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故宫的优美段落
1、海棠花,自古以来还是雅俗共赏的名花,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之称。据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指的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海棠花开娇艳动人,但一般的海棠花无香味,只有西府海棠既香且艳,是海棠中的上品。其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有如晓天明霞。西府海棠花形较大,四至七朵成簇朵朵向上。据说北京故宫御花园和颐和园中就植有西府海棠,每到春夏之交,迎风峭立,花姿明媚动人,楚楚有致,使名园胜景增色不少,并与玉兰、牡丹、桂花相伴,形成玉棠富贵的意境。另外海棠花还被称作断肠花。有象征游子思乡,表达离愁别绪的意思呢!
2、轴绢本浅设色画纵:13公分横:101公分
3、巨然(公元10世纪后半叶),南唐钟陵人,开元寺的和尚。南唐被宋灭亡(公元975年)后,巨然随李后主降宋,而迁至汴梁。擅画山水,画法学自董源。继承其师之披麻皴(如麻布纤维散开来一般的笔触表现)而自创山峦阴郁层迭情景之画格,被称赞为造化之神。
4、故宫那座风格清丽典雅的堂皇建筑,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洁白的玉石栏杆;精工细琢的青石基台,衬着鹅黄色墙壁,真是显得淡雅端庄,明亮秀丽。
5、富春的秋山映着秋阳吹过十里秋香
6、喜看今朝诗盛世,神州大地赋歌声。
7、故宫,好个气派的宫殿!金碧辉煌,雄伟壮观,器宇轩昂,肃穆庄严。宛如一部雄壮的史诗令人心潮澎湃,又如一部宏伟的民族交响乐让人荡气回肠。
8、其史诗。这本书用一个“秋”字连贯黄公望的一生,用一个“望”字洞穿黄公望的世界,又用一条河流汇总黄公望的创作,全书上下具有极强的历史代入感、逻辑关联性和宏大的气场。
9、行什者,似猴状,为压尾灵兽。因排名第故名行什。
10、作者精于铺陈又妙于用典,书中的文字不仅曼妙,而且句句皆有出处。作者把大量的古诗句随意浅埋在行文之中,又恰到妙处地显露和化用。对此,作者在《题记》中是怎么解释的?——“我不能去把水里的诗全部捞出,每一句诗都是一粒晶莹的水珠”。
11、《平复帖》本为清宫旧藏,嘉庆帝将其当作珍玩稀品赏给亲王,遂流出内府。民国期间,为恭亲王后人珍藏。1937年,为了给母亲治病筹措费用,恭亲王后人意欲出卖,几经转手落入英国。张伯驹以4万大洋购入,并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平复堂”。
12、沿着博物馆长长的走廊驻足观看,在这些文物中,最令我震撼的是烈士的血衣和就义前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家书。
13、玄奘之路(2011年)
14、纵观全书,《秋之所望》的每一个篇幅、每一个段落、每一个细节,都在进行严谨的文本考证和学术推演,都是讲述黄公望最终走向《富春山居图》的层层铺垫和艺术探寻。
15、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后,紫禁城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
1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孩子从紧锣密鼓的书本知识中,走出来,跟着精美制作的纪录片来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
17、来稿:七月的武夷山
18、敦煌莫高窟美の全貌(2008年)
19、兵马俑、长城、故宫都是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但它们又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什么作用呢?
