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亭台楼阁山水的诗句【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描写山水亭台楼阁的诗词 1、仰圣贤若临岱宗,尚益思敦崇道义; 2、女:这天,我闲来无事便在家宅闲逛,临近傍晚时分在先生客居的楼下偶遇,他和兄长刚从商会回来,我却看见...

一、描写山水亭台楼阁的诗词

1、仰圣贤若临岱宗,尚益思敦崇道义;

2、女:这天,我闲来无事便在家宅闲逛,临近傍晚时分在先生客居的楼下偶遇,他和兄长刚从商会回来,我却看见他的脸上有些失落和疲惫,他什么也没说,我什么也没问,只是静静地待着。好一会儿,他打破了沉默,约我中秋一起去片石山房赏月,还说有些话想告诉我。我也表示中秋赏月时我想送他一样物件作为这些时日教导我的答谢。

3、不一样的中国创造专为中国时尚发声

4、《如梦令》张雨静默两家茅舍。

5、策划|MeredithNKING宁谧谧

6、“潇潇雨过云无意,飒飒风来竹有声。”若依王静安先生的境界说来评价,金陵先生的这副联语,当属典型的无我之境。雨情云意,风声竹韵,看似无我之存在,却实是以大我的视野感悟自然之存在。而二澍堂主的“圃里有田须早种,家中无事应常来。”将平常百姓的闲适散淡纳入联中,颇具刘尔炘白话联的韵味,易博人会心一笑。

7、青蛾红粉并黄埃,独倚周郎立夜台。楼阁珠帘行乐地,来游多酹掌中杯。

8、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9、红衣2落尽草湖平,楚客离忧日未晡望里石头城下水,秋来依旧长蒲芦

10、故事讲完了,园子也逛完了,大家是否有些意犹未尽?或是回忆起自己青春时那未完待续的懵懂情感?

11、宋代欧阳修在滁州醉翁亭写下了优美的游记《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两句名言让多少人放下了牵绊,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寄情山水,欣赏山水相映的美好;李白在劳劳亭写下了伤感的送别诗,“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折柳送别让多少人为离别而伤怀。

1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

1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4、唐宋时期描写成都诗词高频特征词TOP20

15、《偶题》司空图水榭花繁处,春晴日午前。

16、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17、男:一个下午我正教导何小姐学习古琴,何兄突然进来打断了我们,在书房外小声交谈了许久,并交代晚上在会客厅有事要说。

18、(注)名儒,字心畬,北京人,满族。为清宣宗第六子,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重臣。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诗书画俱佳,与张大千齐名,有“南张北溥”之美誉。1949年迁居台湾。孙楚楼:即李白曾登临的孙楚酒楼。荆襄:湖北省的荆门和襄阳。长江在这里汇成了浩浩大江。吴越:春秋时的国名,在今江苏、浙江一带。伊人:那个人,这里指心中之人。

19、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20、二九题燕子矶爱新觉罗、弘历1(1711—1799)

二、亭台楼阁山水的诗句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注)清代文学家、诗人。字太鸿,号樊榭,钱塘(今杭州)人。一生优游山水,从事著作,工诗词,风格妍秀淡雅,为清初“浙派”重要诗人,影响颇大。石势,陡峭的山崖。浑:简直。渔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鱼网。俯江亭:燕子矶上的亭子。翠微:苍翠清淡的山色,借指青山。

3、绮园竟圣迹,更怀绿树清泉,凭玉阁子文,万众同喧四时春。

4、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二五满江红吴大帝庙陶梁1(1771—1857)

6、“景为情而设,词为情而作”,苏轼描绘美景是为了抒发情怀。在两幅画面虚与实的对比中,词人内心的种种对比,种种纠结的情感也被激发出来。

7、八境烟浓淡,六街人往来。

8、经杜樊川水榭故基》周砥落花风里酒旗摇,水榭无人春寂寥。

9、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10、由此,人们也就可以领会,“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王国维说,欧阳修这两句“豪放之中有沈著之致”,诗无达诂,如此解释诚然有理,却没有说及于诗最为要紧的一件事:诗词一道,全在于人本有情,情出于本心,情痴无非自得,与风月无关。不过,要讲得人生痴情的极处,总要借风月为手段,以山河为背景。李贺说天若有情天亦老,言下之意则是,人之易老实在出于情多。正缘于此,老庄者流早就悟到,若要长生,须得齐物而不动心。不过,不动心的人生,了无意趣,没有多少人愿意把一生就这样呆呆地过了,宁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痴绝,而诗人也就要为此“语不惊人死不休”。

