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表达引起共鸣的诗句【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古代表达心灵共鸣的诗句 1、要萃炼出合适的诗歌教学内容,首先要考虑,从何处萃炼。我们以为,合适的诗歌教学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萃炼。 2、给人类示范一种更高更美的境界...

一、古代表达心灵共鸣的诗句

1、要萃炼出合适的诗歌教学内容,首先要考虑,从何处萃炼。我们以为,合适的诗歌教学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萃炼。

2、给人类示范一种更高更美的境界

3、诗歌当中采用的语言,它的特殊性就在于,一方面从总体范围来说来遵循语法规则,另一方面却又从不同角度对句法进行有意识的改造和超越,并力图有所创新。在汉语中,词语的组合的主要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而古典诗歌对于这两种语法手段都有很大的超越。其一为倒装,如杜甫诗中为了强调色彩给人的感觉,将“风折绿笋垂,雨肥红梅绽”说成是“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其二为省略,如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就省略了句中的动词而纯用名词。其三为词类活用,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当中,“绿”字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王昌龄“黄昏独坐海风秋”一句中,“秋”字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短语,指湖面上的风吹来阵阵寒意。鉴赏诗歌时应掌握诗中的特殊句法。

4、但我觉得永宽内心也有难解的迷闷和痛苦。这表现在有的诗中包含有意蕴复杂、难以破解的内容。一首是《最好的礼物献给你》,诗中写道:“这件礼物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这件礼物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这件礼物对他人来说一钱不值/对我自己来说却是美玉无价//这件礼物是我心中的秘密/只有我最爱的人才配得到它/要想知道这件礼物是什么/献给你之后你才能明白”。然而,这究竟是一件什么礼物,究竟打算要献给谁,都没有明言,这就留下了一个扑朔迷离的谜。一首是《寻找》,诗中写道:“失落的烦恼使我心纠结/寻找的困惑使我心迷茫/不再寻找我于心不甘/继续寻找则徒劳无益”。然而,失落的究竟是什么物件,它究竟有多重要,都没有明言,也是一个扑朔迷离的谜。

5、如果能够正确地进行“以意逆志”,就可以不被诗歌表面的文字所迷惑,懂得诗歌的深层意蕴。如晚唐诗人秦韬玉写有《贫女》一诗:“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从表面文字看,说的完全是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子难以嫁出的意思。但深入体味诗人之意,就可以知道作者完全是借贫女不嫁来倾诉心中的抑郁之意,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现象和自身的沉沦下僚表示不满,正如元好问所说:“此韬玉伤时未遇,托贫女以自况也”(《唐诗鼓吹注解》)。

6、打开来吧,你、我的心扉!

7、从这两首诗来看,作者的心中也有“秘密”和“失落”,也有“烦恼”和“迷茫”,这都是使人感到沉重甚至痛苦的情感。礼物与失物可能是确指,即作者内心深藏的一件隐私;也可能是泛指,即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可能有准备献人而未献的礼物,都可能有失落而不能找回的宝物。无论确指还是泛指,都体现着诗的含蓄性及隐晦性特征,都体现着作者心灵世界的多样性和不可知性的特征。

8、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9、统观永宽的诗,博知广识也足以成为他的一大特点。像组诗以外的《“爱”的解析》就是建立在文字学基础上的一首妙诗。设想将来倘有人为永宽的诗做注释,把他诗中涉及但未能详说的知识和典故都细讲一番,那将是颇费工夫,也很有意思的。

10、那些平平仄仄中的酸甜苦辣

11、这四首感人肺腑的爱国篇章,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深感触动呢?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12、(4)郑敏《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解构诗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董乃斌,男,江苏扬州人1942年生于上海。196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任研究员、该所副所长,兼该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专长是中国古典文学。

14、古典诗词,很多人对它想爱却又爱不起来,为什么呢?因为觉得这些与现代生活距离遥远的枯燥文字,难学难懂难记。如果懂得如何鉴赏,古典诗词对人们来说就是一首首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的诗歌,借此可以听到古人心灵的歌唱,大家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同所有的艺术鉴赏一样,古典诗词的鉴赏主要是实践问题,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知音》)。但掌握诗词鉴赏的普遍原理和方法,也对鉴赏的顺利展开与不断深入有很大帮助。

15、关于读诗的理由,欢迎补充!

