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浣溪沙类似的诗
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出自: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诗词|曲赋|图文|其他
3、吟一首新作的诗词喝一杯酒,
4、台湾著名的散文家林清玄,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谈《清欢》。后来,他的文章走红,一些人又把“人间有味是清欢”和林清玄的名字挂上了钩。
5、然而词人不说心情之无聊,却咒晓阴之无赖,进一层渲染了气氛之寂寞凄寒。主人公也许刚刚从梦中醒来,睡眼惺忪,室内画屏闲展:淡淡的烟霭,轻轻的流水。在周围阴氛的罩笼下,幽迷淡远。
6、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7、意思: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原文:《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作者)晏殊(朝代)北宋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8、急雨频摧又惹风,满林花谢了春红。
9、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10、同学是晏殊的浣溪沙还是苏轼的浣溪沙?追问:苏轼的追答:此诗是苏轼被贬之作,却毫无悲伤,郁闷之情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美丽,安宁的画面。下阕借景抒情,"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意为门前的流水还能自东向西倒流,谁说人老了就不能焕发青春呢?表现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面对生活的思想感情(我的地势西高东低,所以水一般是自西向东流,作者却看到门前流水尚能西,暗含着时光倒流)追答:好了哟同学记得采纳哦谢谢。
11、词人将“梦”与“愁”这种抽象的情感编织在“飞花”、“丝雨”交织的自然画面之中。这种现象,约翰·鲁斯金称为“感情误置”,而这在中国词中则为司空见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诗人们心中存有一种感情,移情入景,便往往设想自然也带着这份感情。“以我观物,而物皆著我之色彩”。“自在飞花”,无情无思,格外惹人恼恨,而反衬梦之有情有思。最后,词以“宝帘闲挂小银钩”作结,尤觉摇曳多姿。
12、全词用删韵,一个邻韵(先、元、寒韵等)的字不掺杂。
13、水岸莺飞衔柳绿,丛林花谢了春红。
14、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
1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6、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17、你让我到另一个男人身边去,爱上他,然后杀死他。家国是你们的事,我又能得到什么?
18、上片写晨起之感和室内之景,语言幽婉而含意深邃。词的起调很轻,很淡,而于轻淡中带着作者极为纤细锐敏的一种心灵上的感受。漠漠轻寒,似雾如烟,以“漠漠”二字状漫弥而上小楼的轻寒,一下子给春寒萧索的清晨带来寥廓冷落的气氛。与“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意蕴相似,而情调之婉妙幽微过之。
19、词曲极艳,却也空落。见花不见人,算不得好词,但从中看到后来对温庭筠等的影响。精美深幽初显端倪
20、此词上片写在春天的早晨独上小楼,空房内画屏竖立,显得格外清幽。下片写倚窗所见,待慢慢挂起窗帘,观落花轻飘,细雨蒙蒙,触目伤情,抒发了淡淡的春愁。
二、两首浣溪沙的不同
1、血流成河,山河易主。西施是其中最艳红的血,雪一样白的新纱上刺目的红,点染江山。
2、临:挨着,靠近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朝代:宋代作者:苏轼原文: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译文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3、过片二语,气象宏阔,意境莽苍,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语本李峤《汾阴行》:“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作者不欲刻意去伤春伤别,故要想办法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4、此词以柔婉曲折之笔,写一种淡淡的闲愁。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一份闲愁。不知何时何处,它即从你心底无端地升起,说不清也拂不去,令人寂寞难耐。词人们又总是能更敏锐地感受到它,捕捉住它,并流诸笔底。而此时,又必然会渗透进他们对时世人生的独特感受。冯延巳的《鹊踏枝》写出了人人心中皆有的这般闲情,却也包蕴着一种由时代氛围所酿成的说不清、排不开的愁绪。
5、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7、*此词写谢雨路上所见之景,于前后对比、温馨的画面之中隐含了词人欣喜的心态。上片中红、绿、黄、白等色彩和谐搭配,动景、静景巧妙结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运笔灵动、构思精巧。
8、梦幻繁华终是空,林花谢了叹春红。
9、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10、曲径莺歌起伏中,小桥流水映苍穹。
11、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
12、。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13、此词是一个歌姬自叹身世命运,作者代为立言。描写了女主人百无聊赖且心事重重之状。
14、凝神恍惚中,他仿佛消失在清迷幽幽的画景之中,又仿佛还依回于渺茫、流动的梦境之中。这种主观幻觉,正是由于幽迷宁静的氛围与主人公此时此刻心境的浑然一体所致。是情与景融、意与境浑的佳句。
15、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16、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17、上片起调不做任何铺垫,直言年华有限,稍纵即逝,以精炼的语言表达富有深度的哲理,让人不觉为之一振。紧接着,词人将离别看成是平常事,可见人的一生离别之多,因而“易销魂”,但词人转而又写“酒筵歌席莫辞频”,表达人生短暂,莫为离别伤神,应当及时行乐的思想。
18、③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19、曲径莺啼鸣翠色,桃林花谢了春红。
20、乍暖还寒二月风。人间况味几时浓。
三、《浣溪沙》是诗还是词
1、浣溪沙嵌句:林花谢了春红
2、用诗韵、不使用邻韵的唐宋词
3、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4、堆绿沈凝杨柳风,翠烟接远碧连空。
5、《浣溪纱·纸鸢》二首 其二(当代·陈忠平)
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7、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8、湖水波连呈碧色,桃林花谢了春红。
9、“一向年光有限身。”,劈空而来,语甚警炼。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有撼人心魄的效果。紧接“等闲”句,加厚一笔。词中所写的,不是生离,更不是死别,而只不过是寻常的离别而已。“等闲”二字,殊不等闲,具见词人之深于情。
10、怅恨不逢如意酒,寻思难值有情人。
11、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12、首句新词伴酒,仿佛颇有兴致,紧接着话意转折,景物依旧,亭台依旧,但人却已年迈,不复当年,如西沉的夕阳,时光不复。下调中,“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将诗人的愁绪增添的更加浓厚和强烈,面对落花归燕,触目伤怀,抑郁难解,孤独寂寞之中,只有徘徊香径,在记忆中寻回逝去的年华而已。
13、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14、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沉檀。
15、江绕黄陵春庙闲,娇莺独语关关。满庭重叠绿苔斑。阴云无事,四散自归山。
16、修竹千竿诗有味,曳荷十里韵无穷。
17、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冬天日子里,作者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18、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19、文~抱风落日彤云染暮鸦,月移竹影上窗纱。今年到此不闻蛙。一段馨风拂细柳,几声灵雀动闲花。谁家茉莉沁天涯?
