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望穿秋水盼伊人的诗词【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望穿秋水不见伊人下句怎么对 1、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平泥中? 2、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临...

一、望穿秋水不见伊人下句怎么对

1、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平泥中?

2、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成语,它是临渊羡鱼,现在的意思是:比喻只有愿望不做实际的工作,就达不到目的。

4、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5、“混”字形象贴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势浩淼与天相接的恢弘气氛。

6、何不让她永远地在水一方!

7、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重点梳理:《水浒传》含中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8、中考必背古诗词40首‖《登飞来峰》知识点+图文解读+习题

9、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

10、A.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11、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12、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13、①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为,作为。②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③卷(quán)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翻卷。以,而。④为坻(chí):成为水中高地。⑤为屿(yǔ):成为小岛。

14、我愿逆流而上,找寻她的方向。

1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6、D.尾联委婉地批评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

17、①乃:于是,就。②之:指代游小石潭这件事。③去:离开。

18、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9、向水潭的西南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二、望穿秋水盼伊人的诗词

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3、A.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4、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

6、作者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7、关关,在河之。淑女,君子好。

8、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

9、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0、缺月、疏桐、孤鸿凄清孤寂

11、①有(yòu):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余数。②奇(jī):零数、余数。③可:大约。④许:上下。⑤轩敞:高、宽敞。⑥者:……的地方。

12、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13、下列对《关雎》的相关说法有错误的一项为()

14、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15、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16、敬请关注新浪微博@上海弘依梅

17、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

18、中考必背古诗词40首‖《关雎》

19、(感受桃花源中的幸福)桃花源中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20、(2)善用典故。诗中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是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寄寓作者本人在长安政治上遭人排挤的深深感慨。

三、望穿秋水不见伊人出自哪句是

1、中考必背古诗词40首‖《使至塞上》知识点+图文解读+习题

2、①罔(wǎng):无。②因:顺着、就着。③势:(原来的)形状。④象:模拟。⑤形:形象。⑥情:神情。⑦态:姿态。⑧尝:曾经。⑨贻:赠。

3、(但愿望)没有实现,不久(他)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访求(桃花源)了。

4、梅花艰难恶劣的处境梅花高洁坚贞的品质(意思对即可)

5、对《杜少府之任蜀州》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6、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8、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人情美。

9、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在水中央。

10、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不必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11、(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

12、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13、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14、尾联紧接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在歧路”,点出题面上的那个“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处分手,所以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作者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连,那么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但情感仍可交流,不就是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一般小儿女那样。”

15、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预示大雨将至,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16、文中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7、鲁直居左。苏、黄①共阅一②手卷。东坡右手③执④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18、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19、13卖炭翁(唐·白居易)

20、A.这首诗借题咏佛寺禅院,抒发了作者仕途失意后的愤懑抑郁之情。

四、望穿秋水只为伊人是什么意思

1、第一问:意思是说我这个幽居之人在这样凄冷孤寂的深夜独自徘徊,无人相伴,无人看见。突出一个“独”字。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3、描写男主人公追寻之路艰险、漫长的诗句是:,。,。,。

4、①佁然不动,②俶尔远逝,③往来④翕忽,似与游者相⑤乐。

5、诗的最后两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6、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7、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

8、B.首联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在“清晨”和“初日”之时“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9、(2)用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手法,营造出渺远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主人公缠绵凄迷的情感。

10、八月湖水平,虚混太清。

11、①既:已经。②得:找到。③扶:沿着、顺着。④向:先前的。⑤志:做记号。⑥及:到。⑦诣(yì):拜访。⑧如此:像这样(的事情)。

12、下阕直接写词人自己孤寂的心境的句子是:

13、从侧面反映老妇被带走的句子:

14、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15、WechatID:yihongliaoxi

16、只有你留下的女儿呦来安慰我这破碎的心

17、下一句是: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意思是:眼睛都望穿了,却还是不见他回家,潸潸泪下。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望穿秋水:本为成语,意思是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扩展资料:望穿秋水的近义词:望眼欲穿释义:指眼睛都要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出处:白居易(唐)《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白头吟处变,青眼望中穿。译文:在等待中头发都渐渐变白了,眼睛也望穿了。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盼望人或物。

18、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19、赏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

20、求之不得,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五、望穿秋水不见伊人全诗

1、只有你背弃的女儿呦,在忍受无尽的摧残

2、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3、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4、望穿秋水,只为寻你回眸一笑,风起时,浮云掠过季节的苍凉。虽已是早春,但冬日里残留的落木,仍在飘摇。

5、写出梅花处境的悲凉和不断遭受风雨蹂躏的愁苦的句子是:

6、(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7、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重点梳理:《朝花夕拾》含中考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8、(3)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

9、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10、《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波澜壮阔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1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日希。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路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氵矣。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氵止。

12、“归来倚杖自叹息”总收二两节。诗人大约是一听到北风狂叫,就担心盖得不够结实的茅屋发生危险,因而就拄杖出门,直到风吹屋破,茅草无法收回,这才无可奈何地走回家中。“倚杖”,当然又与“老无力”照应。“自叹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诗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叹息,未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则世风的淡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叹息”的内容,也就十分深广,联想到了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

13、龚秋霞,原名龚莎莎、龚秋香。江苏崇明(今属上海市)人,中国著名电影演员。十二岁参加上海梅花歌舞团。在该团遍历大江南北,远涉东南亚,进行歌舞表演,成为该团台柱——著名的“五虎将”之一演唱歌曲:秋水伊人。

14、05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15、蒹葭萋萋①,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16、为何要惊扰这美丽的守望?

17、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18、中考必背古诗词40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知识点+图文解读+习题

19、“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20、诗中表明诗人无职可做、寂寞无依之情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