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评弹演员的形容
1、近日,青年评弹演员袁佳颖在抖音、B站等平台发布了自己录制的“苏州话小课堂”系列短视频,没想到竟然火了。为什么评弹演员的苏州话听上去就是标准?好听的吴侬软语又是如何炼成的?在新生代演员眼中,评弹这门日渐式微的艺术,该如何在当下传承发展?本期“故事苏州”,来听听这位“95后”怎么说——
2、网师园的夜花园可以听,门票80元。昆曲、评弹、江南丝竹、古筝、笛子等曲艺节目轮流在花园中不同的厅堂演出。
3、无论哪种形式,都是一次尝试,传统的苏州评弹,必将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在创新下迎来新的更强的生命力。
4、和许多工作一样,评弹演员的生活也有许多重复的时刻。
5、坐下开始交流后,吴老师提到,这里的观众很多是慕名而来的打卡的年轻人,普遍较为年轻化。
6、*本文转自左文右画,有删改
7、2015年离开苏州市评弹剧院后,他开办了属于自己的“非遗堂”,这里不仅有评弹,还有书画、丝绸、刺绣、扇艺都产品的展示。
8、而回忆起自己的演员生涯,回想起那些在舞台上表演时收获的掌声和叫好,她整个人依然神采奕奕,眼里闪烁着光芒。
9、时间|2017/4/2019:15
10、拙政园内有个评弹茶室,可以边喝边听,有茶客去才开唱。茶室离入口处不远,在入口处左方。其对面为一般茶室。
11、评弹太静了,舞台也是简单的一桌两椅,一切似乎与年轻的自己“格格不入”。
12、王汝刚、毛猛达领衔主演
13、至明代,评弹是大众娱乐生活的一部分,不但成为节日里“百戏”之而且亦是百姓日常休闲生活所不可或缺的。明清演义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对后起的苏州评弹有直接的影响。《西游补》、《二十一史弹词》等作品已然出现了文人创作的痕迹,这不仅大大提高了评弹艺术的创作水准,而且使评弹艺术得以在社会各阶层传播。《红楼梦》第五十四回有元宵节家宴后两个女先儿唱弹词的情节,此情节即该风俗在小说里的反映。评弹艺术在清初良好的商业环境中蓬勃发展了。
14、据《史记》记载,周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虞仲,小儿子季历。季历有个儿子叫昌。一日,周太王对三个儿子说家里会有个王者出现,这个王大概就是他的孙子昌。因当时王位是父死子继,故周太王言下之意便是要把王位传给季历,将来再由季历传给昌。于是泰伯和虞仲就离开了当时的都城,来到了当时被称为“南蛮之地”的吴地。泰伯入乡随俗,身上刺了花纹,头发亦剪短了,表示要扎根在吴地,永不再回中原。
15、在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评弹这个行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贱业”,很多评弹艺人生活颇为艰难。而新中国成立以后,评弹则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文艺事业的一部分,评弹演员成为文艺工作者。评弹事业和评弹艺人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评弹演员作为评弹事业的主人,根据党和政府的号召,提高了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沿着文艺方针,推进了评弹事业。
16、《咏兰》——京城诗人一土赋诗
17、苏州评弹是盛行于江南一带的地方曲艺,系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她起源于风景秀丽的苏州,故演出均操吴语,约有四百年历史,被誉为“江南奇葩”。
18、在凝心聚力抗击疫情的特殊日子里,上海评弹团的青年们用责任擦亮青春的底色,积极投身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成为疫情防控的青春守护者。最近这段时间,一共有12名青年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总时长达315小时,用实际行动展现青春战“疫”力量。
19、年轻人总是忙,忙加班,忙恋爱,忙追剧。节奏轻缓的评弹,似乎和他们忙碌的人生“格格不入”。
20、一百个苏州评弹人的口述历史
二、评弹形容词
1、与大多数评弹演员一样,她的艺术摇篮也是评弹学校。她在这里学习演唱技巧,学习门派理论,以及身为评弹演员最重要的,对舞台的敬畏之心。
2、上海评弹团一级演员王玉立与庞婷婷
3、柳敬亭说书时,要求听书人静静坐着,集中注意力听他说;稍微看到听众窃窃私语抑或打哈欠伸懒腰的样子,他就不再说下去。每到半夜,旁人抹干净桌子,剪好灯芯,静静地送茶给他后,他就入情入理、入筋入骨地说起来,声音或快或慢,或轻或重,或断或续,或高或低。
4、和以往的嘉宾演讲不同,高博文是第一个用苏州话、上海话和普通话混合演讲的嘉宾。用他的话说,用三种语言来演讲,一方面保证大多数观众听得懂,同时,也让大家直观地领略吴侬软语的魅力。
5、评弹里的故事,有生动的智慧
6、说到“白头小杨”的弟弟沈家荣,他对评弹的喜欢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当有说书先生来濮演出,他都要想方设法搭讪交朋友,偷一点“三脚猫”的功夫。他常常弹着三弦,自弹自唱来上一段“张教头是怒满胸膛……”或者“隆冬寒露结成冰……”
