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丁香空结雨中愁的下一句【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丁香空结雨中愁上一句 1、三月的春自然是最美的,桃花的妩媚,杏花的红晕,梨花的浅笑…… 2、薄雨收寒,斜照弄睛,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

一、丁香空结雨中愁上一句

1、三月的春自然是最美的,桃花的妩媚,杏花的红晕,梨花的浅笑……

2、薄雨收寒,斜照弄睛,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平沙消尽龙荒雪。犹记出关来,恰如今时节。

3、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4、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拼音写法是是写作青qīng一声,鸟niǎo三声,不bù四声,传chuán二声,云yún二声,外wài四声,信xìn四声,丁dīng一声,香xiāng一声,空kōng一声,结jié二声,雨yǔ三声,中zhōng一声,愁chóu二声!意思是是遥远的消息鸟儿也带不回来,丁香花在雨水中就像乡愁一样!

5、《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

6、“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李璟的独创就在于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体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更加令人怜悯。

7、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8、青鸟:传说中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

9、青色的小鸟,青鸟是有三足的神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郭璞注:“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

10、译文: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11、“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李璟毕竟是一国之主,词至结尾,笔墨宕开。从楼前纵目回望,但见浩浩江流,从远方的三峡旖旎而下,直入天际。正所谓“山上离宫宫上楼,楼前宫畔暮江流。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这萦绕心头的“春恨”,瞬间被引入更渺远的境域,已非一般的闺中怀远之恨。

12、词以精微深刻之感受,写翠荷叶残、西风绿波的自然之景,发寄远怀思的悲秋之愁。不堪看的是凋残秋景,也是主人憔悴的容光,沉郁顿挫,笔挥千钧。换头宕开,远忆塞外情人,近摹主人情态,笙寒心冷,愁肠已极。以难数泪珠喻无限愁恨。“倚栏干”既含不尽之意,又是看的前提。凭栏看景,亦景亦情,情景交融,使全词浑成一体。

13、唐·李商隐(代赠)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中主·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14、词的首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15、意思是青鸟无法传递远方思念的人儿的一点儿消息,那绵绵的春雨中绽开的丁香花蕾可是一团团结成的愁怨。出自《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作品原文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白话译文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16、那充满“春恨”的人事内容究竟具体何指。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五载:李璟即位,歌舞玩乐不辍,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阕并手书以赐感化,其中就包括这一首。这样看来,词中的春恨就不是这位风流天子对景抒情的一般闲愁,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青鸟”句也不是“思美人兮天一方”的浓情艳想,而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了。

17、春恨:春愁,春怨。

1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应该是这个吧义山是晚唐的,如果要说像也就只有这个了《代赠》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或者是这个代人寄远六言二首杜牧河桥酒旆风软,候馆梅花雪娇。宛陵楼上瞪目,我郎何处情饶?绣领任垂蓬髻,丁香闲结春梢。剩肯新年归否?江南绿草迢迢再或者.....如梦令谢薖人似已圆孤月。心似丁香百结。不见谪仙人,孤负梅花时节。愁绝。愁绝。江上落英如雪下一句: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19、赏析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

20、晴好春日,赏丁香,当然可以,但抵不上雨天观赏。下了雨,花串上挂上点雨珠儿,别有一份晶莹剔透,是小家碧玉的清新可人。

二、丁香空结雨中愁的下一句

1、熊叔&Wilson联袂打造

2、自然,李璟对自己所有词作里,最满意的就是后世文人雅士都认可的“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

3、出自五代诗人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如下: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4、青鸟带不回远方我怀念之人的丁点音信,雨中绽放的丁香花开出团团的愁怨。那绿色水波,浩浩荡荡从三峡奔腾而下,远远望去,碧涛与苍茫的暮色连成一片,长空万里,水天一色。

