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姑苏城外寒山寺 意思【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意思 1、“姑苏城外寒山寺”的意思: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原文: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

一、姑苏城外寒山寺全诗意思

1、“姑苏城外寒山寺”的意思: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原文: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表达感情: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作者介绍: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

2、前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字面意思是说,月亮缓缓地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3、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755)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756)六月,玄宗仓皇奔蜀。

4、一般寺院的大门都是面朝南开,而寒山寺的山门却面朝西,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布局。一位长者释惑解疑:京杭运河南北流向经过苏州就在寒山寺的西边。古代年间,水上交通日益发展和繁忙,为了方便商人、船民、农民、信徒乘船来此朝拜进香,大门就朝河边开了。寒山寺是佛教圣地,山门朝西开,还表示崇敬向往佛国圣地的意思,因为佛祖在西方极乐世界。

5、我是嘉兴市实验小学的楼严春老师。

6、翻译: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枫桥夜泊作者:张继

7、苏州的桥名更是别致,星造桥、江村桥、下津桥、枫镇桥……它的形状大都呈拱形,河流两岸则是栉比鳞次低矮的房舍,有时我们坐在桥背上,静静观望来往的行人,似乎他们的生活节奏都很缓慢,仿佛他们不是活在现代的都市,而是从天外飞来的一群化外之民。

8、全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9、再向右,一间小屋全是石碑,有岳武穆"文章华国,诗礼传家"的墨宝,也有俞樾的行书"枫桥夜泊"高大的碑文,我们逮住机会,就在那块碑文面前咔嚓几下,难道古人还能听得见咱们的晞嘘。

10、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江苏巡抚陈夔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其时,俞樾虽已八十六岁高龄,仍以其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浑圆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俞樾作书后数十天,便倏然长逝了。

1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此时,我才顿悟出,来这里不仅仅是游览观光一座殿宇巍峨金碧辉煌的千年古刹,更是来欣赏品味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千年画卷。

13、这是千年之前的一首古诗了,唐人张继的诗,抒写羁旅漂泊的愁绪:“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4、(诗词学堂)比学格律更重要的东西

15、“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16、夜里,我躺在姑苏城的一间小旅馆里,想起少年时的那些梦,一个个。白天里看到的枫桥,听到的寒山寺的钟声,此刻更像梦,又遥远又真实,又清晰又迷离。从此,我的名字我的姓氏要化在江南这凄烈的旧画面里,直至终老:顾,寒,山。

17、夜半钟的风习,虽早在《南史》中即有记载,但把它写进诗里,成为诗歌意境的点眼,却是张继的创造。在张继同时或以后,虽也有不少诗人描写过夜半钟,却再也没有达到过张继的水平,更不用说借以创造出完整的艺术意境了。就是: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这个意思。全部的意思是: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意思是: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18、(诗词学堂)诗词创作中的句法

19、寒山寺位于大运河畔的枫桥古镇,创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此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为纪念普明禅师建塔命名。至唐代贞观年间,高僧寒山和拾得由天台山到此修行,故更名“寒山寺”。

20、寒山别院是1993年修筑的,满园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怕,苍松、翠竹、桂花、樱花、腊梅、草坪与落月池、映月亭、愁眠坡、寒山桥、听钟坪、觅诗廊等,景物交相晖映。园中的那座松茂亭内,于1993年立了一块碑,碑文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30岁时用行草书写的《枫桥夜泊》诗。1956年,他的女儿李星华将这幅原作捐献给国家,现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寒山寺内还珍藏着宋代、明代、清代、民国年间以及现代文人学者写的枫桥夜泊诗碑。

二、姑苏城外寒山寺 意思

1、(诗词学堂)五律作法之炼句与字眼

2、两人的问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间广为流传,影响甚广:“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过十年后,你且看他!”

3、(诗词学堂)梦欣楹联讲座:创作楹联的技巧(2)声律

4、出处:《枫桥夜泊》唐代·张继

5、公元1906年(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江苏巡抚陈夔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

6、春暖花开说清明(推荐报刊发表)

7、看到了落月、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听到了钟声,啼乌。看到了这些景色,衬托出了夜的静谧,揭示了夜的深沉。而听到的,则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和寂寞惆怅的思想感情。 《枫桥夜泊》出自于唐代诗人张继 原文如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白话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8、穿过山门,我们来到了寒山寺的主庭园,园内青松挺拔,回廊曲折通幽,左侧的花坛两面嵌有两块石刻,一为明代崇祯年间刻的“寒拾遗踪”;另一为程德全写的“妙利宗风”。妙利指的是初建时的寺名“妙利普明塔院”。这两块石刻概括了寒山寺的历史渊源。

