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华民俗故事
1、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2、从皇帝到黎民,从老者到幼子,孝无处不在,百善孝为先,希望天下的人,不以自己为尊,不以自己为贫,不以自己为老,不以自己为幼,善待自己的父母,使父母生活有所照顾,精神有所愉悦。愿天下的父母安康长寿。
3、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4、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5、于是人们给夕送去了好几坛烈酒,把夕灌醉后,一个年轻人把它的头砍下来了。谁知,夕的脑袋到哪里,哪里便起火,于是那个年轻人就抱住夕的脑袋跳进了黄河。一样的人们为了纪念把这一天叫除夕。
6、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7、屈原在长期流放中,看到山河破碎,老百姓流离失所,痛心不已。他爱恨交加,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离骚》。
8、中华文化一以贯之,是指的传统文化领域,核心都会回归到阴阳、五行。宇宙之间,有着相同的一套语言、符号。所谓触类旁通,就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源自天地。宇宙不变,本质不改,学术门类虽然有所不同,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等等,但根是相同的。智者所学为天下计,“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正是这个道理。
9、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10、今天是腊月也是除夕,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的要求下,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青少年人才委员会优秀人才代表、中华民俗文化推广小使者黄菲絮(北京)、马玉秋(天津)采用线上形式为大家讲述春节民俗故事。
11、冬至吃“捏冻耳朵”
12、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垢面蓬头,愁眉皱眼,都是大斗小秤欺痴蠢,致使灾屯累自身。
13、屈原生活在一个战火四起,七国争雄的年代。他做过楚国的“左徒”、“三闾大夫”。由于才华横溢,屈原一度很受楚怀王的信任。
14、题目可以是”弘扬中华美德,传播民俗文化“。然后中秋节快到了,可以百度一下中秋节各个民族都有什么习俗,文化。再还可以添加一些名人对于道德文化的名言或看法,还可以写一点现今的有关优秀品质的热点话题或事件,或是古往今来,古人又有哪些良好的品行等等,都可以拓展开详细的进行绘画,加以文字讲述。呼呼,终于打完了,累死我了。。。望能采纳!
15、从此,汝河两岸再也不闹瘟疫了,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16、倒福,到福,新年贴福一定要贴倒福,福气到了,人才能兴旺发达。
17、后来,春节拜年的习俗传到了民间并延续了下来。现在,拜年仍不失为人们沟通感情、互相表达祝愿的一种好方式。
18、以上四个民间传说,人们千古颂扬,代代相传。
19、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20、原来,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红色,见到了红色的东西,它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一见红袍老人和周围的红色,年的胆儿都吓破了,夹着尾巴赶快逃跑了。
二、中华民俗故事电子书
1、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
2、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3、放桔灯——“放桔灯”的风俗,至少有一千年的历史。传说南宋建炎年间,金人南侵,康王赵构从海上逃走。逃到台州章安,寄宿在祥符寺中。
4、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分别是《牛郎织女》,巜梁山伯与祝英台》,巜孟姜女哭长城》和巜白蛇传》。这四个传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每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都动人心弦,催人泪下。
5、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6、看后,晋文公感到很内疚,悲痛万分,追悔莫及。下令改绵山为介山,将一山岗定为他名义上的封地——介公岭,将介子推母子隐居的岩洞改建成介公祠, 并立“介庙”于绵山脚下柏沟村南的柏树林之中,又命将定阳县改名为介休县。
7、中国传统小故事2:铁杵磨针
8、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9、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桓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桓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
10、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11、夜里年像往常一样来到村里,准备找点吃的。突然从一家院子里传来了“噼里啪啦”的巨响,年吓得浑身发抖,再也不敢向前了,这时院门突然“哐当”一声打开,只见屋子里高高挂起了红灯笼,到处亮亮堂堂,红红火火,身穿一身红袍的老人厉声大喝:“年,你这妖孽还不快走。”
12、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桃园三结义》|晓麓姐姐讲故事NO.24
13、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忽然看见一个小吏慌慌张张地从府库中溜出来。张乖崖喊住小吏,发现他鬓旁头巾上藏着一枚钱。经过追问盘查,小吏搪塞不过,承认是从府库中偷来的。
14、转眼到了第二年,农历二月初一这一天,恰逢是人们赶集的日子。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异常,这时一位老婆婆背着一布袋的东西,边走边吆喝:“卖金豆了,卖金豆了...”金豆!人们一听,纷纷围了上来,争着去看老奶奶卖的金豆,老奶奶从布袋里掏出一大把黄玉米来,说:“这不就是金豆吗?”