5、词以精微深刻之感受,写翠荷叶残、西风绿波的自然之景,发寄远怀思的悲秋之愁。不堪看的是凋残秋景,也是主人憔悴的容光,沉郁顿挫,笔挥千钧。换头宕开,远忆塞外情人,近摹主人情态,笙寒心冷,愁肠已极。

6、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7、(作者)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也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时年47岁。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8、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9、依前:依然,依旧。春恨:犹春愁,春怨。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10、年代:唐作者:李璟作品: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11、写在前面的话:“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朋友您好,我是私语。欢迎您和私语一起走进唐宋最美词。春愁是什么?李后主的愁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商隐的愁是“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秦观的愁是“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李清照的愁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春天和秋天,与我们的生命有着特别深刻的呼应。所以,古人的词以春愁秋恨居多。今天,私语要与您分享的,便是南唐中主李璟的一首词《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但愿您能喜欢!

12、薄雨收敛寒气斜阳拨开天晴,天地间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十里长亭路边的柳树已嫩黄,不知何人倚马折柳以送行?春天河水漫漫流淌烟霭漫空,映带着远天的几点归来的鸿雁,广阔的荒塞上春雪完全消融。还记得出关时也是这样情景。

13、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此外,“豆蔻不消心头恨,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出自明代的《小窗幽记》。妻子的信: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头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丈夫的回信: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苁蓉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日苍耳子,明红花开时,吾与马渤、杜仲结伴还乡。至时金银相赠也。

14、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15、古典诗词中的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易凋零,更是诗人伤春的寄托物,文字中的丁香就这样被笼了一层如烟如雾般的忧愁。芭蕉不展丁香结释义: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出自古诗《代赠》。丁香空结雨中愁释义:雨中的丁香花让人想起凝结的忧愁。出自《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唐·李商隐《代赠》,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代赠二首

17、“芭蕉不展丁香结”,是引用李商隐《代赠二首》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里的一句。丁香结,丁香的花蕾。唐宋诗人常以丁香含苞不放,比喻愁思郁结,用来表现夫妻或情人之间的离情别绪没有一个结果。

18、“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19、“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词的开篇,从卷帘上钩写起,一方面透露主人公的身份,另一方面衬托“春恨”。为什么手卷真珠呢?是为了遣愁消恨,还是为了望远寄情?这为下一句“依前春恨锁重楼”情感的抒发打下了铺垫。“春恨”是抽象的情感,无形无迹,怎么可以“锁重楼”呢?但词人妙就妙在这一个“锁”字。风里落花,雨中丁香,似乎裹挟着层层惆怅;庭院深深,重重叠叠,仿佛锁住了愁人春恨。一个“锁”字,既使无迹春恨形象化,又极为贴切地表达出楼中人被重重春恨包围所感到的抑郁和窒闷。开篇两句,一开一合,构成了感情的一个总回旋,为全词定下了咏春恨的基调。

20、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是每个人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的事,而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

三、丁香空结雨中愁前一句

1、因为这两句诗并非出自同一首诗,并非前后相连,所以同时引用时分别加引号。

2、感恩多牛峤(唐)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近来情转深,忆鸳衾。几度将书托烟雁,泪盈襟,泪盈襟。礼月求天,愿君知我心。应该是这一首作者信息:牛峤(约公元八九0年前后在世),一字延峰,陇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大顺初前后在世。乾符五年,(公元八七八年)进士及第。历官拾遗,补尚书郎,后人又称“牛给事”。以词著名,词格类温庭筠。原有歌诗集三卷,今存词三十三首,(见《花间集》)诗六首。

3、此词抒写三峡绿波接天流似的悠悠长思。人去无信,花落无主乃思之源,情长思幽而生愁。“春恨”乃词主旨。以风吹花落、丁香结雨融春恨,情景一体,不显痕迹。“依前”句画出主人天天为愁恨萦绕之情态。“手卷”句既以闺阁自托,也引发下文情景的挥写。曲折回旋,跌宕昭著,盖称神品。

