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富春山居图的七律
1、因为场景变换太快,观众思绪跟不上,还有就是剧情没深意却很难懂,装深沉类的片子。如果回答对您有帮助就给好评呗,谢谢,相信我将会成为您的最好私人顾问,祝您新春快乐!
2、看《富春山居图》的时候,就也有这样的感觉。
3、《富春山居图》主体“无用师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纵33厘米,横69厘米,起首一段沙渚汀洲为《剩山图》山丘余脉,近景屋舍掩映,又有小舟待渡,叶以浓墨点染,远处则淡墨渲染山峦。
4、六百多年,有无数人,经了手,过了眼
5、《富春山居图》完成的时候,黄公望已经年近八旬。画卷是用六张纸接连而成的,南方山水在其上浩渺着连绵,烟云都淡远。
6、他的画常有密集的牛毛皴和繁密高叠的山石,石与石之间不留空隙,有人评价他的画更像是由元入明的启蒙画作。
7、吴冠中先生曾说:"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然而,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国传统画论的集大成者,游走在现代和传统之间,这也许是石涛成为反思中国美术传统与现代的最佳切入点。″有人说:"石涛是绘画界的曹雪芹,有一定道理。″
8、一份来自两千多年前,关于春天的攻略
9、《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卷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被装裱后则定名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10、因画上题款为:“子明隐君将归钱塘,需画山居景,此图赠别,大痴道人公望至元戊寅秋。”,故此卷《富春山居图》为子明卷。此卷是乾隆十年(1746年)入内府。乾隆得此画卷时大喜过望,其兴奋程度,不亚于明末清初《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的拥有者吴问卿。何以见得?因为子明卷的画面空白处写满了乾隆皇帝的题跋。其数量之多,用乾隆自己的话说:“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识矣。”据统计,从乾隆十年到嘉庆四年(乾隆做了四年的太上皇),画卷上共享55处乾隆的题跋,其中画卷之中有53处,另外两则题跋写在了画卷的前后隔水(手卷形制的一个名称)之上。
11、顺着这些题跋,一一看下来,会感慨。
12、闲暇时,会画周遭的山水。但画得很慢,因为画得仔细,因为不着急,因为时常揣摩,也因为常年云游在外的缘故,所以历经三四年,还没有能够完成。
13、佟大为作为中国内地小生之他在这里面饰演的是一个日本黑帮的老大,他的存在我感觉是有一些仪式感的,因为无论他什么时候出场,都是被簇拥着出场的,且还带着一些惊悚的元素。但是人物设定却是一个有恋母情结且心理变态的人。我不知道导演为什么要设计的这么复杂?但是也仅仅是这样,其他的镜头并没有使这个人物有其他的标签。所以,这个人设不是崩溃了。而是充满了不合理。
14、传世名作险遭火焚被救出后断为两段
15、这些年,常有人问我,某张画是真是假?画得好不好?值多少钱?这三个问题很有代表性。画的经济价值,建立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观画,最根本的就是审美问题,也是大众最直接最需要去了解的问题。欣赏画是简单的事情,但涉及真伪的鉴定,就很复杂了。
16、《真草千字文》(日本藏)局部唐智永
17、展开画卷时,人们会看到: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汀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渔舟,近树苍苍,亭台小桥……清代画家邹之麟称此作为“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
18、黄公望(1269~1354)中国元代画家,书法家,元四家之一。全真派道士。本姓陆,名坚,汉族,平江常熟人氏;后过继永嘉黄氏为义子,因改姓名,字子久,号一峰,后入“全真教”,又叫大痴道人等。传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溪山雨意图》、《快雪时晴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九珠峰翠图》等。
19、即思之不忘,乃以意貌之,物远失真,临纸惘然。
20、在笔墨技法上,画作以长披麻皴为主,并以书法用笔入画,如此勾勒出疏松的墨线,浓淡粗细相照应。偶尔会有重叠交叉,后人将这种技法称为“勾写”,而不是“勾皴”。在色彩渲染上,黄公望用淡赭色来表达秋意,若明若暗地笼罩于画中的景物之上,在秋季水气之上形成明媚色调,生动自然。
二、富春山居图古文
1、从此,吴湖帆就把自家的梅影书屋称作“大痴富春山图一角人家"了。
2、此展品为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3、瑶琳仙境,又名瑶琳洞,纵深1公里,总面积达28000平方米。2002年跻入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景区行列。它以曲折有致的洞势地貌,瑰丽多姿的群石景观,被誉为“全国诸洞之冠”。画家叶浅予夸它是“中国少有,世界罕见”。瑶琳仙境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浙江省十大旅游胜地”之一。
4、只是画上过往几代人的题跋,因为年久岁长,已经脱落掉了。沈周见这么好的画,上面竟然没有与之相称的人留下些话语,觉得是不合宜的事。于是将画交付给了一位诗人好友,请他在上头题字。两人相交多年了,本来是很放心的,只是没想到给好友的儿子偷拿去卖了。
5、1350年,黄公望将《富春山居图》题款送给无用禅师,4年后,黄公望去世。《富春山居图》有了第一位藏主,从此开始了它在人世间600多年的坎坷历程。明朝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传到“明四家”之首沈周手里。沈周也是文徵明和唐寅的老师。自从得到这件宝贝,沈周就爱不释手,把它挂在墙上,反复欣赏、临摹。
6、他将这幅画送给了好友无用师。无用师很可爱,他觉得,这画这么好,完成得这么不容易,日后难保没有巧取豪夺的人,就让黄公望在卷末,把这画的始末前后由来都写清楚,以告知各位——这幅画是我的!?
