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三个字英文字母网名(好听的3个字母缩写网名135个)

陈蕊蕊
导读 一、好听的3个字母缩写网名 1、Franklin(富兰克林;象征有钱) 2、转过年来,这台电脑就丢了。可能是因为三天两头扎堆通宵玩游戏,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撬了严蓬家的房门,主机显示器...

一、好听的3个字母缩写网名

1、Franklin(富兰克林;象征有钱)

2、转过年来,这台电脑就丢了。可能是因为三天两头扎堆通宵玩游戏,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撬了严蓬家的房门,主机显示器音箱一锅端,还有他托朋友刚从美国带回来的调制解调器。

3、简称:VLK。

4、Remainder years,余生

5、严蓬那时住平房,在东直门簋街附近。有了电脑,他家成了另一处聚会场所。一堆人挤在电脑前,轮流玩游戏,《三国志》《大富翁2》《毁灭战士》,玩得不亦乐乎。有人等得太久,趴在电脑旁就睡着了。严蓬家附近有一家卤煮店,叫做“居德林”,24小时营业。玩到半夜,肚子饿了,晃晃悠悠出门吃卤煮。有人懒得动,严蓬就跑到出租车司机专爱趴窝的小饭馆,买羊肉串带回来给大家吃。

6、韩松也参加过北京科幻迷的聚会,背着包,来去匆匆。他工作很忙,不可能每次都到,但有什么重要活动,只要有空,都会参加。现实中的韩松是个很随和的人,谦逊温和,话不多,不是那种特别善于跟人打交道爱跟人聊天的记者。他给人的感觉是,随时随地都在冷眼旁观这个世界。聚会时,别人发言,他会很仔细地听,认真地做笔记。轮到他发言,他不怎么看别人,自顾自把想说的话说完,重新切换回聆听的状态,像个谦虚的小学生。

7、1978年被称为“科学的春天到来了”的一年。这一年,全国科普大会召开,科普出版的气氛骤然浓郁,科幻创作随之复苏。郑文光在北京,童恩正、刘兴诗在四川,肖建亨在苏州,老一辈科幻作家重新执笔,叶永烈、王晓达、金涛等人也投入创作。1978年,童恩正在《人民文学》第八期发表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获该年度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随后被改编为电影。同年,叶永烈写于1961年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出版,是当年的畅销书。1979年,郑文光的长篇科幻小说《飞向人马座》问世。《科幻世界》的前身《科学文艺》也在这一年创刊。其后两三年,《科幻海洋》《智慧树》《少年科学画报》《飞碟探索》《奥秘》相继创办,成为科幻小说的发表园地。

8、Eyes always know眼神总会认得

9、17

10、7 . at,moment

11、YYF:曾在ORC3C中大展雄风,不过当时的游戏需要平台建房对战,而那会子风气是起英文名的秒退的多,所以英文ID进房间了直接踢。YYF于是就起了一个炫酷,侠客一样的中文名字——“月夜枫”。“我也不知道怎么来的,但是听上去很屌的样子,感觉自己很屌。中那年中二。”

12、星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确认消息属实后,他发短信把噩耗一个个通知给科幻圈的朋友们:“文扬走了。”苏学军回复,他去哪里了。

13、大家组了一个编委会,顾问吴岩,总编江渐离,执行主编严蓬,主编助理李可。每期的责编由不同的人轮值担当。头衔只是头衔,并无高低之分,讨论稿件,还是和以前一样,平等交流。文字编辑有严蓬、凌晨、阮帆、苏学军、杨平等,美术编辑包括金霖辉、喻京川、史叶红、席恒青等。罗洪斌、廖东等人负责对外联络。

14、一方面,稿源不足,每期至少需要七八篇小说,但核心作者只有那么几位。做同人刊,全凭一腔热情,没有稿费,也没多少读者。当时,大多数人已经工作,凌晨是老师,杨平在计算机培训中心,苏学军做消防器材生意,罗洪斌是按摩大夫,江渐离在中关村,潘海天回了福建。除了星河,其他人都是业余时间写科幻。同人刊对他们来说,多多少少还是会有压力,得写得改得参与讨论。催稿也是麻烦事儿,一篇初稿,讨论完了,作者可能就去忙别的了,一两个月也改不出来。你又不好意思催,毕竟是没有回报的事。但可能就差这么一篇,整期的制作周期就得往后拖。

