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菱角上市的文言文
1、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
2、公年未告老于朝,不许,请之不已。元丰二年二月,加太子少保致仕。时年七十二矣。退居于衢,有溪石松竹之胜,东南高士多从之游。始公自杭致仕,杭人留公不得行。公曰:“六年当复来。”至是适六岁矣。杭人德公,逆者如见父母。
3、蜀之鄙⑧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⑨,何如?”富者曰:“子何恃⑩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⑪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4、(5分)①关心国事;②使用职权但不欺骗大众;③因势利导但不迎合大众;④尊重自己,尊重别人。(每点1分,答对4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5、C.纯粹轻盈心甘情愿D.单纯轻盈坚定不移
6、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①刺②之,不得,便大怒,举以③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④齿蹍⑤之,又不得。嗔⑥甚,复于地取纳⑦口中,啮破⑧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⑨可论,况⑩蓝田邪?”
7、C.批评彩排书籍D.缺乏诞生徘徊
8、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10、A.8B.12C.18D.28
11、A.打扮—装扮B.独断—武断
12、间断——连续娴熟——生疏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4、C.立春大雪D.春分大寒
15、“这桃子又吃不得哩。”
16、菱角生长在水中,而不是生长在土里,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扩展资料寓意:
17、参考答案(上下滑动看完整答案)
18、“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
19、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28~33题。(15分)
20、(注释)①公仪休: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复姓公孙,名仪。②相鲁:做鲁国宰相。相,做宰相。③嗜:喜欢,喜爱。④受:接受。⑤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⑥唯:正因为。⑦即:假如。⑧下人:迁就他人。⑨色:脸色。⑩枉:歪曲。⑪免:罢免。⑫给:供给。⑬既无:若不。⑭虽:即使。
二、有关菱角的文言文的注释
1、(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③炳烛:点燃蜡烛照明。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炳,光明,显明。④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⑤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昧行: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2、王老大就闭了眼睛去睡。但还要一句——
3、语用+默写+诗歌+断句+图文+小说
4、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诗经·卫风·氓》)
5、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一大题材,历年来在全国语文高考卷中一直是考查重点,而且,最近几年的考题越来越灵活。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应试能力,开设本栏目。栏目分为:编者寄语、文本研读、知识建构、试题解析、反馈检测及相关链接六个板块,希望能为广大师生提供教与学的有效辅助。
6、“哈哈哈,桃子玻璃做的!”
7、奶奶叫“我们”五天测一次苗儿的高度,目的是什么?()(2分)
8、(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卷九十七)
9、看拼音,写词语。(4分)
10、从四个“有的……”组成的排比句,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之多,样式的新颖有趣。这些细致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11、《桃园》是废名抒情诗“诗化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把文言文的简约诗化与现代白话的灵动跳跃奇妙的糅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古典美学的精神气质。例如:“你这日头,阿毛消瘦得多了,你一点也不减你的颜色!”“王老大一门闩把月光都闩出去了。”随着人物思绪的跳跃,行文也呈现出一种诗性的跃动,句子与句子之间思路断隔,生活的情景幻化飘忽转换的意象。
12、B.两首诗都写了诗人对屈原的凭吊,分别用“特”“深”强化和渲染这份凄怆之情。
13、(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14、北人生而copy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5、(注释)①中:射中。②镞:金属制作的箭头。③视:看,观察。④因:就,于是。⑤更:再。⑥终:自始至终。⑦右北平:古地名,今河北境内。
16、(零七八碎)零散没系统的事情或没有大用的东西。本文中指杂拌儿之类的零食。
17、金桂在和香菱对话时,多次进行了推理。请选择其中一次,写出其完整的推理过程,并指出其结论错误的原因。(6分)
18、(译文)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劳累地思索着,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降低身份对待下面有贤能的人,对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19、正月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20、“现在哪里有桃子卖呢?”
