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诗经为主题的优秀论文
1、第铸造铅字所占用的面积来说,一个汉字也等同于西方文字的一个字母。
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里的句子是画,是景,是跳跃的音符,句句生香,沁人心脾。但《诗经》不止好文辞,它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具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3、从古至今,战争给人痛苦的折磨,还意味着其所到之处只能贯穿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弱者,只能落得皑皑白骨;强者,只能通过对弱者的无情榨取来显示“强大”,好博得一次次苟延残喘的机会。
4、看你发表在什么杂志,我杂志社的欧编辑,协助工程师发表职称论文的,要是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可以电话或者Q我
5、有趣的是,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对这首诗歌提出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解读。顾先生说,这首诗抨击了当时腐化的社会风气:统治阶级不确立宵禁制度,人们不遵守“昼动夜息”的社会规范。而钱先生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对顾先生的观点进行了驳斥,他认为“顾氏欲讥钟鸣漏尽而不知止之人,遂将此诗专说成日暮不归,置远役未归于度外”。与此同时,钱先生又指出,“谅其忧时愤世之志,毋以词害可矣。”——顾先生所处时代为明末清初,正值社会阶层腐化、风俗败坏之时,如此以意逆志,意在借古讽今。借陈寅恪先生之言,治学者当怀有“同情之理解”。因此,钱先生虽对顾先生之言论持批判态度,但又设身处地对顾先生“忧时愤世之志”表示了体谅,足见其大家风范。
6、《周南·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的窈窕美丽、贤淑敦厚,让君子深沉的热爱和追求;“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又有君子由于求而不得,而翻来覆去睡不着;“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来博得淑女的芳心,以音乐借乐器来表达爱意,可看出他对淑女的专一。男子对女子的仰慕,追求,看出男子的勇敢,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不局限于该时代的封建。“情”始于“窈窕”,碍于“求之不得”,但却不放弃——“痴情”。
7、(1)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
8、(17)萧统,编.李善,注.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选自卷杂诗上,p13
9、凯恩斯说过一段富含意味的话:“讲求实际的人们,自信在相当程度上可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可是他们往往是某个已故经济学家的思想奴隶。”五四以还,尽管关于《关雎》的题旨还有种种因社会学、人类学而来的异说,但爱情和婚姻说几乎成为后来谈论此诗的定谳,各类流行注本以至教材里,都用各自的方式确认了这一主题。说到这里,敏感的人大概已经意识到了,那个关于《关雎》看起来天然是爱情诗的想法,或许并非如起初认为的那样纯粹出于自然感受,弄不好只是因为爱情题旨的说法传播得过于广泛,太深入人心,以致我们都忘记了自己曾受到过影响。
10、通识核心课程“《诗经》与传统文化”课程以《诗经》文本为主体,结合其他文本、图像材料、出土文物等,讲解《诗经》的形成、流传以及《诗经》时代的生态环境、饮食、建筑、车马、交通、乐器、占卜、礼仪、婚姻等方面。
11、第表音。主要有两种,一是古文字中的假借字,如语气词“其”(是“箕”的本字),地支字“酉”(酒尊是其本义)。二是古文字中形声字的声旁都是表音的,如甲骨文“鸡”中的“奚”,金文“裘”字中的“又”等等。
12、可以说,正是这一篇《君子于役》开创了中国文学“暝色起愁”的先河,首次把黄昏意境引入了诗歌中,对后世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20)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
14、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15、“企慕”之含义与企慕情境在《诗经》文本中的体现
16、(3)钱锺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选自毛诗正义·四三篇(《蒹葭》),p1钱锺书讲企慕情境引但丁《神曲》为例——“但丁神曲亦寓微旨于美人隔河而笑(Ellarideadall’altrarivadritta),相去三步(Trepassicifaceailfiumelontani),如阻沧海。”
17、李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启功先生弟子,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于2007年和2009年分获师评网“最佳教授”和“全国魅力教授”。在《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
18、企慕情境在后世诗歌中的应用与体现
19、内容提要:企慕情境是钱锺书在考论《毛诗正义·蒹葭》篇时借鉴西方浪漫主义而提出的一种文学情境,强调通过水的意象传递情感和设置障碍,以表达可望而不可及但“慕说益至”的情感。本文从《管锥编》所提及的企慕情境和彼岸意象入手,对这一主题下的《蒹葭》《汉广》诗歌进行文本分析,并将思路延伸至后世诗歌流变,以对企慕情境和彼岸意象的运用以及二者背后的写作心理进行初步探讨。
20、(5)(法)居斯塔夫·福楼拜,著.李健吾,译.情感教育(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福赖代芮克为小说主人公,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人物。
二、诗经的文学价值论文
1、起舞笙箫悦,吟诗笔墨酬。
2、下面讨论汉字性质时,基本采用“三方面”说,也就是说,这里要从三个角度来讨论汉字的性质。第一个角度,讨论汉字中的一个独立符号(字)跟什么样的语言单位对应,是词、语素,还是音节?第二个角度,是讨论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看汉字是表形、表意、表音,还是区别(字符中的记号能把代表不同语素的文字区别开来)。以上两个角度是着眼于文字的内容方面。第三个角度是汉字的符号形态,是用图符、字符,还是用字母?这个角度着眼于文字的形式方面。
3、疆从文武广,人仗礼刑分。
4、(8)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选自卷一:一之三(国风).
