处,依旧水东流。
20、2020年的袁河西路现照,青山再也不见,唯有高楼鳞次栉比。每到夜晚,绚丽耀眼的灯光,将秀江河掩映的多彩多姿。
三、关于划龙舟的诗词描述
1、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2、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3、端午佳节,杜甫十分开心。此时的他刚被拜为左拾遗,得到皇帝的赏识,他觉得非常荣幸。而且皇帝又赐下名贵的宫衣,杜甫的心情,那叫一个美呀!连带着,杜甫把这宫衣还狠狠地夸了一番呢!
4、正是浴兰时节动。——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5、10露花倒影,烟芜蘸碧,灵沼波暖。金柳摇风树树,系彩舫龙舟遥岸。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6、烟火楼台疑化国,高明世界正宸游。
7、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8、这首词写端午节雨中眺望的感触。上片写雨中景色,颇富诗情画意.新荷、画船、红桥一一掠过,生机盎然。下片扣住端午,由后人的怀念隐约透露出一丝愁绪。
9、我喜欢端午节,因为我爱吃粽子。呵呵!你们喜不喜欢端午节呢?
10、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11、(小重山·端午)——元·舒頔
12、金明水上浮仙岛,画舸龙舟非草草。
13、沅江五月平堤流,吧人相将浮彩舟。《竞渡曲》刘禹锡
14、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15、“媳妇,我们这是在过端午节呢。包了粽子我们自己吃,这里过端午气氛很浓郁,看到了吗?”工友李师傅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将现场温馨的一幕拍摄给远在老家的妻子看,让她一同感受建设者小镇浓浓的端午情。“我们工人聚在一起过端午、包粽子挺快乐的,过节气氛很浓郁。在工地上跟在家里一样开心愉快,你放心好了,端午节快乐!”
16、四时花竞桥,九子粽争新。
17、网络直播课(有两天体验机会)+
18、8《富屯溪观景,其三》龙舟两两齐发晓,蓑衣斜斜垂飞鸟。泼墨难绝不成画,浪花散匿现楼桥。越王桥上人尚早,富屯溪底银波到。渔载化作溪间雪,欲寻天宫酒一瓢。
19、今天是端午节我们一家四口回家乡包粽子,回到家我叫奶奶跟她说:“奶奶不如您教我包粽子吧!奶奶微笑着说:“好啊,现在就开始吧!
20、诗中,作者感叹人生易老、年华易逝。诗人选取了端午节来说事儿,可见那是的端午节应该是挺热闹的,人们挂艾草、悬蒲剑、饮蒲酒、划龙舟来庆祝节日,节日气氛很浓厚。然而,作者年事已高,不能参与,感到很泄气。有人评论说这首诗的品质不高,不过对于语言酱来说,这首诗还是杠杠的啊,毕竟,俺是写不出来的,哈哈。
四、关于划龙舟的诗句
1、释义: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2、14淳熙间,寿皇以天下养,每奉德寿三殿,游幸湖山,御大龙舟。宰执从官,以至大?应奉诸司,及京府弹压等,各乘大舫,无虑数百。时承平日久,乐与民同,凡游观买卖,皆无所禁。画楫轻舫,旁午如织。至于果蔬、羹酒、关扑、宜男、戏具、闹竿、花篮、画扇、彩旗、糖鱼、粉饵、时花、泥婴等,谓之“湖中土宜”。
3、(解析)赵蕃,理宗绍定二年,担任直秘阁官职,不久就死了。《端午三首》是南宋赵蕃的一组关于端午节的诗。
4、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5、《花心动·槐夏阴浓》——宋代史浩
6、陆游8首经典古诗,壮志未酬,却仍壮心不已!
7、沿堤忽转,冲破翠钱雨。
8、端午节丰富多彩的活动还有好多,动人心弦的赛龙舟,富有创意的画彩蛋,喝驱邪防虫的雄黄酒……人们沉浸在欢乐的节日中。远方的客人,欢迎你们来做客哦!