20、再例如,在第十一章《天不可及》中,作者通过仔细巡览明清时期的数十种摹本,指出《富春山居图》的唯一性以及不可复制性的根本缘由:
二、描写故宫的优美段落摘抄
1、@晴天一身雨:佛祖成道的时候,我不知流落在哪里;为何等到佛法调落,我才赶到这里……这个译文太好了,听着想哭。
2、(无用师卷)由六纸接成,长逾六公尺,第一纸前有残补痕迹。明末曾经火厄,裁裂前段部份现由浙江省博物馆。画卷笔墨堆栈层出,山石勾勒皴染变化多样。全卷山体从浑圆迫近、层迭后偃,平缓坡岸乃至耸峙山峰,具丰富的山水型态。此画卷不仅是富春的隐居景致,更是黄公望探索自然造化后的理想山水形象。
3、轴绢本设色画纵:117公分横:8公分
4、@tikey:宏伟的画面和精良的制作不同于以往的佛教题材纪录片,。玄奘法师的学识叫人赞叹不已,在印度学成后的全国辩论大会上,论主玄奘提出,如果有人破解他的观点,一定斩首相谢。历经5日,无一人挑战,玄奘不战而胜。
5、描写清晨的好词好句好段!
6、我喜欢参观博物馆。每到一个城市,必不可少的就是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那些神奇的历史故事和精美的文物和艺术品让我着迷。
7、《河西走廊》这部纪录片以每集50分钟、总共十集为一系列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位于中国西部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的黄金段——河西走廊,并且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角度呈现了河西走廊及其连接的中国西部由汉代到直至今天的历史。如果对这方面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留意哦!
8、那么,孩子阅读时应该看哪些点呢?就像一个小学徒初次带着任务去考察故宫建筑,应该看哪些地方呢?
9、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远赴重洋,见证着近代历史的变迁,从初涉陌生的美国、适应甚至成为出色的学生、到留美幼童计划的中途夭折,这一切的背后究竟如何?这些幼童又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成为留美幼童?历史给予他们何种变化的命运?
10、衰败清宫昏弱主,签约外痞掠烧楼。
11、中国远征军(2005年)
12、此图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是存世郭熙杰作。画上自题「早春」,顾名思义,画的是初春瑞雪消融,大地苏醒,草木发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主要景物集中于中轴在线,近景大石与高大的松树,衔接中景「S」形的山石,隔着云雾,再起二峰,主峰居中,下临深渊,溪涧从谷间潺潺流下,深山中有宏伟的殿堂楼阁,悬崖上有草亭,背后衬以远山。左侧平坡委迤,遂觉有千里之遥。笔墨清润,构图综合高远、深远、平远三种表现山水空间之法,呈现了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理想山水。
13、疏观帏阙雄芳地,血野无边浸紫桑。
14、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经过大自然千百万年的雕琢,构成了一幅景色旖旎、绚丽多彩的画卷。黄河,世世代代流淌着母亲的乳汁;长江,岁岁年年奔涌着智慧的巨浪。昂首屹立于世界之巅的珠穆玛峰,不正是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气势和坚忍不拔的象征吗
15、远远望去,气势恢弘的午门印入眼帘,高十多米的红墙上刻着美丽的花纹,尖耸的屋顶,一派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风格,屋顶上斑驳的黄瓦向我们展示着故宫的悠久历史和它所经历的沧海巨变。
16、轴绢本浅设色画纵:203公分横:103公分
17、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作者:张岱)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作者:张岱)盘石暂憩舒清眺,洞壑风来号万窍。(作者:元·李简)透过还有水汽的玻璃车窗,远远地能看得到故宫的建筑,间或有几盏幽幽的灯火长明。就像蛰伏在这座城市里的一尊巨兽,奄奄一息,只余星星点点的一线生机。(作者:玄色)岱顶凌霄十八盘,中原萧瑟思漫漫,振衣日观三秋曙,依剑天门六月寒,风雨黄河通瀚海,星辰紫极近长安,小臣愿献蓬莱颂,闾阖高悬谒帝难。(作者:明·徐文通)
18、太和殿殿顶垂脊兽:(骑风仙人)、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19、凤阙云龙盘玉柱,金桥碧水绕宫廷。
20、本幅为十张纸接成,除第一段为二十五公分外,后九段均大约九十六公分左右。画中景物变化甚多,时而山峰突起,时而河流弯曲。画家运用仰视、平视和俯视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峦和层层迭迭的岩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因为不同的视点在各个独立的段落里,产生独特的空间结构。画松树林木笔墨变化非常多,画山石的斧劈皴法从李唐变化而来。画家以干枯的笔墨勾画石壁轮廓,再用夹杂着大量水分的笔墨迅速化开,使画面上产生水墨交融,淋漓畅快的感觉。
三、描写故宫的优美段落(开头)
1、不必说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青砖碧瓦的西安古城墙,晨钟暮鼓的钟鼓楼,悠久典雅的大明宫;也不必说赫赫有名的大雁塔,巨大无比的乐山大佛,古色古香的丽江古城。单是这片肃穆庄严的少林寺塔林,参观之后就有无限感慨。(赵婧妤)
2、初踏深宫柿已黄,千门感慨舞离肠。
3、其诗。这本书是一部画学专著,却又酷似一部诗学著作。作者挖掘了大量的古典文献,更引述了许多少为人知的古诗句,一眼望去,全书通篇都是由漫天飘散的古诗句缀连而成。
4、独定太和安国计,谁知御苑落花情?
