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仗词大全
1、借“沧”为苍与蓝对;借“杨”为羊,与鸡相对;借“珠”为朱,与白相对。
2、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15)词谱
3、对于每一个诗词爱好者的同学或者家长来说,了解这些“诗语”,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分辨能力,更上一层楼!
4、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花萼楼前,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5、换韵,且多为平仄韵交替;
6、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有古体近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7、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
8、律句型还包括由七言律句复合成的较长联。“七”句式的如:
9、②民工可记民工苦,政绩难消政绩残。
10、异类对就是指上句安天,下句安山;上句安鸟,下句安花;上句安风,下句安树。异对优于同对。
11、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换韵,换韵后第一句入韵,全诗似多首"七绝"的组合。
12、本指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13、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45)西昆体
14、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37)南朝乐府
15、诗词格律知识:词牌宜忌知识
16、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
17、(诗词学堂)诗词创作中的句法
18、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到了唐代,大为发展。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19、骈律混合句型:最典型的“四”句式与“七”句式。这两种骈律混合句型在联语中举不胜举。前者如解缙对人联:
20、《辞源》:“蹉对,诗歌对仗中对应位置不同,参差为对。”亦称“交股对”。蹉对见于诗歌,也见于对联。如吉林北山公园旷观亭联:“登高远望,四面云山,千家烟树;长啸临风,一川星月,万里江天。”“登高远望”与“长啸临风”对角线位置交叉成对,即“登高”对“临风”,“远望”对“长啸”。现今联家已很少使用“蹉对”。联意论对一副对联由上、下联两部分组成。从上、下联联意的相互关系看,存在着并立、对立、顺连三种方式。人们习惯称之为正对、反对、串对。
二、对仗词大全娓娓而谈
1、以“密”对“疏”,以“多”对“少”,因为这种对仗形式交叉如剪股,所以叫交股对。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31)太康体
4、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5、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诗词伴随了中国人五千年的历史。在诗词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独属于诗词的术语,这些术语让诗词得以完善,让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找到自己想读的诗,对于每一个诗词爱好者来说,了解这些“诗语”,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分辨能力,更上一层楼!
6、杞对梓,桧对楷。水泊对山崖。舞裙对歌袖,玉陛对瑶阶。风入袂,月盈怀。虎兕对狼豺。马融堂上帐,羊侃水中斋。北面黉宫宜拾芥,东巡岱畤定燔柴。锦缆春江,横笛洞箫通碧落;华灯夜月,遗簪堕翠遍香街。
7、交股对是用字对仗法的一种,就是用上联的第四字,对下联的第七字;下联的第四字,对上联的第七字。如:
8、“芳”为形容词,“藤”则为名词。但同是修饰后面的形容词,对亦可也。宽对情况之三是上下联语法结构有异。如董必武挽谢觉哉联:
9、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10、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11)律诗的对仗
11、这些皆是两联之间的对仗,使对仗形式变得新颖别致。
12、“天下”二字完全重复。但用在这里似乎并不使人感觉重复。而且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气势。情况之五为局部不对。如集毛泽东、周恩来诗(词)句一联:
13、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13)古体诗
14、亦称"辘轳韵"。诗韵术语。与进退格同为用韵的一格。辘轳韵者,双出双入。即律诗第第四句用甲韵,第第八句用与甲韵可通的乙韵,如先用"七虞",后用"六鱼"等,双出双入,此起彼落,有似辘轳,故称。
15、一副对联由上、下联两部分组成。从上、下联联意的相互关系看,存在着并立、对立、顺连三种方式。人们习惯称之为正对、反对、串对。
16、上联中有两个月字,中间隔以“眉欺”二字;下联提到两个花字,中间嵌入“颊胜”二字。字虽重复出现,但却是两个复合词中的主要成分。有独立的意义。而上下两联,用了两个比喻,所以叫“双拟”。
17、博客认证:连云港市海宁中学教师
18、同韵反复,音节谐美,允称佳句,但他苦思不得下联,抱撼而去。直到20世纪30年代,川人李洁玉,从薜涛井旁“古印月井”四字得到启发,才对出了绝妙的下联:
19、上联是一“死”字,下联则是一个倒写的“生”字。全联意思是:宁可站着死,也不倒着生!
