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写出两句带有比喻的诗句【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写出两句运用比喻的诗句 1、漫天的雪花从空中飘落降下,杂乱地给满是红墙的城镇披上一层银装。高台顿时变作一座银台,树丛立刻挂上了琼条。前句写空中雪花漫天飞舞,次句...

一、写出两句运用比喻的诗句

1、漫天的雪花从空中飘落降下,杂乱地给满是红墙的城镇披上一层银装。高台顿时变作一座银台,树丛立刻挂上了琼条。前句写空中雪花漫天飞舞,次句写雪裹朱城。四句写高台大树均为白雪笼罩,成为一片银白世界。诗句准确地描绘出诗人在降雪时所望见的高空与地面的远近景色。视域开阔,状景粗放和精细巧妙结合,尤其后两句的“银台”和“玉树”,更将雪景描绘得既雄浑,又剔透,煞是可爱。“倏忽”和“俄顷”又写出雪降速度之快,不一会便主宰一切了。

2、《陌上桑》诗歌全文的意思是:通过描写和叙述采桑女罗敷的美丽容貌、严辞拒绝太守诱惑以及罗敷夫婿的故事,赞美罗敷的美丽、坚贞与智慧。文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诗人描写行者、耕者、锄者为罗敷美貌倾倒的形态,通过她的美丽在人们心弦上激起的强烈反响,把罗敷的美写到了极点,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这样通过人物侧面衬托的写法,比借助比喻等手法正面进行描写显得更加富有情趣,比某些一览无余的肖像描写更富于艺术魅力。

3、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站在长安城中向南眺望,只见终南山的阴面更显秀美挺拔,一座银白色的积雪山峰浮现在云层里。雪后初霁的阳光照在积有白雪的树梢上,反射出凛凛的寒光。日暮之时更觉城中冷气陡增。诗句语言准确、洗炼、典雅。首句用一个“阴”字,限定全篇格调。次句用一个“浮”字,山阴处积雪之高跃然纸上。第三句用一个“明”字,山岭的冷峻苍白自现。末句一个“增”字,又突出阴岭雪带来的逼人寒气。此诗不愧为唐代咏雪名作。

4、运用比喻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贺铸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马诗》李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贺知章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白居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暮江吟》白居易

5、春天到来了,三五成群的大雁向遥远的南方飞去。它们那优雅的身姿衬托着这如宝石般光洁的蓝天。那黑白相间的羽毛映照着东方的晨曦,闪闪发光,美丽极了!

6、(春去冬来)春天过去,冬天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7、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谁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9、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把人生比作短暂易逝的朝露。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义思念梦中情人,这里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典故周公典故,比喻自己要虚心对待贤才。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0、译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11、(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12、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哪些古诗词+国学常识吧,有详细解释和相关的考题练习,家长们可以为孩子收起来,一起学习!

13、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14、修辞。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15、这首诗先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再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洪波。其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16、乱花渐欲迷人眼,剪草才能出马蹄

17、如2021年浙江卷第11题:

18、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19、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20、(4)诗人王维是个才子,苏轼曾经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二、写出两句带有比喻的诗句

1、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2、阳光照在香炉峰上,腾起一片紫色的烟雾,远远望去那迷人的瀑布就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这瀑布从三千尺高的地方飞流下来,其奇妙的景观,恍惚中让人疑惑它就是银河从九重之天上倾泻下来的啊!

3、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

4、参考答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B.“山神”句用碧霄龙喻雨,展现山中奇特的景观。

6、2.作为文章标题的赏析

7、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宋·刘攽《雨后池上》

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9、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10、参考答案: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11、参考答案: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12、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3、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14、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5、正衬是运用同类相近或相似的事物从正面来陪衬,即以正衬正,以反衬反,以美衬美,以丑衬丑,以喜衬喜,以悲衬悲。反衬是以相反或相对的人物或事物从反面来衬托,即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苦衬乐,以乐衬苦,以丑衬美,以美衬丑。

16、免费领取价值299元名师测评课

17、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儿童玩冰时发出的撞击声。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出自南宋杨万里的《稚子弄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赏析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表达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儿童的调皮与可爱。

18、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春”情有独钟:白居易醉心于江南春色,《忆江南》传世于今;苏轼感怀身世际遇,借春光抒写《蝶恋花》;杜甫的《春夜喜雨》融情于景,读来朗朗上口……

1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20、本题是一道诗歌分析题,要求考生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从题目要求来看,与修辞手法无关,但是上片在正面描写音乐时,用了“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来比喻音乐旋律的复杂变化,如果考生理解不了这些语句,是难以进行正确分析的。涉及同样考查方式的还有2018年全国卷Ⅲ古代诗歌阅读的第15题,2021年上海卷语言积累第2题(1)对对联的理解。

三、两句都运用比喻的诗句

1、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回春妙手)回春:使春天重返,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

