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年级关于牧童的诗有哪些
1、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2、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3、翻译: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4、牧mù(牧童、牧民、牧场)
5、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6、《村晚》雷震〔宋代〕
7、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8、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9、《牧童》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吕岩。
10、来是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11、草铺横野①六七里,笛弄②晚风三四声。“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弄”字,更写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在这里,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指确定的数字而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的乡村傍晚的寂静。(1)
12、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1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4、《题画》袁枚〔清代〕
15、异yì(异乡、异地、奇异)
16、当:dāng当然dàng上当
17、雨盖: 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18、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9、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20、刘景文: 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二、牧童写了哪几首诗
1、少shǎo(少人)shào(少年)
2、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3、翻译: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4、鲜艳的红旗高高地随风(飘扬)。
5、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6、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7、杏花村是一个村庄的名字吗?今天的我们不得而知。然而随着杜牧的这首诗歌,它成为酒家的别称而流传开了。这就是诗歌的魅力。而诗歌中的“杏花村”也贴合了古诗中杏花春雨江南的意境。
8、把下列诗句和相关的诗意连一连。
9、所见(清 袁枚)
10、梨花:一树梨花压海棠。千树万树梨花开。荷花:映日荷花别样红。桃花:桃花依旧笑春风。报与桃花一处开。三里桃花店,五里杏花村。桂花:可怜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杏花:三里桃花店,五里杏花村。二月杏花独洒娇。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牧童遥指杏花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居邻北郭古寺空,杏花两株能白红。梅花已谢杏花新。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春深杏花乱。菊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1、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12、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13、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
14、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15、牧童骑着牛远远地经过山村,他把短笛横吹着,我隔着田陇就能听到,哎,多少到长安求取名利的人啊,机关算尽都不如你(牧童)啊,作者赞颂牧童清闲恬适,不追求名利的生活,他认为人应活得悠闲自在,不应受名利所驱。
16、所见:写诗人所看见的事物。
17、句一写的是“我”天马行空的想法,因此“真的”“地下的学校里”要重读。此外,“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是一个长句子,朗读时还要注意读好停顿。
18、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19、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20、释义: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三、关于牧童的古诗有哪些
1、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2、采莲曲(其一)(唐 王昌龄)
3、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4、供稿:福州市达明小学陈莺月
5、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6、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7、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在用新桃换下旧桃符。
8、翻译:在一个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山衔住落日淹没了水波。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随意地用短笛吹奏着不成调的乐曲。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1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1、诗的前两句:这两句从“清明时节”、“雨纷纷”“欲断魂”交代了时间、场景、心情。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心情,找个地方避雨休息,借酒浇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为后文问哪里有酒家做铺垫。
12、《牧童》吕岩〔唐代〕
13、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
14、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15、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
16、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17、清明(唐 杜牧)
18、最是: 一作“正是”。
19、写出下面的同音字。
20、绝句(唐 李白)
四、牧童古诗三首牧童中描绘的什么
1、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
3、采莲曲(唐 王昌龄)
4、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5、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6、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7、《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9、《清明》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描写了清明节雨纷纷而下,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10、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11、请从上面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12、圆圆的月亮像玉盘一样。
13、《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14、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15、句三表现了孙中山不怕挨打、敢于提问的精神,要用坚定的语气来读,重读“不懂就要问”“挨打”等词句。
16、”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17、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18、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9、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练一练,然后和同学交流。
20、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五、牧童诗古诗三年级
1、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2、三年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四年级: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4、(鲜艳)的红领巾(明亮)的眼睛(华丽)的宫殿
5、功盖三分国,名成/高八阵图。(诸葛亮)
6、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
7、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8、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译: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9、用“既然……就”造句。
10、“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11、原文: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3、晃:huàng摇晃huǎng晃眼
1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5、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6、原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7、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
18、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9、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横吹隔陇闻。
20、出自:宋代·雷震《村晚》
上一篇:荷塘古诗词四字【精选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