15、丶IDoser||丶Somuns

16、Habit(习惯)

17、Benedict——Benny

18、这是大家第一次感受到公众对科幻的巨大热情。晚上回到住处,在校园里闲逛。学天文的杨平误把木星认作北极星,被人一通嘲笑。四周漆黑一片,天上星光点点。走在校园里,大家肩并着肩,齐声高歌。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激动。以前只是一条浅唱低吟的小溪,如今终于汇入大江大河,咆哮着向前奔腾。没人想过,科幻在中国能否成为一个有前途的产业,能有多少读者,市场能做到多大。只是单纯地热爱,想把这份热爱传达给更多的人。

19、不久,苏锋和吴天婴在南开大学成立科幻协会。李梦吟考入复旦大学后,发起成立复旦大学科幻协会。这是飞腾成员最早创办的三个高校科幻协会。荆戈为它们分别制作了网站,用的是周宇坤开发的小型网站模板。协会有什么新闻或活动需要宣传,把素材交给荆戈,由他负责更新。这些网站后来合并为“高校科幻同盟”,先后有数十所高校的科幻协会加入。荆戈还和姜兆明创立“中国科幻网站联盟”,加盟的科幻网站约一百多个,大多是个人网站。

20、暖色cheeks-◢|冷色cheeks-◢

二、三个字英文字母网名

1、こpeerless断夏|こpeerless续连

2、Nostalgia,留恋

3、转机也在这一年出现。1989年,杂志社受邀参加在圣马力诺举办的世界科幻协会年会,杨潇独自前往,为成都争取到1991年世界科幻协会年会的举办权。之后经历了一些波折,例如被人写诬告信上告,称杂志社勾结境外不明组织举办非法活动。四川省科协领导带着杨潇和谭楷进京申诉,才将此事摆平,国家科委下达批文,同意成都举办此次会议。随后,受春夏之交那场政治风波的影响,世界科幻协会准备更换主办国,将年会移至波兰举行。四川省再次组团,由杨潇任团长,赴荷兰海牙参加1990年年会。为节约经费,杨潇等三人从中国坐火车经俄罗斯去海牙。坐了八天八夜的火车,杨潇双腿肿胀着步入海牙会场,最终拿回主办权。

4、1999年的银河奖,特等奖被赵海虹的《伊俄卡斯达》摘走。京津作者盘踞榜单,星河的《潮啸如枪》、潘海天的《黑暗中归来》获二等奖,周宇坤的《心灵密约》、于向昀的《来自远古》、李梦吟的《超越永恒》、王麟的《心歌魅影》获三等奖。

5、NMW=nomorewaiting不再等待。

6、杨平的稿件是从南京寄来的。1994年夏末,杨平写完《裂变的木偶》初稿,寄回北京。大家传阅讨论,一致意见是:看不懂。不知道小说里究竟写了几个人物。杨平那时刚翻完《尤利西斯》,虽然看得稀里糊涂,但感觉这种意识流的写法很新鲜,于是用在自己的小说里。故意将人物的指代全部打乱,时而用“我”,时而用“他”,时而用人名,时而用头衔。别人看得一头雾水,只有杨平自己心里清楚谁是谁。

7、Christina——Tina

8、晚上回到招待所,京津两地的科幻迷组织了一场小型笔会。拿出各自的作品,传阅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科幻小说应该突破以往的“三人”题材,即机器人、外星人、科学怪人。

9、荆戈也登上了这趟“银河列车”。1994年,他收到《科幻世界》寄来的通讯录。一起寄到的,还有两张科幻插图的照片。其中一张名为《外星窃贼》,照片背面是手写的寄语:“送霍栋朋友,请指正,愿我们成为科幻好朋友。”下面的签名是“向际纯”。向际纯是《科幻世界》美编,杂志社的元老之一。

