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娄山关战役简介
1、李定国统率大西军,由北而南,攻破娄山关,横扫西南。
2、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注释):〔咽(yè页)〕在这里读入声。本义是声音因梗塞而低沉,这里用来描写在清晨寒风中听来时断时续的军号声。〔从头越〕重新跨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他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娄山关:遵义市之北,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烈:猛烈,强劲。长空:辽阔的天空。碎:细碎。咽:声音阻塞低沉。漫道:莫道。
3、震惊朝野的“平播之战”由蜀将刘綎率兵从重庆出发,攻克娄山,大败播州土司杨应龙,结束了杨氏在播州725年的世袭统治,开辟了播州新纪元。
4、作品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叙述历史,并以宏大、厚重的笔触展开这一考验人类意志的大规模转移。红军转移的浩大场面,在作品中得到真实而翔实地再现,令人震动和感慨。
5、娄山关战役是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场胜利,战斗中红军牺牲100余人。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建于1984年,碑体由两根尖顶形巨柱组成。红军纪念碑由开国上将张爱萍题写“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碑文。纪念碑基座浮雕内容为“红军攻占娄山关”。今天,碑前鲜花祭奠,重温誓言,初心拳拳。纪念碑如燃烧的火炬,照耀艰苦卓绝的过去,照耀奋发进取的现在,照耀辉煌复兴的未来。
6、追寻红色足迹走进中共二大会址|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主题微团课展示③
7、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8、中华民族的独立战争经历了许许多多像娄山关战役一样惨烈的牺牲与艰难的胜利,一次又一次战斗中取得的经验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又激励着我们去不断开拓、攻坚克难。(2021年7月20日晚写于贵阳清镇)
9、阅读八百,留言发放四十。
10、凡是阅读量低于一百今后不再录用!
11、《忆秦娥·娄山关》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
12、娄山古名不狼山,逶迤数百里,主峰大娄山,俗称笋子山,海拔1576米。主峰上的关口,即为娄山关,南距红花岗区50千米。娄山关是黔北第一险隘,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明军曾与播州士兵在此激战。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曾在此击溃黔军,再取遵义城,这是红军长征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手迹《忆秦娥•娄山关》被镌刻在关侧大理石碑上,还建有张爱萍手书的“娄山关战斗纪念碑”。欢迎您到此领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词意。
13、王树增的《长征》这部作品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14、巴山蜀水。为了配合红一方面军挺进四川,红四方面军主动放弃川陕根据地,8万大军强渡嘉陵江转战到川西北地区。
15、1935年10月,红一军翻越六盘山之后到达吴起镇,10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此次会师,标志着红一军长征结束。
16、阅读四百,留言发放十五。
17、毛泽东这首写于1935年的《忆秦娥·娄山关》慷慨悲烈、雄沉壮阔,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原文忆秦娥·娄(lóu)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y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另附写于1934年的原版本:西风烈,梧桐叶下黄花发。黄花发,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8、8月5日,来自贵阳、遵义两地的多家研学机构组织300余名学员前往《娄山关大捷》景区体验重走长征路,感悟伟大长征精神。
19、重走长征路是《娄山关大捷》景区今年新打造的纯体验型项目。该项目通过在原生态山间小道设置“障碍”,模拟从瑞金出发途经遵义娄山关,最后达到延安的长征路线。体验过程中,游客需背上行军包、扛起枪,爬山涉水,攻占敌人关卡、跨过独木桥、伏击岗哨、从‘枪林弹雨”中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最终到达目的地。
20、1935年1月1日,红军突破乌江江界河,乌江战役打响。经过廻龙场、茶山关、江界河等战斗。
二、娄山关战役简介
1、娄山关原名濮潦关、太平关、又名娄关,是大娄山山脉主峰,东起湖南武陵山,西至乌江河峪,南接滇东乌濛山麓,北临四川盆地,万峰插天,中通一线,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2、在汇川区北端大娄山山脉中段
3、(作者:河南省工信厅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原一级巡视员)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5、看到第二个写着“娄山关”三个字的是座石桥。娄山关有川黔锁钥之称,关口是娄山关峡谷的绝险处,门洞南刻“娄山关”。门洞北刻“黔北第一关”。还有一座叫长空桥,仰望长空桥最为壮观。长空桥取名源于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句“长空雁叫霜晨月”。该桥长100米,宽5米,为铁索木板桥,连接大尖山和小尖山。
