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诗句【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夸张的修辞手法诗句 1、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2019全国I卷)(对比) 2、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

一、夸张的修辞手法诗句

1、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2019全国I卷)(对比)

2、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3、他饿得可以吃下一头大象。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夸张,比喻,对偶)

5、他家穷得揭不开锅了。

6、颈联和尾联着重于描写当时心境的变化,由于改革变法受阻,让他非常的悲痛,于是在这几句中,更多的是表达出一种更为深沉的忧愁之感。如今我已经老了,头上的白发,她像是要挣脱束缚,镜子中自己的面容憔悴的不成样子,比以前显得更加苍老。不想知道官位的快乐,只求自己可以在青山绿水之间,去做一个打鱼人,或者是山中的樵夫。

7、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8、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通“哪”)

10、缩小夸张与扩大夸张相反,这类夸张是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处说,使之更低、更弱、更慢、更少,达到数倍缩小作用。

11、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12、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3、14)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14、■□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15、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16、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17、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雪》

18、■□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19、出处:贺知章的《咏柳》。

20、■□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可以将人比作物、将物比作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二、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诗句

1、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3、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2019全国III卷)(比喻)

4、天下无能第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5、——晏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6、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2020年江苏卷)(对比)

7、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8、拟人即通过想象把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情感。这种修辞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同时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

9、例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11、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12、运用夸张手法,要有一定的限度,不应脱离开事实的基础去一味地追求感人力量.

13、——王之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4、礼堂里挤得连一根针也插不下。

15、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1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借代)

17、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18、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19、通常将夸张与比喻修等修辞手法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20、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三、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有

1、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夸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比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拟人)

3、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设问)

4、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5、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2019全国II卷)(借代)

6、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7、双关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有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如“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朱淑真《秋夜》),第三句中“凉”字意义双关,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凄凉。诗人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8、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9、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词语言具有了这种立体感,使各种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10、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比拟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1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12、夸张是表现幻想的必要手段之同时,夸张的作用还在于它可以突出某一事物或某一形象的特征,更深刻而又更单纯地揭示他们的本质,使读者得到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13、夸张可分为两类、三种形式,即"普通"类和"超前"类,普通类又可分为两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

14、例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5、例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6、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17、比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拟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对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8、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2012年广东卷(列锦)

19、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现有成语寸土必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20、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四、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诗句

1、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2、我们的教室非常安静,就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到针的声音.

3、反问即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4、首先,童话的夸张是强烈、极度的夸张。对环境的描绘和人物的刻画,小说即便用最夸张的笔调,也还有一定的分寸和限度,不会离开真实生活太远,而童话则不然。它出奇、大胆的夸张正是为了表现那种虚构的幻想境界。

5、■□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诗中将春夜之雨拟人化了,诗人夸赞这雨是“好雨”,说它“知时节”,懂得客观需要,难道不是吗?春天里,万物萌芽勃发,正需要雨露的滋润,雨就下了起来。

8、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作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9、爸爸气得火冒三丈。

10、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顶真)

11、首联先是由景入情,然后层层递进,从而营造出了一种孤独之感。由于常看客居他乡,我的思乡之情,好像是春风中的杨柳一样,只要春风一吹,便有了万千的思乡之情。颔联则是直抒胸臆,写得更加的伤感,也更加的孤独。特别是到了清明的寒食节,眼泪就比以前更多,所流的眼泪都快要淹没冶城了。

12、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13、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又如宋·范仲淹《御街行》中的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也是这个意思。

14、追想式示现:即把过去的事情说得历历在目。

15、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16、例如,《枪炮国去打糖果国》中,用橡皮糖做城墙,敌人被跳跳糖吓跑,吃了酒心巧克力醉倒,小朋友乘棉花糖气球飞来……

17、■□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作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1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9、但是,古诗文晦涩难懂,孩子不爱学怎么办?

20、释义:绿色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里就像一把灵巧的小剪刀的温暖春风。

五、有关夸张修辞手法的诗句

1、反语是指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2、也叫委婉,是指在语言表达中,为了某种需要,对某种事件不直接了当的说出来,而是换一种说法暗示給读者的修辞方法。例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言在撷取红豆而意在彼,实际上是暗示友人珍重友谊,用词诚恳动人。选择象征赤诚友爱的红豆寄托情思,与浅情深。

3、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是先出现的,或者把先出现的事物说成后出现的。这样表面上看不合理,但通过夸张渲染,使内容得到强调。

4、七律长征中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的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诗人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胸怀、英雄的气魄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

5、夸张还能增强童话的幽默感和趣味性,如果童话缺少夸张,就会失去光彩。但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博得读者的笑声而滥用夸张,那样只能陷于浅薄和庸俗。

6、黄鹤楼中传来一声如怨如素的玉笛,使人感到悲伤凄凉,仿佛看到了梅花正在纷纷飘落。听觉和视觉相互交错,表达了自己在旅途中对长安的眷恋,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牵肠挂肚。

7、诗词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对偶、顶真、双关、通感等。下面具体说说。

8、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修辞手法。

9、孩子写作业太慢,原因有这几种,趁早改正!

10、他口渴得可以喝下一条江。

1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12、在语法上和甲事物搭配的词语,本来不能和乙事物搭配,搭配之后,虽然不合事理,但依靠上下文语境,往往能产生独特的修辞效果。

13、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14、顶真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如“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马致远《汉宫秋》),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15、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6、■□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17、5)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18、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对比)

19、深夜撰文不易,你的鼓励给我动力

20、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