20、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三、对仗词大全下载
1、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
2、①既领黄童嬉紫苑,何将白发怨青闱?
3、单句对多为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其中七言最多。也有八字联,如杭州飞来峰联:“飞峰一动不如一静;念佛求人不如求己。”九字、十字乃至十一字、十二字、十三字的单句对极为罕见。九字联如:“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曾国藩)十字联如“李谪仙欲以千金裘换酒;陶彭泽不为五斗米折腰。”十三字联如:“奈何铁马金戈仅争得偏安局面;至今山光水色犹照见一片丹心。”(西湖岳王坟联)
4、亦称"转韵"。诗韵术语。除律诗、绝句不得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换韵较自由,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韵。
5、四句对仗。如无名氏《叨叨令》:
6、人生的旅行,没有一条路没有风雨没有坎坷,也没有一条路始终是黑暗没有光亮。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
7、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44)古体诗
8、吾对汝,尔对余。选授对升除。书籍对药柜,耒耜对耰锄。参虽鲁,回不愚。阀阅对阎闾。诸侯知乘国,命妇七香车。穿云采药闻仙犬,踏雪寻梅策蹇驴。玉兔金乌,二气精灵为日月;洛龟河马,五行生克在图书。
9、邮箱:Shicixuan2016@1com
10、学联必备|常用领字大全
11、本文试从格律、联意、内容、语体、句式等几方面概括总结一下各种主要的对仗方式。格律论对每一种格律体文学(又谓韵文)皆有其严格格律。对联的格律即为“对仗”,即“六相”,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根据对仗的宽严程度,可分为工对、宽对、失对三种。
12、(旧体诗、近体诗、今体诗)
13、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34)宫体诗
14、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
15、勤对俭,巧对乖。水榭对山斋。冰桃对雪藕,漏箭对更牌。寒翠袖,贵金钗。慷慨对诙谐。竹径风声籁,花溪月影筛。携囊佳句随时贮,荷锸沉酣到处埋。江海孤踪,云浪风涛惊旅梦;乡关万里,烟峦云树切归怀。
16、流水落花(liúshuǐluòhuā)
17、诗体名。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汉代以后,格调稍变。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18、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51)应试诗
19、④醒梦春情早,桌盈水饺香。团花秋意暖,酱蘸火锅光。
20、(造句):他们正在为那件事的对错进行辩驳。
四、诗词对仗词大全
1、鼎足对。上下联各有三句。三句皆自对,如某人自题联:
2、(解释):黑色和白色的统称,比喻是非、善恶、清浊。
3、①关庙关连人善恶,未庄未解杏红白。
4、句法变式:张中行先生在《诗词读写丛话》中提出:“律诗中间两联结构不可用同一个模式,否则算合掌。”他这里所说的结构即指诗的句法结构。律诗中间对仗的两联如果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就容易显得呆板。如:
5、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39)元和体
6、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但有时上下句有相承关系,讲的是同一件事,下句承接上句而来,两句实际是一句,这称为“流水对”。
7、有一些对仗,是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对,叫做借对。
8、骈律句混合句型还有“六”式、“五”式、“七”式、“六”式等诸种,举例从略。
9、对联的语体,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韵文体,一是散文体。从语体看对仗,可分为韵文对与散文对。
10、五行对原创:对联大家对五行对的特点:按金,木,水,火,土出句,每句五个字;出句中五个字,每字各占一行,而对句中的五个字金木水火土五行位置要与对句一致。要求上下联金木水火土五行位置一致且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的对联叫五行对联。例句:“铁杵消灰堵,银枪泻火城”上联是我看锅炉工人烧锅炉时得到的,工人用铁杵把灰堵从炉堂里拉出,这个动作启发了我。下联是看消防队员消防演习时得到的,队员用水枪来灭火。水枪为白色。以上是正格五行对的例子。五行对也有变格。请看由纪晓岚的夫人做的第一出句,纪晓岚做的第一对句。“烟锁池塘柳(小月)炮镇海城楼(纪晓岚)”因为纪晓岚的城字出律,对联大全仍将“烟锁池塘柳”列为无对对联。
11、上联是说李氏,下联则谓“女阴”。令人喷饭。
12、诗词格律知识五十二篇:(28)五言诗
13、对不讲平仄的古体绝句的通称相对今体的绝句"律绝"而言。
14、长空,即广宇也。展翅,亦翔云也。八个字中,四个字乃白用矣!
