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西施的七言诗
1、美艳溪鱼竞忘游,浣纱西子笑颦留。
2、繁华过后各东西,鹿麋姑苏蔓草萋。
3、为加快推动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弘扬西施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西施,走进西施故里,打响西施文化旅游品牌,提高诸暨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诸暨市旅游集团决定联合市作家协会举办一次“我心中的西施”诗词创作大赛,进一步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4、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5、鞓红魏紫能相访,西子崇宁更可人。
6、越王勾践征集全国绝色,西施扬起娥眉就到吴国去了。她深受吴王宠爱,被安置在馆娃宫里,渺茫不可觐见。等到吴国被打败之后,竟然千年也没有回来。
7、2在首页的朋友们,点击添加朋友,搜号码:jinghuyishuwang(订阅号)
8、功成何可惑人论,是妾生来向十洲。
9、娇颦不掩质清纯,送入吴宫岂守真?
10、为兴故土千秋业,敢戏吴王十载长。
11、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12、原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13、原文: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14、谁把西施献帝王,越人忍辱妙方强。
15、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16、原是浣纱山寨女,流传故事不寻常。
17、容颜绝丽官家宠,本性纯良自个强。
18、报国原来丈夫定,投身何故女儿柔。
19、那次,不用景,效果很好,我们依然感到西施在迂回曲折的长廊里闲步望月。梅先生演过后说:“这样更痛快,由狭窄的廊子变为虚拟的廊子,我的表演就更能发挥剧本所描写的情景。”
20、原是浣纱一丽芳,肩挑使命赴他乡。
二、七绝咏西施
1、有一年,梅剧团旅行演出时,说明书上把“眼中人”印成“意中人”。梅先生觉得这一字之差,出入很大,就对经管印刷校对的同志说:“这个字改错了。”他答:“怕是工人排错的。”梅先生托付他:“过几天再演这个戏,务必改回来。”事后,梅先生对我说:“他们往排字工人身上推,我估计是有‘高人’动笔改的,这位好心人以为‘意’字比‘眼’字更贴切,结果就把这块活棋的‘眼’给填死了。”
2、李白 “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西施》)
3、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4、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5、古人所说的“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中“沉鱼”一词,就是形容西施的美貌。
6、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7、《游西施故里》作者:谢良喜(江苏)
8、这里把皇帝出宫游玩时带出来的马和画家画出来的马作对照,先把纸上的马一笔飏开,很快又收回来,表面上看这样真马假马交叉着来写,好像热闹极了,但是诗人的用意,恐怕还在着力衬托出“龙媒去尽鸟呼风”的凄惨景象。杜、白二位大诗人的诗笔,尽管波澜起伏,变化不穷,但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都是抱着本题发挥,并不脱离现实。文艺方面各个部门的作品,体裁虽然有别,道理无不相通,书、画、诗、文全都如此,剧本创作当然不例外。罗瘿公对旧体诗下过工夫,所以懂得这种手法。
9、那么,是哪个诗人对西施不吝赞美之词?又是哪个诗人对西施打抱不平呢
10、一曲沧波万恨仇,美姬名赴越江流。
11、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在小说中由林黛玉所作。前两句直写西施的不幸,后两句写西施和一般女子一样,红颜多薄命。这首诗是林黛玉以西施自况,发出了预感命运不幸的悲叹,悲哀自已红颜薄命。这首诗引用了东施效颦之典,化用王维《西施咏》和《洛阳女儿行》诗意,增强了全诗的悲叹基调。
12、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13、《西施咏》——唐代王维
14、坐为羽猎车中相,飞作君王掌上身。
15、“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西施醉舞娇无力,斜倚东窗白玉床。”(《口号吴王美人半醉》)
16、姿色世间筛,入宫头榜排。
17、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18、一日吴王倾国貌,功成江海两心知。
19、倾国倾城原自由,亡吴变化十年筹。
20、《纨扇七言诗》,上写有“掠水燕翎寒自转,堕泥花片湿相重14个字,其笔法婉转秀丽,连贯如龙蛇,也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物
三、写西施的唐诗
1、梅先生的看法很对,我们的确意味到作者描写西施当时的心情,报仇复国是第一要义,她有眼力能够认识范蠢这个英雄人物,所以用“眼”字此较含蓄有味。这可以从下面的大段独白中看出这种倾向:
2、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3、●简评:这首诗是《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寄慨之作,借西施命运遭际来表达自己寄身贾府、病体难支的人生遭际。
4、白话文释义: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5、吴王腰下剑,越国手中牌。
