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悯农》唐李绅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李绅六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庐氏带着他迁居润州无锡(今属江苏),由母亲躬授学业。27岁考中进士,...

一、《悯农》唐李绅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李绅六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庐氏带着他迁居润州无锡(今属江苏),由母亲躬授学业。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3、李绅想的却不一样。他看到田野里农夫正在冒着炎炎烈日,辛苦地劳作,吟诗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还不过瘾,立即又吟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5、而组诗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6、窗 下 织 梭 女 ,

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8、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9、自宝历元年(825年)至太和四年(830年),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

10、范摅《云溪友议》:初,李公(绅)赴荐,常以《古风》求知吕光化,温谓齐员外煦及弟恭曰:“吾观李二十秀才之文,斯人必为卿相。”果如其言。

11、《悯农》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

12、诗意人生,从每天一首古诗词开启

13、当你遇到困难和失败的挑战时,心里阳光的人总是视困难和失败为垫脚石,把它当成人生路上的一次磨砺,从而增添了克服困难和战胜失败的勇气,它会让你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让你去检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14、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写下《悯农》。

15、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16、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17、李绅的蜕变,给后人起码提出了以下警示:一是人会随境遇不同而发展变化,有的人不是越变越好,而是有可能由好变坏;二是节俭美德的养成,并不是会写作、背诵“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可以一锤定音。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出自唐代李绅《悯农二首(其一)》,原文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译文: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其一原文如下:

18、诗的第三句将我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盘中餐”和前文烈日炎炎下辛苦劳作的农民联系起来,凝聚出“粒粒皆辛苦”的名句,给我们以启迪。

19、闲置、荒芜的土地。

20、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但李绅的蜕变依然让人伤心和失望,毕竟这是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天下名句的人,发人深省。

二、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灵汜桥》唐李绅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能促岁阴惟白发,巧乘风马是春光。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念越乡。《新楼诗二十首·新楼》唐李绅戎容罢引旌旗卷,朱户褰开雉堞高。山耸翠微连郡阁,地临沧海接灵鳌。坐疑许宅驱鸡犬,笑类樊妻化羽毛。惆怅桂枝零落促,莫思方朔种仙桃。《拜宣武军节度使》唐李绅油幢并入虎旗开,锦橐从天凤诏来。星应魏师新鼓角,地嫌梁苑旧池台。日晖红旆分如电,人拥青门动若雷。伊洛镜清回首处,是非纷杂任尘埃。《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李绅,字公垂,亳州谯县(今属安徽亳州)人,生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中书令李敬玄曾孙,父亲李晤曾任职乌程、晋陵(江苏常州)县令。

4、按照奏章中的说法,事情的起因是扬州都虞侯刘群欲娶流落广陵的美女阿颜。不料阿颜的养母却悄悄把阿颜嫁给了江都县尉吴湘,刘群闻讯后非常气愤。

5、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6、在中午挥锄除草,汗水滴入禾下泥土。谁曾想过盘中的粮食,每一粒都包含农民的辛苦。

7、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锜幕府。因不满李锜谋叛而下狱。李锜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

8、“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的后两句是说,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土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9、就唆使他人举报吴湘贪污公款、强娶民女。《册府元龟》中的说法是,李绅欲夺阿颜献给李党老大李德裕,所以一心想干掉吴湘这个绊脚石。

10、李绅见刘禹锡如此着迷,便将自己的家妓送给了刘禹锡。所以,李绅还没有疯狂到想把所有的貌美女子都占为己有的地步。

11、 一 笑 不 值 钱 ,

12、出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近代以来更作为思想教材选入了小学教科书。

13、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

14、一个优秀的诗人不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官员,李绅就是这样的人。我们小时候学的那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们知道了农民的不易,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付出劳动得来的,而写下这首诗的诗人李绅真正走到官场之后却变成了一个花天酒地,骄奢淫逸的大贪官。所以有时候“文如其人”也是不可信的,像阮大铖就是个鲜明的例子,他是明代著名的戏曲家文学家,陈寅恪说他是“有明一代诗什之佼佼者”,但是作为一个官员来说,他也是个十足的小人。李绅也是如此。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曾祖父曾做过武则天时期的中书令,曾祖父和父亲也是唐代的地方官员,但是父亲早亡,全靠母亲将他抚养成人,并且生活在唐朝的中晚期,

15、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6、出身赵郡李氏南祖。六岁丧父,随母迁无锡(今江苏无锡)。唐元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补国子助教,历任江、滁、寿、汴等州刺史及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入朝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擢尚书右仆射,改门下侍郎,封赵国公,为相四年。出为淮南节度使。唐会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扬州,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17、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曾因触怒权贵下狱。唐武宗时为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与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18、“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19、⑺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20、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2、难道不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么?