1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7、下面我们接着看:“山河破碎风飘絮”,这里的絮是指柳絮,风飘絮是指国家就像那狂风中的柳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萍就是浮萍。浮萍本无根,只能随水流而去,正如自己的一生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这两句是比喻的修辞,文天祥借“风飘絮”和“雨打萍”感叹国家的危在旦夕和自己命运的坎坷无依,更加形象生动。

18、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19、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

20、盘算:我们应该如何萃炼教学内容呢?

二、表达引起共鸣的诗句

1、江苏文艺台FM4

2、总之,喜欢读诗,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3、千百年来,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从古至今历朝历代,这首词都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爱国最强音,深深感染了中华儿女,印入了中华血脉!

4、王永宽,1946年1月出生,河南正阳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6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刘世德先生,获文学硕士学位。

5、中达银升(河南)集团有限公司

6、查先生不仅善于表达战争场面的惨烈悲壮,在传达细腻柔情方面,也有不少出神入化的妙笔。1928年普希金为奥列宁娜写了一首八行短诗表达自己的倾慕。下面引用查译的两行:

7、《送李山人还玉溪》唐代 顾况

8、《颂古三十九首》宋代 释道枢

9、《留别凯烈彦卿学士》元代 雅琥

10、就继续来说说那些打动人心的古诗词

11、得到了许多粉丝们点赞或反驳

12、笛子的意象具有隐喻意义,这同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有某种契合。许地山以之表达自己对于所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感受,意蕴深远。由此联想到诗歌的写作,也有相通的道理。永宽引录许地山的这篇散文诗并写出《笛歌》,想必他对于其中的隐喻意义有会心的理解。

13、我们先来看前两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诗的开头诗人便回顾了这一生,回想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亡国之战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这句话是暗示自己已经历过重重磨难,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无所畏惧。

14、惟当击隼去,复睹落雕归。

15、诗人对于诗歌语言予以反复的加工和锤炼,力求以最恰当的字句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中国古代诗人在这一方面留下了许多故事。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说“两句三年成,一吟双泪流”,“推敲”一事则成为了佳话。到了宋代,诗人们更是重视对于字眼或者说句中眼的锤炼,如黄庭坚的“高蝉正用一枝鸣”一句中,“用”字就先后尝试过以“抱”、“带”、“过”等字来替换,但最终还是决定采用“用”字。因为这样有比喻的意思在其中,仿佛是说蝉的鸣叫是借树枝来演奏,全诗的意味因此深远了许多。可见字词的改易往往会给诗歌的韵味带来重要影响,诗歌的用字是鉴赏时应特别在意的地方之一。

16、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1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18、第五任馆长萧乾副馆长启功王楚光

19、我读永宽的诗,第一个鲜明感觉是,他很爱写组诗,组诗的题目是有着内在关联的。像开卷所见的几组十四行诗,写数字,从一至至乃至百、千、万以及“半”,共16篇;写青赤黄白黑蓝紫七色和苦甜酸辣咸五味,共12篇;还有非十四行诗的“人体之研究”,从人之面一直写到人之心,人之手脚,洋洋8篇;“山里生活的记忆”,在总题下有小标题,共13篇,当然也可认为是组诗。

20、诗、小说、戏剧都是文学体裁,或曰文学样式,各具特色,各有价值,而又相通互渗,不必也无从论其高下;但从体量的大小、构造的繁简、编织的难易和生活内容的多寡而言,则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许多作者学习文学创作往往有一个从小诗到小说再到戏剧的过程。永宽是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的,相信应该深明此理。中国古代戏曲正是诗、小说与戏剧的无间综合。在永宽的诗作中存在一定的戏剧因素,拓宽了诗的视野和境界,值得注意,并且宝贵。

三、表达共鸣的古诗词

1、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身上虽然没有象彩凤那样能让两人人比翼齐飞的翅膀,但是心里有灵犀,彼此的心理一点的明白.双飞翼能让两个人比翼齐飞的翅膀.

2、多读诗,增强语感,更能表达心意

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4、教师自主开发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细读诗歌,反复吟诵,用心涵泳,在理解诗句含义、欣赏语言特色、把握表达技巧的基础上,发挥想象与联想,构建诗歌意境,因意逆旨,精心揣度,通过文本和作者对话,体味作者蕴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诗歌或形象、或语言、或技巧、或情感方面的独到见解。这些独到见解就可以作为教学内容萃炼对象。

5、诗歌教学内容该从何处萃炼?