5、(6)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选自卷六:六之四(国风).
6、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
7、(5)萧统,编.李善,注.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
8、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牛羊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9、次之以大小雅之正变:“正雅共四十篇,即正小雅二十二篇,正大雅十八篇。凡各分二节,第一节正小雅九篇,正大雅十一篇,当文武受命创业之象。第二节正小雅十三篇,正大雅七篇,当成王反风继命守业之象。成王之胤,世世承之,及七世孙厉王胡,竟失其所守,由厚民之家风,变成监谤而民劳。故召康公之后裔召穆公,作《民劳》以刺厉王,欲厉王之‘无纵诡随(欺诈虚伪)’,惜厉王不悟。乃自《民劳》起,为变大雅。”“(厉)王崩,子宣王靖立,有中兴之象,复君臣之礼。惜乎,远不及文武之德。故自宣王起,诗曰变小雅。曰《六月》至《何草不黄》,凡五十八篇皆是也。”
10、第汉字体系中一个书写单位是一个汉字,而西方拼音文字中一个书写单元是一个字母。
11、为什么要读古典诗歌呢?我们不幸没有生活在轴心时代,只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如列奥.斯特劳斯所言,"生命太短暂了,以至于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生活在一起"。这些古典诗歌呢,又必须以适当的方式研读,那么,这个适当的方式又是什么呢?因为时空的阻隔,古诗不是在灰尘中,就是被加了封印,要感受其中活生生的东西,需要一点力量,甚至还需要有人引导。对现在的人们来说,最容易接受的引导,似乎是个人情感层面,千载而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12、《诗经》合唱团成员林月清认为,用现代音乐这种新颖的方式去演绎《诗经》,令人耳目一新。“在社团的两年,让我有机会去系统地学习《诗经》,有重要嘉宾来访时,我们可以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来欢迎。教师节时我们可以用‘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平时还可以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鞭策自己。”
13、长安风雅集,所重是传承。
14、(16)吴伟明.《诗经·蒹葭》中“追寻”模式的文学内涵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15、即便没有读过今人专门注解《诗经》的书,我们起码听人说起过此诗的片言只字,偶尔在什么书里看到过一句两句吧?虽然未必能说得出一些字的确切意思,未必知道一些句子历来歧义多端,但脑子里似乎有一个什么东西帮我们完成了理解,让我们觉得自己知道这诗要表达的意思没错吧?或者再说得确切一点,我们几乎不言自明地觉得,不用借助什么注释,一读之下就能进入诗的现场,明确感受到诗的主题不是吗?连这样的诗也要说到宫廷,说到教化,说到国家,太也牵强附会了吧,岂不是古人不懂文学、脑筋古板或者“不学有术”、“学随术变”的标志?