9、张继,中过进士。大历中期,曾任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诗不到50首。

10、姑苏城外寒山寺是张继落第后心情十分地失落,坐船行至姑苏的时候听到寒山寺的钟声,更加增添了郁闷的心情。原句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你这里后面的一句是白居易《长恨歌》里面的,原句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是说,七月七日这天夜半,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长生殿山盟海誓:在天上愿做比翼齐飞的比翼鸟,在地上愿为枝干相接的连理枝,永永世世作恩爱夫妻。诗句写得宛转动人,常为后人引用,以表示对爱情的忠贞。

11、穿过寒山别院,各位看到前面的那座石拱古桥就是江枫桥。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山门前的照壁,黄墙上“寒山寺”三个大字,是由浙江东湖名土陶浚宣所写,字体古朴苍劲,给历经千年风霜的古刹增添了庄重感。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12、后两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说,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13、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14、(诗词学堂)诗词创作中的词语叠用艺术

1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夜泊枫江作者:张继(唐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本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16、“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枫桥夜泊》,意思: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17、后来听到一首轻音乐《月落乌啼》,一开篇就小鸟啁啾,竹笛悠鸣,乌鸦嚷叫,惹尽十分禅意。疑是清晨闯入香云轻绕的寒山寺。那笛声太过脆亮,直击人的灵魂。我一遍遍的听,不能自已。它不是写给寒山寺的曲子是什么?

18、2008年11月,经中国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审定,寒山寺大钟、大碑入选“吉尼斯”名录。

19、"寒山寺,再见。钟声,再见。"

20、经过千山万水,长途跋涉,拾得终于在苏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样鲜艳芬芳,光彩夺目。寒山见拾得到来,心里高兴极了,急忙用双手捧着盛有毒斋的篦盒,迎接拾得,俩人会心地相视而笑。现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图案,据说就是这两位好朋友久别重逢时的情景。过去苏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图画挂轴,以及江南许多地方春节时贴在大门上的门神,内容都是两个人,一个手捧竹篦盒,一个手持荷花,相互笑容可掬,一副逗人喜爱的模样,也称“和合二仙”。据说也源于这个美好的传说。

三、姑苏城外寒山寺是什么古诗

1、人们常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多年来,我一直对姑苏城心向往之,去南方途中,终于见到了这座向往已久的历史名城。

2、寒山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高5米。单檐歇山顶,飞甍崇脊,据角舒展。露台中央设有炉台铜鼎,鼎的正面铸着“一本正经”,背面有“百炼成钢”字样。这里包含着一个宗教传说:有一次中国的僧人和道士起了纷争,较量看谁的经典耐得住火烧。佛徒将《金刚经》放入铜鼎火中,经书安然无损。为了颂赞这段往事,就在鼎上刻此八字以资纪念。

3、(诗词学堂)创作楹联的技巧(1)对仗

4、寒拾殿的楼上是藏经阁,上面秘藏珍贵佛经、书籍共7300多卷。寒拾殿后墙的背面正中供奉的刻有千手于眼观音、韦驮和关公等人物的巨碑,刀法细腻,形象生动。内墙环壁嵌有的《金刚般着波罗密经》石刻和董其昌的题跋41块。这些都是传世珍品。

5、十天半月过去了,拾得没有看见过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为这是从来没发生过的。一天,他忍不住心头的思念,便信步来到寒山的家中,只见门上插有一封留给他的书信,拆开一看,原来是寒山劝他及早与姑娘结婚成家,并衷心祝福他俩美满幸福。拾得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难受。他懂得“朋友之妻不可欺”的道理,所以深感对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后,也决定离开姑娘,动身前往苏州寻觅寒山,皈依佛门。时值夏天,在前往苏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开着一片红艳艳的美丽绝顶的荷花,便一扫多日来心中的烦闷,顿觉心旷神怡,就顺手采摘了一支带在身边,以图吉利。

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朝诗人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不仅脍炙人口,驰誉中外,而且也使这座一千多年的寒山古寺,几近家喻户晓,历久不衰。

7、《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全诗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寒山、拾得有一段对话值得我们品味。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我、骗我,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日: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9、(景区概况—寒山别院)

10、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1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枫江第一楼原来该寺的枫江楼已于三百年前塌毁。这幢建筑是苏州市人民政府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在1954年修整寒山寺时,将苏州城内修仙巷内宋宅著名的“花篮楼”移建于此。花篮楼,在建筑风格上,与众不同,有其一定艺术价值。这样大的楼房只有两根主柱,恰似花篮的提手,承受着全楼的重量,而一般的楼房,起码要有四根以上的柱子。一楼在大梁与前檐的接榫处,换上了两个雕刻精细的花蓝。盘旋而上的螺旋式的楼梯,只依靠一根圆柱来承受全楼梯的重量。