6、“大家小心,前面有‘炮弹’,请紧跟队伍,不要掉队了。”
7、26日清晨,娄山关上笼罩着浓云密雾。盘踞关南的敌军仰仗兵多弹足,又多次向娄山关猛攻,作垂死挣扎。红军正面出击,左右迂回包抄,前后夹攻,沿公路向南纵深追击。战斗从清晨持续到下午五时,红军牢固地占领了关口,在关口至板桥一线,歼灭和击溃敌人四个团,满山遍野和公路上摆满了敌人的尸体、武器、轿子和烟枪。红军乘胜猛追,在高坪、董公寺一线又歼敌四个团。
8、作者简介:张建平,男,笔名:明见,贵州省桐梓县人,从事铁路工作。业余爱好文学、旅游。
9、追寻红色足迹走进四渡赤水纪念馆|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主题微团课展示⑩
10、王瑞的姐姐,野战医院的护士,在反动头人勾结白匪发动的战争中牺牲。
11、视频:视觉设计部梁皓杰
12、词的上阙,写的是红军在艰难的环境中,冒着西风,踏着晨霜,急速行军的情景,似乎有一种悲壮而沉郁的气氛。但到下阕笔锋一转,豪气突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真可谓是字字千钧,令人振奋。特别是“真如铁”的“铁”字,把“雄关”的险要,攻关的艰难,表现得入木三分。即使这样易守难攻的雄关,也已被红军踩在脚下,我们将迈开大步走向新的胜利,这既是对困难的藐视,也是对敌军的蔑视,充分表现了红军一往无前、势不可挡的英雄主义乐观精神。
13、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左”倾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自此,我党由稚嫩走向成熟。
14、第十章残阳如血————1935年2月遵义
15、娄山关和腊子口是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打的非常惨烈的两场战役,也是两场以弱胜强的伟大战役。
16、红军经侦察决定,由十三团主攻关口,红十团及一军团一部从两侧包抄,断敌后路。十三团团长彭雪枫、政委苏振华率领红军攻关,在强大火力掩护下发起猛烈仰攻,经过激烈肉搏战,终于打垮守敌,攻占点金山高地。敌军组织强大火力拼命反扑,红军与敌人在点金山和大尖山一线进行了反复拼杀的拉锯战。下午4时,红军在军团组织的火力掩护下,发动五次冲锋,击毙敌督战官,乘势猛冲,连续攻占了娄山关两侧的十多座山头,完全突破敌军防线,在黄昏前牢牢控制了关口。为夺取娄山关战斗的最后胜利,25日晚中央军委命令谢嵩、钟赤兵率领三军团十二团从桐梓连夜赶赴娄山关,接替与敌人血战一天一夜的十三团一营。
17、7月19日7:从贵阳清镇出发,坐四个多小时的大巴车,一直担心自己的老腰可能会出问题,但还真挺了过来。马上想到了一句小时候一直听大人讲的话:“毛主席保佑”。在去娄山关的路上,七月的天气真奇怪,一路上晴空万里,但快到了的时候,转眼乌云密布,雷声隆隆,不一会儿,下起了大雨,但到了娄山关景区雨就停了,天气非常凉快。
18、第十六章天高云淡————1935年10月陕北和川西
19、敌人仓皇应战,凭险据守,红军向黑神庙猛烈攻击,并在点灯山急调部队从东侧迂回,歼灭敌军4个团。随后又乘胜追击,击败敌军2个师,攻占娄山关一战,黔军被歼灭600余人,红军伤亡100余人,取得红军长征以来的首次大捷。扩展资料战斗背景: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贵州军阀王家烈、候之担闻讯,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老巢。
20、1935年5月,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红军到达金沙江后,先后找到七条船并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红军主力早已渡过金沙江。
三、娄山关战役简介200字
1、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拨1576米,娄山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自古被称为黔北第一险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2、追寻红色足迹走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主题微团课展示④
3、1936年10月10日,红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0月22日,红红二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至此,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4、共产党领导人,为了坚守红军的纪律,甚至在紧急环境中被迫丢掉了刚刚出生的女儿。
5、随后,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拼搏,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
6、娄山关也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遵义会议开始前,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军展开了多次斗争,最终以我军歼灭黔军两个团而告终,为遵义会议的召开提供给了宝贵的战争资源,史称第一次娄山关战役。第二次娄山关战役发生在中央红军二渡赤水之后,此次战役正式拉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为我军向黔西向东发展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娄山关经过了两次大战役,被载入了中央红军革命历史史册,两次战役的胜利,帮助中央红军实现了挥师北上的伟大战略计划。
7、在通过凉山地区时,他的姐姐竹妹子(王嘉饰)英勇牺牲,王瑞失去了第二个亲人。飞夺卢定桥战斗打响后,他的姐夫肖德昌(齐奎饰)又把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大渡河中。在卢定桥头,毛泽东发出的感叹激励了王瑞一生……
8、阅读三百,留言发放十元。
