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村居》的诗句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孩子们一边拉着线轴,一边开心地奔跑着。它们边拉边放,快速地奔跑着,随着春风,伴着欢笑,风筝陆续飞上了天。
3、《牧童》是近体诗,五言绝句《舟过安仁》是近体诗,七言绝句《清平乐·村居》是宋词,属于小令
4、欢迎新老学生来奥英学习!
5、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
6、(作者)高鼎(朝代)清
7、“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主要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一个“忙”字写出了儿童对放纸鸢的急切心情,孩子们跑着、跳着、呼喊着的样子都表现了出来,一个“趁”字更是写出了孩子们追逐春光、追逐希望、兴高采烈,天真烂漫的欢乐景象。
8、在地上,可以瞧见那小草都迫不及待探出了头,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数不胜数的它们团结一致,给大地妈妈穿上了一套处处洋溢着生气的春装。
9、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10、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1、“杨”是柳树,杨柳也是柳树,杨花是柳絮,还真没杨树什么事儿。
12、高鼎(1828年-1880年),字象一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有《拙吾诗文稿》。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13、《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第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14、孩子们放学了!便一溜烟跑回家,拿出各种各样的风筝,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兴致盎然地开始放风筝。
15、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清·轩治翁
16、释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原文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创作背景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作者简介高鼎(1821~1861),字象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后期诗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其人无甚事迹,有关他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而他的《村居》诗却使他名传后世。著有《村居》、《拙吾诗稿》等。
17、说法不一种说法是鲁班;一种说法是墨子;总之风筝起源于中国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结论。在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娱乐活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已经有了放风筝的生动景象,所以清朝的诗人高鼎看到放学的儿童去放风筝,也是当时习以为常的事儿。
18、《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第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19、“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20、美文,以文见生活之真谛,
二、古诗《村居》的诗句翻译
1、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壮志难酬,于是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心情愉悦写下此诗。
2、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3、描写友谊的古诗5首赠汪伦李百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村居》是由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5、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此诗第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7、《村居》古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了诗人对平静、悠闲的村居生活的向往与喜爱之情。全词描绘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环境以及一个五口之家的日常生活图景,展现出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流露出诗人对这样安逸平静的生活的向往。《清平乐·村居》描绘了一个五口之家朴素安适的乡村生活,表达了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的生活的向往。上片和下片分别描写了白发的翁媪闲坐饮酒、大儿在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编织鸡笼、三儿子趴在溪边剥吃莲蓬这四幅景象,描绘出农村家庭的日常生活图景。诗人将茅檐、小溪、青草等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东西组合在一个画面里,却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
8、古诗《村居》“前两句诗”写的景物有:青草、黄莺、堤岸、杨柳、春烟。《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作者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古诗注释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9、“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意思,就是说在早春二月明媚的阳光中,小草长出嫩绿的新芽,黄莺在春风里轻盈的飞舞。黄莺呢就是黄鹂,以后我们在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中也能发现她,这个黄鹂就是黄莺。
10、再说另外一个词“春烟”,有同学可能会有疑问,春天怎么会有烟呢?
11、其一英雄在何处?气概属山家。蚁布出入阵,蜂排早晚衙;野花团部伍,溪村拥旗牙。抱膝长吟罢,天边日又斜。
12、《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第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第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13、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写人,前半部分基本上是写的静态,后半部分则添加了一个动态。物态人事互相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地得到了统一。
14、拂堤的“杨柳”说的是杨树和柳树两种吗?
15、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城阳街道中心幼儿园中三班李浩宇。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16、春景既然如此动人,生活在这如画的春光中的人更是如此,诗的后两句,由景而及人,诗人饶有情致地写了一个群童放风筝的场面。天气实在太好了,连平时爱在外贪玩的小学生们也一反常态,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赶紧放起风筝来。“散学归来”用一“早”字,说明连孩子们也让这风和日丽的气候给打动。
17、高鼎的《村居》解读与赏析
18、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19、高鼎(1828年-1880年),字象一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诗人,有《拙吾诗文稿》。
20、晚清时期的中国南方,农历二月的一天,诗人高鼎去村郊散心,看到春草泛青,杨柳抽芽,黄莺飞舞,几个放学早归的小朋友正趁着春风放风筝,这一切触动了诗人的创作灵感,随即吟诵出了这首著名的七言绝句:
三、古诗《村居》的诗句人教版电子课本
1、金氏村中一病夫,生涯濩落性灵迂。唯看老子五千字,不蹋长安十二衢。药铫夜倾残酒暖,竹床寒取旧毡铺。闻君欲发江东去,能到茅庵访别无。
2、其实,最早报春的还是杨柳。春天在杨柳用梳子把自己那干枯的长发梳成一片新绿的时候已经显现,而且还不停地随风摆动着。
3、第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4、最早出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另外,《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这就是百步穿杨典故的出处,实际“穿杨”也就是射中柳树叶。
5、风筝各种各样,有五彩缤纷的“蝴蝶风筝”;有威武的“老鹰风筝”;有那笨头笨脑,滑稽可笑的“企鹅风筝”;有美丽优雅的“嫦娥风筝”······孩子们开怀大笑:“我的风筝飞得最高!”“太棒了!”大家高兴得手舞足蹈。
6、这就很奇怪了,为什么柳树前面要加一个杨字呢?