7、正是看到了上海评弹团上下在抗疫期间的努力,广东新会陈皮村向评弹团捐赠了一批有中医药元素的陈皮柑普茶及抗疫食疗方,期盼上海评弹团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展现海派风韵。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表示,一直以来,评弹艺术与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天天品茗,日日听书”已然成为了江南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而评弹艺人们所谓的“跑码头”,也是从跑河湖边上的小茶馆开始的。茶香氤氲,吴侬软语,能滤去浮躁,沉淀深思,上海评弹团也将承载着陈皮柑普茶的祝福,携手并进,共渡难关。
8、“洪钧故居”,是清末外交家洪钧出仕后所建,整个宅第坐北朝南,共有七进房屋,前有照壁,依次为门厅、轿厅、花厅、大厅、堂楼、上房和下房。这个老宅子还曾经短暂地停留过一个江南美女赛金花,也是洪钧的妾室。
9、不恋百花争奇,唯赏品高不染,
10、在采访过程中,徐老师反复强调“上海精神”“海派文化”这两个词,让我反思良多。用“君子”形容徐老师太贴切,当他创作中篇评弹作品《董竹君》时,他时常在想董竹君这样一个女人一生的傲骨是在何时何地被何事所触动。徐老师认为,董竹君年幼被卖去青楼做卖唱女时,滋生了她一生只信自己只靠自己的信念。
11、用短视频普及苏州话意外走红
12、谈评弹的专业性,魏山是具有一定的资格的。魏山家中是三代评弹世家,从外婆,到爸爸妈妈,自己和妻子都是唱评弹的。尤其在自己小时候,那时苏州人没有太多娱乐活动,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拿着个半导体(广播)听评弹,而家中还有评弹表演者就更不用说了。
13、两大猫主人之二“么么”傲娇回眸
14、A:肯定是有交流的,给知识分子和农民的说法是不一样的,既要有雅,也要有市井气,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演绎。
15、(作者简介)范松林,1964年毕业于桐乡三中初中部,1967年桐乡一中高中毕业。曾先后担任濮院乳品厂、濮院毛纱厂厂长。喜好民乐,爱好阅读,对濮院地方掌故情有独钟。
16、而除了这重身份以外,吴亮莹老师更广为人知的身份应该是那部大名鼎鼎的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秦淮景》原唱。
17、周朝建立后,吴地是泰伯的封地。泰伯经常坐着一种名唤“凤辇”的手推车,在吴地人群集中的地方以讲历史、说故事的通俗方式向人们宣传周朝的德政,并颂扬祖先们的英雄业绩,为巩固当时周王朝的天下尽心尽力。后来,评弹艺人就把书场称为“辇地”,把书场老板称为“辇地生”。
18、还有一次是大热天去昆山演出,袁佳颖在台上差点晕倒。当时因为对书还不熟,临上台前要反复去背。那天她背书背得连午饭都来不及吃,空着肚子就赶去了昆山,结果出了洋相。当时她拿起琵琶准备要唱,但感觉很难受,唱不出来了。搭档见她没动静,赶紧救场继续说下去。“我眼睛慢慢闭上,人快要倒下去,像是要睡着的感觉。醒来后,听见搭档、听客都在叫我,问我怎么回事。估计就是没吃午饭导致的。”
19、景德路上没有汉庭。评弹,茶馆可以去平江路;书院可以去梅竹书苑(金阊区石路太平坊30号);还可以去园林里比如怡园、藕园听,古典园林景色配上评弹,效果是最好的花费也是最高。
20、郑缨14岁开始随舅父吴迪君学艺,1979年调入杭州市曲艺团,和吴迪君拼档说《野火春风斗古城》、《金陵杀马》、《智斩安德海》等。1984年拜上海评弹团著名弹词艺术家陈希安为师,学说《珍珠塔》,曾先后登上央视表演,并获得许多奖项荣誉,历任浙江政协委员、曲艺协会主席。
三、评弹演员是什么意思
1、(双面·魏海敏)经典新编京剧《王熙凤大闹宁国府》
2、所以龚华声碰到青年同志经常对他们说,现在有不少青年同志都在动笔,都在写书,上海有,苏州有,所以这个,如果要说评弹是不可忽视的一点,还有,他现在经常在外面听书,觉得有些书,特别是当时苏州办了一家梅竹书院,他听了不少书,有些书觉得陈旧了,陈旧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内容陈旧,一个是语言贫乏,语音也陈旧了,有些生命力已经没有了,说出来人家不懂了。他们说书的还在台上派用场,那么说明语言也要来一下革命,评弹是口头文学,本身就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艺术如果不考究艺术语言,书不太会生动,而且会罗嗦,会听上去不舒服,没生命力的词汇要扔掉,新的文学语言要丰富,总之全部东西包括内容等都在要推陈出新,所以这一点他觉得相当重要,自己也在身体力行。
3、方言的灭绝,是传统戏曲的灭顶之灾
4、徐惠新、周红文化评弹鉴赏会
5、(双面·魏海敏)经典新编京剧《金锁记》
6、洪钧故居右侧弄堂进去便是“非遗堂”
7、谨以此篇文章纪念在艺术文化界为我们开山辟路的前辈们。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9、君子独守幽兰,恋他青叶垂垂,
10、《琵琶语》出自二零零三年的专辑《琵琵相》,某年林海和朋友相约至江南,流连其间而忘返。他们在水乡茶馆中听评弹,那是第一次,他被琵琶的单色打动,开始有了做琵琶音乐的一种冲动。平时我们听到的琵琶曲,以表现“武”为主,如十面埋伏,而林海...
