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宜兴紫砂刻字名家
1、关注紫砂拍卖行情的藏家或还记得,2010年5月16日,同样由已故紫砂大师顾景舟所作的一把石瓢壶,在中国嘉德以1232万元被拍出,创下当时宜兴紫砂器拍卖单价的历史之最。
2、意见联通市场,认可创造价值!
3、紫砂壶上的陶刻装饰源远流长,最早有记录的是元末明初的隐士孙道明(号清隐)在紫砂罐(壶)上的"且吃茶,清隐"。这五字草书可称紫砂陶刻的鼻祖。早期(明代)紫砂刻字一般是在壶底作落款用,如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等。当时就有专门代人刻款的,像陈辰(共之),汪大心等被称为"陶之中书君",专替他人代书代刻名款。
4、时大彬是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宋尚书时彦裔孙,时朋之子,生平活动期在明代万历朝至清代康熙朝之间。大彬壶艺在明代就享有盛誉,多见于文人记述。时大彬一生约八十余岁,所制作品当数以千计,流传其广。
5、家有黄杨树,世代出栋梁
6、陈少亭出身陶艺世家,其父陈伯亭为清末紫砂陶刻名家,善制壶,精陶刻,并首创陈氏独门陶刻凿砂、镂砂、透雕工艺。陈少亭幼时聪慧过人,在宜兴有“灵童子”之美誉,他读古文习碑帖临花鸟,传统文学功底深厚。
7、1伯林亦为“伯令”,民初利永公司紫砂艺人。
8、澹然斋乾隆时常见釉彩盖落此款。
9、權寅邵大赦常用款之一。
10、0曼陀华馆何心舟常用刻款之一。
11、白应生,号琢如,民国陶刻高手,生卒待考。从民国传世的紫砂器中,常见有落款“琢如”的作品,如段泥花瓶、绘画紫砂盘以及壶艺名家汪宝根的木瓜壶,这些陶刻作品刀法熟练,字体流畅,极见功力。建国后,白应生参加了合作社,继续从事陶刻,直至上世纪70年代病逝,惜传器较少。
12、惠孟臣不详何时人。精制茗壶,形制浑朴,为时大彬之后一大名手。雍正初年就有人仿制孟臣壶,后仿制者日见增多。其作品朱紫者多,白泥者少;小壶多,大壶少。
13、清末民国时紫沙艺人,民初宜兴利用陶业股份公司的技师。
14、玉屏生铁画轩创办人戴国宝常用刻款之一。
15、北岩邵云如刻款之一。
16、0东溪赵松亭刻款之一。
17、邓奎字符生,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人。善正早隶篆,能文,砂壶刻画工整雅致。
18、“威海卫同庆顺造”款,为山东威海人在宜兴定制,将烧好后的紫砂壶,再运往威海卫加工
19、汪裕泰汪庄茶叶行,1937年安徽汪裕泰茶行老板汪惕予号“卷翁”方章,盖内有“桂林”小方章。1940年因日寇占领杭州而停产。
20、张普泉、梁秋冬、徐杏君、卜晓兰、沈书良、金晖、徐晏、
二、宜兴紫砂刻绘名家
1、嘉庆时陈曼生属为制壶并画多款壶式与之,自此文人壶风大盛。兼善刻竹,刻锡亦佳。
2、约公元1766—1831年,清朝著名紫砂艺人。生于清雍乾年间,他大小壶兼制,以工巧闻名,可与惠孟臣相提并论。与孟臣相伯仲,世称“二惠”。
3、谈洪泉字伯章,号泉石。
4、0金世衡造工精巧,以橄榄型为主。
5、邵云甫邵步云又名云甫。
6、在高鹏飞看来,收藏家最看重的其实还是作品的唯一性。“景舟石瓢”的天价成交,不仅因为它们是名家之作,更重要的是,每一把都是独一无二的。
7、湿气重有7个特征,该喝什么茶?
8、戈根大、彭再生、秦根林、诸葛伯勋、沈孝鹿、陈少亭、胡耀庭。
9、宜兴紫砂高手,传为陈鸣远弟,制器以精雅著称。
10、潘大和约1761——1820
11、康熙、乾隆年间宜兴人,虽有作品传世,但平生事迹不详,不过,从存世作品来看,其艺不凡,精捏造,尤善雕刻。
12、郭频迦名麐,字祥伯,号频伽,别号复翁,又号白眉生,又呼郭白眉,一号邃庵居士、苎罗长者。
13、韵石王东石刻款。
14、关注▲“梵器紫砂”,这里有最专业的紫砂知识!