15、除夕的由来,以前有个怪兽叫夕,每当过年的时候就会出来兴风作浪,后来有个叫共工的人将它消灭,为了纪念他,有了除夕。
16、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秭归)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
17、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8、当小姑娘敲门敲到村东头的一家的时候,门开了,一个老奶奶拿出食物来招待她。
19、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我生活在河南大平原一个很是平凡的村里,村子不大,满共百十户人家,所以村子里有个什么事,不出一个小时,那是人尽皆知。
三、中华民俗故事
1、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2、本想着这没啥了,谁知道半个月后,李大伯早起一看,鱼塘上漂着一片死鱼,不知是谁,竟然用药毒鱼,索性药量没给足,没能毒死整塘的鱼,这一下可气坏了李大伯。
3、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4、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居住在靠近边塞的地方。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许多匹良驹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5、端午:五月初吃粽子,划龙(屈原)。
6、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7、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8、Unit2Colours!(预习2)这些颜色听起来好有趣!
9、Unit2colours(预习1)很高兴认识你!
10、子路做为一个贫民,生活艰难,还心念父母,不怕辛苦,百里负米,以此孝养,实在难能可贵。戏彩娱亲——老者之孝老莱子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非常孝顺父母,不仅照顾好父母的饮食起居,还想尽办法让父母开心。老莱子已经七十多岁了,头发也花白了,父母看到儿子也这么大了,感叹自己时光不多。看到父母忧愁,老莱子想着法子让父母高兴。有一天,他做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嬉戏玩耍,动作滑稽,言语幼稚欢快,神态天真可爱,父母看到呵呵而笑,开心不已,老莱子见此也甚欢喜。
11、道化阴阳,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即可分为显学和隐学,都是虚与实的结合,否则只能走向极端。
12、小和尚泰钦聪明过人,一次却因喝酒违犯了寺规面临被逐出寺的后果,法眼禅师当众出了道题,众和尚回答不出。泰钦在明白了师父其中的含意后,说出了正确答案。
13、Unit1Hello预习1
14、相传很久以前,熊岳城郊是一个海滩。海边有一个贫苦的家庭,只有母子相依。母亲为儿子的学习努力工作,儿子决心用功报答母亲的好意。然后儿子乘船去京城参加考试。许多年过去了,没有关于儿子的消息。母亲非常着急,每天都去海边看看。
15、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16、《梁山伯与祝英台》讲的是:梁山伯与化成男装的祝英台同在一个学校读书,二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两年后学习期满回家。几个月后,梁山伯去拜访祝英台,才发现祝英台是一个美丽妙女。梁山伯请人去祝府提亲,但祝员外看不上穷书生梁山伯。他把女儿许给了富家的马公子了。山伯知情后气得一病不起,愤然离世。
17、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是我的剑从这儿掉下去的。”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8、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19、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20、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之每当这个时候,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贴上红彤彤的春联,祈盼来年的生活红红火火,风调雨顺。大家见面都会说一句“过年好”,其实在古代人们见面除了问好,遇到长辈还要行拱手礼或是抱拳礼,就像这样(做动作)当然还有要磕头的,那头磕的越响,压岁钱拿的就不会少。
四、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故事
1、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2、从前有一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朝里奸臣得宠,忠良受害,闹得国家贫穷交加,百姓怨声载道。有一天,人称“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见皇上,言明他有个好主意,能使皇上长生不老。皇上听后,满心喜欢。忙问:“潘爱卿,有何妙法,快讲与朕听!”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延年成神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师,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吃到百种饭,不就如愿以偿了吗?”皇上听后连连点头,即出告示,举国招选。
3、强调一下,并不是说,古代文化都能囊括进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这一点,很多人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
4、中国传统小故事1:孔融让梨
5、(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6、贴春联——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7、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8、汉大将樊哙有紧急公务赶到京城,却得知汉武帝刘邦连日睡大觉不理朝政。樊哙便一路冲开御林军的拦阻,闯进皇宫内院,那么后在樊哙的直言相劝下,刘邦幡然悔悟。立刻整衣上朝。
9、上下五千年,聆韵每一天
10、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桓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桓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11、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12、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13、(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14、晋文公一行到了绵山下讫堆头的下马泉,派人上山百般呼唤,只有山谷回声,不见介子推出林相见。这时,晋文公要急于见到介子推,想到他是孝子,如果火焚绵山, 介子推为保全老母性命,一定会背母出山。结果大火烧了多日,还不见介子推的踪迹。
15、微课制作:嘉善县天凝小学周梁英
16、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7、关于大年初一拜年的说法给大家分享完了。感谢大家的聆听~
18、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现在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过年”。
19、中国传统小故事7:亡羊补牢
20、一位老婆婆对他说:“老人家,你还是跟我们一起躲起来吧。年那么厉害,村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不是他的对手,你一位老人家,怎么可能赶走他呢?还是跟我们逃命吧!”