6、不将身世等浮梦,只在风尘上泛舟。
7、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8、《乌栖曲》——唐代李白
9、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10、我记得,在台下看到这里,“南梆子”过门一响,梅先生的眼神、动作、台步、声音都变得轻松了,不知不觉地把观众带到一个春光骀荡,水椽山青的江南景色里。
11、沙溪浣女质潜鳞,漫舞轻歌艺绝伦。
12、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13、译文:西施是越国溪边的一个女子,出身自苎萝山。她的魅力过去今天都在流传,荷花见了她也会害羞。她在溪边浣纱的时候拨动绿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样悠闲。确实很少能见她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一直像在碧云间沉吟。
14、若料功成鸱夷死,何如宫里报夫差。
15、巧妙化用,实力“走红”
16、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
17、姑苏城里香风醉,越女夭夭下碧池。
18、(西施)(七律•平水韵)浣碧轻纱雾縠迟,苎萝水次采莲时。青蛾长入吴宫殿,越女更绡燕尾池。暮戚朝欢寒黍疏,乌栖鬓雪画帘痴。旋船弄笛姑苏月,西子行吟灞柳诗。
19、效颦:这句倒装,意即“莫笑东村女效颦”。
20、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四、王维写西施的诗
1、不让须眉完使命,功成复国史留芳。
2、貌可沉鱼却浣纱,艰难苦恨总堪嗟。
3、沉鱼越女影珊珊,璧月蒙蒙水亦寒。
4、31989650@qq.com
5、首列前朝四美图,曾挑重任赴姑苏。
6、沉鱼之貌岂寻常,禀赋绝伦名气扬。
7、2018年11月29日
8、西施滩唐代:崔道融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西施唐代: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咏唐代:王维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五美吟·西施清代:曹雪芹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上浣纱子夜吴歌·夏歌唐代:李白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9、拟在西施文化节期间举办颁奖典礼。
10、身怀使命侍吴宫,得宠多多志不穷。
11、浣纱河畔影沉鱼,醉倒吴王国事疏。
12、原文: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3、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14、《出塞》词下阕:“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15、芙蓉洲上吴王笑,娃馆池中日月移。
16、残垒溪边浮绣袂,新宫苑外醉琼筵。
17、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
18、但是,诗人们不这样看。他们以讴歌赞美的视觉,为美人西施翻案正名,为她鸣不平,还其江南姑娘美丽清纯的本色。
19、●简评:这是一首西施的赞歌,赞美西施的如花容颜、纯洁心灵及家国情怀。
20、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
五、写西施的经典古诗十首
1、完成使命身何在,万种风情寄渺茫。
2、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3、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4、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5、纵然负重孤身去,犹有情深范蠡哥。
6、待到功成何处去?情愁一抿苎罗江。
7、京胡,又称胡琴,是中国的传统拉弦乐器。18世纪末,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形成,在拉弦乐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8、●简评:这首民歌风格鲜明的采莲歌,以轻快的笔调,赞美包括西施在内的江南采莲姑娘。
9、剧情发展到这里,似乎西施心里的话已经说完,就该回宫歇息了,可是峰迥路转、柳暗花明地从“好不闷杀人也”一句吟板起唱:“南梆子”:
10、本次征文评审,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由主办方组织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通过初评、终评两轮评选,评出获奖作品16件。现将征文评选结果予以公布。
11、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12、吴川有恨渡施女,太泽无情吞玉魂。
13、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14、《清平调·其一》唐代:李白
15、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16、杀声四起都城破,神色仓皇对暮鸦。
17、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18、十年陪吻夫差溃,一旦成功勾践嗔。
19、●简评:这是《红楼梦》中贾宝玉写的诗,“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一联,是借杨贵妃和西施来比喻薛宝钗和林黛玉。
20、每日背诗|送杜十四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