三、菱角的古文
1、正月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2、⑧要说的是,“文”与“穷”没有必然联系,“文能穷人”在逻辑上是不严的,既不是事实,也不是真理,还是少提为妙,不要吓退了一些未来的爱书人。
3、C.赵抃上疏请求起用被贬的吕诲等正直敢谏的臣子,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4、A.陶醉凝重刺谓B.陡峭朦胧抱怨
5、①奈保尔在《米格尔街》中写道:生活如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横八字巷里的人们也是。他们生活在那个荒凉又贫瘠的年代,随波逐流地游荡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从来没有“希望”这个奢华的词语,却也竭尽所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出了动静。
6、不能删去。①如果删去就不能体会出通往太阳的路的宽广。只要努力,做出贡献,就能成功。②如果删去,语言也不够严谨。
7、王老大一门闩把月光都闩出去了。(月光透明无形的,但在废名的笔下变得可触可感可“闩”,变得真实而生动,这种写法显得月光特别多、特别美。)闩了门再去点灯。
8、解答此类题关键是解读出题干中的两个关键词:“生活的苦涩沉重”“生命的温情”。所以解读时既要例举父女处境艰难处境的例子;又要概述出文中温情温暖的例子,并指出其“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温情”,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即可。
9、C.京津高铁D.京杭高铁
10、②但文中阿毛爱桃树,栽花招女孩子们来玩,不在乎游人们摘她家的桃子,甚至还慷慨相送的纯真善良品性,以及阿毛生命后期父女相依为命,依然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温情。(3分)
11、(注释)①祁黄羊:名奚,字黄羊,晋国大夫。②令:县官。③其:语气词,无义。④而:同“以”。⑤为:当,担任。⑥居有间:过了些时日。⑦尉:军事长官。⑧举:举荐。
12、娴熟——熟练各形各色——各式各样
13、(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4、习作要求:(1)题目自拟,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2)内容真实,叙事具体;(3)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1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写的是中国哪一个传统节日?()
16、A.以惠术扰民如郑子产扰:安抚
17、出自:《北人食菱》明代·江盈科
18、C.春风化雨又一年,老王家的果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9、(4)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20、带壳菱角放冰箱可保存一星期,塑胶袋上要留洞通风,以免湿气在袋中易发霉。去壳菱角放进保鲜盒中,再包一层保鲜膜,放冰箱冷藏可保存两天。
四、关于吃菱角的文言文
1、她不相信天是要黑下去,——黑了岂不连苔也看不见?——她的桃园倘若是种橘子才好!苔还不如橘子的叶子是真绿!她曾经在一个人家的院子旁边走过,一棵大橘露到院子外,——橘树的浓荫俨然就遮映了阿毛了!(这又是一个隐喻。阿毛突然出现的强烈的种一棵橘树的渴望,为什么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但小姑娘的眼睛里立刻又是一园的桃叶。
2、D.马尔克斯拒绝接受人类末日的说法,因为他拉美式的孤独中看到永远生存的希望,托托和乔尔身上体现了这点。
3、D.南方人吃菱角不需要去掉壳。
4、这个树,到明年又是那么茂盛吗?那时她可不要害病才好!(桃树的“无有精神”隐喻着阿毛病情的严重,预示着阿毛悲惨的结局。)
5、A.①和②之间B.②和③之间
6、一条线排着,十来重瓦屋,泥墙,石灰画得砖块分明,太阳底下更有一种光泽,表示陶家村总是兴旺的。屋后竹林,绿叶堆成了台阶的样子,倾斜至河岸,河水沿竹子打一个弯,潺潺流过。这里离城才是真近,中间就只有河,城墙的一段正对了竹子临水而立,竹林里一条小路,城上也窥得见,不当心河边忽然站了一个人——陶家村人出来挑水。落山的太阳射不过陶家村的时候(这时游城的很多),少不了有人攀了城垛子探首望水,但结果城上人望城下人,仿佛不会说水清竹叶绿——城下人亦望城上。
7、(6分)思念故乡的愁苦;年华老去的慨叹;携友同游的喜悦;分别在即的伤感。(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注意要写出感情的具体内容,仅写愁苦、喜悦等词语不给分)
8、“要什么东西吃明天我上街去买。”
9、也是在象今天这样一个场合里,我的导师福克纳在这个大厅里说过:“我拒绝接受人类末日的说法。”他在三十二年前拒绝接受这一世界灾难的说法,如今它仅仅是纯属科学判断上的一种可能。假若我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便感到不配占据他曾占据的这一讲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11、前山月落杉松晚,深夜风清枕簟秋。
12、C.《桃园》无论是意象的设置,还是文章结构的建构,都充满了艺术的张力,有着耐人寻味的审美艺术效果。