7、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8、这首诗讲的是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呢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9、mángchèndōngfēngfàngzhǐyuān。
10、这首诗中需要注意两个多音字,一个是第一句中的“长”;另一个是第三句中的“散”(sàn)
11、村居朝代:清代作者:高鼎原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
1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3、cǎozhǎngyīngfēièryuètiān,fúdīyángliǔzuìchūnyān
14、悯农二首李绅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5、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6、下面是杨建慧同学进行古诗《村居》的改写
17、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8、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19、印象中“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很熟悉,全诗如下:
20、翻译: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四、村居 的古诗
1、《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2、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首清代诗人高鼎的古诗《村居》,它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古诗吧!
3、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4、(sǎn)读三声的时候意思主要是:无约束;不密集;松开:散漫。散兵游勇。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装。中成药剂型之一。由一种或数种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药粉,比如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七步断肠散等等。
5、赏析:早春二月,小草长出嫩芽,黄莺在天上飞。杨柳枝条随风摆动,轻轻地拂着堤岸,在烟雾迷蒙的春日里像醉了一般摇晃。孩子们放学了,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
6、“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主要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7、第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8、我是刘冬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村居》。
9、种茶岩接红霞坞,灌稻泉生白石根。皤腹老翁眉似雪,海棠花下戏儿孙。
10、清高鼎《村居》扩展资料作品赏析
1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12、“叽啾、叽啾”,身披嫩黄色风衣的小黄莺自由自在地飞翔着,它们正在用清脆悦耳的声音歌颂这美好的春天。
13、宿新市徐公店年代:(宋)作者:(杨万里)体裁:(七绝)篱落疏疏小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清平乐。村居年代:(宋)作者:(辛弃疾)体裁:(词)类别:(田园)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还有这几个《村居》,你要哪个村居苦寒白居易(小传)唐沪西村居闻晓角钱钟书(小传)当代村居夜坐读王右丞山中与裴迪书爱其清婉有魏喻良能(小传)宋。
14、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15、朗读或背诵古诗《村居》(录制视频哦)。
16、(sàn)读四声的意思是:由聚集而分离:解散。散会。烟消云散。分发;分给:散传单。排遣;排除:散心。散闷。
17、《村居》古诗翻译:二月的天气是草儿逐渐发芽、黄莺漫天飞舞,杨柳的枝条轻抚着堤岸,春天的水汽烟雾弥漫其间。孩子们早早下了学堂,趁着春天的阵阵东风好把风筝放上天空。《村居》原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的作者是清朝诗人高鼎,他的其他诗作赏析:
18、原文《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乃清代高鼎所作的七言绝句
19、村居古诗东风的意思是:春风。
20、草与莺对应表示事物的名称,是名词,长与飞对应,飞表示黄莺飞翔的动作,长表示小草不停的生长,都属于是动词。而chang表示长短是形容词,由此判断啊,在这里应该读zhang。
五、古诗《村居》的诗句不带拼音
1、儿童、东风、纸鸢虽然都是平常小事,却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生机和希望,全诗前两句写静态之景,后两句写动态之人,物态人事,相互映衬,动态静态彼此补充,使全诗在村居所见的春景这一主题下完美和谐的得到统一。
2、《村居》是高鼎晚年归隐农村后有感而作。诗句生动的描写了春天大自然景色,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3、天上的“长龙风筝”飞得最高。它得意扬扬,好像在说:“哈!我最威风!”还不时“摆动”着身子在空中腾飞。“章鱼风筝”急了:“我来抓你,我应该最威风!”“哎!哎!缠住了!”“拿开,拿开!”大家快乐极了!
4、这里“长”是个多音字,有chang和zhang两个读音,如果不知道该读哪个音,有一个判断的小方法,就是观察“对应”或“对称”。
5、“草长莺飞二月天”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拂堤杨柳醉春烟”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6、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现在我们知道杨树和柳树是两种不同的树,这就是语言释义不断变迁的正常现象,只要回到古典文化的语境中,还是要以当时的诗意为准,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答题了吗?
8、《村居》中描写春天的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村居》是由清代诗人高鼎晚年归隐于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9、高鼎(1821~1861),字象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10、村居描写春天的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1、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12、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就会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
13、春天的水汽烟雾弥漫其间。
14、《咏柳》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15、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16、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7、其二避世忘时势,茅庐傍小溪。灌畦晴抱瓮,接树湿封泥。乳鹿依花卧,幽禽过竹啼。
18、每日为您诵读诗词、美文!
19、二月的天气草儿逐渐发芽,
20、古诗《村居》中,春烟指什么?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全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