20、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四、类似浣溪沙的古诗有什么
1、④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3、临江仙 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天仙子 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4、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西风渐紧,寒意侵人。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
5、——欧阳修/朱淑真《生查子·元夕》
6、此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了词人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上片描写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写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
7、麋鹿逢人虽未惯,猿揉闻鼓不须呼。
8、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9、《浣溪沙》晏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0、⑥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11、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12、一曲新词酒一杯(第三部),去年天气旧亭台(第五部),夕阳西下几时回(第三部)?
13、这首词又是《珠玉词》中的别调。大晏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在本词中,作者却一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深刻沉着,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
14、《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15、紫燕归来寻旧梦。黄莺婉啭远山中。
16、雨乱胭脂仄径东。溪头烟树淡朦胧。
17、......喜欢的可写,不喜欢的可绕行,练笔不是作业,三天写作时间。
18、“古之伤心人也”的秦观,年少丧父,仕途抑塞,于新旧党迭为消长之际,一再受到排抑,满腹满腔人生的遭际感慨,泛化为一种凄怨感伤的心境意绪而弥漫于词作之中,呈现出含蓄蕴藉、窈深幽约之美。此词曲折传情而凄清婉美,《词则大雅集》卷二称“宛转幽怨,温韦嫡派”。
19、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0、从文学体裁来说这是一首词,浣溪沙题材风格属于伤春词。*天仙子*张先《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五、《浣溪沙》是什么题材的诗
1、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2、园柳回看辞晓绿,林花谢了别春红。
3、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
4、玉碗冰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5、问题:晏殊的浣溪沙不押韵,是怎么回事?晏殊的浣溪沙中,杯,台,回韵脚不同怎么算押韵呢?算换韵吗?
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7、本专栏音频资源来源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经非常知名的栏目《阅读与欣赏》。暂时没有与音频对应的文字资源,以下文字,仅为大家欣赏和理解提供参考。
8、次句“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作者心头更添一层秋意。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绪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窗户关上了,黄叶自然不会再来叨扰,但作者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孤寂的感受使作者触景生情。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很长。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
9、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亭台依旧、繁花落尽、旧燕归来,表达了韶华易逝、难以挽留的哀愁之情,生发出内心的失落、惆怅、孤独与寂寞。
10、薛昭蕴,字澄州,河中宝鼎(今山西荣河县)人。王衍时,官至侍郎。擅诗词,才华出众。《北梦琐言》:薛澄州昭蕴即保逊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风。每入朝省,弄笏而行,旁若无人。好唱《浣溪沙》词。
11、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在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
1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3、《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14、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15、这种押诗韵却不符合词韵的词有不少,不仅仅是宋朝,在清朝人也有用诗韵不用词韵的情况,例如顾太清的这首《喝火令》:
16、下片写倚窗所见,转入对春愁的正面描写。不期然而然中,他的视线移向了窗外:飞花袅袅,飘忽不定,迷离惝恍;细雨如丝,迷迷蒙蒙,迷漫无际。见飞花之飘缈,不禁忆起残梦之无凭,心中顿时悠起的是细雨蒙蒙般茫无边际的愁绪。本写春梦之无凭与愁绪之无际,却透过窗户摄景着笔于远处的飞花细雨,将情感距离故意推远,越发感生出一种飘缈朦胧、不即不离之美。亦景亦情而柔婉曲折,是“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人玉屑》卷二十一引晁无咎语)的佳例。
17、又起情思任由风,林花才谢了春红。
18、词韵基本是诗韵的邻韵通押,但是诗韵和词韵多少有一点差别,例如(十三元)、(九泰)、(十一队)、(九佳)、(十灰)等都在词韵被分成了两半。所以作词使用这几个诗韵的韵部时,按照词韵来检查,很可能就落韵了。这是我们欣赏古人词作时要注意的问题。
19、透过窗子看去小院内的春色已经很浓重,但内有卷起珠帘的屋内影子沉重,依靠在小楼内只能沉默无语的弹琴。远处的山在暮色中隐隐约约,细风吹动细雨,梨花似乎承受不住风雨意欲凋谢。
20、久别情尤热,交深语更繁。故人留我饮芳罇。已到鸦栖时候,窗影渐黄昏。
下一篇:带孤字的古诗词【精选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