10、杨潇接手时,《科学文艺》的发行量已跌至三万余册,账户上只有六万三千块钱。她带领谭楷、向际纯、莫树清等几位编辑部元老,以书养刊,出版幼儿看图识字卡片,编写儿童图书《晚安故事365》,补贴杂志。当时的杂志社,位于成都人民南路4段11号的省科协大楼里,办公条件艰苦。托运书最紧张时,这位四川前省委书记的女儿,脱下高跟鞋,亲自蹬着三轮车,搬书运书。

11、2004年,凌晨的《潜入贵阳》获银河奖读者提名奖。那时,北京帮的成员大多已过而立之年。偶尔还在一起聚聚,但聊的话题已经不太一样。以前在一起,聊的是科幻是作品,是那些美好而空洞的东西。现在,话题越来越多地围绕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当表达的欲望渐渐消退,最终还是得回落到现实的层面。你会发现,幻想再瑰丽,也没法解决现实的问题。没得到的还是没得到,必须做的还是得去做。于是,有些人退了出来。就像姚海军说的,这是一场没有高潮的革命。

12、

13、mylovesheng°|myloveting°

14、半年过去了,没什么成果。到了年底,会员仍然只有十来人。去民政局注册,因为没有上级单位而被拒。会刊也没办起来,因为没人写稿。

15、Forever。||Remember。

16、ATB=AlltheBest最好的。

17、|Perfume染烟||Perfume引味

18、小说中,宇航员在缀满繁星的虚空下抚摸小行星表面的场景,给杨平留下深刻印象。参观北京天文馆时,他流连于那些巨幅的太空画前,想象自己置身其中。老师带大家到学校的操场上,指着天空说,那里有一颗不会闪烁的星星,是人造卫星。杨平抬起头,视线捕捉到卫星的那一刻,感觉自己与天上的卫星似乎有了某种呼应。

19、Anthony——Toby

20、杨平是1994年暑假回北京时,认识了星河。

三、三个字母的缩写网名

1、Belmode:贝尔摩德。

2、韩松比星河大两岁,重庆人,父亲以前在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他上中学时,父亲经常从单位带书给他看。1982年,联合国第二次探索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大会在维也纳召开,同时举办外空探索中学生作文比赛,题目是《空间活动将如何改变我国和世界》。中国有十座城市参赛,重庆的三十九所中学展开征文。韩松写了篇《熊猫宇宇》的科幻小说,讲的是中国少年赠送一只名叫“宇宇”的大熊猫给美国月球站的美国少年,一路历经波折,受到宇宙射线、太空陨石的威胁,最终到达目的地。这篇小说获得二等奖,刊登在重庆的《红岩少年报》上,奖品是科幻图书。那是韩松第一次读到阿西莫夫和威尔斯的小说。

3、战队名:GodofWar(战神)

4、Anthony——Toby

5、丶IDoser | 丶Somuns

6、等老师走进教室,星河才发现,自己想错了。老师很年轻,看起来比自己大不了多少,对国内外科幻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了如指掌,对科幻理论也有系统研究。听了他的课,星河才意识到,自己以前对科幻的了解有多么肤浅。

7、The Sea Of Tears(海泪)

8、1993年《科幻世界》改版后,读者定位于学生,杨潇邀绿杨为青少年写点东西,这就是“鲁文基系列”的由来。那是绿杨工作最繁忙的时期,他是一家医院的内科主任,这家医院接受邻近五个县转来的危难病例,他几乎每晚在病房呆到十一点左右才能回家。“鲁文基系列”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挤出时间一点点写出来的。医院的同事不知道他在写科幻,绿杨说,我不想说,因为没人会理解,只有我的家人支持我。

9、Nancy 被描绘成美丽的黑发邻家女孩,安静讨人喜欢,个性和善并甜美。

10、喻京川在宣武区科技馆工作,后因擅长科幻美术,被调至北京天文馆。他和金霖辉都是科幻美术爱好者,从1990年代初开始为科幻杂志创作插图。史叶红是金霖辉的朋友,在戏剧学院舞美系有一间小画室,大家也在那里聚过。席恒青同姚海军很熟,为《星云》画过杂志封面。还有一位叫做张强的美编,也参与过几期。