6、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

7、—————节选自《白头吟》

8、盛府持清橐,殊章动绣衣。

9、第二任馆长章士钊副馆长邢赞亭徐森玉陈寅恪谢无量沈尹默商衍鎏

10、多年来我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工作,在李商隐研究方面用力最多,并曾叨任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长。2001年10月在河南沁阳召开“李商隐与中晚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我和永宽都参加了;在此次会议前后,因为会务方面的事我们也有联系。

11、章法说的是诗词的结构。在诗词中,展现的不外乎是主观之情、客观之景以及发生的事,而如何将情景事加以组合,使之成篇,就有赖于诗人的艺术构思,也就是谋篇布局的章法。解读诗词时应注意其艺术结构。如沈佺期《独不见》写一位长安城内的少妇的秋夜相思,全诗如下:“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诗中所写的场景由室内到室外再到辽阳,又由白狼河北回到了长安城南,结尾再次转入室内。全诗结构既严谨整密又顺畅自然,而如果能掌握此诗章法转折变化,对全诗的诗意也就有了深入了解。

12、他的诗作中,有浮现出来的往日的旧梦,有微微打开了的一扇心扉,有欢乐的、感慨的、愤激的、忧伤的等丰富的情感,如同海涅所说的“一齐奇妙地涌出来”,如同许地山所比喻的“从前学的都吐出来了”。

13、供稿:孟令峰、曹增光、路璐

14、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5、“读诗的理由,独独一条就够了:我喜欢!”

16、幽闺勤杼柚,远塞急衾裘。

17、“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论中的核心概念。意偏于主观方面,包括情与理,指主观情感和对于生活的认识;境偏于客观,可分为形和神,指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和内在意蕴。意境是指诗歌所呈现出的主观情思和审美对象相互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境界,它超越了诗歌中情、景、意这些个别元素,所展现的是诗人对于宇宙、人生某种形而上的生命体验。意境的营造,要求诗人作到意与境偕,心与物共,情思与景物浑然一体,能够调动读者的情感,使其进入种审美的状态,引起他们的想像与联想等精神活动,感受到生命的情调和意味。

18、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了诗人与琵琶女的共鸣,里面有非常多的名句,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当然最有名的一句当属“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也就是你问的这句.

19、再谈高中古代诗歌教学内容的萃炼

20、(关键词)古代诗歌;教学内容;《咏怀古迹》(其三)

四、有谁共鸣的诗句

1、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2、“以意逆志”法要求于读者的,是以追求诗人之志为旨归,因此,读者应平心静气,对作品反复涵咏,仔细体味,用真挚的情感来读诗,以求得诗人之用心所在。切忌走马观花,草草而过,那样最终只能是茫然不知或一知半解,甚至是误解诗意。姜夔《白石道人诗说》认为读诗要“以心会心”。元好问《与张仲杰郎中论文》也说:“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可见读诗时不应是一目十行,而应是十目一行。

3、知人论世与西方的社会历史批评方法有共通之处。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中说:“一部文学作品最明显的起因,就是它的创造者,即作者。因此,从作者的个性和生平方面解释作品,是一种最古老和最有基础的文学研究方法。”丹纳也在《艺术哲学》中认为“种族、环境、时代”是影响文学的三要素。可见“知人论世”这种批评方法能够从外在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角度出发,联系诗歌产生的背景和根源,结合诗人生平,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4、上一期,我们做了一期“不读诗的理由”

5、(3)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2

6、大化转无休,虫那得自由。

7、1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清代:王国维(译)行遍天涯,看尽人情。想不到重回故地时,故人已如花飘零。忆当时与她花下别离,相对无言,只有离愁别绪噎胸间,现在只剩绿窗青天如故,却已非当时风景了。2伤离别。江南雁断音书绝。音书绝。两行珠泪,寸肠千结。——《忆秦娥·伤离别》宋代:何梦桂(译)为别离伤感,江南的大雁无法传来你的消息。音讯断绝,我内心愁肠郁结,流下眼泪。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译)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

8、发表学术论文及评论文章100余篇。

9、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10、以它美丽的火焰献给祖国!