五、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故事
1、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2、中国汉族没有一个为全民族所信仰的宗教,但远古时期传下来的"万物有灵"的观念,对大自然的崇信,始终影响着中国汉族的信仰民俗。由于认为世上存在着主宰物质世界的、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识的神灵,所以中国汉族历来信仰"神仙"。古代中国汉族崇拜的神仙众多。
3、对于一些自然现象,认为雷公是司雷之神,电母又称“雷婆”,是司闪电之神,丙师是司雨之神,箕伯是司风之神,回禄是火神。
4、中国传统小故事4:毛遂自荐
5、爆竹,圣兽貔貅到了这天会出来,为了吓它,点爆竹,有点类似打草惊蛇的意思
6、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程咬金、尉迟敬德等人立下汗马功劳。随着李世民帝位的稳固,元老们也开始居功自傲起来了。尤其是程咬金,总觉得自己追随李世民最早,劳苦功高无人能及,满朝文武,他谁都不放在眼里。鄂国公尉迟敬德也认为自己功不可没,与程咬金相比并不逊色,所以两人针锋相对,关系逐日恶化。
7、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
8、这时,伍子胥的亲信按他生前嘱咐,去象门挖地三尺,果然挖到许多可以充饥的“城砖”。原来这是当年伍子胥督建城楼时暗地设下的“屯粮防急”之计。从此以后,每逢过年,当地家家户户都要蒸制像城墙砖样的糯米年糕,以祭祀伍子胥的功绩。
9、后来,人们把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每逢这天,家家户户吃粽子,喝雄黄酒,人们在江河上赛龙舟,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崇敬。
10、赵构十分高兴地说:“肤看京中的鳌山灯,也没有这么有趣啊!”他要侍从们跟着凑热闹,买了两船桔子,取出桔肉让大家吃了,留下桔壳制作桔灯,放在江上漂浮,玩了个通宵。
11、七郎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晓得后腿被猎狗咬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12、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13、到了腊月的最后一个晚上,夕又冲下山,来到村子里。年从天而降,落在夕的面前喝道:“不许在人间继续胡作非为,快跟我回天庭复命!”夕哪里肯听,大吼一声,冲上前来,与年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14、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锽锽的响声很大。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紧紧捂住。他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15、孟姜女一听,不禁放声大哭。她边哭边双手拍打城墙,高喊着“范喜良”的名字,孟姜女哭一阵惨死的丈夫,骂一阵残酷的暴君。突然,天空中风暴嘶吼,大海上怒涛翻滚,紧接着,天崩地裂一声巨响,一段万里长城塌了,从里面露出一具白骨。孟姜女守着这白骨一连哭了七天七夜,之后将寒衣烧掉,只见那寒衣缓缓飘起,又渐渐下落,围着孟姜女转了三圈,之后便稳稳落下,覆盖在白骨上。
16、怪兽下到人间,马上找了一个大山洞,进去倒头便睡。不一会儿鼾声如雷,震得山谷里乱石横飞。
17、中元:七月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8、“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19、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20、太白金星本来就不满玉帝的做法,一看这地上处处都是开着花的、黄灿灿的金粒,就把拂尘对着山头绕了三下,那座山立刻不见了。神龙抬起头来,冲向天空,又下一场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