11、Zippo:因为喜欢抽烟,所以给自己取了个打火机的品牌名字。

12、杨平从小喜欢胡思乱想。放学的路上,给同学讲自己编的故事,快到家门口时,故意卖个关子,第二天接着讲。在学校图书馆的杂志上,他读到一篇科幻故事的简介,短短几百字,看得心潮澎湃。后来才知道,那是电影《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的剧情梗概。学校家属楼安装闭路电视,调试用的电影是《星球大战:新希望》。图像歪歪扭扭,黑白的,噪点很大。父亲说,别看了,伤眼睛。他不肯,非得把它从头到尾看完。

13、战队名:Dielegion(死亡军团)

14、谨守°Version-||谨护°Version-

15、1999年,大众对科幻的偏见依旧。1999年第3期《科幻世界》刊登了一封题为《科幻是我永远的爱》的读者来信,来自黑龙江佳木斯市的一位高中生。信中写道:

16、Crush 短暂的、热烈的、但又羞涩地喜欢

17、pull away抽离

18、Loser:失败者。

19、那时候,北京科幻迷已经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小群体,七八个人,有些是大学生,有些已经工作。主要是通过吴岩的科幻公开课,以及罗洪斌的小本子,联系上的。很松散,没什么目标,也没想过非得成立一个什么组织,只是爱好相同的人抱团取暖。

20、作者构思的很多科幻设定,当时看来颇为前卫。例如质能转换,外星人拥有威力强大的能量武器,人类研制出能够吸收能量并将其转化为质量的防御武器。外星人在地球上散播针对农作物的生物病毒,有点像越战时美军在越南使用的落叶剂,令粮食产地颗粒无收,人类出现大饥荒。外星人使用生化武器,让人体的免疫系统自我攻击,且病毒具有传染性,导致人类大量死亡。小说中还出现DNA编辑、思维波等概念,甚至有金融方面的设定——社会的货币体系崩溃后,出现囤积居奇的商人、地下交易的黑市,政府使用艺术品作为官方认可的硬通货。

四、好听的3个字母缩写网名女生

1、Corner,lonely||street,lonely

2、1991年,《奇谈》更名为《科幻世界》,确定以科幻为发展方向。同年5月,世界科幻协会年会在成都举行。这次会议的规格颇高,四川省省长张皓若、副省长韩邦彦以及世界科幻协会主席马尔考姆·爱德华兹出席并致辞,相当于为科幻正名。国内外两百多位作家受邀到场,郑文光来了,叶永烈来了,吴岩来了,韩松来了。童恩正移居美国,未能到场,但发来了贺信。会后,长长的车队载着中外代表,由警车开道,奔赴卧龙自然保护区,在夜空下点燃象征亚欧美团结的三堆篝火。韩松回忆:“保护区弄出一头大熊猫,放在草地上,供我们近距离接触。大熊猫长得白白胖胖,科幻作家却大都很瘦,有的面色蜡黄,像大病初愈。”

3、这次聚会,大家试图找回当初的感觉。地点还是在北师大,参与者包括吴岩、星河、韩松、苏学军、江渐离、凌晨、杨平、陈勇、于向昀、严蓬,部分成员的家属也列席讨论。讨论的主题是:围绕韩松的作品,谈谈对科幻创作的想法。

4、金涛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曾任《光明日报》高级记者,两次赴南极考察,写过多部科幻作品。他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委员会的主任,在他的力促下,成立了科幻创作研究会。《月光岛》构思于1978年,那年初冬,金涛在厦门鼓浪屿参加一个以海洋为主题的会议。朋友聚在一起聊天,聊到文革时期一位女子的坎坷经历,她遭受的苦难以及悲惨的爱情故事。金涛想把它写下来,又难以落笔。中国文坛当时流行“伤痕文学”,但金涛不想凑这个热闹,他想把故事放入更广阔的时空维度。于是写了篇科幻小说,取名《月光岛》。最初连载于金涛的朋友刘沙主编的《科学时代》杂志1980年第一期和第二期上,后被四川省歌舞团改编为科幻歌剧,搬上舞台。这也是国内第一部被改编为歌剧的科幻小说。

5、Loved me so sad

6、Esacpe生亦何欢

7、高中,区里举办征文比赛,语文老师组织大家投稿,他写了篇科幻小说交上去。潜艇遭遇海难,沉在海底,外星人驾驶飞碟,把潜艇捞了上来。小说得了个鼓励奖,奖品是一杆钢笔。

8、Agony:极大的痛苦。

9、5 . Don&#xt love again.