13、话说金桂听了,将脖项一扭,嘴唇一撇,鼻孔里哧哧两声,冷笑道:“菱角花开,谁见香来?若是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那里?可是不通之极!”香菱道:“()菱花香,()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般清香的。()他原不是花香可比,()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是令人心神爽快的。”金桂道:“依你说,这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
14、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者②,马无故亡③而入胡④。人皆吊⑤之,其父曰:“此何遽⑥不为福乎?”居⑦数月,其马将⑧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⑨。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⑩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⑪。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5、C.常常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
16、C.菱角生长在前山和后山。
17、“行,”爸爸说,“等咱们回到卡塔吉娜就买。”
18、奶奶问:“这路怎么样呢?”
19、一日,太阳已下西山,青天罩着菱荡圩照样的绿,不同的颜色,坝上庙的白墙,坝下聋子人一个,他刚刚从家里上园来,挑了水桶,挟了锄头。他要挑水浇一浇园里的青椒。他一听——菱荡洗衣的有好几个。
20、《本草纲目》中说:菱角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菱粉粥有益胃肠,可解内热,老年人常食有益
五、菱角文言文翻译
1、审校:张婷/美编:马云
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艺术。(5分)
3、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
4、A.农民B.教师C.裁缝D.育苗专家
5、①中国铁路的发展越来越好。
6、奶奶说:“是的,太阳的路是陡峭的台阶,而且十分漫长,要走,就得用整个生命去攀登。世上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在这么走着,有的走得高,有的走得低,或许就全要在半路上死去。但是,正在这种攀登中,是庄稼的,才能结出果实;是花草的,才能开出花絮;是树木的,才能长成材料。”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译文)李贺字长吉,长得纤瘦,双眉相连,手指很长,能快速写出诗文来。每天清晨太阳刚出来时,他就骑着一头瘦弱的驴子,带着一个小书童,背着一个又古又破的丝囊,碰到有心得感受的诗句,就写下来投入丝囊中。不曾有过先确定题目再写诗的事,就像别人按题目牵强附会写作那样。等到晚上回来,就补充写成一首诗。如果不是大醉或吊丧的日子他都是这样,过后也不怎么醒悟这样做对身体的伤害。他的母亲让婢女拿过锦囊取出里面的草稿,见写的稿子很多,就嗔怪地说:“这个孩子要呕出心来才算完啊!”
9、汤圆的特点就是软、滑,而且馅料可以是火腿、肉丁等咸料。除此之外,汤圆的外表看起来也比元宵细腻得多。
10、请概括“文能穷人”观点被普遍认可的原因。(6分)
11、(时量:50分钟分值:50分)
12、采用北京话口语,调动了艺术表现力。
13、和鲨鱼争斗了,也不要再保护自己的收获了。
14、每日一练4每日一练5每日一练6
15、李贺字长吉,为人纤瘦,通眉①,长指爪,能疾书。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②,背古锦囊③,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④者。及暮归,足⑤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⑥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⑦!”
16、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②。诣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④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⑤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⑥与君先人伯阳⑦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⑧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⑨,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⑩。
17、(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18、C.父母去观赏电影,而孩子则在家里“航海”,大人孩子实质一样,都在“乌托邦式的现实”里追求虚幻的快乐。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20、D.“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谁都逃脱不了天道的惩罚,从出生就无限接近死亡,这是一条永远改变不了的规律。
下一篇:古代诗人流放海南【精选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