16、(19)钱锺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选自毛诗正义·四三篇(《蒹葭》),p1
17、内蒙古诗词学会学术部任英
18、第表形。在古文字中,有许多汉字是像实物之形的,汉字的字义即是指这种实物。例“山”字像起伏的山峰,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山”;“泉”字像流出泉水的泉穴,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泉”;“象”字像长鼻子的大象,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象”;“目”像人眼,它所记录的就是语素“目”。
19、课程名称《诗经》与传统文化
20、第表意。如古文字“宦”中的“臣”就是表意的。还有金文“裘”字中的“衣”、甲骨文“翌”中的“日”,篆文“鸡”中的“鸟”,也都是表意的。
三、关于《诗经》的论文
1、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呢?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很有影响的说法。
2、●在线办证|瓯海区图书馆最全办证指南请查收
3、时过境迁,今日再谈“暝色起愁”,人们会想到什么呢?我们遗憾地发现,古老的农耕传统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风雨中飘摇,黄昏的美感正逐渐被“996”作息和报复性的娱乐节奏蚕食掉,人们也开始被一种异化甚至是割裂的感觉所缠扰。我并不是要歌颂那种前现代的生活模板,但当我们感到迷惘无根之时,不妨尝试从“暝色”永恒的文学生命中寻找一种身份与文化认同,这正是当今再探“暝色起愁”的意义所在。
4、古文字阶段的汉字(篆文和篆文以前的字体,特别是殷周时代的甲骨文、金文),其记录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5、(6)张九龄.曲江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
6、抱着这样的决心,秦国人民在战场上英勇地与敌人拼命,为的就是今后日子的和平安宁。这种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勇气恰是《诗经》所记录的,留给我们华夏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永远继承发扬。
7、首先,还是让我们一起欣赏优秀作品吧
8、本学期,“《诗经》与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团队对讨论稿的要求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改动:不再强制要求学生写成小论文的形式,而更多地强调文本细读,直接书写自己真实的阅读思考与体悟,写出一套比较完整自洽的逻辑。比起以往的格式化、多引用的写作,更希望在通识课上看到一些生动活泼的、水灵灵的东西,这应该能更加贴近文学的本质。
9、教学团队选取了钱锺书《管锥编·毛诗正义》中的十篇札记为基础文本,每篇札记涉及一个从《诗经》发源、为后世文学作品继承的母题或表现手法。要求每组同学选择其中的一个母题或手法,首先对《管锥编》的文章进行细读和解说,再搜集后世相关文本(可选范围:楚辞、乐府、古诗、唐诗、宋词,选取有代表性的即可,不必选太多),探讨这一母题在后世诗歌中的流变,及其与《诗经》的继承关系,以此对《管锥编》的内容进行补充、引申或反驳。
10、诗经——中国古典文学的开端
11、第音节文字这个概念有特定的含义,这种文字里的一个符号记录语音中的一个特定音节,如日本语中这个符号记录(i)这一音节,这个音节也只用这个符号。汉语中显然没有这种符号。表词——音节文字也有特定的意义,这种文字既使用表词字(独立使用或用作定义符号),也使用这一类的音节符号。苏美尔文字就是这样(这种文字的音节符号尚不够完善,有时一个音节有几个不同的符号)。如果把汉字也称为语素/词——音节文字,那么不但名不副实,而且也无从区别汉字与古苏美尔后期文字。
12、(2)钱锺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选自毛诗正义·四三篇(《蒹葭》),p1
13、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14、晚峰晴托月,秋水夜明池。
15、试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企慕情境和彼岸意象
16、(10)陈子谦.钱学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2
17、《诗经》的浪漫,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18、正因如此,以往考察文字性质时,都是把汉字、日本假名、英文字母这类符号放在同一层面上的。不这样就说不清楚。如“花”中的只指示语素的意义,“化”只表示语素的声音,两者都不表达语素;表达语素的是“花”字整体。
19、近一百年来,我们的祖国有过无数次与外敌战斗的历史,我们的祖国曾损失惨重,我们的祖国伤痕累累。一国耻,国耻,我们要铭记,要反思,和平的日子居安思危。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要把我们的生活想作理所当然。我们应该继承《诗经》留给我们的思想,继承我们征战多年留下来的忧患意识,呼吁和平,反对战争,为建设美丽祖国而努力奋斗。
20、各位嘉宾与诗友漫步诗经里
四、诗经学术论文