11、矫矫临清泚,蒙蒙认翠微。

12、中华诗词论坛五虎将,去年在小楼集体亮相。(小楼听雨诗刊)特地配发了他们的代表作。当时便有给予点评介绍的想法。可是因文债积压如山,一直未能排上日程。这几天恰值《品艺小楼》丁酉篇写完预定的24篇,便赶紧把这一篇插进去,就作为号外特辑好了。

13、棂星门是文德广场上第二道石牌坊,在中国传统古建筑中,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因而制两联:

14、泮池是位于大成门正前方,“济古维来”牌坊与孔子雕像之间的半月形水池,意即“泮宫之池”,它是官学的标志。古代“诸侯不得观四方,故缺东以南,半天子之学,故曰泮宫。”

15、“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两句的大意是: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诗人歌咏九曲黄河中的万里黄沙,赞扬它们冲风破浪,一往无前的顽强性格。

16、(赏析)作者登上燕子矶,面对浩浩大江、萧萧落叶,上望荆门、襄阳,下睹吴越,空寻酒楼,凭添了无限的乡愁。当代诗词大家钱仲联先生认为这首诗“唐音落落,逸气飘云,融少陵、摹诘、龙标、玉溪于一冶。故国之思,身世之感,离乱之情,溢于行间。”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佳作。诗中充满了苍凉勃郁之气。

17、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18、↘VEGAZAISHIWANG白色短靴

19、这是一个集聚社会各界热爱本土历史文化人士的文化研究平台,以挖掘研究、展示传播、传承传习、创新发展和对外交流五大职能为己任,以新型运作模式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弘扬赣州宋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章贡本土文化。

20、你看,天晴的时候,西湖宛如盛装的西施,五彩缤纷,光彩照人;阴天的时候,西湖犹如淡妆的西施,清新自然;飘雨的西湖,则是不施粉黛的西施。细心的苏轼,发现了西湖的美,并以诗的形式记录下来。

三、描述亭台楼阁的诗词

1、新接临溪水栈,旧支架壁山楼何须门外去寻秋,几日霜林染就影乱夕阳楚舞,声翻夜月吴讴山中布褐傲王侯,自举一觞称寿

2、唐朝描写成都的高频词云

3、在黄州期间,张怀民与苏轼的交往,让词人孤寂的情感得到了一丝慰藉;苏轼对他对欧阳修这段难忘的师生情谊的追思,真是悲喜交集。悠悠无尽的情味,溢于画境,词情、画意融为一体。

4、岳阳楼前丹叶飞,栏干留我不须归。—陈与义《又登岳阳楼》

5、将军分幕府昔驻此山隈事往遗虚在,年深古殿开石床横蔓草,岩洞长莓苔绕砌黄芦遍,无因只履来

6、女:次年我独自一人又回了一趟家宅,虽往事随风,但我还是坚持去了与他曾经约定的片石山房,这座儿时捉迷藏、纳凉、猜丁壳的乐园和后来未完成的懵懂约定之处。我坐在假山丘壑旁,看着曲池,池内的月影甚是圆满,心想着,虽未曾知晓他要对我说的话,也不知他是否拿走了香囊,此后也天各一方,但这满园的景致何尝不是在成全我们未完成的长相守呢???

