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水调歌头》古诗翻译【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水调歌头》古诗原文 1、(跟杨雨品读古诗词)11杜甫《赠卫八处士》 2、蕙质兰心西子貌,书苑琦葩绽芬芳。像蜜蜂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工作之余的她,徜徉在文学经典的...

一、《水调歌头》古诗原文

1、(跟杨雨品读古诗词)11杜甫《赠卫八处士》

2、蕙质兰心西子貌,书苑琦葩绽芬芳。像蜜蜂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工作之余的她,徜徉在文学经典的世界里,让声音插上情感的翅膀,在声音的世界里与文字一起飞翔。从语文课堂到诵读平台,喜欢用声音诠释一切美好,希望用声音温暖每个人的心房!

3、答: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正如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要以乐观豁达的胸襟来对待。

4、请输入标题abcdefg

5、(5)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6、(2)想象奇丽,描绘仙界气象空灵的名句是(体现出作者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矛盾心情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7、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8、这首词中“”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

9、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节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被调到密州任职。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1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1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1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3、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4、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15、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16、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7、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

18、不胜(shèng):经不住,承受不了。胜:承担、承受。

19、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2分)

20、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

二、《水调歌头》古诗翻译

1、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

2、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3、(跟杨雨品读古诗词)16纳兰容若《画堂春》

4、作者:陈师道荣光休气天为瑞。道祖当天传宝裔。千年昌运此时逢,四海欢声今日沸。蒙蒙香雾沾衣腻。漠漠轻寒梅柳细。封人长有祝尧心,从此年年并岁岁。

5、作者:李弥逊白发闽江上,几度过中秋。阴晴相半,曾见玉塔卧寒流。不似今年三皎皎冰轮初上,天阙恍神游。下视人间世,万户水明楼。贤公子,追乐事,占鳌头。酒酣喝月、腰鼓百面打凉州。沈醉尽扶红袖,不管风摇仙掌,零露湿轻裘。但恐尊中尽,身外复何忧。

6、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7、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8、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9、但话又说回来,谁让咱伸出大魔都呢?

10、上阕的用典是实写,主要用谢安的典故。几句词基本交代了谢安相关的经历,这种写法已经具有了苏轼“隐括”词的某些特色,同时也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他是想借谢安到四十岁才出来做官,表现自己两兄弟人到中年奔于仕途的境况;借用谢安悲伤谢万去世而十年不听音乐的故事,表达弟兄难舍难分之情;借用谢安淝水之战功名到了顶点而不及时引退,表达自己决不会热衷于仕途不知进退。

11、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12、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夏日山中》

13、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复有些思念弟弟苏辙。

14、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苏轼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1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16、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示儿》

17、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即丙辰年)中秋节夜晚。当时,苏轼正被贬为密州太守(今山东诸城县)他的弟弟苏辙(子由)也因与变法派意见不合,远在山东济南,此时兄弟二人已有七年没有相见了。此时,苏轼开怀畅饮直到天明,禁不住思绪万千,乘着酒兴,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

18、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9、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20、接下来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已经不是描述,而是作者的抒情,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提到:“不应”两句诗词描写的月圆人不圆,表达了作者对明月的不满,而“人有”三句诗词又话锋一转,感叹世事无常,又体现了对明月的理解之情。

三、《水调歌头》全诗诗句赏析

1、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2、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词的上片叙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4、《苕溪渔隐丛话》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尽废。”

5、这首词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

6、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7、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8、5)不胜(shèng):经受不住。胜(旧读shēng):承担、承受。

9、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

10、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1、3)归去:回到天上去。

12、人有悲欢离合rényǒubēihuānlíhé,月有阴晴圆缺yuèyǒuyīnqíngyuánquē,此事古难全cǐshìgǔnánquán。

13、(4)苏轼著,王水照,朱刚注:《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14、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1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6、其实,这是作者感情的收敛,从对明月的不满,到最后感情的转变,其中一张一舒,节奏非常有序,也将作者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

1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18、伟大的文学家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当日,挥笔写下了一篇名作《水调歌头》。当时,他正处在辗转各地为官的状态,在中秋之夜独居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体现出了苏轼思念亲人的情感。

19、词的下阕在赏月的过程中表达了苏轼思念亲人的感情,“转朱阁,低绮户”是由于明月转动,影子也跟随着变换了形状,这肯定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出的结果,与下句“照无眠”互相呼应。

20、D.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水调歌头》诗句赏析

1、弄清影:意思是诗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弄,玩弄,欣赏。

2、这首词作于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此时苏轼39岁,为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太守。题说“兼怀子由”,当时苏轼与其弟子由已经六七年没见面了。

3、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4、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5、(跟杨雨品读古诗词)23苏轼《定风波》

6、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

7、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8、苏轼以豪放著称,他的作品魅力体现在了他的人格上。他兼有的大气魄和真性情,方使笔下流出的文字既雄健又有灵气。《水调歌头》写出了豪迈和清旷,不但有境界,而且格调高。读这首诗,如同登高望远,感觉到天地宽阔,而人生如此美好。

9、(1)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0、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浪淘沙》

11、“明诗意”是要了解整首诗的意思;

12、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诗句全文如下:

1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山亭夏日》

14、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表现作者领悟人生哲理的豁达襟怀。

15、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16、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17、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

18、(跟杨雨品读古诗词)30韦应物《送杨氏女》

19、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20、作者:深思熟虑委曲求全(原文)凡遇事物突来,必熟思审处,恐贻后悔;不幸家庭衅起,须忍让曲全,勿失旧欢。(译文)大凡遇到突如其来的变故,必须要深思熟虑后再慎重处理,以免处理过后又后悔;家庭中如果不幸发生纠纷,一定要有忍让之心委曲求全,不要因此失去过去的和睦欢乐。(评说)人们常说:“急者缓之,缓者急之。”一件事情突发于意外,并不是人们所熟悉和掌握的,此时宜冷静镇定,沉着分析事件起因,才能采取果断措施。很多情况下,“退一步海阔天空”,家庭的事亦如此。维系美满的家庭,离不开家庭成员的相互体谅。尊重对方的意见,才能形成共同的意见,兴旺家庭。委曲求全,但绝不委屈。

五、水调歌头古诗全文

1、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2、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

3、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4、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5、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6、(跟杨雨品读古诗词)26白居易《问刘十九》

7、我欲乘风归去wǒyùchéngfēngguīqù,又恐琼楼玉宇yòukǒngqiónglóuyùyǔ,高处不胜寒gāochùbùshènghán。

8、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画鸡》

9、(跟杨雨品读古诗词)28李商隐《夜雨寄北》

10、(6)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胸襟,揭示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1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乐游原》

14、(2)蕴含着诗人对人生际遇变化不定的哲理性认识,揭示了人间的普遍规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15、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题临安邸》

16、作者:贺铸沈侯销瘦。八咏新题就。惆怅酒醒兼梦后。带眼如何复旧。几时一叶兰舟。画桡鸦轧东流。新市小桥西畔,有人长倚妆楼。

17、(跟杨雨品读古诗词)21李白《将进酒》

18、(6)苏轼著,王水照选注:《苏轼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19、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20、点滴学习QQ讨论群:31448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