4、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5、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6、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7、古典诗词中的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易凋零,更是诗人伤春的寄托物,文字中的丁香就这样被笼了一层如烟如雾般的忧愁。楼主,你是否在学戴望舒先生的雨巷呢,雨巷中塑造的那个象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正是要联系到你提出的这两句诗“芭蕉不展丁香结”这句是说丁香花蕾丛生,喻人愁心不解。“丁香空结雨中愁”也是同一种意思。古诗重意境,你懂得了丁香这个意象的含义,诗句就不难懂了。附诗代赠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浣溪沙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8、在戴望舒这首著名的《雨巷》诗中,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从江南的雨巷中撑着油纸伞呼之欲出。很显然,戴望舒从李璟的《浣溪沙》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了《雨巷》的意境和想象。但《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鉴于李词,又超越于李词,最显著的是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美丽的想象:那个在雨中飘过的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有着丁香一般的美丽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芬芳。

9、丁香的纯洁好贵精神感染了作者的思想境界。

10、换头宕开,远忆塞外情人,近摹主人情态,笙寒心冷,愁肠已极。以难数泪珠喻无限愁恨。“倚栏干”既含不尽之意,又是看的前提。凭栏看景,亦景亦情,情景交融,使全词浑成一体。

11、注释①真珠:即珠帘。②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云外,指遥远的地方。③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处人用以象征愁心。④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12、每到三月底四月初,一场绵绵春雨之后,丁香花在一夜之间不经意地盛开:白色的花朵,紫色的花朵、一簇簇一丛丛,花团锦簇,白的如雪,紫的如岚,烟雨朦胧。微风吹过,远远的就能闻到一阵阵像茉莉花香又像栀子花香的丁香花独有的清香——一朵花香醉花间。

13、春望(作者)杜甫(朝代)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译文:青鸟带不回远方我怀念之人的丁点音信,雨中绽放的丁香花开出团团的愁怨。那绿色水波,浩浩荡荡从三峡奔腾而下,远远望去,碧涛与苍茫的暮色连成一片,长空万里,水天一色。

15、喜欢雨天看丁香花,其实还因为心底里一点小小的罗曼蒂克:因为那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因为那首——

16、原文: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7、唐代诗圣杜甫晚年在四川成都城西的浣花溪畔筑草堂而居,过着较安逸的生活,期间作《丁香花》,诗云:“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赞叹了丁香花美丽、高雅、柔嫩和动人的姿态。

18、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19、“丁香空结雨中愁”上一句是:“青鸟不传云外信”,这是出自于五代李璟所著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20、114什么叫生活情趣?这就是!

四、丁香空结雨中愁的上一句是啥

1、好久不见,我亲爱的朋友。这是一首私语情有独钟的词。今晚不录音,且让《鸿雁》优美的旋律,伴您走进这一期唐宋最美词。

2、然而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

3、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4、南唐中主李璟的词,与冯延巳以及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其所抒之情,虚涵概括,不拘囿于一般情事,其悲凉伤感,往往唤起读者更广泛的联想,令人玩味不尽。作为受制于他国的南唐中主,面对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无限江山,李璟在词中抒发的,不单单是一己之情,更多的是对南唐风雨飘摇国运的忧虑和感伤。

5、上片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6、下片是追忆当年出关之时的情景和抒发如今离愁的情怀。“将发”紧承“犹记”,引出当年饯别宴的场景。“画楼”三句写别时情态,而又透露出无限悔恨之情。酒楼里酒香扑鼻,喝着美酒,听着伊人唱着动听的歌曲为自己送行,就这样,轻易地离开了她。

7、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

8、意思是青鸟无法传递远方思念的人儿的一点儿消息,那绵绵的春雨中绽开的丁香花蕾可是一团团结成的愁怨。

9、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时年47岁。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10、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11、这首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所创作的词,是借闺中女子的口吻,抒写重楼深锁、落花无主、愁肠百结、向往无望的春愁春恨。其中“青鸟丁香”句对仗工整,化用西王母派青鸟传信的典故,写自己长久等待而音信全无的失望。用雨中“如结”的丁香花蕾,写自己心中郁结的愁绪。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既空灵透脱而又真挚实在。

