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章中加入诗句有什么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2、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3、1)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4、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5、在小说中,安公子的父亲因为两次河堤决口,被责问不善治理而革职查办,在山阳县收监。安公子救父心切,不顾从未出过远门,一改平日女孩子般的百依百顺,决意要身带数千两银子跋山涉水三千里去山阳县营救父亲。
6、叶先生九十岁时,受邀在这里做了一个演讲,讲杜诗。九十高龄的叶先生啊,讲了快三个小时,一首接一首,真是了不得!五十年前我听叶先生讲杜诗的情景,历历在目。我想我很幸运,在念书的时候碰到这么一位在诗教上给我启蒙这么深的老师。我虽不是叶先生正式的弟子,可叶先生对我精神上的感召是很长远的。几十年里,我跟叶先生之间精神上的联系好像一直没有断过。无论是她的词学、诗学,还是她对王国维的批评,对于阮籍的评价,我都一直在看。如今叶先生对于古诗词苦行僧式的推广,更有种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她讲学的时候,我可以深深感到那种非常入世,想要经世济民、兼济天下的宏愿。我想这也是她格外尊崇杜甫的原因。
7、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向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它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千年来屹立于民族之林而不倒的根本所在,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几千年来先民们用实践与思考所凝结出的智慧结晶,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再到唐宋时期的鼎盛发展,这些珍贵的文化宝藏便像一颗颗宝珠,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8、 诗句的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直接嵌入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
9、作用:升华主旨、引起读者共鸣(具体的是(1)升华主题,点名中心思想:成功是需要用汗水和泪水来浇灌的,任何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追逐梦想的路上,更要做好吃苦的准备,用顽强的意志,不懈的努力,去实践我们的梦想。(2)使文章更富有文采,生动形象,引起读者共鸣。)
10、感情强烈,引起读者共鸣。
11、①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
12、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13、知识点6:解决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问题。(即如何塑造(刻画)的/在塑造(刻画)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此处形象指:非诗人形象
14、经常有人问我说,“化书成课”中的“化”,究竟是什么意思?
15、线索,指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起连贯作用。如果有了好的材料,再加上有使之连贯的线索,那么文章就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
16、厌恶战争、渴望和平
17、这就是顺应。顺应是新图式的创造和旧图式的改造。
18、成语言简意丰,引用贴切,可使行文准确、生动。
19、天地同流,眼底群生皆赤子
20、(6)送别怀人诗中描述人物形象的形容词:
二、文章引入诗句的作用
1、寄情山水、热爱(向往)大自然、追求和平宁静、不以尘世为念
2、(①)适用于文首、文中段落作用/适用于任何位置段落(②)适用于任何位置段落
3、这是在甘肃张掖古庙里看到的。后来我就用这个对联做《细说红楼梦》的结语。我想,唯有具备佛家的心胸才能如此悲悯,而叶先生就是有佛家心胸的。
4、《白罗衫》剧照。赵成洋摄影
5、32021高考备考——近10年高考最常考的文言实词汇总4
6、位置在文章的中间
7、当然,你也要通过亲身实践,去验证这套知识体系的有效性。
8、这是因为,在他原有的图式中,无法做到在写作时“文思泉涌、信手拈来”。
9、把这些内容进行分层分类之后,你可以考虑,这些“散装”的内容,以什么样的逻辑、什么样的形式重新组装起来,更利于你的教学目标的达成?
10、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下文做铺垫,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11、(8)(反面:伶仃、稀零、凋零、稀疏、枯萎、干枯、单调、卑微、枯黄、萧条、丑陋、衰败、凝重、沉郁、压抑、凄美)
12、作用: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情感,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13、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
14、⑤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
15、(7)环境:庄严肃穆、凄凉萧瑟、宁静清幽、温馨和谐、安适恬静、
16、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外国诗: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莎士比亚不论是多情的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亲密的友情。——普希金真正的友谊好像健康,失去时才知道它的可贵。——哥尔顿他是你的餐桌和你的炉边。因为你饥饿时去找他,求慰藉时去寻他。——纪伯伦
17、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18、(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
19、(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20、引发读者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三、引用诗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1、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
2、写诗能迫使他想出大量词汇,因此,他找到《观察家》杂志上的一些文章,并将它们改写成诗句。
3、教材的改编,增加的是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国家就是我们的母亲,如果一个人连家国情怀也没有,何谈做一个伟大的人。杨振宁在九十高龄回归“中国籍贯”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之崛起,中国已从一头沉睡的狮子成为一个咆哮的醒狮。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也正是中国崛起的证明,邓稼先放弃国外优良条件回归本土也正是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当今的我们更应拥有家国情怀,所以爱国教育不能忽视,传统文化更应该继承,文化的教育能增强民族的自信心,从而推动中国的蓬勃发展。
4、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5、俗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定型语句,它简练形象,通俗易懂,质朴无华。俗语的引用,可使文章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6、(2)文中:①照应题目②总结上文/呼应③照应上文/开头④承上启下⑤领起/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激发读者思考
7、文中......段落所叙述的内容能否删掉?为什么?
