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出两句关于牧童的古诗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3、下列诗句描写的内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4、陂(bēi):池塘。浸:淹没。归去:回去。信口:随口。
5、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6、发送消息“基础116”
7、A.勤劳、善良B.天真烂漫、朝气蓬勃
8、学一首诗,识一个人——走进李贺的戎马情结
9、①稚(zhì)子:幼小的孩子。
10、《清明》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11、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1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菊花
13、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中的一个场景。
14、借jiè(借口、借书、借钱)
15、①这首诗描写农村初夏时节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诗的前两句用昼和夜对比,生动地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16、冷之感,又有远离家乡的凄凉之意
17、诗意: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18、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9、蓝田山石门精舍 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20、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怡然自得
二、关于牧童的古诗有哪些写两句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莲塘霁望 远岸牧童吹短笛,蓼花深处信牛行。
3、在之前的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抓住关键语句,借助具体事物,关注场景、细节描写等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本节课可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并注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以读促悟来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4、牧童 牧童见人俱不识,尽着芒鞋戴箬笠。
5、(1)从中间断开汹涌
6、昼:昼夜白昼极昼昼夜不息
7、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的场景。
8、山东: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9、诗意: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10、这是本学期的第二次古诗教学,时间节点刚刚好。在清明节左右上了《清明》这首古诗。无论是为了应节还是应景,都得认真备好课。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用一生备好一节课。”我自认没有这种态度,但也花了整整几天去认真备这节课。
11、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
12、湖面未打磨的镜子平静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湖面上没有一丝风,就像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镜子。
13、“急”“追”这两个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无处寻”三个字让我们仿佛看见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
14、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15、教师总结:古代有“男耕女织”的风俗,诗歌的第一句说“昼出耘田夜绩麻”,所以白天出去耕种的是男子,晚上绩麻的是女子。
16、为什么要抓意象?孙绍振先生在他的《孙绍振谈古典诗歌分析基础》说:“在最简单、最平常的意象背后,往往有最为深邃奥秘的情意。因此,还原意象、突出其文化意蕴是作为古诗教学必须要触及的点。”
17、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18、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19、早晨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
20、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菊花
三、你能写两句关于牧童的古诗吗
1、第一首诗中的孩子勤劳、天真;第二首诗中的孩子天真可爱,自得其乐;第三首诗中的儿童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2、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元日》描写的是春节时,人们燃放爆竹、畅饮屠苏酒、换上新桃符的欢快情景。
5、结合教材中给出的三个事例,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让自己有所触动的事情都是帮助自己长大的经历,长大是一种独特的感受。
6、昼出耘田夜绩麻。(zhòuzòu)
7、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8、(1)ACB(2)AD(3)您刘景文
9、投荒万里无归路,雪点鬓繁。
10、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同样的这里有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从这两句中,我们能得到鉴赏诗歌有一个小小的诀窍了吗?对了,就是抓住动词。往往一个好的动词是胜过一百个形容词的。
11、《元日》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朗读时,语气欢快,语调昂扬向上。
12、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不能够回家扫墓的人落魄断魂,孤零零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笑而不答,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山村。
13、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明亮依旧。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袖子。
14、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15、《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诗人即景而写,描写了自然景物变化和牧童的活动,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表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悠然恬静的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16、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17、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作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节日就倍加思念亲人。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18、回忆本单元课文内容,交流总结“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19、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20、题故人废宅二首 樵叟和巢伐桃李,牧童兼草踏兰荪。雨 饷妇寥翘布领寒,牧童拥肿蓑衣湿。
四、写二句关于牧童的古诗
1、因篇幅有限,仅展示部分截图
2、③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
3、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4、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6、背诵《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这三首古诗。
7、《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8、扑蝶新绿未成阴菜花急走追白描无处寻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10、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在用新桃换下旧桃符。
11、请认真听读,思考问题。
1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思家怀乡
13、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14、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稚、漪”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桑、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5、第二种情况:学生不按照古诗的顺序进行交流。
16、三首诗中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7、原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8、A.产生,生出B.具有生命力的C.生长
1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独在异乡的游子佳节更加思念亲人,并想象远在家乡登高的兄弟也在思念自己,抒发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20、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五、两句关于牧童的古诗吗
1、预设3:“浸”字写的很生动,描写出了落日和青山倒映在水中的景象。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提出要求:写好古诗改编后,请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评一评谁的想象更丰富,谁的语言更生动。
6、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7、追问:除了一个“雨”字,你们还发现作者把万千愁苦悄悄附在了哪个词上呢?
8、预设:“耘”字的左边是三横。“晓”字的右上角没有点。
9、提出要求:请你给同桌读一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出繁忙的气氛。
10、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11、释义: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1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诗人独自远离家乡,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景。
13、要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14、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15、“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蜒飞蝶舞,以动衬静。
16、场景: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的桑树底下学种瓜,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
17、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第四句,急转直下。“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
18、重幸武功 驻跸抚田畯,回舆访牧童。
19、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20、《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描写了亲人团聚,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