12、这两句诗出自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讲的是一种愁绪,说的就是没有书信到来,本人的情绪很低落。南唐·李璟《摊破浣溪沙》全诗如下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13、我一边观赏着绵绵细雨中的丁香花,轻轻拾一朵沾着雨珠的花瓣:丝丝细雨,轻轻飘洒,一簇簇忧伤的丁香花,寂寥的在雨中绽放。白色的花朵如李商隐的诗,紫色的花朵似李璟的词,书写着惆怅而又愁怨的忧伤;一边想象那个走在蒙蒙细雨中,结着丁香一般忧怨的姑娘:撑着一把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她那淡淡的忧伤,淡淡的怨愁,淡淡的泪水在悄悄的流……

14、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15、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或为帘之美称。

16、“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诗中把花蕾丛生的丁香,喻人愁心不解,丁香在古人的眼中就是惆怅的代表,愁思的象征。作者引用古诗句有利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使意境更加优美。

17、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18、"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思是: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19、那充满“春恨”的人事内容究竟具体何指。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五载:李璟即位,歌舞玩乐不辍,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阕并手书以赐感化,其中就包括这一首。这样看来,词中的春恨就不是这位风流天子对景抒情的一般闲愁,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而“青鸟”句就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了。

20、捧一簇丁香繁花,流一行相思春雨,书一季花语情长,问伊人,可否愿意让我陪你绽放今生今世的美丽?……

五、丁香空结雨中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样的句子,引发了无数文艺青年的丁香情结和意境的模仿。等到一千年多年以后,这世界就有了现代著名“雨巷诗人”戴望舒描写“我渴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雨巷》:

2、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3、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

4、“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思是高飞的青鸟不能将我所思念的,远方的佳人的音讯传达给我。那在缠绵春雨中所盛开的丁香花蕊,不正是我心中那一团团的忧愁吗?此句出自著名诗人李璟所写的词《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5、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6、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注:“三足鸟,青鸟也。主西王母取食。”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7、"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思是: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8、李璟(公元916年-961年8月12日),初名景通,曾更名瑶,字伯玉。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其诗词被收录《南唐二主词》中。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9、药用:药名公丁香,性温,味辛。主要功效暖胃,温肾。治胃寒痛胀、呃逆、吐泻、痹痛、疝痛、口臭、牙痛。

10、请在下面留言区留下你的足迹哦!

11、出处: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12、轻轻地卷起珍珠门帘,挂在玉钩上。看着门外的春景,心中不免生出一股怨气,笼罩了整所高楼。柔弱的花儿随风飘零,眼前暮春的景色让我思绪缥缈,闲愁点点。

13、依前:依然,依旧。

14、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15、?“每日金句|纠音社群”?

16、远方的人也不托青鸟给我送信,雨中绽放的丁香花都为我结出了一团愁绪。绿色的水波从三峡奔流而下,远远望去水流和暮色连成一片,仿佛和天空连接在一起。这奔腾的流水就像我的愁绪一样,连绵不绝,和天空都连接在了一起。词义解析青鸟:

17、轻轻地卷起珍珠门帘,挂在玉钩上。看着门外的春景,不免心生哀怨,笼罩了整所高楼。柔弱的花儿随风飘零,眼前暮春的景色让我思绪缥缈,闲愁点点。青鸟带不回远方我怀念之人的丁点音信,雨中绽放的丁香花开出团团的愁怨。那绿色水波,浩浩荡荡从三峡奔腾而下,远远望去,碧涛与苍茫的暮色连成一片,长空万里,水天一色。

18、38临终前你会后悔的25件事!

19、+一句话解释106个多音字,太强了

20、白话译文: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