1、入世的彼岸意象或可从《蒹葭》篇中寻求起源,《蒹葭》表面上是男性求欢的爱情恋歌,而《毛传》和《孔疏》等主流注释则将其视为讽刺襄公未能用周礼治国的礼教主题表达钱锺书在《管锥编》中并未对其中任何一种解读表明态度侧重,只说其主题是对理想目标的企慕之情,因而《蒹葭》可以视作是用爱情企慕情境来表达政治企慕情结的伊始,而《楚辞》中的香草美人传统也可以理解为对这一手法的再度创作。正因如此,广义的企慕情境中的彼岸意象不只是狭义的爱情与思念的情结表达,还可以理解为对其他理想目标的企慕,如表达人生缺憾与不如意的游子迁客思乡之情、对于爱情友情与亲情的伤别离主题,以及与儒家传统政治理想息息相关的文人述志题材。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时称为《诗》,后来由于汉代儒者奉其为经典,乃称《诗经》。《诗经》包括哪些篇章?《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3、科技路西口乘坐365路公交车至沣东·沣河生态园站,步行500米至诗经里景区
4、射人射马,擒贼擒王,既然要扫除经传传统对《诗经》的解读,开篇的《关雎》或许是最好的下手处了。胡适就说:“《关雎》完全是一首求爱诗,他求之不得,便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这是描写他的相思苦情;他用了种种勾引女子的手段,友以琴瑟,乐以钟鼓,这完全是初民时代的社会风俗,并没有什么希奇。”郑振铎则言:“《关雎》是男子思慕女子,至于‘寤寐求之’,‘辗转反侧’。”(郑后来转而主张:“《关雎》里有‘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明是结婚时的歌曲。”)即便表达了不同意见的周作人和闻一多,对《国风》和《关雎》题旨的理解,也没有很大的不同——周作人同意胡适所谓《国风》多数“是男女爱情中流出来的结晶”,闻一多则确认《关雎》的题旨是:“女子采荇于河滨,君子见而悦之。”
5、春风关不住,好句自流传。
6、关睢情有寄,秋兴夜无眠。
7、少得蒹葭意,从容语故知。
8、汉字在记录古汉语中的单音词时,显然是一个汉字表示一个语素,一个成词语素;在记录合成词时,也是一个汉字表达一个语素,一个不成词语素。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绝大多数的汉字都是这样)汉字没疑问是语素文字。
9、纸山故事升级版体验第15期
10、总之,考察汉字表达语言中何种要素时,还应着眼于一个个汉字,而不是字符。那么,汉字性质如何呢?
11、总之,把书写古代汉语的汉字称为语素文字是很恰当的。
12、现将优秀作品发布,以供大家赏读
13、这个士卒后来还是迎着漫漫风雪踏上了归家的路途,即将卸下束缚了他所有青春韶华的铁衣铠甲,本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却因为他的身体饱受战火的摧残、风雪的洗礼,他的心情始终郁郁寡欢。他在杨柳青青本该与家人好友共享生活之乐的季节被迫从军上战场,心中难免愁苦怨恨;战争,战争,无止的残酷的战争更让他在归途中只能不断地在满是惊恐悲哀的深渊中挣扎。谁能知道他早已痛断肠呢?
14、供稿:“《诗经》与传统文化”课程助教团队
15、企慕情境得名于钱锺书《管锥编》之《毛诗正义·四三》(《蒹葭》篇)的副标题“‘在水一方’为企慕之象征”钱锺书将西方浪漫主义理论中的Sehnsucht(直译应为渴望)理解为“企慕”,并将其运用至对《诗经》部分篇目的解释中。西方语境中的企慕情境常以河水与彼岸为基本意象,河水代表难以逾越的现实障碍,而彼岸则代表未遂的追求与不可得的圆满愿望。钱锺书引陈启源《毛诗稽古编·附录》中的结论——“夫说之必求之也,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认为西方浪漫主义所谓的“企慕情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亦有迹可循,并将这一情境的中心意旨概括为“可见而不可求”。
16、在陕西西咸新区沣东新城诗经里小镇举行
17、另外,后世“暝色起愁”的创作中,情感表现之手法也不再拘泥于最初的“反衬”,而延伸出更加多元的技法。“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窃以为王勃不只是在赞叹滕王阁的秋景,更是在诉说一种含蓄的漂泊之苦:渔夫们虽成天漂于水上,尚能在歌谣中与日同归,而他就如时飞时停的鸿雁,在角落里颠沛流离。如此强烈之落差,尽管对“愁”只字未提,却已歌尽了沉浮与悲欢。
18、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认为,汉字是表词文字。(4)(P360)这个概念意味着,汉字基本上都是用来表达语言中的词的。这个概念,对记录古代汉语的汉字来说是合适的,因为古代汉语的词以单音节为主,特别是先秦两汉时期更是这样。然而,这一概念不适用于现代汉字。现代汉语中的词以复音词(特别是双音词)为主,而现代汉字的一个字并不记录一个复音词,而只表示它的一个音节。这样看来,表词文字这个概念并不能概括所有汉字。
19、将《诗经》文化融入教育也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以来努力的方向,而这一切都始于一个《诗经》合唱团。该校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诗经文化)建设负责人毛玲说:“对于《诗经》我们首先要传承,要让大家觉得《诗经》不难,于是我就想到了音乐这种可以雅俗共赏的形式。我们给《诗经》谱了曲,最后陆续完成了305首原创作品。我记得最初有的学生还是比较排斥的,他说老师我这些字都不认识,这么难,为什么要我唱。但是当他们试着唱完之后,就觉得好像也没有那么难,甚至我还看到有的学生发朋友圈记录学习《诗经》的心得,这就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于是后来我就带着学生们一首一首地把《诗经》唱了出来。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打造了15场不同主题的原创诗经音乐会。”
20、当我们读《诗经》的时候会发现,一切既陌生又熟悉。虽然古代的言辞、名物、语境在我们今天看起来很陌生,但诗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乃至一笑一颦,跨越千载,仍然如在眼前,令人怦然心动!