9、遵义会议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开始形成,中革军委决定:红军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而经历了青杠坡战役消耗战后,红军一渡赤水,西进扎西,实行部队整编,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扎西会议,决定挥师东进、二渡赤水,再战遵义,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于2月24日攻占关北桐梓县。
10、追寻红色足迹走进中共一大会址|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主题微团课展示①
11、三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尽管汗流浃背,但仍觉意犹未尽。尽管有些景点来不及观看,但我们已经收获满满,深感不虚此行。因为通过参观游览,我们不仅领略了娄山关特有的美丽风光,同时红军两克娄山关的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英雄主义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12、第十七章北上北上————1936年1月湘西与川北
13、至1月3日,红军主力部队以较小伤亡,取得突破乌江的伟大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妄图凭借乌江天险堵截红军于南岸并予以彻底消灭的黄粱美梦,使红军从此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14、我们选取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制作成党史学习教育系列微团课,面向同学们推出“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学习专栏,展播在红色专项调研活动中的优秀作品,欢迎广大Sauers共同关注学习。
1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6、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17、《娄山关大捷》景区,依托地域特色与区位优势,以娄山关战役历史为蓝本,在娄山关战役真实环境中,用写实的艺术手法,真枪实弹再现娄山关战役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整场演出近1个小时,动用200多支当年国共两军使用过的真枪及火炮,其中子弹500余发,炮弹100余发,200多人参与演出,堪称“最真实的艺术盛宴”。
18、原创作者:方明元|江苏省连云港市
19、英勇顽强:勇敢出众,强硬不屈。
20、看到第三个是石壁上血红色的“娄山关”三个大字,它屹立于关口上,苍劲雄浑中透漏着胜利的悲凉。“娄山关”三个大字镌刻在娄山关关口岩壁上,原中国书协主席、老红军舒同1984年题写。漆黑光亮的三个炮筒直指桐梓方向,像是威武的雄狮盘踞于关口,震慑着敌人。炮筒上“咸丰四年制造大将军”的字样并未因岁月的侵蚀而褪却,反而因见证了历史的硝烟愈加深刻,发人深省。1935年初,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此与黔军殊死搏斗、反复争夺,最终歼灭了黔军两个团,攻下了娄山关,组成了遵义的北面防线,揭开了遵义大捷的序幕,赢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
四、娄山关战役简介团长
1、追寻红色足迹走进贵州遵义会议会址|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主题微团课展示⑨
2、1935年2月,红军主力先后打响了娄山关战役和第二次遵义战役。红军在敌情非常严峻的情况下,5日之内连战连捷,共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8个团,取得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3、“这‘炮弹’威力不小,路上到处都是阻碍,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尽快通过。”
4、荷塘月色,取名于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抒情散文——《荷塘月色》,那亭亭碧绿的荷叶,那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蒙、薄雾缭绕的荷塘便又展现在眼前!这是一个诗意浓浓的地方,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这里高山流水,这里渔舟晚唱,这里花红柳绿,这里莺歌燕舞。
5、每篇七日推广期,第八日发放稿费。
6、杨隆喜和舒光富同举义旗,率领一支农民起义军,一举攻破娄山关,直捣遵义府。
7、1935年九月红一方面军率领8000人脱离张国涛秘密北上。同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红军第第27军会师,红二十五军结束长征。
8、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9、阅读一千,留言一百发放五十。
10、湘西的红六军团合并为红二方面军,也开始长征。1936年1月,红二方面军到达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张国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失败,被迫接受北上的建议。
11、红一方面军率领8000人脱离张国涛秘密北上。同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红军第第27军会师,红二十五军结束长征。
12、但是,面对死亡的威胁,红军指战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激情,他们依靠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依靠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依靠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将困难和艰险甩在身后,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用热血和生命在亘古荒原上奏响了一曲团结奋斗、视死如归的壮丽凯歌。