13、全诗集字只有28字,但能直接选用的王珪完整原字只有14个,即:月、满、天、江、火、对、姑、城、外、寒、山、寺、夜、半,其余的都是通过原字部首组合而成。如:“霜”,用“雨”和“相”结合;部民”以“目”和“民”组合等等。字作为正楷,介于颜、柳书体之间。碑石选用了有一定年代的无字旧青石碑,总高5米,宽0.84米,厚0.2米,高66米,每字约13厘米见方。诗碑碑拓于1996年9月已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14、我们无缘创造风景,但也总不该任意去践踏风景。

15、全诗原文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继所作的《枫桥夜泊》。翻译为: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16、俄顷,我们把视线移过这两座桥墩,再向右看,"寒山寺"三个绿色正楷大字,却定定地横排在一面黄底黑边的墙上,十分抢眼,同时它所闪现的十分静穆的气氛,差一点把我们的灵魂给镇住。

17、从“高密东北乡”走出的莫言

18、(诗词学堂)诗词创作中的诗眼

19、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20、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四、姑苏城外寒山寺是哪首诗

1、(诗词学堂)绝句作法:比对法

2、院内的围墙碑廊上,醒目的碑刻书法遒劲古茂,追风逐云,流转顿挫,风格迥异,但内容全是张继的诗《枫桥夜泊》,成为寒山寺里的一大特色景观,给佛教文化增添了永恒的魅力。

3、大殿后测东南角悬挂的这口大铜钟就是由日本山田寒山赠送的,铜钟高80多厘米,直径近70厘米,周围铸有阳文汉字《姑苏寒山寺钟铭》,为1905年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所写。

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继

5、去看寒山寺。我站在小桥上,透过相机的取景器,变换着不同的角度打量着寒山寺门前那明黄的影壁。当年,羁旅漂泊的张继,是在怎样一个凄清寒冷的夜,听到这寺里的钟声啊?

6、“姑苏城外寒山寺”出自唐代诗人张继所作的《枫桥夜泊/夜泊枫江》,全诗原文如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白话文释义: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赏析: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8、这是唐朝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后两句。这是一篇描写羁旅情思的传世名作。人在旅途,远离故乡,夜晚停泊在异地他乡的江面上,心中自然充满乡愁。江边的枫树黑黝黝的,江中一点渔火若明若暗,与难以入睡的诗人无言相对。好容易睡去,半夜又被寒山寺中传来的钟声惊醒。在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抬头仰望天空就好像一层薄薄的秋霜朦朦胧胧,再去看江村桥和枫桥,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苏州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弥漫着淡淡的忧郁与感伤,如泣如诉,读来给人一种悲怆的美感。

9、赵春颂,网名春暖花开,山东省博兴县人,教授级高级政工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工作。在各类报刊发表作品200余篇,著有散文集《老家的枣树》。

10、“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枫桥夜泊》,意思: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不仅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教科书也收录此诗。

11、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枫桥夜泊/夜泊枫江》翻译: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知识拓展:枫桥夜泊/夜泊枫江朝代:唐代作者:张继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译文: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暮色朦胧漫天霜色。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12、(寒山寺创建历史—寒山寺大钟)

13、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本来的意思是孤苏城外冷清的寒山寺,半夜里钟声响传到我的客船,这是张继在落榜以后回想的途中经过寒山寺写的。这首诗意境高远凄凉,透彻的写出了张继他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意思: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14、今年九月上旬,我和青年诗人张堃,从金陵、过镇江,到苏州就整个心灵被这儿保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所吸引,"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的确不是盖的。

15、意思: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16、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17、寒山寺的主庭园左侧的花坛两面嵌长条石刻两块,一为明代崇帧年间刻的"寒拾遗踪";另一刻清末江苏巡抚程德全写的"妙利宗风"。出大雄宝殿,左通普明宝塔和方丈室,右达名闻遐迩的听"夜半钟声"的钟楼,正前方的两层屋宇是藏经楼。远望屋顶,可见唐僧、孙悟空等西天取经塑像群。藏经楼楼上秘藏珍贵佛经,楼下叫"寒拾殿",寒拾殿后墙的背面立一巨碑,刻着千手千眼观音、韦驮和关公等人物。钟楼就在寒拾殿旁。