9、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梁间的燕子带着它的雏鸟全都离开了,面对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让人黯然销魂,只能徒劳的向梁间寻觅燕子往日栖息的痕迹,怀念一下往日热闹欢欣的时光。
10、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1、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12、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史浩
13、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14、该词描写了吃多角粽、饮菖蒲酒、沐香花浴等端午风俗。然而,次主要描写的却是一个深闺女子的生活——用五色新丝缠裹粽子,并且用金盘盛着,由侍婢送进来;她还要洗一个香花澡,然后休息、做个美梦,而想不到的是被黄鹂声唤醒。
15、下阕首句“楚江沉魄”当然指的是屈原投江,上阕中作者已经是沉浸在了青春易逝的哀伤中,端午时节人们唱为屈原招魂的歌曲,作者已不忍再听了。第二句,燕子春末夏初生雏,五月梅子黄,下起黄梅雨,端午节人们挂镜子驱邪,作者以这些景物烘托时令。第三局则是一幅逼真的“思妇图”,设想自己思念的人也在思念自己,可见思念之深。结尾说思念也是徒然,用共赏新月更进一步地表达了无边无尽的思念之情。
16、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17、紫禁鳌山结翠斿,升平故事雅宜修。
18、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19、我看的都等不及了,立刻抽出两片叶子要圈起来,可我左圈右圈都圈不起来,只好让妈妈帮助我圈,我把一大勺的糯米倒进去,挑了一块大大的板栗放进去,在我要封口时“沙——”“啊哟!我的粽子”我大叫一声米全撒了,妈妈见了直摇头,连声说不行,妈妈把着我的手轻轻的包粽子妈妈说“好了”,现在我该看一看弟弟包的粽子了,哈!他包的可不是粽子而是肉包子——只有肉没有糯米(他超爱吃肉)。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高压锅了煮,不一会儿熟了,吃着自己做的粽子,感觉味道太好了。
20、第一首诗是写端午节人们对屈原的祭念,表现了人们对屈原的同情。
五、现代划龙舟诗词
1、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2、盘瓠死后,六族人宴巫请神,为其招魂。因沅陵山多水密,巫师不知他魂落何处,就让各族打造一只龙舟,逐溪逐河寻找呼喊,以至演变成后来的划船招魂的祭巫活动。
3、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三三五五垂杨底,守定龙舟看不归。
5、这首词也写了端午节的一些熟悉的习俗,但是情感的表达又是不同的。词人看到人们为了端午节忙忙碌碌,非常热闹。不禁想问,还有多少人记得屈原。自己不愿意与别人一样忙碌,只是独自怀念屈原,很有一股落寞之感。但是更多的还是对于屈原忠义品质的敬仰。
6、普通人之间要交际,皇帝和大臣之间也要“交际”,端午节是不错的时机呀,于是便有了端午节的各项君臣礼仪,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当然是群臣宴会啦。唐玄宗端午节的时候就会“赐宴”,通过端午节邀请群臣参加宴会的方式来建立良好的君臣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巩固其统治。这首诗写的就是玄宗大宴群臣的情景,一片祥和景象,场面甚是和谐啊。
7、朝代:明代|作者:王士骐
8、端午节那天,我们一家一大清早就忙开了。先把晒干的芦叶煮透,再把芦叶折成一个漏斗状,舀一大勺洗干净的糯米放进去,中间加入一两颗红枣或一些花生,最后把“漏斗”的口盖住,沿着“漏斗”的边把剩余的芦叶紧紧地缠绕上去,用线一捆,一个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乐呵呵地在旁边帮忙,可芦叶在我手里就像个调皮的精灵,一点儿也不听使唤,不是这头松了就是那里散了。
9、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10、菰忝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11、文秀,大概是唐昭宗时期的诗人,《全唐诗》存诗1首,即该诗。
12、“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Thethreeredflagopen,twodragonspringfloating。”由学生李忻妤和外教老师马思远所带来的中英文版《竞渡歌》古诗朗诵,拉开了这场端午活动的序幕,深情的朗诵加上生动的翻译,使得在场的中外师生感受到了中国诗词的魅力,仿佛置身鼓声震撼的龙舟竞渡赛之中。而在包粽子环节,中国学生“做起了小老师”,一边向外教老师们讲述着端午节的由来,一边示范着如何制作粽子,现场洋溢着欢快的笑声。“我的天呐,不敢相信,我竟然会包粽子了,你看你看,太不可思议了!”菲律宾籍外教赛男老师拿着亲手做的粽子向同事们炫耀。
13、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4、译文:龙舟争相竞赛,高举旗帜,奋擂击鼓,一争高下。
15、该作品写于明朝建立(1368年)之后的一个端午节。上阕开头写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描绘了一幅世人忙于庆祝节日、热闹繁忙的景象;“空惆怅”一句感慨世人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了作者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下阕首句道出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也表明了作者对元朝的忠贞决心。“无人解”一句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的情怀。
16、庙古碑无字,洲晴蕙有香。
17、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18、马特特,来者谁。
19、适闻天子降玉辇,当门虎脚看大旗。
20、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和雄黄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我明知屈原不是沉溺在我们的瓯江,何必要劳民伤财以如此豪华的龙舟竞渡来凭吊屈原呢?
上一篇:《午日观竞渡》【精选100句】
下一篇:有关香囊的诗词【精选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