13、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他们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出的英雄史诗。
14、27日,红红3军团乘胜追击,在遵义以北击溃敌3个团的阻击,28日凌晨再占遵义。接着于遵义以南忠庄铺击破敌吴奇伟纵队两个师的进攻,歼其第59师大部,重创第93师,战役结束。
15、二渡赤水后,敌人调集大军企图歼灭红军。2月26日,红军主力在娄山关及其以南击溃王家烈部,攻占板桥,残敌向遵义逃跑。
16、娄山关精神是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从头越”精神,内涵主要是坚定信念、实事求是、依靠群众、敢于超越,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的鲜明体现。
17、在两万五千里的路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世界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部队,官兵军装是一样的,头上的红星是一样的,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
18、表达红军长征,铸就了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19、25日上午9点,红三军团负责攻打娄山关的先头部队在红花园与黔军第六团相遇,敌人暂且退至关北南溪口,抢占了关口东侧点金山一线,凭险顽抗。
20、有关长征的其他作品:
五、娄山关战役简介50字
1、下一期,理学院将推出寻迹四川省泸定县城——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学习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下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以及红军长征中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
2、娄山关亦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两次娄山关战役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是我国重要的“红色”基地。作为黔北第一要塞,娄山关景色秀丽,峭壁绝立,是众多驴友的常去之地。
3、1930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开辟以瑞金为中心的根据地。红一方面军发展到拥有九军团,约7万人。
4、1934年11月,红一方面军在湘南与军阀何键等敌人展开战斗,轻松突破了敌人的第二道和第三道封锁线。
5、长征前夕,粤系军阀陈济棠命令军队放开防线,红军突破粤军封锁线,长征开始!
6、记述在长征征途上,武器简陋的中国工农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的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天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举世无双。
7、七日总赞赏的百分之六十发给作者。
8、就在这时,他第一次结识了毛泽东(王英饰)。遵义会议后,担任警卫的王瑞目睹了毛泽东、贺子珍(赵琳饰)夫妇为革命大局丢掉刚出生的女儿,他更加坚定了自已的战斗意志,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红军取得了娄山关战役的胜利。
9、同一位作者两次投稿需间隔二十日。
10、首发声明:一经审稿通过,即日马上刊发!一经正式刊发,概不退稿删稿!
11、阅读两百,留言发放五元。
1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3、红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的率领下,采取正面攻击和两翼包围的迂回战术,再度向娄山关挺进,指挥红三军团,与敌军为争夺关口展开激战。
14、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北部大娄山山峰之间,距市区50公里,这里正处于遵义、桐梓两地的交界处,是川黔公路和铁路交通要道。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拨1576米,娄山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自古被称为黔北第一险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5、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16、追寻红色足迹走进长征起点江西于都|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主题微团课展示⑧
17、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左”倾错误而召开的。
18、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2021年伊始,校团委谋划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团员思想武装的重要内容,提出以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为顺序,以党史上的重要事件为主干,组织学生和团支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专题社会实践活动。
19、1934年11月湘南事件。
20、追寻红色足迹走进中共八七会议纪念馆|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主题微团课展示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