3、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等方法,将瀑布壮美的景观写到了极致,给人以力和美的双重感受。诗人以香炉生烟为比喻,来描绘香炉峰上的缭绕云雾,令人不但对这一自然现象产生美感,而且也有一种亲切感。以三千尺的夸张来壮写山高水急,瀑布飞湍,一泻如万马奔腾之势,使人仿佛亲耳听到“冰崖转石万壑雷”的巨响。又以瀑布比作银河,想象奇特,一个“落”字,把天上地下的自然景观连在一起,使景物顿生立体之感,读来韵味无穷。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5、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6、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7、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历年小学语文考试中必考的一些古诗词+国学常识,无论是在孩子期中,期末的考试中都不乏它们的身影。

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比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对偶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夸张对偶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对偶

9、参考答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0、出处:贺知章的《咏柳》。

11、参考答案: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2、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13、(春暖花香)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花香袭人。

1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15、参考答案: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6、参考答案: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7、冬日的清晨,初阳半射的小巷里,有热气腾腾的豆浆油条;冬日的午后,暖阳呵护的小街头,有两军厮杀的象棋石盘;冬日的夜晚,寒月偷窥的小床边,有轻盈梦幻的摇篮小调。

1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宋·刘攽《雨后池上》译文: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宋·杨万里《三江小渡》译文:交情应像山溪渡恒久不变,不管风吹浪打却依然存在。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宋·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译文:你我聚散匆匆,如云边孤雁,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译文: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19、山水: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0、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四、写两句含有比喻的诗

1、又如唐朝诗人杜甫《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以刘备频繁问计来从侧面衬托出孔明的聪明才智。

2、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小声地呼唤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他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

4、《暮江吟》唐代:白居易

5、将修辞手法隐藏在理解中,使之成为理解的障碍。这种考查形式虽然不直接考查修辞,但是要想正确回答问题,仍然绕不开对修辞手法的正确认知和理解。比如2015年浙江卷第22题: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

6、春天的天,蓝蓝的,亮亮的。春天的天,净的没有一丝杂质。春天的天,更像是一潭湛蓝的湖水,在耀眼的星空下更是深不可测。春天的天,给风筝遨游的地方,给鸟儿自由飞翔的空间。

7、最后两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8、冬天没有第二件衣服可穿。形容家境贫寒。

9、参考答案: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10、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11、写出《桂枝香?金陵怀古》化用下列诗句的词句。

1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3、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4、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再如“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无闲田”与“犹饿死”形成惊人的对比,揭露出尖锐的阶级矛盾。

15、《古朗月行》:朗月行是一个乐府古题。李白用了这个题目所以叫“古朗月行”,但李白并没有袭旧,而是自成以风格。尤其是前四句,通过简单的文字写出了儿童对于月亮懵懂的认识。

16、(2)哪一句描写了牧童的静态?(忽然闭口立)

17、参考答案: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9、(葛屦履霜)冬天穿着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五、写出一句比喻的诗句

1、(2)邵雍一声淡泊名利,以教书为生。当时的司马光,程颢,程颐等都非常敬重他。还凑钱给邵雍买了一套房子,取名为“安乐窝”,这也是他号安乐先生的由来。

2、(春色撩人)撩:撩拔,挑逗、招惹。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3、(2)本诗中运用了(拟人,比喻,设问)的修辞方法。

4、牛华抱白雪,阳条熙朔风。

5、(冬日之温)冬天太阳的温暖。封建时代比喻君主的恩惠。

6、衬托是指从侧面用笔,通过对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进行描述、铺排,使被“托”的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表达效果的表现手法。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9、江渠合为陆,天野浩无涯。

10、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12、春天的天空是那么湛蓝,春天的树叶是那么翠绿,春天是无法比拟的,它是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13、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春姑娘晒得都眯缝起眼睛来了。

14、危楼,这里指高楼,而不是快要倒塌的楼。

15、冰雪覆盖,江河沟渠都变成陆地了,天空阔野白茫茫地连成无垠一片。诗句写雪后江渠成陆、天野无界的景象。诗句中,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是雪。江渠、陆地、天空、旷野都覆盖和弥漫着瑞雪,所以才“合为陆”、“浩无涯”。诗人运用夸张手法,极有气势地画出了雪大而密、浓而厚的情态,把水陆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远景推到读者眼前。两句诗气象开宏,意境壮美,颇富浪漫色彩。

16、出处: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7、美就一个字,为作者的辛苦点个赞吧,收藏慢慢欣赏。分享给喜欢的人,不负作者这番力气。

18、2016年和2019年上海卷也涉及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从对比喻修辞功用的考查转向对比喻本身内部深度认知的考查,从对知识掌握的角度来看,它体现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必备知识的要求:掌握并形成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从这个意义来看,这种考法还是有“前途”的。

19、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20、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