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描写夜晚灯火辉煌的古诗【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写夜晚灯火美景的古诗 1、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 2、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如秋风...

一、写夜晚灯火美景的古诗

1、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

2、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如秋风之高爽清朗、秋月之皎洁清静、秋菊之傲霜怒放、秋叶之翩然从容等等皆可。重在个性感受。

5、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

6、《满庭芳·千里旌麾》;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千里旌麾,万家灯火,晓来气霭佳瑞。宝猊烟里,龟甲锦屏张。尽道蓬莱仙瑞世,九霄外、鸣玉飞香。阴功著,恩疏三品,金诰久弥芳。华堂。丝管□,金樽齐捧,百拜称觞。看绕庭兰玉,济济成行。占尽人间五福,壶中景、日月偏长。春难老,芳瞳发秀,千岁寿宁康。;

7、(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8、看到六鳌仙有泪,神山沦没已三年。

9、琴瑟伴歌舞,佳人摆细腰。

10、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1、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12、石径斜()霜叶()犹有()傲霜()

13、描写灯光的诗句有:灯光散远近,月彩静高深。出自唐代杜甫的《送严侍郎到绵州,同登杜使君江楼宴,得心字》。描写初夜之景,日暝灯起、更深月出。游人多昼日,明月让灯光。出自唐代王维的《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酺宴应制》。表现繁华热闹,夜晚时分,月亮的光华都被灯光盖过了。赖君年来屏鲜腴,百千灯光同一如。出自宋代苏轼的《次韵黄鲁直赤目》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出自宋代苏辙的《夜坐》。

14、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不停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映衬着船上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悠扬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15、(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16、天色已晚,整理轻舟向长满杜衡的岸边靠拢。在盛产鱼米的水路驿站,放下白色的船帆。面对傍晚的天空,明朗的天色如同晴朗的白昼,江水澄静,皎月耀光。怎堪听从那遥远的村落传来的悠悠羌笛声,引起离开家园和亲人的离人无限悲伤。此时,感到自己就如同水中之萍、风中之梗,过着漂荡不定的生活,马上要过年了,思绪却纷繁复杂。

17、这里真是灯的海洋,灯的天地一盏盏点燃起来的灯,远远望去,犹如天女撒下的朵朵金花,又似满天繁星,闪着亮光。

18、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杜牧

19、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20、词作通过主人公对去年今日的往事回忆,抒写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词的语言通俗,构思巧妙,上片写去年,下片写今日,重叠对应,回旋咏叹,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风味。结尾“泪满春衫袖”一句,则通过描写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十分充分。全词以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今昔对比、抚今追昔的手法,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语言平淡,意味隽永,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和苦痛体验,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语短情长,形象生动,又适于记诵,因此流传很广。

二、描写夜晚灯火辉煌的古诗

1、“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2、乡魂坐中去,倚壁身如死。

3、(橙黄橘绿)表面意思“橙子将黄,橘子犹绿”,指秋季景物。

4、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5、元宵节是个团聚的日子,一些诗人咏元宵抒发的就是一种思乡思亲的情感。清代诗人施闰章的《元夕诗》,表达了怀念桑梓之情:

6、诗中着重写京都元宵节夜,观灯游人的游兴。游人穿着华丽,妆容华贵,儿童看着灯火玩闹嬉戏,穿着长衫的我又是在干什么呢?我也在游人欢乐的笑语气氛之中。展现了游人在元宵节游玩的欢乐情景。

7、原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8、◇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9、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10、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11、清代诗人姚明之的《咏元宵节》,别有情趣:

12、药囊诗卷闲行后,香灺灯光静坐中。《唐叔良溪居》明代:张羽

1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14、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词的上阕以生花妙笔描写正月十五的夜晚,满城灯火,满街游人,尽情狂欢的热闹景象。下阕叙述了良宵佳节,一对意中人惊喜邂逅的场景。原来在情人的眼里,那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都是背景,只有站在灯火阑珊处的心上人才是最美丽动人的风景。读来让人遐思翩翩,给人以想象和回味。

15、灿烂的灯、皎洁的月,满街热闹非凡,少男少女歌声嘹亮,笙管悠扬。如果不尽兴游玩,开怀大笑,怎么对得起这样的吉日良辰?

16、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17、译文:元宵佳节,千家万户走出家门,街上亮起无数花灯,好像整个京都都震动了。无数宫女尽情的欢跳连袖舞,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

18、(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19、译文:酒杯中的酒都快要溢出来了,还没有到夜深的时候,所有人就都喝得大醉,在参与酒宴的人当中有个风流的人,偷偷地到灯光照射不到的幽暗之处,将两行姑娘撩拨一遍。

20、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正月十五闻京师有灯恨不得观》,表现了观灯不得的遗憾:

三、写夜晚灯火美景的古诗词

1、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

2、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

3、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

4、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5、忆江南白居易其一(描写的是江南春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其二(描写的是杭州之秋)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其三(主要描写的是作者希望能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出自唐代:颜真卿《劝学》

7、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8、归来一点残灯在,犹有传柑遗细君。

9、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0、白话文释义: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11、《旅夜书怀》——唐代:杜甫

12、答: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翻译: 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在河面闪现。 好象萤火虫,静静的映照着水面。 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层层细浪。 渔灯的光亮随着细浪散开,仿佛无数颗星星,在河面上不断闪烁

13、《赠刘景文》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14、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5、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陈亮《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16、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17、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18、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19、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她却在,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20、(作者)苏味道(朝代)唐