10、那是1993年。陌生人相识,要么当面搭讪,要么经熟人介绍,要么写信交笔友。

11、 人赞赏

12、改版那年,科幻迷俱乐部发起“93银河列车”活动,邀请全国各地的科幻迷写信提交自己的个人资料,包括姓名、年龄、职业、通信地址,以及人生格言和科幻寄语。编辑部整理出一百七十九人,印了本《科幻迷通讯录·警句妙语集》的小册子。

13、1979年夏天,中国科普作协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中国青年报》转载童恩正发表在《人民文学》第六期上的文章《谈谈我对科学文艺的认识》。童恩正认为,“科学文艺”应当与“科普作品”区分开来,不必非得以传播科学知识为目的。

14、聚了一阵,大家觉得,老这么瞎聊也没劲。聊完就完了,什么也留不下。咱们当初是因为喜欢科幻才走到一起的,既然是科幻迷,就该拿出点真材实料来。要不这样,咱们都试着写写科幻吧,把脑子里的那些想法全写下来。

15、“我会更多地想到涞源的希望小学,想到那些连学校发的矿泉水都舍不得喝、面对科幻作家尴尬无言的孩子们。我觉得更加恐惧。”韩松写道。

16、老师的名字是“吴岩”,星河依稀有印象。回家后,在他的那堆旧书里翻找,在一本杂志上找到了这个名字。

17、天津第一所成立科幻协会的高校是天津大学,筹备过程颇费周折。注册协会须经校团委批准,当然,你也可以悄无声息地成立,但办活动的时候,找场地做宣传都不方便。李奕和安春啸是天津大学科幻协会的发起人,两人找学校谈了很久。1999年春天,天津大学科幻协会正式成立,挂靠在天文协会下面,首任会长由天文协会成员担任。从第二届开始,会长职位才移交李奕和安春啸。

18、Tout-An.诺尘.|Tout-An.诺粞

19、中国科幻再次复苏,是在1991年,以《科幻世界》举办的世界科幻协会年会为起点。这本杂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经历,颇为曲折。1982年,清除精神污染运动尚未开始前,《科学文艺》的印数已从二十多万册跌至七万册。运动开始后,1984年,杂志与主管单位四川省科协脱钩,自负盈亏。杨潇通过内部民主选举,被选为主编,后出任社长。

20、Soft sister软妹

五、好听的3个字母缩写网名女

1、Espoir:法语希望的意思;

2、Vermouth:苦艾酒。

3、冷温柔°Triste|失眠梦°Triste

4、暖色cheeks-◢||冷色cheeks-◢

5、The Cloud Song(云中歌)

6、简称:TBL

7、严蓬后来才知道,韩松闷声不响写过很多稿,只是没发表。韩松性格如此,他属于那种很纯粹的作家。写的东西,不一定要被很多人看到,写作本身就让他觉得满足。

8、冷温柔°Triste|失眠梦°Triste

9、Petrichor 雨后泥土里散发的味道

10、6

11、简称:TB。

12、《立方光年》的选稿原则是:打破对作品的一切限制,不规定题材,不考虑语言风格,不考虑读者的年龄,实验与古典共存。凡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者,即使文笔稚嫩,即使有各种缺点,也会予以刊登。罗洪斌写了篇关于生物进化的文章,立意新颖,有点科幻散文的味道。改了几稿后,发在《立方光年》上。这篇文章后来被刊登于1995年第11期《科幻世界》,题为《生命的婚旅》。

13、Darling(亲爱的)

14、1986年,吴岩从北师大心理学系毕业后,留校教书。1991年,北师大鼓励老师开设公共选修课,吴岩在北师大中文系王富仁教授的支持下,向学校申请开设“科幻小说评介与研究”公开课,鉴赏科幻佳作,辅导科幻写作。四十学时,两个学分,结业要求是做论文作业或翻译文稿。这并非国内第一个科幻相关的课程。吴岩之前,上海外语学院的吴定柏教授开设有类似课程。吴定柏是《科幻世界》杂志的特约作者,主持“科幻百科”栏目,介绍国外的科幻作家及科幻理论。

