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下属于李白孤独诗的是
1、长干行送友人蜀道难玉阶怨早发白帝城登金陵凤凰台梦游天姥吟留别塞下曲子夜吴歌关山月渡荆门送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峨眉山月歌赠孟浩然行路难三首赠汪伦静夜思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把酒问月梦游天姥吟留别。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李白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
5、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7、这个月夜,他在花下独酌,无人亲近,孤独的李白只能举杯邀请明月。
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已过万重山。瑶台月下逢。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我们皆知他们两位在后世的影响之大,在诗坛的地位之高,但其实,在当时的时代,个人感觉李白是如太阳般灿烂耀眼,他的光芒吸引着所有仰望他的人;杜甫虽然只比李白小个十几岁的样子,但却不是可以和太阳并肩的明月(杜甫大大真的感觉挺可惜的),宋代的时候,杜甫才是被极力推崇。而为什么当时李白就可以收割大量粉丝了呢?
10、《寄从弟宣州长史昭》中,他写:“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中,他写:“时游敬亭山,闲听松风眠”;《秋登宣城谢眺北楼》中,他写:“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他说:“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游敬亭寄崔侍御》中,他写:“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
1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12、李白是一个爱交友的人,他喜欢孟浩然,这一天,孟浩然要去广陵,他写诗相送。
13、最孤独的诗:《月下独酌》
14、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15、据唐代人记载,《清平调三首》是李白任供奉翰林时所作,三首诗都是写杨贵妃之美。
16、而道家哲学讲究什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17、但这一次不一样,李白写这首《独坐敬亭山》时,已是61岁,花甲之年。
18、天上的鸟儿高高地越飞越远,直至无影无踪,苍茫天空,只余一抹微云,悠闲地飘来飘去。
19、李白的政治眼光,嗯……李白的性格之我觉得就是单纯。他在玄宗这没实现自己的抱负,安史之乱,肃宗继位,玄宗大权旁落,这时他的另一个儿子,永王李璘在江淮地区起兵。李璘招幕僚,大家都知道不能去,李璘说难听一点就是造反,在中国的古代,可是属于乱臣贼子(一说到乱臣贼子,又想到《琅琊榜》,七万赤焰军魂,没牺牲在与敌人的对抗中,反而被奸臣所害,葬身梅岭……),其他人都不敢随意站队,好家伙,我们白白子观察了一下局势,高高兴兴去找了永王,还写了诗,说他像秦皇汉武……结果,一下子就被灭了,李白也差点没命。
20、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二、以下诗词中哪些是李白的代表作
1、译文: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
2、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3、《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代诗人李白
4、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
5、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6、李白的性格很单纯,很纯粹,个人感觉其实不太适合做官,他狂、他傲、他不羁、他自信,我无法想象他在官场之中是什么样子,当然,也不知道他的政治才能咋样。但既然是在玄宗身边写诗,便已经算是在唐代政治权力结构的边缘,也会接触到部分政治内容,政治黑暗面。李白一身傲骨,如何能与此等一同?最终以“赐金放还”为名给了他一个台阶吧。
7、李白是一个乐天派的人,他有时候写的诗非常的豪放,这首孤独的诗,不知道他当时写这首诗的心情是怎样的,也许当自己处于孤独中,就知道自己真正的需要啥,只有经过这一种的思考。才能知道自己越来越成熟!这个也许是成长的一种方式!
8、他本来就是一个仙人,他属于江湖,何必困于庙堂?
9、原文: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10、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
1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2、《望天门山》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3、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14、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月下独酌四首·其三》)
15、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诗人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
16、 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17、温馨提示语文知识,学习指导,精美文章,名师讲座。语文高手(ID:ywgaoshou),欢迎关注。
18、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0、因此,“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以下作品属于李白创作的孤独诗
1、《除夜作》唐代诗人高适
2、这首诗一共十二句,八十四个字,李白的情绪在其中一波三折。
3、其实比之谢朓的《游敬亭山》,李白的这首《独坐敬亭山》对敬亭山成为江南诗山的影响更大、更为关键。既然李白的这首《独坐敬亭山》,几乎可以成为这座著名“江南诗山”的形象代言,那么第三个问题我们就要来看看这首诗它到底好在哪儿呢?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5、刘禹锡:被桃花误了一生的诗人
6、其实大家很多应该会有类似的印象,最开始接触的诗歌应该就是李白的,特别是《静夜思》,还有《古朗月行》等等,我也是,因为感觉学生生涯一直都要背李白的诗或者古文,(我枯了,想当年《蜀道难》里面有好多字都默写错了……)一度对他没啥好感,可能真正的转折点……唔,仔细一想好像没啥转折点,先是背着背着就麻木了,佛了,后面干脆破罐子破摔,那就去鉴赏一下吧,打不过他我就加入他!
7、诗仙就是诗仙,就连离世,都充满了神秘与浪漫。有说李白是病逝,有说李白是醉死,但更多的人确实相信第三种,想要去捞水中月,而不幸失足坠入江中。
8、惟愿今后皆能于尘世中保持一颗像李白一样纯粹的心。
9、身心的疲惫,需要得到慰藉。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独坐敬亭山》即是其一。
10、而山的有情,反应了世人的无情,青山依旧,可人世境遇却是翻天覆地。
11、这样的心境,除了孤独,我还能读出什么呢?