11、“叶嘉莹是推动中华诗词在海内外传播的杰出代表,是将西方文论引入古典文学从事比较研究的杰出学者。”“在世界文化之大坐标下,定位中国传统诗学。”这两段,分别引自2008年“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和2013年“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的颁奖词,都是称赞叶先生运用西方文论将中国诗词推向世界的功劳。

12、这里有永宽对人生的深深感慨,凝聚着他的阅历和体悟,是他的心声的吐露。像这样内含哲理、发人深省的句子,在永宽诗集中不胜枚举。记得何其芳曾说,判断诗的好坏,有个直觉的办法,那就是试着读下去,倘能读一遍就让你记住的,便可能是好诗。永宽诗就有不少让我获此感觉,妙思好句纷至沓来,如行山阴道上,美景目不暇给。

13、诗歌蕴含丰厚的知识

14、漫游风尘十年一觉湖州梦,仍像旧时一样久别重逢。四目相对心意相同,却空有灵犀一点通。寻春时恨自己为什么来晚,芳艳的春事尽已成空。恼恨这无情的春风,吹得疏荫绿遍吹尽了姹紫嫣红。

15、可是有些情感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16、译文: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17、上述四点既是诗词鉴赏的四种具体操作方式,又是诗词鉴赏展开的四个阶段。在实际鉴赏过程当中,这四个方面虽然存在着彼此交织共同展开的情况,但对于初学者来说,先认真通读全诗以求明了诗意,再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进而串解诗句并仔细分析字词,最后统一综合来看全诗的风格及意境,四者依次展开逐步深入,也不失为一种鉴赏古典诗词的有效方法。

18、(2)雪莱《诗的辩护》,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54页。

19、《赠封御史入台》唐代 苏味道

20、墓门已经张开口,她却没有在意:

五、与古人共鸣的诗句

1、故事推三独,兹辰对两闱。

2、应关心诗歌的“悦读”粉的要求

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4、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身上虽然没有象彩凤那样能让两人人比翼齐飞的翅膀, 但是心里有灵犀,彼此的心理一点的明白. 双飞翼能让两个人比翼齐飞的翅膀.

5、寻春自恨来何暮,春事成空。懊恼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

6、永宽的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如,按旧的分类法,永宽的新诗有不少可算咏物之作,如《太阳之歌》、《闪电》、《冰山》、《春雨》、《翁仲》、《镜子》、《风筝》、《念珠》、《蜜蜂》、《猴子》、《圆石》、《玩具县官》等。咏物当然要刻画对象物的外在特征,创造出打着作者印记的意象,但归根到底还是要表达作者的心声,或者借以抒写怀抱,或者有所寄托和讽喻,而永宽咏物诗的价值正在于从咏物中引出的见解和思想。

7、十月份即将推出的这期节目以“爱国”为主题。一提到爱国,大家想到的不是屈原的“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国古代文人无论身处哪个年代,身居何职,都始终将国家的前途命运系于己身。

8、——王永宽《诗兴悟语》序之一

9、数尽荷花数荷叶,碧云移过水东桥。

10、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11、从上表可以看出,面对同一首诗歌《咏怀古迹》(其三),不同的教师萃炼出了不同的教学内容。那么,我们就要问:他们萃炼的教学内容都合适吗?下面分情况来谈论。

12、很多人在爱情中都向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状态,从牵起你手的那一刻便不放弃,我决定要一直牵着你的手一直到老死。现在这句话也被当作祝福的话送给恋爱中的情侣。

13、党建网微平台——传播全国宣传思想文化相关信息传播全国各地党的建设相关信息

14、什么是语文教学内容?黄厚江认为:“从学理层面,教学内容应该包括陈述性内容(主要是学习的对象)和程序性内容(也可称之为活动性内容,主要是学习的方式)。”(1)参照黄先生的阐释,我们以为语文教学内容,指的是课堂上语文教师讲授的内容或学生学习的内容以及内容的呈现方式。本文所说的语文教学内容只指课堂上语文教师讲授的内容。

15、永宽之所以请我为这一本诗集作序,本是因为李商隐。

16、(摘要)诗歌表意的多义性、表达的留白性、抒情的婉曲性、意境的蕴藉性等特点,使得诗歌教学内容的确定变得非常困难。要萃炼出合适的诗歌教学内容,必须用“标准”和“考纲”考量,用编者意图考察,根据诗歌思想内容和文体特征考究,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考求。

17、我和永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年入学的硕士研究生文学系同班同学,即所谓中国社科院的“黄埔一期”同期。后来他回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从入学至今倏然已经36年。

18、教学研讨中的心得。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加强同组内其他老师的研讨,从研讨中获取教学内容。例如:其他老师开发的教学资源、教学心得、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萃炼对象。

19、那狂暴的义勇军的攻击,

20、它长大了,一切教师所教的,都纳入它的记忆里,然而它的身子空洞洞的,没有什么。做乐器者把它截下来,开几个气孔,搁在唇边一吹,它从前学的都吐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