15、“不到长城非好汉;难酬蹈海亦英雄。”
16、工对也就是严对,要求严格遵守对仗的“六相”原则,尤其是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三个基本原则。特别是词类对仗,要求所对仗的词属于同一小类。在我国传统的诗联创作中,词可划分为28小类。即天文类、地理类、时令类、宫室类、器物类、衣饰类、饮食类、文具类、文学类、植物类、动物类、形体类、人事类、人伦类、代名类、方位类、数目类、颜色类、干支类、人名类、地名类、同义连用字类(如“格调”)、反义连用字类(如古今)、连绵字类、重叠字类、副词类、连介词类、助词类。试看福建福州小西湖一联:
17、如果我们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以保持平、仄数量的平衡。
18、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
19、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20、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五、对仗词大全清风对什么
1、壮丽对(巍峨) 春花对(秋月)桃红对(柳绿)东升对(西落)夜晚对(白天)沙漠对(绿洲)发明对(创造)珍禽对(异兽)
2、诗体名。也称"赋得体"。起源于唐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内容必须切题。清代限制尤严。
3、在使用某个字词的甲相时,又借用该字词的乙相来与另一个字词相对。借对又谓之“假对”。借对分为如下几种:借音对:
4、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5、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6、诗钟,尤其是分咏体诗钟,不能认为是正格的对联。就象“无情对”一样,对而不联。如:
7、诗词格律知识:格律诗一定要有“格”有“律”
8、即是指在平仄上,对句相对,邻句相粘。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
9、③旁人总论长和短,近者皆忧正与欹。
10、小类相对中,数目、体形、颜色、方位更是自成一格。见下:
11、①五柳堪知己,诸峰尽作陪。
12、白话文对联中,还包括一些有趣的联种,如口语联、谚语联、方言联、歇后语联。
13、自对中,有的是既联内自对,又上下联彼此相对。如上面两副例联。有的则仅仅是联内自对,上、下联之间却并不对仗。这种情况不能认为是“失对”。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说:“如果上联句中自对,则下联也只须句中自对,上联与下联之间不必求工。”又说:“甚至上联和下联之间完全不像对仗,只要句中自对是一种自对,全联也可以认为是工对了。”如下一副集《兰亭序》联,就是这样一副自对联:
14、“司马迁本汉臣,本纪一篇,不信史官无曲笔;
15、此为湖北蒲坼凤雏庵联。“五”句式如杭州适园一联:
16、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
17、对联是汉语言文学独有一种文学艺术。对联离不开汉字,无汉字不足以言对联。然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在对联史上,有的作者别出心裁,有意不用汉字,而运用某些特殊符号创作对联。这种“对联”,我称之为“非字对”。它们的出现,为对联的对仗方式增添了新的品种。
18、②冲破三重险,留全廿载身。
19、杜师雄真豪士,临祠大哭,至今草木有余悲。
20、③花腮长泪起,怯怯抖流风。叶面愁情郁,凄凄伴落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