15、何道洪、鲍志强、谭泉海、蒋淦勤、徐汉棠、李守才。
16、生前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是中国十大紫砂壶大师之一。从事紫砂事业七十余年,创作了上百件作品,有光货、花货、摆件,设色花货尤为世人称道,作品取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瓜果虫鸟,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色彩逼真,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7、所制壶具印款为“伯章”、“泉石(主人)”、“谈伯章”、“谈氏伯章”。
18、合作的有任伯年、胡公寿、虚谷、吴昌硕等书画大家、文化名人,还有制壶名家何心舟、王东石等,铭刻高手陈山农等。
19、金士恒清咸丰至光绪年间人。善制日用陶罐、坛缸之类。后别具匠心,采用白泥制成似壶非壶、似坛非坛、形式怪僻、实用美观的“蛹壶”。后应邀至日本常滑,建作坊,传授紫砂技艺,被日本人奉为“陶业祖师”。
20、和泰谈尧坤印款之一。
三、宜兴紫砂小石刻是谁
1、陶蒋永西、任滏庭合款之一。
2、栽一棵神龙木,镇宅护院、满庭清香!
3、贺洪梅、陈洪新、杨小泉、葛益民、周伟光、范晓芳、
4、1永庆长春长春紫砂商号。
5、说到雕刻装饰也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刻字”“雕刻”。艺人们在铅笔粗细的竹管里插入锋利的钢刀,以握毛笔的姿势操刀,在泥坯上雕刻文字和图形,这一独特的装饰手段使紫砂盆器的淳朴之中寓含文思,且符合实用和审美的要求。
6、张君德常见把下竹刀阴刻“君德”二字楷书款。
7、0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
8、吴汉文艺名跂陶。
9、0邵亨祥即邵文金。
10、10春水张澹用款之一。
11、陈绶馥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善制紫砂大壶,工刻绘。其力作“披云壶”,壶身如三代铜器,胎内指纹历历可见。一面刻盆景松石,颇饶唐六如笔意;一面刻行书宋词,有晋唐帖意。
12、它们是顾景舟大师、高庄教授都倾慕的提梁壶
13、史维高、魏孟民、王元美、吴芷来、陈用乡、胡耀庭、邵柏原、路衮补、陈文叙、蕉雪子、吴阿昆、周永福、于子良、冯彩霞、黄玉麟、余生、赵松亭、金士恒、吴阿根。
14、 清代主要壶艺家:
15、张鸿坤原名张洪大。
16、 范福筹幼时念过三年私塾,16岁随父制壶。1921年,范福筹拜任淦庭为师,学习陶刻。艺成后,他为任淦庭当助手,在吴德盛公司刻制紫砂器。范福筹比较老实笨拙,虽为任淦庭的大弟子,但因技艺进展缓慢而常受到师父的批评。上世纪30年代后,范又为毛顺兴店陶刻,取名号“瘦石”,陶刻的紫砂器均署“瘦石”款。抗战后,范福筹又一度制壶,但主要业务还是以陶刻为主。建国后,范福筹参加了合作社,直至1959年去世,享年59岁。其传器有东坡提梁壶、高狮灯壶、竹鼓壶、竹段壶等。
17、吴亚亦、吴群祥、吴鸣、陈珍庆、陈福渊、陈钢、陈国良、陈进海、陆巧英、 陆文霞、何道洪、何挺初、邵新和、张红华、张锁坤、张守智、房玉兰、范永良。
18、紫砂器上的雕刻装饰源远流长,最早有记录的是元末明初的隐士孙道明(号清隐),在紫砂上的“且吃茶,清隐”这五字草书,可称紫砂雕刻的鼻祖。早期(明代)紫砂刻字一般是在壶底作落款用,如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等,当时就有人专门代人刻款的,像陈辰(共之)、汪大心等被称为“陶之中书君”,专替人代书代刻名款。明末清初已有在紫砂壶肩腹部刻字的,对紫砂雕刻最有影响的是清中期的陈曼生,曼生壶打开了紫砂步入艺术殿堂的通道。
19、0陈殷尚善筋囊器,可谓紫砂历史上筋囊器第一人。