18、那天下午二时许,我们在饭店门外登车,沿途向西郊出发,车子一直傍依苏州运河向前行驶,一路微风轻拂风轻拂,绿荫处处,使我们的游兴倍增。

19、(诗词学堂)绝句作法:总分法

20、又想起上世纪90年代,广东著名音乐人陈小奇写的一首《涛声依旧》:“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多才的陈小奇,他显然借用了张继诗句里的意境。歌曲由俊朗清秀的毛宁演唱,于是一唱便红遍大江南北。我记得我是在旧式的卡带录音机里听这首歌,一遍遍,不知疲乏。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时光都是斑驳而怀旧的,像老电影,一片又一片,回光返照,打在脸上。

五、姑苏城外寒山寺全首诗是什么

1、(诗词学堂)诗词创作中的布局艺术

2、《枫桥夜泊》中“江枫渔火对愁眠”里面“愁”意思是忧愁。 《枫桥夜泊》唐代:张继 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赏析: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3、(选自1988年11月5日《中华副刊》)

4、我一本正经地胡说一下吧。《枫桥夜泊》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九册第19课

5、大家好!欢迎来到“名师说名诗”栏目。

6、第六块碑是当代书画大家刘海粟的作品。1981年冬,时年86岁高龄的画家把自己关在房内约5个小时,用整个身心完成了一件力作——行草《枫桥夜泊》。刘老完成这件作品后病倒了多天,但他对这幅作品非常满意,认为不亚于俞樾所书。根据刘老生前愿望,这块碑于1994年镌刻完成后置于寒山寺碑廊内。

7、总编|陈松涛编辑|楼秋红

8、(诗词学堂)绝句作法:诘问法

9、现今寒山寺里的古钟已非张继诗中所提及的那口唐钟了。甚至明代嘉靖年间补铸的大钟也已不知下落。一说当时“遇倭变”,销熔改铸成大炮;一说已流入日本,如康有为诗云:“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为此日本国内还曾大力搜寻,但徒劳无功,遂留下千古之谜。如今的大钟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督造。巨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达两吨。钟声宏亮悠扬,余音轰条。

10、“姑苏”两字又苍老又风尘又凛冽又女家子气。后来才知道它是“苏州”的别称。于是便更加迷醉得不得了,因为苏州早已是我向往多时的古城。一定是要去看看寒山寺的,还要守候夜半的钟声。——那时还是十七八岁的光景吧,便在心里暗暗许下了诺言。

11、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

12、喜爱阅读,获阅读马拉松比赛嘉兴赛区第一名;热爱书法,获第十届国际青少年硬笔书法比赛特等奖;酷爱古诗词教学,曾在江浙沪诗词大赛中获奖,参与开发的校本教材《走近国学,相约经典》获嘉兴市一等奖。

13、(普明塔—寒拾殿—藏经阁—钟楼)

14、(诗词学堂)诗词技法36种

15、终于到了。先是在张继当年泊船的枫桥边发了半天呆,看河边青柳垂下丝丝枯絮。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要化在江南这凄烈的景象里。怎么可以这样颓迷,又这样唯美?全因了一句唐诗。

16、从苏州古城坐公交车往西驶至大运河畔,一下车就远远望见黄墙碧瓦、古色古香的寒山寺,听到了那令人心驰神往的悠悠钟声。我的心情立时激动起来,未入古寺,先闻钟声,这就是寒山寺的意境。

17、北宋翰林学士殉国公王珪(1019—1085年)书张继《枫桥夜泊》诗石刻,为张继诗第一石,可借此碑早年失传。为恢复历史遗迹,弘扬民族文化,在海峡两岸有关人士的努力下,于1996年用王珪字迹集成的张继诗第一石又重立于普明塔旁。这要感谢台湾博斯年图书馆,他们无偿慷慨惠赠3000余字的王珪手迹墓志铭拓片,经苏州著名书法家费之雄集字,苏州碑刻博物馆雕刻艺术家时忠德重刻,又向世人展示了张继诗第一石的神采,为了解王珪书体特征和风格提供了实物。

18、唐代诗人张继举棹归里,夜泊枫桥,一首《枫桥夜泊》脍炙人口,寒山钟声传播中外。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佛像雕塑别具一格,碑刻艺术天下闻名,碑廊陈列着历代名人岳飞、唐伯虎、董其昌、康有为等人的诗碑,其中当推晚清俞樾书张继诗碑最为著名。如今的大钟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督造。巨钟有一人多高,外围需三人合抱,重达2吨。

19、就更加忘不掉这一首诗了。一定要去一回寒山寺吧?

20、僧人撞钟之所以要敲108下,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说每年有12个月、24节气、72候(五天为一候),相加正好是10敲钟108下,表示一年的终结,有除旧迎新的意思。二是依照佛教传说,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响108次,人的所有烦恼便可消除。每年除夕之夜,中外游人云集寒山寺,聆听钟楼中发出的一百零八响钟声,在悠扬的钟声中辞旧迎新,祈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