5、新丝绸之路(2005年)
6、琉璃瓦的重檐屋顶,朱漆门,同台基,捆绑住了多少位历代君王。引得王朝颠覆,百姓流离失所,天下改为他姓。
7、故宫那朱墙黄瓦,光辉夺目;雕梁画栋,美轮美奂;檐牙高啄,错落有致;一景一兽,栩栩如生。古人神奇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令人叫绝,不得不叹为观止了。
8、马麟(约1180-1256后),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后迁居浙江钱塘。宫廷画家马远之子,曾任职南宋宁、理宗(1194-1264)两朝画院,位至祇候。作画题材广泛,工山水、花鸟,也擅长人物。其作品多进呈君王供赏玩或颁赐用,画上常见有南宋宁宗、杨皇后(1162-1232)及理宗的题诗。
9、天马、海马者,乃吉祥化身。喻神游万里,祥瑞环宇。
10、龙者,乃呼风唤雨、兴风作浪之神物。是皇权至上的象征。
11、重檐翠瓦缀天绫,砌玉楼栏嵌彩龙。
12、狻猊者,龙之子,貌似雄狮,面目狰狞,用以镇宅。
13、马远(活动于公元1190-1224),字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光宗、宁宗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不论构图、笔法或意境均有新意,创立「水墨苍劲」一派风格。与夏珪齐名,人称马夏。
14、故宫的所有宫殿,发现这些宫殿都是沿着南北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它的气势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15、阅读,就像去故宫游览,如果是走马观花地看热闹,看多少遍也是皮毛,没啥大用。如果我们引导着孩子,带着仿写的目的去阅读,读完了要模仿着写作,第一次写不像写不好也没关系,再读,再写,反复几次就逐渐成了行家里手,以后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轻车熟路了。
16、深入中国远征军征战的中缅遗址,采访二十多位战争亲历者和研究专家,走过中国远征军曾经作战过的地方,汇集成这部纪录片,纪录片为我们展现了中国远征军的足迹以及步伐,以及当时的历史。
17、@王卡:太太太太太美了,感动
18、博物院的正门就距滨河西路不远,从远处眺望,那座造型独特,类似于“倒金字塔”被截去下半部的主体建筑,让我有一种亲切而熟悉的感觉,而等到再次走近它,来到建筑主体的入口处时,我才深切地感受到它的雄伟和庄严。
19、美丽的故宫,感恩古人的智慧和艰辛付出,让我们普通人今天有幸见到这么漂亮的地方。
20、五百年来紫禁城,皇权交替是明清。
四、描写故宫的优美段落
1、本幅无名款,作者实为武元直。武元直字善夫,号广莫道人,约活动于十二世纪下半期。
2、远远地看一个人漂亮不漂亮,首先看到的是身材。文章乍看之时,美不美首先看结构。
3、本院藏画中,有三幅刘松年画罗汉,每幅都款署「开禧丁卯(1207)刘松年画」,此轴即为其中之一。幅中罗汉浓眉高鼻,貌若印度高僧,身着右袒式袈裟,倚树沈思。身侧随侍的和尚以衣袂承接树上长臂猿所摘之石榴,身前尚有二鹿仰观,画面生动。此罗汉脸上满布皱纹,双眉蹙起,神情专注,栩栩如生。全作用笔变化多端,衣纹流畅罗汉头后的圆光,及三树枝柯掩映,层次分明。全画敷色妍丽,繁缛精美,皆臻绝纱。
4、来到故宫,首先映人眼帘的是两扇大红门,门顶上挂着一块牌子,四周镶着金边,上刻着两个醒目的金字午门。
5、因而,一本《秋之所望》,便完全是一件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品;手持这样一书,便完全是一次新古典主义的行为艺术。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起来,这样的阅读,便是新古典主义阅读的新立场,新体验,新时尚,闲无俗累,日哦其间。