20、“陶刻既是物质产品,也是精神产品,它与诗、书、画等相互交融,具有浓厚的文化味和书卷气,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需求。”青年书法家、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王祥认为,陶刻与陶艺在同一载体上的共融共生、相得益彰,是前者受到藏家不断重视、最终自成体系的主要原因。
四、宜兴紫砂壶刻字大师少石
1、|民国范静安制段泥鱼罩壶
2、(泰鼠文款)出口泰国紫砂的印款。
3、陈和大自幼在宜兴东坡书院上学,1921年进入陶工传习所刻字班,师从名师邵云如。上世纪20年代中期,陈和大被利用公司聘为技工,并起用师父邵云如所起的名号“石如”。30年代后,陈和大陶刻技法日趋成熟,布局合理,字画流畅,但总体缺少变化。抗战后,陈和大在上袁潜洛一带串门陶刻,以通货为主,量大而档次一般。建国后,陈和大参加了合作社,继续从事陶刻,直至1968年病逝,享年66岁。其传器有周盘壶、汉君壶、花瓶及笔者所藏双色木瓜壶等。
4、第一旺财风水树——罗汉松
5、1友石诸葛勋常用款之一。
6、陈用卿款仿锺太傅帖意,落墨拙而用刀工。
7、当代壶艺家排名主要有:
8、《阳羡砂壶图考》著录有披云楼藏“范庄农家白泥中壶”一具,制作朴雅,壶身镌“饮和”二字,署款“陶刻”,书法学赵松雪。底钤“范庄农家”篆文方印,盖内钤“静安”二字篆印。另有“范庄农家仿曼生紫泥大壶”一具,上镌:“饮之延年曼生”,底钤“范庄农家”篆印,盖内钤“静安”篆印。
9、许记疑为许立成署款。许立成,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善制方形砂壶。
10、民国“三宝”(李宝珍、汪宝根、陈宝生)之一。
11、这盆景,令女人也爱得痴狂
12、紫砂盆的制作除了要求选料精细,造型美观之外,装饰也是十分重要的,方法有书画,雕刻,泥绘,粉色泥,铺沙,绞泥,嵌色泥,图案凹凸线,瓷釉,镂空,包金,彩釉,镶金银丝等,其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也是最贵重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书画雕刻。
13、欢迎南方日报投资周刊收藏版
14、邓奎字符生,壶底常用印款为“符生邓奎监造”。
15、宜兴紫砂,始于宋,而盛于明清,其所以能成为独立的艺术品种,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制作原料与众不同。它采用深藏于宜兴山腹地层中的薄薄的一层紫砂泥,号称“泥中泥”,其质地优异,一是含沙量低,可塑性强。二是砂土中含有较多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烧成后呈双重气孔特殊的分子结构,透气不渗水,故用作茶具沏茶不失原味,用作盆景,对花草树木排水透气性好,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明清时期由于文人雅士的介入创作使紫砂器的作品。集书画,诗词,篆刻,雕塑诸艺术于一体,成为独树一帜的艺术品。以前台湾地区及日本对紫砂类艺术品的收藏比中国内地热,近年来由于国内收藏家纷纷崛起,收藏此类艺术品热已遍及全国各地。
16、梅调鼎字友竹,号赦翁。晚年在宁波慈城创办“玉成窑”,还聘请慈城篆刻家丁山农、宜兴制壶名家何心舟、王东石等制壶,同时也有任伯年、胡公寿等一些文化名人参与其中。
17、0子贻申锡常用款。
18、“范庄农家”四字篆印,字口深峻有力,线条圆劲流畅,自然有灵性,深得清末吴让之篆法古韵。“范庄农家”的传世紫砂器有果铭“竹节壶”及“仿曼生紫泥大壶”等精品。底款多铭“范庄农家”、“静安”篆印;也有用楷书“大生”印者。