7、苏轼在谈论绘画艺术的时候曾说:“古来画师非俗士,摹物写象略与诗人同。”他以此得出结论:一位真正的画家本来就是诗人,相同的道理,一位真正的诗人同时也是画家。

8、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9、九曲菁茭诸派合,三台楼阁远峰迎。

10、纵天贤至德,饬万世风俗。

11、中国古典园林中处处都有假山的身影,可谓无园不石,无石不园。那些被精心搜集用以叠山的石头,在园林中有了生命力,成为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这些本无生命的石块,因为和中国传统的禅宗、哲学、美学思想相融合而产生独特的魅力。有些假山所营造的艺术意境,远超真实山石,形成更为高深的审美意味。包含造山者丰富的思想内涵,体现造园者的性情、情怀、品位。假山能使园林具有幽远的情致,所谓“景有尽而意无穷”是也。

12、烟渚莎萦暖风漾、乍立垂杨阑曲。天半潮落澄江,千帆蔽林木鸥梦远、蘋洲望断,问十里、藕吟谁续一卷生绡,齐梁旧月,伤尽心目怅无计、消得春愁,共清赏、天涯爱幽独尘网文梁题字,只平芜新绿花外引、红襟燕子,尚一双、软语空谷隔岸天阔云闲,翠峰如簇。

13、造型部|MeredithNKING宁谧谧,Xinca

14、王国维用境界说诗,的是高明。境界就是诗人用语句营造起来的情境交融的虚拟的三维空间。境界自有妙处:寥寥几项景物,几个情语,便造就一个可供人们自由联想而有千变万化想象的结构。它的情绪指向是大抵确定的,倘若主调为忧伤,就难以从中领略出欣快。这与音乐结构大相异趣。嵇康说,“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因为诗词的境界系于言语结构,音乐则是合乎和声的抽象结构,难以泊定特定的情绪。境界之说切中了诗之肯綮,为诗的分析搭起了一个骨架。由此想来,散文与诗的分野并不在于句子的分行书写,而在于诗要为想象的自由发挥留出足够的空间。

15、每周试玉(82):嘉宾(苏俊,阿杕,刘刚)

16、位于广州路南侧,四周有盋山、清凉山、小仓山、龟山和蛇山环绕,山水相映成趣,素有“小西湖”之美誉。乌龙潭原通长江,后随江流迁徙,逐渐形成大塘(另据历史学家贺云翱称,乌龙潭是杨吴城壕的残留)。相传西晋初,某年农历六月十九日,潭中出现四条乌龙,分别于四个泉眼处昂首戏水,连续数年的这天,泉边均有四条乌龙出现、故名“乌龙潭“。唐朝时为颜真卿放生池。明人孙映岳在《金陵选胜》中描写该谭:“波光摇荡,鲂鲤潜游……花树茏葱,禽鸟栖咏”故“泛月临风,大是佳境。”旧时,乌龙潭面积颇为广大,南北长约二三里,晚清以后,潭水淤积,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得以整治,建为公园对游人开放。

17、绝壁2寒云外,孤亭落照3间。六朝流水急,终古4白鸥闲。树暗江城5雨,天青吴楚6山。矶头谁把钓,向夕7未知晚。

18、(注)原名以霖,号三痴,后改名散之。原籍安徽和县,出生于南京江浦县乌江镇。诗、书、画皆有高深造诣,世称“三绝”。他既师古人,亦师造化,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书法风格,蜚声海内外。当年莫愁居住的“郁金堂”早已不存,只剩下一个美丽的名字了。从石头城到钟山,腾起虎虎生气。大江的波涛拍岸声震撼这石头城。燕子低飞细语,“文革”劫难过后,春天正降临中华大地。湖畔楼阁在夕阳下静静地立着,湖水被映照得愈加清澈、澄明了。

19、梦欣:《品艺小楼》丁酉篇(20)(漫然成篇意亦深)

20、《唐诗应该这样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四、描写依山傍水亭台楼阁的诗句

1、不同时代的园林不仅是不同时代古典建筑艺术的体现,也包含了园中男女的聚散离合,其间各中情感细腻婉转,而旧时男女不似现代人般外放,不会把情感用言行直白地表达出来,多数时候除了借园中景致和笔下诗词表达,还会通过穿着妆容来婉转诠释。