四、描写夜景灯火的诗句句子

1、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2、译文: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3、译文:虫噪灯暗,我的家境是那样贫寒;夜寒药浓,我的身体是那样孱弱。

4、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5、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

6、我喜欢城市里的灯光,喜欢独自一人在喧闹的城市中随着灯的光芒不停的走着,夜是那么的迷人,但总好像少了点什么,对那就是灯光,如果没有灯光,大地上将一片寂静。如果失去灯光,城市的夜晚便不再如些炫丽,所以城市的灯光是迷人的。

7、燕台夜永鼓逢逢,猎炬金樽烂漫红。

8、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9、夜泛西湖(宋)苏轼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译文湖泊一望无垠,漂泊渺然,一片白茫茫的样子,荷花的幽香慢慢飘来,在夜间迎风绽放。我悄然看到远处的寺庙里灯火明亮,正在等待淡得秽暗是欣赏秀丽的湖光山色赏析全诗写的就是作者夜泛西湖所见的美景。前两句写的是夜晚的西湖,湖水、荷花和阵阵飘香,都让人销魂。第三句中写的是昏昏的灯光、远处的寺庙,而最后一句写的是作者接下来的准备要做的事,他希望在夜更深的时候来欣赏西湖。其实全诗都是在写夜晚西湖的景色,但在句与句之间,仿佛暗藏着淡淡的悲伤,皎洁的月光、平静的湖水、被桨激起的一圈圈的波纹和那昏昏的灯光,似乎都是作者当时心情的写照。

10、唐·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11、良辰美景多宏愿,圆月昭昭照九州。

12、春到人间人似月千门灯火夜婵娟

13、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14、译文:白日里背着药囊行医济世、手持诗书漫步,夜晚静坐于灯烛中看那灯火闪烁。

15、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

16、石径寒冷赠给盖住残疾

17、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18、元宵节燃灯、观灯的风俗起自汉朝。隋唐以后,上元之夜放灯的习俗流传甚广,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设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进而演变成民间盛大的节日。张灯时间也从一夜增至三夜。到北宋时,放灯增至五夜,南宋增至六夜,明朝官府发布有上元节假日十天的规定,为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灯节。正月十五夜观灯已成为民间充满热闹欢乐的节日风俗。

19、西方人过圣诞节,只是在圣诞树上点灯;中国人过元宵节,则是家家户户挂灯,大街广衢张灯。携各种花炮,与二三好友,一路燃放,穿街走巷去看灯,自然是儿时难忘的故事;大了,背着小女儿,冒着寒风,逛足了灯市,又拎着小灯笼归来,小女早已在灯影辉煌之中沉沉睡去,亦是一年之中难得的雅趣。

20、这首诗很形象地记录了当时元宵节的盛大活动场面,那鼓乐喧天、人潮涌动、通宵达旦的欢庆场景如在眼前。

五、描写夜景灯火的诗

1、夜晚高楼瞰小城,银光点点似流萤。

2、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3、(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4、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

5、新冠疯魔似虎狼,水深火热地天荒。

6、在元、明、清三代,也有不少咏元宵节的佳作。

7、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8、出门长叹息,月白西风起。

9、(客):漂泊在外的人。

10、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11、蜀地清幽江月朗,满城幽影入眸中。

12、《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诗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朋友,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前两句写景,”荷尽”“菊残”描绘出秋天的景象。诗人面对”荷尽已无擎雨盖”时,并无伤秋悲秋之感,笔锋一转,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霜斗寒的形象在”已无”与”犹有”的强烈对比中跃然纸上。后两句议景,揭示了赠诗的目的。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景。诗人一反常情,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13、诗人写的是十六观灯,却带出了十五的盛况,相互映衬,诗味浓浓。

14、中间两联笔锋一转,联想到了百姓:降雪刚刚融化,而田地尚未耕耘,百姓卖掉柴薪换来酒肴祈求升平,但愿吾皇倡导勤俭鼓励农耕,农家获得丰收自有笑声。

15、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从各方面显示出枫桥夜泊的特征,但还不足以尽传它的神韵。在暗夜中,人的听觉升居为对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静夜钟声,给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强烈。这样,“夜半钟声”就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16、中国人的灯市,起源于一种最古老的心理:火光可以辟邪、驱魔。或许是在狩猎时代,刚刚发明火的那会儿,先民就懂得用火光来驱吓荒野中的异类了。后来才有上元点万家灯哄骗天帝的传说。《宋史•马知节传》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边寇将至,方上元节,(帝)遽命张灯启关,累夕宴乐。寇不测,即引去。”或许凡有阴暗害人心理的人,真的怕光?吴越旧俗,上元灯节还盛行造桥灯、塔灯,越髙越能恐吓天神。《清嘉录》记:“桥梁植木桅,置竹架如塔形,逐层张灯其上。沿河神庙,亦植竿引索悬灯,云造桥灯,皆以禳祓。”不仅上元节,中元节亦有:“崑新风俗,是夕亦点塔灯。或曰,此以之照幽冥,非徒事游观也”(同上引)。所以,看灯一定要带小孩子去借光,帮她们消灾去病。

17、据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神龙(唐中宗年号,公元705—707年)之际,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喧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竞夸。文士皆赋诗一章,以记其事。作者数百人,唯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苏、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御史崔液为绝唱。”

18、钱塘也就是杭州,苏轼曾在那里过了三个元宵节。元宵的特点,就是“灯火”。东坡用一句“灯火钱塘三五夜”,点出灯夕的盛况。“明月如霜”,写月光之白。

19、“元,为始;宵,为夜。”

20、答:树下灯光的古诗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