19、天资聪慧,悟性极高,国学功底深厚,且涉猎广泛。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在上海为古董商仿制历史名作。也是中国十大紫砂壶大师之一。虽然“这是一段不光彩的历史”(顾自省),但也藉此开拓了视野,并结交了沪上艺术界的名流。建国后,为紫砂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八十年代就被誉为“壶艺泰斗、一代宗师”。作品古朴而典雅、工精现秀巧、洒脱不失严谨、流畅可见规矩。
20、范章恩字廸恩。题铭书法似米芾。
五、现代宜兴刻字名家
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汪宝根
2、利用陶业公司,于1913年由周文伯投资设立于蜀山。1921年改为江苏利永陶业公司,江苏省实业厅投资入股,由邵氏家族管理,并在上海豫园城隍庙设店。开办“利永陶工传习所”,为中国第一家紫砂职业教育机构。
3、1金廷施金廷款之一。
4、关于紫砂大师的名头,2018年宜兴陶协官方更新补录了名单,共120名大师,其中国大师29名,省大师91名。
5、饶寿川自幼念过私塾,喜文习字。1920年他到潜洛专事陶刻,因为有文字基础,他能在紫砂器上铭刻金文、篆文及行草和一些花卉图案。20年代后期,饶寿川被铁画轩聘为技工,开始以“若水”名号署款,此款有“君子之交淡若水”之意。当时的低档紫砂器由他书画别人陶刻,高档品由他亲自书画陶刻。因他技艺娴熟,陶刻高雅,30年代中期升为技师。抗战后,饶寿川离开宜兴去内地谋生,再也没有回来,1939年病逝他乡,享年43岁。其传器有柱础壶、八角盆、秦瓶及笔者所藏矮钟壶等。
6、愙斋吴大澂斋名。
7、王熙臣铭款署于壶体,盖内有“熙臣”等小方印。
8、清代主要壶艺家:陈鸣远、许晋候、陈隐龙、项圣思、陈汉文、徐飞龙、华风翔、蔡乾元、惠逸公、锦春、邵元祥、彭君实、蒋志雯、史万全、史继长、邵友兰、邵友廷、潘缄雄、陈曼生、杨彭年、杨葆年、杨风年、邵二泉、邵恒昌、钱弘文、徐温庭、蒋良玉等。
9、1937年,辛劳一生的邵云如病逝,享年49岁。其传器有觚菱提梁壶、大柿壶、笔筒等。
10、常作“程寿珍”。号冰心道人,刻款尚有“八十二老人”、“真记”、“宾如”。师承期养父邵友廷,以“掇球壶”最负盛名。民国“五大家”(程寿珍、范大生、冯桂林、裴石民、王寅春)之一。
11、雍正年间紫砂名工,传世多佳器。
12、李宝珍、陈经耕、范锦甫、谈尧坤、耿春福、范泽林、邵宝琴。
13、陈辰字共之,明天启至清康熙年间人。工书法篆刻,力度相宜,以镌刻壶款为业。
14、0真记多为寿珍制壶款,友廷也曾经用此款。
15、壶的表面会积有茶渍.这就需用养壶毛笔或软毛牙刷在壶表面轻轻刷洗,以保持清洁。如此擦拭、涤洗久了,壶的表面会起一层亚光,人称其为“包浆”(葆浆),这种亚光不会因高温高压冲洗而褪去,甚显高雅品位。
16、“润记”紫砂商号紫砂底款多为“宜兴紫砂名壶”方章。
17、邵旭茂、邵友兰、邵友廷、潘缄雄、陈曼生、杨彭年、杨葆年、杨风年、邵二泉、邵恒昌、钱弘文、徐温庭、蒋良玉、杨履曾、陈绶馥、薛怀、邵景南、陈寿福。
18、陶刻(或瓷刻)的工艺属性不同于其他雕刻工艺,是在陶瓷坯体未烧成前而为减法的手工装饰工艺,用刀和刀法与金石篆刻等在不同固体上的雕刻完全不同。王涛指出,坯体似坚却脆,笔触连接缓在前,笔锋修饰而成。一般从事印章、牙雕、石雕、玉雕、金属雕刻的专业人士,虽有基础,转刻陶刻有一个转换和适应的过程。
19、清晚期紫砂“八大家”(邵景南、邵大亨、邵大赦、邵友廷、何心舟、申锡、黄玉鳞、俞国良)之一。
20、陶刻艺人中,比较出名的有陈少亭、任淦庭等。任淦庭先生作品,笔力遒劲,刀锋灵秀,正草隶篆,各具风格,自成章法。由于他的紫砂雕刻独树一帜,影响较大,成为紫砂陶刻的一代宗师。他的“桃李”成才者不少,著名的有徐秀棠、毛国强、沈汉生等。现在在紫砂陶刻上颇有影响的还有谭泉海、鲍志强等。
下一篇:准备的古语怎么说【精选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