五、诗经论文范文
1、(9)钱锺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选自毛诗正义·四三篇(《蒹葭》),p1
2、第一个现代汉字来源于古代的一个表词字,而现代西方文字的一个字母也来源于古代的一个表词字。
3、欢聚诗经小镇,舞台临水含烟。
4、本文以钱钟书《管锥编》所讨论的《诗经》中《蒹葭》、《汉广》两篇企慕情境入手,分析中、西方企慕情境的差异,指出西方浪漫主义的企慕对象多带有虚无缥缈的性质,从而指出彼岸这一意象在中国诗歌创作传统中的独特性及影响。作者此篇从具体的文本入手,又能稍见中西文化之不同,以小见大,颇有巧思。
5、伊斯特林的说法,反映出了汉字性质的发展和古今汉字性质的差异,因而有可取之处。考虑到现代汉字也有不少是表词字,因而现代汉字也可称为词素——表词文字。(6)(P548)第二个角度,是讨论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就这种方式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即表形、表意、表音和区别。
6、最后,我们来看看获奖名单
7、(4)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
8、彼岸意象的设立与企慕情境的类型划分
9、在文章的后半部分,钱先生引用了清人许瑶光对于《君子于役》的解读,认为其“大是解人”,紧接着列举出后世文学作品中对“暝色起愁”这一经典主题传承之典范,并提出“诗人体会,同心一理”的论断。文章最后,钱先生还批判了王安石将皇甫冉诗句“暝色起春愁”中“起”一字改为“赴”的做法。究其原因,“愁”是因“暝”而起,而非“暝色”之时辰恰逢主人公之“愁”,王安石的改法,反而破坏了诗歌内在的逻辑与美感。
10、非常高兴这个学期能在同学们的讨论稿中看到这些东西。
11、爱情经历过静默欢喜的心跳,心潮澎湃的悸动,小心翼翼的呵护。挚爱灵魂的降临,柔情蜜意的体会,爱情的情愫引诱着彼此之间的情怀。爱情就像一团火焰,热情奔放在彼此之间燃烧;爱就像艳丽的山花,烂漫开放在彼此之间芬芳的岁月里。
12、(22)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毛诗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选自卷一:一之三;卷六:六之四(国风).
13、了解诗经文化、品读诗经大义
14、《卫风·氓》这首诗是以甜蜜的语气叙述了他们的相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旁人看来像是单单的来换个丝,但其实男子却不是真换丝的,只是找个机会谈婚,以买丝为名,向女主人公吐露爱情,将婚期订在秋天“秋以为期”。从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望不到男子所住的复关,便泪流不止;既见复关,就像见到所恋之人,不禁眉开眼笑。“情”始于丝绸,更寄于复关——“情窦初开”。
15、(14)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选自楚辞卷第九歌章句第二《湘夫人》,p
16、或就一篇提出不同的观点
17、汉字在记录单音词时,一个汉字表达一个成词语素;在记录合成词时,一个汉字表达一个不成词语素。在这两种情况下,汉字都是语素文字。汉字在记录单纯复音词时,虽然一个汉字表示一个没有意义的音节,但是由于前述的理由,这种汉字也被理解成语素文字。
18、暂游仙境里,雾霭自氤氲。
19、关爱民,现为吉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副教授,长春市教育科学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长春市素质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普通话水平国家级测试员,吉林省楹联协会会员。
20、“从《诗经》的名字来看,它包含了两个字,‘诗’和‘经’。先秦时期人们称《诗经》为‘诗’,自汉代起《诗经》被列为儒家经典‘五经’之故称‘经’。因此《诗经》自古以来就兼具‘文学’和‘教化’的双重文化属性。正如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近日,在由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诗经文化)主办的全国首届《诗经》文化教育研讨峰会上,上海复旦大学硕士林栖以《〈诗经〉文学性的再发现》为题为观者上了一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诗经》文化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