7、「主题」B06丨《富春山居图》山水千载,终求其理
8、倪瓒的厕所是一座空中楼阁,用香木搭格子,下面填土,中间铺鹅毛。上厕所时,鹅毛呼啦飞起盖住了粪便,这样倪瓒就闻不到臭味,大写的服气。
9、山水画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富春山居图》画的是一个漫长的江水,在一千年的历史里,流过浅滩、激流、高峰。前面一段是夏天的感觉,到后面一段,出现了秋天的景,树叶部分淡掉,全部用垂直的皴法,好像繁华落尽的感觉。
10、无用是不是道士,前人已考证,可惜我没得见。但我曾得见大痴道人至正二年四月真迹,纸本手卷水墨富春江者,落款处有收藏印鉴一枚,系“无用道人”大篆体四字,或许佐证无用师非和尚论之证据耳!
11、也有人得到,认定此画为赝
12、“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而得名,没想到,这个地方永远因此而长期流传,并不断被注入传奇色彩。
13、《搜尽奇峰图》,构图巧妙,画中奇峰怪石和密集的苔点笔法,形成奇特风格。
14、「主题」B01丨看画儿
15、当然也不能不在画上题字啊,细细写了很多话,写到最后,最末一句写的是:
16、来看董其昌是怎么夸这幅画的:
17、《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18、狱卒心想:我犯得着和你举案齐眉么?问了旁人才知道,倪瓒是怕他的唾沫喷到饭里。这下可惹怒了狱卒,所谓能动手就别吵吵,他干脆将倪瓒拴在牢房厕所的马桶边。
19、也是凭着这一句句,一段段,我们才得以知道,这幅画是如何在这人世里来去的——知道它曾经在宝阁里被珍藏,也在朝代更迭时随人流落,而被奉为圭臬与被归为赝迹之间,也不过百年。
20、后来导演有解释说很多镜头都是原来拍摄时有的,但是后期剪辑的时候,很多镜头被剪掉了。比如,张静初的人设里是有特工的身份的,但是由于这个介绍被剪掉了,所以她后来的打戏才会遭到吐槽。关于这个解释我是不认同的,感觉完全就是在甩锅。
三、古诗富春山居图
1、沈周痛失心爱名画竟凭记忆画出仿作
2、据说吴湖帆是用了家藏的一件商周时代的青铜鼎,才换来了这幅残卷,又回去找到这户陈姓人家,找回了王廷宾在百年前写下的,被当作废纸的题跋。
3、「主题」B05丨《深山会棋图》墓中的仙人对弈
4、迤递三千里,江山一卷横,村庐依古树,烟棹钓深泓,渚断离鸿渺,春残别梦惊,推窗明月初,临岸听涛声。
5、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如果帮到你请给好评
6、《富春山居图》虽然被救下来了,大火却在画作中间烧出几个连珠洞,这幅画断成了一大一小两段,画作起首一段已被烧掉,其余幸存的地方也布满了火烧的痕迹。前段画幅虽小,但比较完整,被后人装裱后命名为《剩山图》;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画幅较长,但损坏严重,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了画首。因为这幅画当年曾被无用禅师拥有,这段画幅被后人称为《无用师卷》。
7、相传,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他对此画深爱有加,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幸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
8、沈周多喜欢啊,日日看,天天瞧,每一处笔画转折,每一处细微变化,就没有不了悉的。
9、一直到成化年,不知道在多少地方,多少的人手中,辗转了多少回,它来到了沈周这里。
10、完成临仿的这幅《富春山居图》以后,他在卷末,依然怅惘:
11、《富春山居图·子明卷》上经乾隆写下的题跋
12、一部电影的心脏无疑是其剧情设计了,为追回国画而动用特工,这一点是可以得到理解的,但莫名其妙跑出林志玲饰演的神秘女子,男主与女主竟然因国画摩擦起火花。由张静初饰演的特工男正妻,其实感觉毫无存在感,在影片中竟上演了一出三角恋故事情节,对于国画的保护,比较荒谬的是没有启动权威的公安组织,反而由保险公司负责保护,这似乎不合情理。
13、以《富春山居图》为例,如何判断一幅画的年代?
