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腊八粥的名句
1、由于时间关系,《腊八粥》第二课时的教学,主要还是重在以文本细读带动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感受作者如何围绕“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小练笔的完成和检测,只能留待课后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馋”的形象特点。
3、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赏月、祭月、吃月饼、喝桂花酒、燃灯、花灯会、观潮、烧塔、玩兔爷、摆宴席
4、熬:熬药熬粥熬夜煎熬熬磨
5、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6、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7、花生仁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8、这篇课文是沈从文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作者用细腻、生动、有趣的文字,描写了小孩八儿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也描绘了一幅腊八节的风俗画,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和乡情,令人回味无穷。
9、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10、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歌颂项羽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末句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选自文天祥《正气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具体章节记不住了。“人死了算什么?脑袋掉了碗大个疤,二十年后还是一条好汉!”——好像是阿Q说的吧……人可以被打败,但是不能被打到!——选自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11、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12、预设1: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13、本文以“”为线索,写了八儿粥——粥——猜粥一一粥的情节,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14、精读赏析,分析人物形象。
15、学生七嘴八舌地从天真、可爱、淘气、贪吃等角度解读着八儿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最后,我们从八儿的天真、可爱、淘气、贪吃等形象中转出来,慢慢聚焦到八儿的馋样儿上。于是,学生就带着“作家如何写出了八儿的馋”的阅读任务,开启了“盼粥”部分的文本细读。
16、《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7、嘟:dū(嘟念、嘟囔、嘟嘟响)
18、(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女生齐读第15自然段,画出相关词语。
19、(1)默读课文,明确等粥与喝粥部分所对应的段落。
20、教师引发思考:这篇课文中作者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描写腊八粥的词
1、编写:向晓曼/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滨湖校区
2、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3、看拼音写汉字。(1)我最喜欢吃糖炒lì()子。
4、沈从文的《腊八粥》中,哪一句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最形象?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5、译文:今天邻居把腊八粥送给了我,越发觉出江边小村春的气息。
6、学习“分粥”部分,学生们从八儿对腊八粥的分配策略(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中感受到了八儿的“馋”,从八儿分粥时得寸进尺的试探(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中读到八儿的“馋”,从八儿一声轻、一声重,不厌其烦的“妈,妈”中读出八儿无数次和妈妈商量中的“馋”,从对八儿得寸进尺地继续分粥(给自己多分,给家人少分)的想象中感受到八儿的“馋”……同时,也在对“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的联想中,读到贫苦年代家中长辈对晚辈那种善意而充满爱的谎言,从妈妈面对八儿烦人的分粥话语时“是啊!孥孥说得对”这样的回答中读到妈妈对八儿的爱。
7、我的信息来啦:收到的人春风得意,阅读的人工作顺利,储存的人爱情甜蜜,转发的人大吉大利,删除的人依然好运气!愿好运永远缠上你!祝你腊八节愉快!
8、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比喻)
9、(3)再分角色读,要读出八儿的天真可爱和妈妈对他的宠爱。
10、文章中有许多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感受。
11、课后习题一: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12、古人庆祝“腊八”是为了()
13、预设1:作者通过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喜爱,写出了腊八粥的美味。
14、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
15、(1)分角色朗读第9~11自然段,思考:八儿开始计划怎么分粥?后来又想怎么分?为什么变卦了?(体会八儿的馋嘴、可爱)(板书:计划分粥)
16、《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17、请同学们分成男女两组比赛,在每组每人5秒内说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活动)
18、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19、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分清详略并体会详略安排的效果。
20、预设:这样好看的粥一定非常香甜美味。
三、关于腊八粥的佳句
1、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
2、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
3、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4、人间有兴废,何事独伤神。
5、中元节农历七月十四日或十五日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
6、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整篇课文描写了八儿看粥等粥的馋样。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吃粥的状态:“大匙大匙朝嘴里
7、(3)文章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八儿的猜想?
8、预设2:八儿后来改主意要吃三碗半,表现出了八儿的馋嘴、可爱。
9、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10、粥:江米粥八宝粥粥少僧多
11、能概括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分辨课文内容的详略,并领会这样安排详略的好处。
12、腊:là(腊腊肉、寒冬腊月)
13、思考与讨论:几位名家写腊八粥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呢?
