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剪梅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
1、“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句,不仅写到了自己苦闷的相思和闲愁,同时也推己及人,最后“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词的主旨句的落实。词人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
2、这三个“自”的意思的不一样的,第一个“自”写的是谁自由流动的一种状态,在谁自流的过程中作者赋予了一种凄凄戚戚的愁绪在里面,说是自流,其实作者的小小无奈还是可以体现;第二句,云无心水自闲,白云泉,流出的是悠悠,流不尽的是作者的感情,第三个“自”可以理解为来自,杜甫的沉郁顿挫的悲风里面的亮色,让人觉得眼前一亮,以乐景写哀情,“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美丽的春色,却抵挡不住,“未捷身先死,泪满襟”的悲哀。
3、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南楼令》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5、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
7、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思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8、liǎngchǔxiánchóu。两处闲愁。
9、qīngjiěluócháng,轻解罗裳,
10、出自:《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原文:
1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2、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蝶恋花》
13、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象蜜一样的甜,也象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
14、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而现代词学家王仲闻编著的《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提出了不同意见:“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而李清照之父称为李翁,一似不知其名者,尤见芜陋。《琅嬛记》乃伪书,不足据。”
15、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受到了后世词评家的极力赞赏。
16、内容上: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真实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相思之情,起衬托作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作用,又与上阙中“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呼应。
17、sònglǐqīngzhào宋李清照
18、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
19、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20、“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二、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看到鸿雁,词人想象着也许是丈夫托鸿雁捎来家信,她把苏武雁足传书的典故巧妙地融于眼前的情景之中,自然妥帖,余味无穷。
2、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
3、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4、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
5、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平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6、古法工艺制笔大师手作笔
7、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浣溪沙》
8、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9、举目四望,相伴的只一“兰舟”而已!本是为“消愁”而来,怎奈却是“愁更愁”,相思之情不禁更重更浓。
10、此词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了全篇。上半句的“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的“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全句的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了词人情怀。
11、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12、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1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4、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此词的艺术魅力,也主要在于此。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15、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了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舟中所望、所思;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的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了雁足传书的遐想。
16、此词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
17、承上启下,并体现出了李清照略带失落与悲哀的情感。借景抒情,以物喻人,比喻自己是“落花”,终归是要飘零的;又比喻自己的青春年华是流水,终归是要流走的。此句在此词中,落脚毫无痕迹,与下文“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相呼应,在不经意间烘托出了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18、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我们两个人呀,患着一样的相思,却两地分离,牵动着各自的忧愁。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刚离开了微蹙的眉梢,却又隐隐地涌上了心头。
19、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20、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
三、一剪梅李清照诗歌鉴赏
1、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
2、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4、不是。里面意思大概是(早的时候就看见你们两个经常相聚游玩的地方那时候春风四好水波荡漾如今却成了回忆这些回忆太难过了都是你梦里梦见的让你要快点从这个阴影走出来免得遭什么秧)
5、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
6、硬笔书法|书法作品|行书字帖|硬笔楷书|书法教程
7、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中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过一段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第25页)王说甚是。这首词肯定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34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一段时间。
8、上阕共六句,接下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的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9、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蝶恋花》
10、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名句积累。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不要漏字和多字。理解诗句内涵。
11、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孤雁儿》
12、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
13、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14、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
15、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16、在醉美的宋词里,邂逅醉美的爱情。读宋词体会人世间的温柔与缠绵、情思与衰愁、忧郁与明亮、繁华与孤寂。
17、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
18、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19、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
20、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
四、一剪梅李清照诗意
1、yīzhǒngxiāngsī,一种相思,
2、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4、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5、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
6、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
7、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如果联系这首词的起句,还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题作《写情》的七绝:“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词与诗都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觉非常相似。
8、《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9、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浣溪沙》
10、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1、展开全部邻家有女两无猜,逐年相长互生爱。勤奋苦读榜提名,两人相约把酒饮。泣泣丝语没进榜,愿在家中等君郎。昔日来往今无音,家中多事不来信?四年学海已归涯,情人他嫁吾心寒。再度相遇人已非,两人无语各自归。道是有缘却无缘,脑中无绪苦埋怨。破房烂瓦下顿愁,财势两无冷暧忧。寒窗苦读为何求,功名利禄两相抛。苦背虚名现已扔,下世宁愿不为人。
12、“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13、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14、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15、十言|身无所寄,心无所忧
16、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
17、李清照词《一剪梅》《如梦令》
18、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9、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20、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五、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赏析
1、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醉意意先融。疏钟应以晚来风。——《浣溪沙》
2、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在文学领域里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在同代人中,她的诗歌、散文和词学理论都能高标一帜、卓尔不凡。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3、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蝶恋花》
4、疏梅影下晚妆新,袅袅娉娉何样似?一缕轻云。——《浪淘沙》
5、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6、为排遣心中的愁绪而“轻解罗赏,独上兰舟”。一个“独”字而意境全出:曾经是夫唱妇随,曾经是携手并肩,曾经是举案齐眉,而现在却是茕茕孑立,形单影只。
7、注释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8、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9、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好事近》
10、书念得少,一直以为李清照是一个翩翩若仙的孤寂良人,谢谢晨曦老师颠覆了我对李清照的印象。若在武侠世界,李清照会不会有几分李莫仇……哈哈哈……
11、十言|琵琶弦,洞箫音,当
12、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13、一剪梅作者:李清照(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4、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15、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满庭芳残梅》
16、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1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
18、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9、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20、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
下一篇:赞美家乡古诗词【精选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