8、富兰克林之前复写文章的时候,能够达到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同样的意思,就是一种平衡状态。
9、而在文章末尾引用名人名言则可以起到在全篇文章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的作用,达到水乳交融的效果。
10、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11、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
12、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13、他的目的并不是逐字逐句的复写那些文章,而是要写出自己的文章,并且让自己的文章和那些文章一样用词精准简练。
14、这次会议首先梳理了1月11日中华诗词进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编撰工作会议上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对下一步中华诗词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具体工作步骤进行了深入讨论。
15、确定区域,深入思考。
16、分为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17、根据认知发展理论,我们出生时几乎是一片空白的,不同之处是上一代给我们的遗传图式,这是我们人生的一个起点,但是,未来会有新的、更高一级的图式在它的基础上建立。
18、孤独寂寞、幽怨愤慨
19、答:我的启示是(“帽子”):秃的梧桐一定会在明年春天更加茂盛,因为它“有落在土里的桐籽”,那是它茂盛的希望,(自己的理解)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秃的梧桐那样,就算环境再恶劣,困难再大,也要拥有一份自信,一份希望,这样才会走向成功。(联系实际)
20、非常感谢叶先生对我这一生的影响。有幸与叶先生结此善缘,接受到她对我精神上的感召,见证了她以一己之身诠释了儒家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向叶先生致敬。
四、诗句在文章里的作用
1、憎恶黑暗、厌倦官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不俗
2、(绩效提升主题促动会)会长
3、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4、分析句子或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
5、①概括句、段的具体内容;
6、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不少。如《往事依依》一文引用《千家诗》中歌咏祖国风物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写春光的有“万紫千红总是春”(释义:春风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7、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
8、比如,你看到某本书里面的一些内容,觉得这些内容很有意义,可以加入课程,但如果要有效的教给学员,让学员学了以后能融会贯通的话,还需要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9、凄苦哀怨、思念亲人/家乡
10、看清位置,筛选结构作用
11、正用又称“正引”,就是引用者对所引用的语句持肯定的态度,用在引文与原文意思相一致的场合。正引一般是用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它既可以是明引,也可以是暗引。如:
12、(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
13、依依不舍、孤寂、惆怅、落寞
14、2017年9月份,中国新一批入学的中小学生迎来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这是白话文兴起之后中国语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换血”。本次“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整个小学六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132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初中6册选用古诗文的分量也增加了。
15、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16、图式是认知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应和平衡。
17、神话、传说、寓言,富有情趣,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人入胜。从故事中引出论点,结合故事讲道理,使论据具体、形象、通俗、精辟,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18、③物象:狭义:事物形象。广义:一切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意象)
19、(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0、③奠定小说/文章的情感基调。④渲染气氛
五、在文章中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
1、4)语言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往往表现在对话中。
2、知识点8:诗歌、散文、小说:物象形象的常见题型:
3、③照应文题或照应前文。
4、2)有时文章中的某个词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
5、比如,你对“社群”这个主题非常感兴趣,那么你可以通过“主题阅读”的方式,把市面上各种各样和“社群”有关的书籍全部买回来(或者借回来),进行对比阅读。
6、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7、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8、公式:①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9、安英杰,女,汉族,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于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现任教于武安市矿山中学。教学格言:教师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老师的影子。
10、位置在文章的结尾
11、把某一类书聚拢起来,把书中的结构和内容打乱重组,再加上自己在这一领域的经验和感悟,延伸到和学员相关的场景,组织成新的案例和方法论。
12、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13、孤高不群、矢志不渝
14、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15、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16、例:结尾处说到“童心是一片不可忽略的世界啊!”,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17、主动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中,让它成为自身的一部分,让图式有一个量变的过程,叫做同化。
18、(2)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19、(1)(主要诗歌中)人物形象身份归纳:贫苦人民、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高人逸士)、爱国者、诗人、抒情主人公、野步者、小儿/老翁/少年/青年/少女/思妇/劳动妇女、战士、将军、边将、宫女、农人、渔夫、樵夫、泛舟者、超脱者/豁达者........
20、③奉献类:无私奉献、自我牺牲、任劳任怨、默默无闻、不事张扬、默默奉献、毫无所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废寝忘食、爱子情深、舐犊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