2、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3、(注)俗姓黄,俗名读山,法名敬安,字寄禅,号八指头陀。湖南湘潭人,宋代诗人黄庭坚后裔,近代名僧、诗人。一次前往宁波阿育王寺礼佛舍利,在佛龛前剜臂肉燃灯供佛,并在长明灯上燃去左手两指。故后来他自号八指头陀。磬:古时用玉、石或金属制成的一种乐器,这里特指寺庙鸣器。这两句说:磬声悠扬,翠绿的山峦被暮色渲染。此时,月明星稀,诗人独自登楼远眺。朗朗夜空,一群大雁向南飞去。寂静的山林使人顿生寒意。钟阜:钟山。扫叶楼的前身是北宋名臣郑侠的读书堂“一拂祠”,从寺庙传来的“清梵”之音让诗人联想到郑侠朗朗的读书声。

4、快哉亭绣帘卷起,洒在江面上的夕阳余晖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地方。这美轮美奂的景色不禁让词人心神摇曳、心旷神怡。

5、(赏析)此诗叙述诗人傍晚时分离开南京,从燕子矶东下返乡,有感而作。表达了作者心中那种惆怅茫然的心情。开头即从景色写起,背景及其空阔。颔联两句借虚词运转,既有时间上的变化,又有空间上的迁移,仿佛画面色彩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浓淡和层次。颈联转入抒情,则摹写某种微妙的游子心态,很能反映许多人共有的矛盾心理。由此过度到尾联,别酒初醒,却又只见景物,既与开头相照应,同时更给读者留下自我想象的空间,一片余音袅袅,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全诗集中了“江天”、“一舸”、“远岫”、“夕阳”、“苍烟”、“白鸥”这些具体形象,令人想见燕子矶东一段风景的神采。“别酒初醒处”,受影响于柳永词“今宵酒醒何处?”柳虚而龚实。龚贤为山水画家,所以他的诗充满了画意。

6、军英笔下的西溪,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原有的地名和河湖,而陌生的是它太多新建的道路和设施。我生命中的西溪是带着华丽乡音的野性的泽国,是每一处洋港河塘都弥漫有无数传说和故事的神秘水乡。湿地公园的建立,这一带古老的历史也被人翻出和记起,在军英的诗词里美丽地呈现出来。在我少年的时候,西溪的历史是封闭了的,少时所看见和游历的是一处又一处的废墟,巨大的地基,高大的孤墙。

7、岳阳楼前丹叶飞,栏干留我不须归。—陈与义《又登岳阳楼》

8、皇皇一百多首长短句中,“江梅引——庚寅正月西溪同游”最有趣味,初读之下就觉得有宋词之致。此次再读,对照其所和的洪皓原词,虽然时隔近800多年,实在是在相互辉映之余胜出一筹,尤其上阙,颇堪玩味。

9、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序》

10、“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归矣,雨雪霏霏。”

11、接下来五句,是词人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苏轼用“长记”二字,唤起他对扬州平山堂的记忆,平山堂为何会出现在这首描写快哉亭的词作中呢?

1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3、(4)成都市文联,成都市词诗学会.历代诗人咏成都(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11(2000.4重印).

14、睹千秋礼器,照耀杏坛。

1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6、半柳斜阳半柳阴,一蝉飞去一蝉吟。岸巾亭子钓栏角,送眼江村松树林。

17、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明显的功用是对庭院楼阁等建筑进行装饰,不仅点缀堂榭,装饰门墙,还可对建筑所处的环境进行诗意的描写,对建筑本身的功用进行哲思的阐述,往往在园林中表达出造园者的思想感情,学识修养、价值取向、洞世观念以及理想与抱负,在丰富景观,唤起联想,增加诗情画意和文化内涵诸多方面,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其达到端雅而庄重,将那种文化内蕴的表达,以一种对世事感悟的有韵味的述说呈现出来。而对于制联者来说,楹联是最能显示学识修养和文字功力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就常以对联考察学生。无论格律、对仗、声韵,还是遣词达意,都应丝丝入扣有条不紊,既展示出学养、内蕴、格调和诗格的功力,也展示出文思的机敏。

18、这四句描绘的画面简直就是一幅《快哉亭晚照》图卷。其实苏轼不光是文学家,他还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他流传至今的画作就有《枯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

19、文案:李雨彤董晨程丽颖

20、小堤斜血碧波际,幽境天成绝市间试依水心亭正看,半潭花影半潭山

五、描写山水楼阁的古诗

1、晓色重帘卷,春源叠鼓催。

2、风雨十年梦,江湖万里思。

3、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洲起白烟.