6、雪崖枯枝,芦竹寒汀,滩旁四只白鹭,均做瑟缩之状,寒天的景致,令人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浓淡墨色画出的树石、远山和芦草,对比于留白的积雪处,和几不见墨痕的白鹭们,在黑白之间,充分表现出清冷的意趣,达到了画雪得其清的境界。另从岩壁上伸出的枝干,曲折延伸,势如蛟龙升腾游动,这种笔势往下拖垂,形成长而斜向伸出的画枝方法,正是典型的「拖枝马远」风貌。
7、更多内容请关注:小学写作ID:xxxzw100
8、是的,你看到了,这本书的文字非常优美,处处可见作者的诗意表达。全书从始至终都是诗情描述,读来令人心醉。
9、描写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优美段落,你一定不要错过!
10、吴镇(1280-1354),浙江嘉兴魏塘镇人。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又尝自署梅沙弥。吴镇工诗文,善草书。擅画水墨山水和墨竹。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大家」。
11、形容日晕的诗句如下:《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日出行》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历天又复入西海,六龙所舍安在哉?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12、元黄公望天池石壁图轴故宫博物院藏
13、斗牛者,乃传说中的一种虬(qiú)龙,能消灾灭祸,属吉祥之物。
14、清晨的博物馆,凉爽舒适,清新安静,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伴随着鸟儿清脆的鸣叫声和拍打翅膀自由飞翔的声音,让我禁不住拿起手机,记录这一美好时刻。
15、苏汉臣(约活动于十二世纪),汴梁(今开封)人,靖康之难后,跟随宋室,迁居钱塘。他早年曾当过民间画工,宣和年间被征入徽宗画院。擅长画佛像及人物,其中尤以童婴题材最为人所赞赏。
16、不必说历尽沧桑的长城,金碧辉煌的故宫,四季如画的颐和园,巧夺天工的苏州园林;也不必说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婀娜多姿的杭州西湖,碧草如茵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单是我的家乡河北昌黎这座山水小城,就有无限风味。(康嘉宁)
17、不论看整篇文章还是一个段落,抓中心句都是很重要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牛鼻子。在简单的文章里,中心句是很明显的,大多在开头结尾两处。
18、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19、在讲授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对于百草园的优美景色,我们师生进行了特别的分析和讲解,大家一致喜欢第二段的景物描写。这一段除了脉络层次之外,作者还抓住景物特点,围绕一个“乐”字,对百草园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20、琥珀酒、碧玉觞、金足樽、翡翠盘,食如画、酒如泉,古琴涔涔、钟声叮咚。大殿四周装饰着倒铃般的花朵,花萼洁白,骨瓷样泛出半透明的光泽,花瓣顶端是一圈深浅不一的淡紫色,似染似天成。
五、描写故宫的优美段落结尾
1、一士人据太师椅当门而坐,品味幽静月夜的良辰美景。马麟对自然的观察敏锐,写生功夫颇深,抒情小景,以工致细腻的手法,表现宫廷园苑、亭廊建筑和园林布局之美,作品有院体画工整细致的特点,极富有情致。
2、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屹立在世界东方,她正日益强大、蒸蒸日上,我为她骄傲、为她自豪!