14、吴洪裕临死之际,要烧《富春山居图》给自己殉葬。就在国宝即将付之一炬的危急时刻,吴洪裕的侄子猛地窜出一个人,把画抢救了出来。画虽得救了,中间却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起首一段已烧去,幸存部分也是火痕斑斑。从此,《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
15、元朝的一幅画,一半藏于台北博物馆,另一半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前不久举行过合璧展览。而4月28日会上映一部电影《天机.富春山居图》,是以富春山居图合璧展为线索的一部动作大片,刘德华林志玲等倾情出演,而珠宝则是有bloves婚戒定制中心独家赞助,制作非常精良及宏大。
16、每一处,都清晰地记录着
17、自谓一日清福,心脾俱畅
18、文化交流|影视投资|艺术展览
19、1948年,《富春山居图》的无用师卷与2972箱文物一同,被运至台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0、这段题跋写下不久后,又是朝代更迭了,清军南下,吴问卿随难民出逃宜兴,多少珍宝都弃置了,平生最珍视的那两件,却还是要随身带上的。一件是智永法师的千字文真迹,另一件是《富春山居图》。
四、写富春山居图的诗
1、《富春山居图》是山水画史上的一个奇迹。虽然当代有些画家对这幅画不以为然,但从历史上看,尤其在文人画的系统中,这幅画是非常受推崇的,所以明清时期,模仿它的,或者通过它进行新的创造(仿)的就有不少。清代推崇“南北宗论”的画家,主要学习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尤其是重点学习对象。清代方薰说:“子久《富春山居》一图,前后摹本何止什百,要皆各得其妙。”(《山静居画论》),我印象最深的是王石谷的摹本,比原作俗气了好多。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摹本也许可以算作对富春山的描绘吧。近些年也有一些“新富春山居图”这样的创作,主要来自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启发,而不是富春山的启发,可以说富春山因《富春山居图》而广为人知。
2、或许就和沈周先生(在前面的题跋中)说的那样,画儿自会选择适当的人交付吧。
3、重新装裱时,前半段烧焦部分被揭下,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称《剩山图》。
4、吴之矩去世后,这幅画才归了儿子吴问卿。
5、BY王穉登周天球|你看过,我也看过
6、《富春山居图》被一分为二的原因:
7、这是乾隆在《富春山居图》上的御识
8、乾隆皇帝不识真品名作真迹反遭冷遇
9、村庐依古树,烟棹钓深泓。
10、吴之矩拿到了画,就在每一张纸的接缝处,都盖了骑缝印
11、《剩山图》,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12、1933年,日军攻占了山海关。
13、《富春山居图》的前半卷为《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剩山图》从一座顶天立地,浑厚大山开始,长篇巨制,拉开了序幕,图画上峰峦收敛锋芒,浑圆敦厚,缓缓而向上的土堆,层层叠叠渐进堆砌着,又转向左方慢慢倾斜,黄公望使用他最具独特见长的“长披麻皴(村)”笔法,用毛笔中锋有力向下披刷,形成画面土壤厚实的质地,山岚白色雾气迷蒙,表现出江南山水湿润的独特气候之特色。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14、1487年秋天,有一次在市面上,竟然又见到了这幅不知道已被转卖了多少次的《富春山居图》。与卖家谈好价钱,归家去拿银子,再赶回去时,却已经被人抢手先买下。
15、1329年,61岁的黄公望加入全真教,号“大痴”。后来和他成为道友的还有倪瓒,也是元四家之比黄公望小32岁。倪瓒是富贵人家出身,没有什么纨绔子弟的毛病,除了一样,十分的洁癖。
16、《千里江山图》其实是宋徽宗的中国梦
17、他的画创新画法,吸收传统精华又不其束缚,巧用墨法。画艺精湛。他画的山水作品讲气势,苍茫恣肆。