4、晋风沽醉出秦川,五虎啸吟湘水边。

5、唐代诗人杜牧曾在《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有远山有流水,还有江南的暮秋草木依旧葱茏。怀念扬州一起的快乐闲逸生活。元末明初画家倪瓒也醉心于描画心中的山水,那几棵“君子”之树,如他内心一般扎根山水中,守着那片小小疆土。也有匠人将美好的山水楼阁描绘于家具上,以增添生活的情趣与姿彩。

6、(赏析)这首诗咏南京莫愁湖和莫愁女的故事。首句即景起兴,自然入题。言秦淮河潮涨潮落,春去秋来不知过去了多少年。接下去便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后面三句;第二句点出莫愁女曾来游过石头城里的莫愁湖。诗人虽乘兴而来却败兴而归。接着用具体而生动的视觉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愁绪,从而令人感到愁绪也是可视可触的了。诗人说,因为长年以来,人生多有不遂心的事,早已经是愁绪满怀,就像这湖中的春潮一样涌动着。于是面对此景,诗人不免发出这样的感叹:莫愁湖啊莫愁湖,你也是徒有虚名罢了,哪能信得过呢!只好怅然而去。诗中反复用了“潮”字和“愁”字,特别富有表现力和渲染效果。

7、我们看一个诗人,一定要对中国诗歌的演进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把他放在整个历史背景中,看他究竟占怎样的地位。我们已经介绍了在王维以前中国山水诗发展的概况:魏晋六朝人写山水诗并不是纯粹写山水,而是从山水自然过渡到哲理;唐朝人写山水往往从山水自然过渡到感情。那么王维呢?王维写山水既不需要过渡到哲理,也不需要过渡到感情,他的特色就是把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自然写出生命来。在这一点上,他既不同于谢灵运的刻画形貌,也不同于孟浩然的情景相生。像《辋川集》这样的小诗,可以说是王维艺术家的手眼与禅理的妙悟相结合了。

8、整个画面错落有致,又完整统富有立体感、形态美。不管是词人对线条的勾勒,还是给画面的色彩点染,为的就是将快哉亭这一中心景物烘托出来。

9、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阁序》

10、二八三台洞1盛敏耕2(1546—1598)

11、从唐宋诗词描述对象的差异性上来看,唐朝时期诗人吟咏的高频对象多分布在两江环抱区域内,而宋朝时期诗人吟咏的对象更加广泛,更倾向于在城外的郊野游苑和和山水景胜。如“青城”在宋朝时期的词频比唐朝时期增加57%,“西岭”则增加了0.3%,“云顶(山/寺)”则增加了0.84%,“离堆”则增加了0.56%,相应的两江环抱区内的“张仪(楼)”、“琴台”、“文翁”等词频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12、年华冉冉风前影,岁莫悠悠客里家。

13、“西溪秋色,正闲逸图晚。

14、(5)林文询.诗意成都(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

15、对于今天的有着同样处境的人来说,无疑是生动的一课,别开生面的一课,读苏轼的这首充满人生哲理与智慧的词,能给人带来启迪,也会让人们懂得如何在逆境中成长。

16、不知身在多高处,只觉频频踏碎云。

17、梦欣:《品艺小楼》丁酉篇(9)(以退为进意更深)

18、↘MindnightOperaHouse粉色火焰水晶花朵耳坠

19、尘嚣己隔千山外,自在垂钩不计年。

20、词作读到此处,我们不禁为这位渔翁的状况担忧起来,但是词人笔下的渔翁对着突如其来的风浪一点儿也不担心,他沉着镇定,面对风浪泰然处之。或许是这位渔翁早已习惯了江面的风浪,他熟练地驾驶着小舟,穿梭在风浪之中,出没于波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