15、Care and miss顾与念

16、通讯录上总共有七位天津的科幻迷,荆戈写信与其他人取得联系。之后一年,彼此保持通信,但未曾见面。直到1995年夏天,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天津的六位科幻迷,荆戈、管海寅、张良、刘润生、王峥、王锐,才在北宁公园碰了头。大家坐在长廊里,商议天津科幻迷联谊会的筹建事宜。管海寅负责对外宣传,刘润生负责收集科幻书刊和音像制品,张良负责收缴会费,王锐负责会刊编辑,荆戈负责联络和发展会员。

17、战队名:GodofWar(战神)

18、Hi、girl||Hey、boy◢

19、Swilder:薄年。

20、Forever丶天长|Forever丶地久

六、好听的3个字母缩写网名

1、1 . Breeze清风

2、简称:TAG。

3、-her丶||-his丶

4、实际上,这一年也只出了春季号一期,发表了江渐离的《生活方式》、星河的《命殒天涯》、陈勇的《玫瑰》、苏学军的《火星三日》、李学武的《丧歌》、韩松的《鬼扯》、杨平的《终结》等八篇小说。1998年,大家商量把《立方光年》继续做下去,恢复早期朴实的风格,低成本印刷,但未能付诸实施。

5、水木清华BBS科幻版成立后的短短几年,国内涌现出一批科幻论坛。《科幻世界》的官方论坛“天空之城”,是很多科幻作者和读者的聚集地。清韵书院的“天马行空版”,由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幻研究者沙锦飞和作家北星等人担任版主,潘海天、水泡等科幻作者是那里的常客。2001年,清韵论坛一个叫做“大角”的人提议说,中国没有自己的奇幻世界,咱们不如自己搞一个。于是,包括大角、水泡、今何在、江南、遥控等人在内的七名作者,共同创造了九州。大角就是潘海天,这是他发表在《科幻世界》上的那篇银河奖获奖作品《大角,快跑》中的主人公的名字。

6、失魂人*Pugss|控魂者*Monee

7、简称:GW

8、Dreamboat:理想的爱人:理想的目标;

9、余存°d3sTiny-|温存°d3sTiny-

10、《决斗在网络》被视为国内最早的赛博朋克作品,但星河认为,这篇小说算不上真正的赛博朋克,只是把大学校园的空间拓展到了网络空间,是伪赛博朋克。他认为国内最早最优秀的赛博朋克作家,这个称号应该给杨平。杨平在他的小说《MUD:黑客事件》中,发出了互联网时代的宣言:“在这里,我们有与外面的世界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历史。外面世界有的一切这里都有,他们凭什么判断那个世界是真实的,而这个是虚拟的。”

11、上世纪九十年代,经常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作品的,还有一位年龄更长者,绿杨。他与童恩正年纪相仿,当时已五十多岁。

12、凌晨寄给《科幻世界》的第二封信,是一篇阅读评论。这次有了回音,评论的部分内容被刊登在杂志上。那时她刚工作,在中学教物理。她认为物理是建造人类社会的基石,所有人都该学点儿物理。而科幻不仅仅是爱好,更是一味解药:“对于麻木与冷漠这两样让心灵封闭、使人类似于行尸走肉的毒剂,只有科幻才能解救。”

13、稿件够不够用,先放哪些后放哪些。你这篇还有哪些问题,回去修改,争取放在下一期。他那篇和你这篇题材撞车了,要不先上你这篇。需要讨论的事更多,聚会也更频繁,基本每周一次。有段时间,几乎天天见面,今天见明天见后天又见。星河开玩笑,怎么每天就只有你们这几张脸在我面前晃来晃去。苏学军家附近有一家包子铺,中午饿了,去那里买几个包子回来,边吃边讨论。编杂志和吃包子,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就这样被记忆绑在了一起。

14、婚后的那段时间,罗洪斌几乎每个周末去盗版音像市场淘科幻片。淘碟是一种乐趣,走在盗版一条街上,一家家店逛过来,翻完一摞又一摞。边挑盘边和旁边的人交流,哪些看过哪些没看过。打听哪里还有盗版市场,两个市场离得越远越好,进货渠道不同,才能淘到意想不到的东西。