3、唐李绅《悯农》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5、翻译: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扩展资料:《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6、李绅幼年丧父,由母教以经义。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悯农》诗2首,内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誉为悯农诗人。

7、出身赵郡李氏南祖。李绅六岁丧父,随母迁无锡(今江苏无锡)。唐元和元年(806年),进士及第,补国子助教,历任江、滁、寿、汴等州刺史及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入朝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擢尚书右仆射,改门下侍郎,封赵国公,为相四年。

8、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9、暂时的失败并没有击垮李绅。到了元和初年,奋发的李绅,终于中进士,担任国子监助教的职务。

10、烈日当空时在田间锄草,汗珠一滴滴掉在庄稼下面的土地上。有谁知道那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蕴含着农民的千辛万苦。

11、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

12、唐诗《悯农》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

1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4、第二首,通过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描述,表达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思想,劝戒人们要珍惜粮食,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就像《朱子家训》中所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15、《悯农》是什么意思“悯农”,。古代很多诗人写过《悯农》诗,流传比较广泛的是唐代诗人的《悯农》诗,还有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悯农》诗等。

16、化 为 嫫 女 姿 。

17、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

18、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19、第一首,描写了农民辛苦一生,最后还落个饿死的境地,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残酷社会的抨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封建社会,土地为王,地主阶级是建立在农民的血泪至上的,没有土地,再辛苦也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20、我个人觉得很好用,悯农农业是央视宣传品牌,中国15诚信企业,由此可见,口碑以及质量绝.对是一级的。

四、悯农(唐)李绅

1、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2、《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注释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⑵粟:泛指谷类。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⑸犹:仍然。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天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3、吴乔《围炉诗话》:诗苦于无意;有意矣,又苦于无辞。如“锄禾日当午”云云,诗之所以难得也。

4、李绅和诗人元稹、白居易常有来往,交情不浅,为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与者,著有诗集《乐府新题》,《全唐诗》现存四首。

5、《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译文:

6、译文: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7、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8、意思是说在李绅治下的百姓,终日惶惶不安,于是纷纷渡江淮而逃难。李绅死后,被定性为酷吏,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惩罚。

9、其二: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10、古诗《悯农》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

11、“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12、诗题《悯农(其二)》,悯,意思是可怜,诗题的意思为,可怜农民。这是组诗中的第二首,所以叫其二。

13、如不如小学生这个不太好说,但真的不要再拿《悯农》来举例了,诗是好诗,但作者李绅却不是什么清廉节俭之人。按现在的网络术语来说,那就李绅“崩人设”了。李绅,唐中晚期诗人,在文坛上属于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跟元稹、白居易等交好;但在政治跟个人作风上,他的争议就比较大了。

14、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15、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16、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17、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组诗选取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的矛盾。

18、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公元799年(唐德宗贞元十五年)所作。

19、还有人认为,李绅执意处死吴湘,是为讨好李党老大李德裕而实施的一次报复行动。吴湘的叔父吴武陵当年得罪过李德裕的老爸李吉甫,两家是世仇。

20、李绅从小就勤奋好学,27岁就考取了进士,当了翰林学士。有一年夏天,李绅回亳州探亲访友,遇到浙东节度使李逢吉进京奏事,途径亳州。他们是同榜进士,又是经常在一起吟诗作乐的好朋友,当然要小聚一番。

五、《悯农》其一,唐李绅

1、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悯农二手首

3、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4、与那句“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5、会昌六年(846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赠太尉,谥文肃。

6、唐朝时候,湖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七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博,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

7、李绅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

8、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

9、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0、这两首小诗在百花竞丽的唐代诗苑,同那些名篇相比算不上精品,但它却流传极广,妇孺皆知,不断地被人们所吟诵、品味,其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11、⑹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12、《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

13、白话文释义: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14、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

15、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1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7、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前任如登台。”意思是,如果升官能像登台这样快就好了。

18、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19、第二首诗,第一句“锄禾日当午”,概括的写出农民从事的活动、时间和天气情况。日当午,是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着,是一天最热的时候,诗人没有一般地写农民锄禾如何劳累,而是集中写他与第一句“日当午”紧相呼应。这两句的意思是:夏天的中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给禾苗锄草松土。由于天气炎热,劳动紧张,次民累得满头大汗,汗水一滴滴落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20、在李绅担当扬州节度使的时候,著名诗人刘禹锡正好担任苏州刺史,于是李绅邀请刘禹锡参加他的宴会。在李绅家开办的宴会上无数的珍馐美味和美酒佳肴,而且李绅家中还有一群歌舞双绝的歌姬,其中一位更是国色天香,色艺双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