11、苏州评弹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本文就给大家分享了苏州评弹流派。苏州评弹大致可分三大流派,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经百余年的发展,又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又有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如"陈调"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他们均自成一家。其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多有继承并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调、沈(俭安)调、“琴调”(朱雪琴在“薛调”基础上的发展)。周(玉泉)调是在“马调”基础上的发展,而蒋(月泉)调又出自“周调”,如此发展繁衍形成了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
12、当时2018年9月底“大家说"在一曲悠扬的《水调歌头》中缓缓拉开帷幕,“吴韵一哥"高博文用他那极具韵味的吴侬软语,带着大家一同走进评弹的世界,高博文为大家介绍了评弹艺术以及它的发展历程,还和青年演员陶莺芸合奏一曲《江南好风光》,带领听众们一同体验当年茶馆听书的独特感受。如今已是资深评弹艺术家的高博文与评弹的缘分,也是从书场开始的。
13、只是会像个小孩似的,和老师撒娇说道,“我啊,希望你唱到一百岁!”
14、周玮最近正在评说的长篇《后兴唐》,一共15回,他每天在书场评说一回,所以他的生活以15天作为一个周期。
15、“非遗堂”二楼的小天地
16、两大猫主人之一“初十”前来迎驾
17、曾经这里住着三代评弹艺人
18、这种对舞台的敬畏之心,王勤老师从舞台带到了讲台,在对评弹演唱专业技巧和理论知识的要求之外,她对学生说,“背不出来绝对不允许上台。”
19、另外,与大家印象中的评弹演出不同的是,王勤老师提到,好的评弹演员在对演出技巧掌握得炉火纯青后,应该开始尝试唱出自己的人生思考和感悟。
20、图说:青年演员们齐心创作演绎评弹开篇《与你共同守“沪”》
四、对评弹的赞美
1、生活禁不住回头,时间禁不住细数,再回忆起刚毕业时的拜师,回忆起2020年漫长待业在家带来的焦虑,周玮还是一副沉浸其中的样子。
2、蒋云仙,著名的评弹表演艺术家。擅长单档说唱,多调多用,被誉为“什锦唱腔”,善于模仿各地方言与说唱艺术,塑造的角色生动逼真、活灵活现。
3、时间|2017/4/1919:15
4、第十届东方名家名剧月演出一览
5、工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市民阶层已然出现,这无疑是彼时苏州评弹兴起的物质基础。快速增长的城市人口、发达的商品经济使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要求提高。在明清时期,我国的情节性艺术已然相当成熟,这是市井艺术生活的集中表现形式,极好地表达了城乡居民的思想情绪。
6、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她选择了坚持。她选择认真对待每一次演出,无论在场观众多少,无论演出舞台大小,她都使出看家本领,尽力呈现出最好的演出。
7、有板有眼,粉墨登场,锣鼓喧天,插科打诨,字正腔圆,南腔北调,喜闻乐见,余音绕梁,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科班出身,下里巴人,梨园弟子,撮科打哄,阳春白雪,优孟衣冠,八府巡按,才子佳人,有板有眼
8、悬桥巷29号,是著名的“洪钧故居”。
9、文学中的哲理,对人生的体悟
10、(如有配图请在邮件附件单独发送并标明图注)
11、一个周期,一个轮回,他每天的日子过得好像一模一样,却又有那么多不同。
12、时间|2017/3/2619:15
13、到了上海机场,再打个车直接到苏州,然后在这边小住个三五时日。
14、在这样的家学渊源和教学学习之下,魏山对自己的表演十分有要求,哪怕现在离开了剧团,自己在外表演或者在“非遗堂”表演,他都严格按照自己所学习的传统和规矩,不该破坏不该怠慢的地方绝不破坏绝不怠慢。所以之前聊到一些景点式的评弹表演时,他也提到几点不认同的地方,首先是表演者本身的专业度上,许多学了个入门的票友便出去表演了,这是对听众本身的一种不负责;其次对于评弹表演本身,服装、道具都有其讲究,比如男士长衫,女士旗袍,一桌两椅,椅子必须要有椅披等等,有些传统和规矩是不能丢的。
15、苏州市档案馆关于征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档案资料的公告
16、凡在东艺售票窗口购买任意在售演出,单张票面金额满1000元,即可享受指定银行信用卡免息分期付款。
17、suzhoudangan@1com
18、它更关注社会、发展和未来,
19、你是否有去听过评弹呢?去过的话,演出体验如何呢,听得懂吗?没有的话,有想要去听听看的想法吗?