3、真龙何处有?都是史家言。
4、投稿需知:请以word形式发送至邮箱,yilin@kvip;
5、铭记诸多兴亡史,相期盛世细探寻。
6、来稿:我的家乡两篇
7、轴绢本浅设色画纵:59公分横:6公分
8、远远望去,气势恢弘的午门印入眼帘,高十多米的红墙上刻着美丽的花纹,尖耸的屋顶,一派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风格;屋顶上斑驳,的黄瓦向我们展示着故宫的悠久历史和它所经历的沧海巨变。
9、宋冬霞,昌黎县第四中学教师,自从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教学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在语文教学的这条路上,她一直在践行着叶老先生的这句话,带领着她的学生一边学语文,一边养成使用语文的好习惯!
10、参观博物馆,有时并不是特意为了藏品而前往,而是对宁静气氛的向往,于是博物馆陈列所营造的环境,也成为了它们的特色。
11、其史。这本书储存了大量的画史资料,从黄公望的身世到他写诗、学道、临画、创作的各个阶段,通览黄公望由诗而道,由道而艺,由艺而大成,由大成而永恒的完整人生,其研究之路全部由丰富而扎实的史实基石夯筑而成,反映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涵养。
12、本幅画士人坐于榻上,驻目凝思,执笔似欲书写。身旁陈设琴、棋、书、画以及饮食之物,童子在一旁斟酒。榻后有座屏风,其上悬挂着士人的写真画轴。幅中主角集文人之雅玩趣事于身边,展现出宋代文人闲适雅逸的生活意趣。南宋流行的“烧香、点茶、褂画、插花”等,在北宋末已酝酿发展中,本幅可一窥其端倪。一般「画中画」的屏风,多填饰以山水,本幅则以花鸟为饰,相当难得。不但反映出北宋末汀渚水鸟的风格,也反映出徽宗朝花鸟画特别兴盛的时代性。
13、雄伟故宫,端庄磅礴,那是祖国文化与历史的永恒。
14、故宫那朱墙黄瓦,光辉夺目,雕梁画栋,美轮美奂,檐牙高啄,错落有致,一景一兽,栩栩如生。古人神奇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令人叫绝,不得不叹为观止了。
15、梁楷(活动于十三世纪初期)是名满中日的大画家,祖先梁义曾任职山东东平县。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师法贾师古,而青出于蓝。南宋宁宗嘉泰年间(1201-1204)画院待诏。皇帝曾特别赐给金带,对这最高的荣誉,梁楷却不接受。他喜好饮酒,酒后的行为不拘礼法,自称是「梁疯子」。传世的作品,草草为之者,人谓之「减笔」,本幅即是一例。
16、一进门,空旷大厅的浑厚博物馆气氛和两侧隐藏在暗处的服务台都给人沉默的讯号,瞬间从外界的燥郁中转为置身浓厚历史气息的室内。
17、学习阅读和写作,只需要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剩下的事情就变得轻松而愉快了。要不然,那些大作家,他们写一本书或写一篇文,怎么就那么随心所欲顺手拈来呢?
18、《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与我们之前所看过的历史纪录片有点不同,只有单集50分钟,一共3集的短片却是目前为止唯一一部成体系拍摄故宫稀世文物修复故事的大型纪录片,该部记录片朴实、大气地刻画了故宫书画、青铜器、木器、陶瓷等文物修复过程及修复者的生活故事,展现了文物修复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与文化源流。
19、可以说,这本书的独绝处便在于三个关键词:史,诗,史诗。
20、在故宫里,既有雄伟的大殿和开阔的广场,又有华丽的后宫,和深邃的幽径,及机密的议政处所,还有帝王后妃休息娱乐的御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