15、管海寅认识叶永烈,聚会结束后,他写信给叶永烈,邀请他出任天津科幻迷联谊会的名誉会长。叶永烈回信予以鼓励,并为他们题了“超新星”三个字。这是天津科幻迷筹办中的会刊的名字。

16、裴晓庆写科幻也很早,1989年《中国青年报》举办“七星杯”科幻征文大赛,高中生的他以一篇《药丸》获优秀奖。考入首都师范大学外院法语系后,他留起长发,有点摇滚青年加文艺青年的范儿。一次去成都领奖,长发黑西装,被女生说成像流氓。听说中国没能加入关贸总协定,他半夜带了两名同学,去外国留学生宿舍楼,用红漆在墙上刷了“打倒美帝国主义”几个大字。

17、杨鹏是从北师大的北校赶来听吴岩的课,认识星河后,两人互留了地址。一次,星河去北师大的宿舍找他,看见他的床头写着一行字——“我要用‘力’与达斯·瓦德战斗”,才知道杨鹏也是《星球大战》爱好者。

18、Relieved释然

19、1996年,杨平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康柏培训中心,当教员,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单位,教它们如何组建局域网如何连接局域网和互联网。培训中心的同事架设了一台文字MUD游戏的服务器,基于《东方故事2》。同事离职后,杨平接手服务器。查看源程序时,他发现一段奇怪的代码,不知道是谁加进去的。《东方故事2》是古代武侠背景的游戏,这段代码描述的却是中科院的场景,中科院的楼房,中科院的操场,中科院的马路。而且,这块区域在游戏中是完全独立的,并未与这个世界的其它任何场景相连。

20、Cinderella——Cindy

1、8

2、Branches spread枝散

3、Too early太早

4、Simple(单纯)

5、Redeemer:赎罪者。

6、James——Jim

7、2006年,第四届北京高校科幻知识友谊赛举办,北大、北航、北林、北商、中财、清华等八所高校的科幻协会组队参加。凌晨、柳文杨和苏学军担任评委,久未出现的杨平也过来凑热闹。聊着聊着,大家想起了严蓬,二话不说,拉出来喝酒。柳文杨是模范丈夫,活动结束后,回家去了,留下他们三人在回龙观的一家新疆饭馆前等严蓬。严蓬打了辆摩的,司机不认识路,浪费了点时间。

8、孙维梓也在这趟车上,他是南京人,那时已经六十多岁。上世纪九十年代,孙维梓、吴定柏、郭建中是《科幻世界》杂志的三位主力翻译。孙维梓为杂志贡献过近百篇科幻译作。1995年,他因用眼过度,眼底黄斑区受损,右眼视力降至0.0医生警告他,只能在自然光条件下稍许看些大字。后来虽然置换人工晶体,作了激光手术,但右眼还是于2003年失去视力。孙维梓将电脑屏幕字号调到最大,在盲人软件的帮助下,坚持翻译,直至完全失明。

9、周宇坤与四川统计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曾德强,合办过一份名为《宇宙风》的科幻小报。《宇宙风》创办于1995年7月,略晚于《立方光年》,八开八版两大张的胶印小报,每季度出版。那两年,除了《星云》和《立方光年》,全国各地还涌现出不少民间自办的科幻同人刊,大多昙花一现。1996年,成都老科幻迷徐久隆创办《上天梯》,印了一期。同年,天津科幻迷创办《超新星》,印了四期。1995年年初,河南郑州的科幻迷范霖创办《银河》,八开小报,1996年改版为杂志。范霖自掏腰包投了八千块钱在这本同人刊上,改版后不久,因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而停刊。

10、Rosemond:世间的玫瑰。

11、blanca:西班牙语:意思是白色;

12、4

13、Star Story星空物语

14、严蓬是北京的这群科幻作者中间,最早买电脑的,也是最早接触互联网的。1993年,星河有一次请大家吃饭。严蓬开玩笑说,我能不能不吃,你把我的那份餐折成钱退给我。星河问,你要干嘛。严蓬说,我在攒钱买电脑。他在中关村帮人组装电脑,攒了一年,果然买了台电脑,4当时的高端配置。大家愤愤不平,你个文科生,电脑买得居然比我们还早。

15、Gossamer(薄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