20、柳敬亭擅说《西汉》、《三国》、《隋唐》、《精忠传》、《水浒》等。尤其在说景阳冈武松打虎时,他细致入微而又干脆利落。说到关键处,大呼叫喊,声音震得房屋好似要崩塌一般。他说武松到酒店买酒,店内没有人,武松猛然一吼,店中空缸空坛都嗡嗡作响。柳敬亭着力演绎一般人不甚注意的情节,细致到这般程度。
五、对评弹的评价
1、别梦依稀——我的评弹生涯
2、会为每个顾客提供唱词本子
3、袁佳颖认为,可以利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苏州评弹及苏州文化。虽然苏州评弹受语言地域限制明显,大多只能在江浙沪一带传播,但在媒体、受众极度细分的当下,这样的“特质”反而让苏州评弹大有可为。更何况苏州评弹背后的苏州文化,早已令众人向往。今年春节期间,苏州评弹就与“新乐府(音乐跨界活动)”玩起了跨界。袁佳颖与张尕怂合作演唱的《塞北江南》登上了2022年元宵戏曲晚会,引发了不小的反响。
4、Q:很多年轻的朋友们想要听评弹,能给我们推荐几个听评弹的书场吗?
5、还有的老人甚至在评说现场扔起了纸条,活脱脱两个活宝,让人看了哭笑不得。
6、阅读沁绿筱更多原创文章
7、评弹起源于苏州,兴盛于上海。传统戏曲跟地域方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评弹根植于苏州吴方言,想要很好地欣赏和学习评弹,语言是重要的一关。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在逐渐消弭。“听不懂”已经成为年轻人喜欢和传承评弹的重要阻碍。曾经一位著名学者说过:“方言的灭失,是传统戏曲的灭顶之灾”,这说的就是方言和传统戏曲不可分离的关系。
8、而在书场里听评弹的老人们,有些专心致志,像是小学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小朋友。
9、吴亮莹老师是这里的创始人,或者说,她更像是这里的女主人。
10、和传统书场不同,琵琶语评弹艺术馆是一个主要以年轻听众为主的网红打卡地。
11、进去之后,就能找到“非遗堂”真正的主人,也是两只猫的主人,那就是魏山夫妻了。2008年从苏州评弹学校毕业的魏山,和小他两届的老婆在2015年9月开始转身投入到自己的“非遗堂”中,转眼间已经一年多了,在这里他们继续传扬评弹文化,甚至将他们从小耳濡目染的其他非遗文化一起纳入。采访的前一天两个人刚赶完外面的商演,他们来到非遗堂,享受下着冬日午后的暖阳,一边打扫一边等待客人的到来。
12、如果你喜欢,可转发至朋友圈
13、自投稿之日起三个月内没有录用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置。
14、来这里其实更多像是他给自己的一场心灵之旅,如他所说,“来到这边我就舒服。”
15、评弹是苏州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杭州是没有的,苏州也不是很普及,只有苏州茶馆和新博物馆可能看到.
16、他们热爱着评弹,他们为自己而唱,而观众而唱,为这门优美的艺术传承和创新而唱。
17、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出品
18、让评弹,不仅仅成为一种说故事的表演形式,还可以成为演唱者表达自己人生观点的一种途径和工具。
19、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为适应听众的需要,又创造了把一个故事分成四回书,在两个小时内说完的中篇形式和以半小时左右说完一个故事的短篇形式,颇受听众欢迎。在演出正书之前,总要加唱一段叙事或抒情的篇子,以起静场的作用,称为开篇。评弹艺术的表演分为说、噱、弹、唱四部分。
20、在龚华声近几十年的评弹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莫过于他的恩师潘伯英了,要不是当初恩师的耳提面命,龚华声不会想到要自己动手,编写评弹作品,若没有最初的尝试,他又怎会有后来的成就。不过说起他与恩师潘伯英的相识,其中还颇有一番曲折。
上一篇:古诗瀑布李白【精选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