14、叹气——叹息搅和——搅拌
15、(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
16、七夕节农历七月七日香桥会、接露水、祭拜鬼神、祈求姻缘、斗巧、听悄悄话、结红头绳、净水视影
17、沸腾——沉寂整齐——杂乱浓稠—稀薄
18、(1)“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对腊八粥产生甜甜的腻腻的感觉,说明了腊八粥十分美味。
19、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0、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四、关于腊八粥的名言名句
1、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2、(2)妈妈煮的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画出相关词语。
3、虎口余()死存()羊补()不可()门而入
4、(1)强调课文文体——小说,明确小说是塑造人物的文字艺术,说说文中八儿给人留下的印象,聚焦八儿的“馋样儿”。
5、出处:清代道光帝《腊八粥》
6、脏:脏土脏水脏话脏字脏兮兮
7、劲:jìn(费劲)jìng(劲敌)
8、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9、《已卯腊八日雪为魏伯亮诗》——虞集(元)
10、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11、“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12、第一部分(1):总写腊八粥对人的吸引力,从孩子到老人都喜欢腊八粥。
13、预设2:作者主要写了八儿盼着吃腊八粥的种种表现。
14、第一部分是课文第1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话就令人印象深刻,用“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代替“各个年龄段的人”,既具体又典型,加上排比与反问的修辞手法运用,语言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烘托出了腊八粥的美味诱人。接着,第二句话具体描写了腊八粥的食材用料、熬制过程和品尝腊八粥的场景,描写细腻,想象生动,色香味俱全,简直要令人垂涎欲滴。这个语段,充分体现了沈从文写作的文字表达功力,堪称典范。
15、一衣带()落石()生入()里逃()离死别
16、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17、——八儿分粥,可谓“得寸进尺”,“贪心十足”,这也写出了他十分渴望喝粥的心情。
18、张朋咽(yānyàn)喉肿痛,什么食物都难以下咽(yānyàn)。
19、聚焦第一自然段,联结经验,迁移练笔。
20、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五、描写腊八粥的好句
1、出示:栗子会稀烂到认不清楚了把,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起来总已是面面的了!……
2、学生在我的提示下,立即明白,作家之所以将“猜粥”和“看粥”写得如此细腻,写得如此明知故“猜”,“猜”得如此不由自主;写得如此明知故“看”,“看”如此得心醉神迷,还是为了凸显八儿的“馋样儿”。
3、整齐——凌乱反抗——屈服
4、手无寸()证如()清水()而不()事求是
5、第一部分(1):人人喜爱腊八粥。写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程度以及怎样煮腊八粥。
6、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夸张)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8、提示:“魔鬼藏在细节里”,八儿的“馋样儿”,也藏在细节里。先读出语言、动作、神态细节中看得见的“馋样儿”;再由教师引导,通过对八儿母子语言的细读,感受八儿的“馋样儿”。
9、(2)发现喝粥部分只写了“晚饭后”的场景,对喝粥现场的描写,少之又少,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10、第2至8自然段描写的是八儿盼粥的场景。先写八儿“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然后写八儿和妈妈的一段对话,表现出他的急切心情。
11、思考与讨论: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腊八粥”,可是作者为什么用这么多文字详写八儿等粥的过程,而不是重点写喝粥的情景呢?
12、《途中寒食》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3、腊八腊冻掉下巴。
14、过渡:美味的腊八粥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都馋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的人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的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我们首先来学习“盼粥”这一部分。
15、过渡:八儿多么想让妈妈早点给他端上一碗喷香的腊八粥啊,那么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么吃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想粥这一部分
16、每次放入食材后,要用筷子按同一个方向搅拌一会,这样可以使水食材空气更好的接触,减少熬粥的时间,让口感更好。
17、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腊八粥》这篇课文作者也用“满蕴着温柔”的委婉尽意的笔致,抒写着母亲煮腊八粥的往事。
18、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19、母亲熬的腊八粥在锅里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枣子的甜香,米的幽香,各种香气四处弥漫,让人沉醉。
20、④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中的反问句?八儿对腊八粥虽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