18、我不认同这一观点,我也我也没法否认,只能说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我希望这样的电影以后不要再出现,因为这对中国电影良性循环的发展是一种冲击。此展品为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被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较长的后段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前段称《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题富春山居图
19、万历二十四年,《富春山居图》被董其昌所购得。董其昌晚年又把它卖给了宜兴收藏家吴正志,到清朝顺治年间,传到了孙子吴洪裕手里。吴洪裕珍爱之极。
20、石涛先生《细雨虬松图轴》,用笔方笔和圆笔兼用,祟山峻岭的高地用方笔折角画外形。近景山石用使转的圆笔。整幅画有幽深、淡远意境。
五、富春山居古诗
1、石涛先生重视写生,在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方面都有很高艺术成就。重视传统学习,他说:"融古法为我法,不囿于陈式,不拘泥一格,取其为己所好者学之。″
2、智永的《千字文》前一日已经烧尽了,《富春山居图》也已在火中了。
3、那么黄公望为什么会选择富春山为绘画主题呢?
4、林志玲作为影片的最大花瓶,却成为整部影片的一大亮点,在影片中上演了一出“百变大咖秀”,造型各个美腻有看点,将他紧致妖娆的身材展露无遗,尤其是出水芙蓉那一幕,的确让观众过足了眼瘾。剧组采用这种方式夺人眼球,未免偏离影片主旨,反而降低影片的高级感,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值得吐槽的一点莫过于直白的广告直入了,没有丝毫含蓄可言,整部影片中随处可见,商业片的痕迹过于浓厚,被人吐槽再正常不过了。
5、后来把这幅画取来,放在行李里,随着身。想着,富春山的景致已经在心里了,去到哪里都是能画的。
6、看到一代一代人,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里,面对着同样一幅画,都一样,会感动,会赞叹。时空的限制也无法阻隔他们彼此应和,知音虽散落在历史长河,也是终究的遇见。
7、王穉登:“隆庆辛未年,中秋后的第三天,我在梁溪谈家的澄怀阁,看到这幅画。”
8、此时,离当年画作完成,已是百余年过去了。
9、我以前曾见过一本台北故宫作品的画册,收录了一幅陆探微的山水画,以大斧劈皴为主。陆探微是刘宋时期的画家,成熟的大斧劈皴在六朝是不可能出现的,因此这件作品应该是后人的伪作。
10、后半段,为了掩盖火烧的痕迹,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被切割了下来,置在画首。称《无用师卷》。
11、当年,《富春山居图》经火烧一遭,断成了一长一短的两段。画上满是烟燎痕迹,画的起首一段也被烧去了。
12、琴溪香谷,地处浙江省桐庐县高翔乡珠村,属高山地峡谷景观。景区总面积约400公顷,林壑幽深,溪涧跌宕,古藤缠绵。
13、吴问卿得了这幅画以后,十几年里,睡觉枕着,吃饭对着,须臾不离。
14、它叫《富春山居图》,完成于669年前
15、一幅画不是仅仅由那位画家完成的
16、这位问卿兄,家里有云起楼,家乡的山上有秋水庵,已是拥有整个宜兴城的美景了。而且呢,还溪山之外另有溪山,图画之中更添图画。名花绕屋舍,名酒满酒樽,名书、名画、名玉就都只围着一幅《富春山居图》。虽然听说过天上有富贵神仙,但想一想,也比不过他啊,过得是什么神仙日子啊。
17、此卷笔力苶弱,其为赝鼎无疑
18、乾隆认定它是真的,在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几十年的御跋、御题。大臣学士们,看得出的,看不出的,无人说不是。
19、「主题」B07丨如何看中国画?一份观画指南
20、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的书画,画家黄公望为郑樗(别号: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上一篇:形容评弹的诗句【精选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