12、第一次是在公元753年,应其堂弟李昭,宣城长史(相当于现在的政府秘书长)之邀。
13、全诗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14、长风最清新的诗:《清平调》
15、最诗意的离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6、原文: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7、茫茫天地,仿佛只剩他和那座亘古不变的敬亭山,孤独落寞的情绪盈满了心间,他情不自禁地吟出了这首《独坐敬亭山》。
18、《增订唐诗摘钞》:倏起倏落,忽虚忽实。真如烟水杳渺,绝世奇文也。
19、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0、一直以为李白总是那样潇洒恣意,狂傲不羁,浪漫如仙。可是当我再次读到他的《独坐敬亭山》才明白,即使洒脱飘逸的仙人也有孤独落寞之时。全诗如下:
四、下列诗歌中并非描写李白的一项是
1、“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也许他并没有喝醉,只是心情变了。想醉时便醉着想醒时便醒来,如此来去自由的李白,也正是那个洒脱自在的诗仙。“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这一句的李白有些厚脸皮,甚至有些无赖。他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李白与月亮的约会,可以说是永恒的。就像传说中的李白之死,最后他也把自己留给了月亮
2、关注“唐诗宋词天天读”
3、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4、我喜欢李白,喜欢他诗歌的豪放,喜欢他情感的炽热,喜欢他生活的潇洒,喜欢他的快意江湖,喜欢他的天真浪漫,喜欢他的自信,喜欢他的原则,喜欢他赤诚心灵,喜欢他整个人,喜欢他的一切,就是如此。虽然我也知道他有一些缺点,不过人无完人,他的那些缺点暂时没有让我不喜欢他,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我最想要成为的一种理想人格的特质,纯粹,赤诚,热烈。
5、那么,李白怎么写杨贵妃之美呢?
6、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其实,这正是诗人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7、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8、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9、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
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豪迈乐观,李白说: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他将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11、他曾众星捧月,他曾傲视群雄,可晚年的他却像杜甫所言“世人皆欲杀”。
1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3、一个“尽”字,将他的情绪写到了极致,突出了他的百般惆怅。
14、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李白《独不见》
15、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
16、后句“孤云独去闲”中的“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17、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
18、李白一生,经过坎坷,纵情于山水与酒乡,诗句不羁而浪漫,追求着自由,把一切美好寄托在诗词之中,在我国有“诗仙”之称,古往今来,他的高度都是让人仰望的,所以他也是寂寞的,你们还知道他哪些寂寞的诗呢?
19、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
20、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五、以下哪些作品属于李白创作的孤独诗?
1、有段时间他甚至安家在敬亭山下,“我家敬亭下,辄继谢公作”。
2、意思: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
3、敬亭山在宣州,李白对这个地方可谓是情有独钟了,当年被玄宗赐金放还后,他多次来到宣州,而敬亭山是宣州最有名的景点之一——至少在李白之后,可以把之一去掉了。因此,也留下了许多与宣州、与敬亭山有关的诗句。
4、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
5、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独不见》)
6、李白通过描写,众鸟孤云来表达自己的孤独,于是在《独坐静亭山》中写下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7、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8、唐诗那是中国最高的文学成就,一千多年来,唐朝的那些诗人所写的诗,现在的人们都能朗朗上口,而最为出名的诗人就有李白、杜甫等等,而“诗仙”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也是浪漫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李白的诗飘逸潇洒,变幻莫测,犹如随性而为,在他的很多诗中都能感受到当时在创作的那种心情,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一下手李白最孤独的一首诗,至今无人能敌!
9、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金陵酒肆留别》
10、如果李白真是仙人下凡,那他一定是道教神仙,李白崇尚道教,刚出道的时候写一篇《上安州裴长史书》,自我介绍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说他从小修道;至十五岁,已经不满足于诵六甲了,开始游仙,《感兴六首》写道:“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一天到晚听松观月,还真让他遇到了仙童:“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后来他又遇到了仙人,授予他长生之术,这一年李白年近他写了一首自传体诗歌《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1、 这首诗是李白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12、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13、众鸟远飞,就像当年的他曾众星拱月,可是如今他也如孤云般,遗世飘零。一个“尽”字,将他的情绪写到了极致,突出了他的百般惆怅。
14、这是一首狂放的诗,却藏着李白怀才不遇的悲愤。
15、———关注唐诗宋词天天读顶级传统文化美刊———
16、当然,除了李白与盛唐时期高度的契合,也少不了当时的文坛之中大家对他的赞誉,特别是很多文人的身份其实也是官员,政治家。首先就是贺知章,初见李白就折服于他的翩翩风度及浪漫诗才,并让我们白白子喜提“谪仙人”之名。当时的贺知章已经是大唐帝国部级领导人,但对李白极其欣赏,毫无地位之分。
17、“相”“两”二字将他和山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依相偎。
18、那次去宣城,李白受到了当地太守以及文人墨客的热情款待。他经常和太守宇文先生、堂弟李昭、崔侍御等人对酒酣高楼,寻幽探密,饱览名山,赋诗舒怀。
19、喜欢今天的文章,请点个“在看”,并转给更多人。谢谢!
2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