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水调歌头》全诗诗句多少字【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水调歌头》全诗诗句 1、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

一、《水调歌头》全诗诗句

1、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⒂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4、⒀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5、谢邀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宋代浪漫豪放词人苏轼的代表作。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怀,是苏轼词浪漫主义的基调。该词写诗人从幻想琼楼玉宇的"高处不胜寒",而后又转向现实,写对人间生活寄于热爱的乐观态变。

6、有词话说,“低绮户”的“低”应该是“窥”(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这是有道理的。这是对现实中月亮的描述。“转”“窥”“照”三个字,并不是全面写月亮的活动。

7、《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上下阙,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押仄韵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即大典开始的第一章。《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后人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11、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12、◆水貂养殖业倒不了,坚持!!(1万)

1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15、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16、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

17、◆雅宝路市场转型打造创意时尚空间(视频)

18、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1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15)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二、《水调歌头》全诗诗句多少字

1、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2、这种正相关,仍然不完全是理性的,而是情感逻辑的。这是议论,是抒情,最后把抒情归结到意象上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

4、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5、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玩弄,欣赏。

6、作者既标举了“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7、(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8、经纪人信息不断更新中

9、◆买皮草上960皮草商城

10、在本应团圆的时刻与家人分隔两地,思念亲人.思绪在天上与人间中徘徊,无眠的孤清与亲人分离的悲凉只能唯圆月是问.

11、词的下阕,写由望月写到人间,即月光照人间的感触。那月亮与人间没有矛盾、怨恨,为什么在人间,人们别离的时候,而月独自圆满;相反,在人们团圆的时侯,月却又缺圆呢?这种矛盾、圆缺,自古就存在。诗人认为解决这憾事的方法,就是希望彼此双方都能健康长在,而互不相忘,这就足夠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绝唱,人间共呜。

12、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

13、苏轼旷达,苏辙内敛,苏轼不拘小节,苏辙沉静严谨,这对互补的兄弟间,发生过不少趣事。晚年兄弟二人被贬荒蛮之地,离别时苏辙要求哥哥一不再写诗,二不再喝酒(因为苏轼曾以诗获罪,不让他喝酒是因为苏轼当时身体不好),苏轼为了不让弟弟担心,就答应了。结果在一次打盹的时候梦中做了首诗,苏轼醒来心痒难耐,就把这首诗记录下来了,又一想,反正答应弟弟不写诗也没做到,干脆再喝杯酒吧......唉,也不知苏辙知道后作何感想。

14、有的呀~~这是一首当代词。由毛泽东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感兴而作。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规定词的格式体例。游泳是词名,一九五六年六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词如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qiáng)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qiàn)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5、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16、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17、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9、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20、本金不复还,咬牙坚持撑。

三、《水调歌头》全诗诗句图片

1、据说神宗皇帝读到了此诗,动了恻隐之心,于是赦免了苏轼的死罪,将其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此,北宋朝廷里少了个一品大员,而中国文学史上则脱胎换骨成就了一代文宗——苏东坡!

2、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3、这首词前有一个常被人忽视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就是苏辙。当一个人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深深想念起另外一个人,那么这个人绝对在他生命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5、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6、诗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问月问年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

7、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8、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胜:承担、承受。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张元干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苏轼想起与弟弟苏辙已有6年未能相聚,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11、明月几时有,把狐问青天。

12、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13、月亮,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大主题。诗仙李太白曾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谁也没想到,他在唐朝停住的这只酒杯,相隔400多年后,被苏东坡在宋朝遥遥接起,有诗为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4、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

15、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16、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8、这里的关键词是“圆”,其中包含着双重意味:第一重,是月亮形状之圆:第二重,是汉语里由月亮形状之圆而引申出来的亲人之团圆。

19、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

20、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四、古诗水调歌头

1、◆今年毛皮产业有这么几大数据,你知道吗?(6万)

2、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拓展资料):译文:

4、下阕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结句与上阕“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

5、‘人有’三句一转,言人月无常,从古皆然,又有替月分解之意。”这是说得很精到的。亲人近在而不得团聚,原因本不在月,而先归咎于月。

6、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7、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全诗如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8、(13)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9、(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既然不能两全,就只能豁达一点,只要感情长久,只要同时望月,就是不能相聚,也是很美的。这就表现了情感的收敛。

11、正是因为月圆与团圆的双关,诗人的联想才从物的圆转移到人的不团圆上来。这种转移,使得诗人的恼月有了根据,同时也显示了情感逻辑与理性逻辑之不同,可见情感之强烈。

12、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13、丙辰年中秋,通宵畅饮,大醉而归,写了这首词——复有些思念弟弟苏辙。

14、(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5、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16、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17、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上去问问故人,只怕碧瓦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还不如称着月光逗弄影子玩耍这样来的有趣?我还是更喜欢这人间的至味清欢呀。

18、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1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0、接下去的“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就不是描述了,而是抒情。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中说:“‘不应’两句,写月圆人不圆,颇有恼月之意。

五、《水调歌头》全诗诗句全拼音版

1、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2、(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3、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4、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

5、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此词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6、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7、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8、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9、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

10、苏轼和苏辙兄弟俩平日里相亲相爱,面对生死关头也是不离不弃。当年苏轼在志得意满之时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打击——乌台诗案。苏辙也受到牵连日子难过,但他不仅没有丝毫怨言,还将哥哥的家小接到自己家中安顿,并一再上书神宗皇帝,愿免去一身官职为兄赎罪。在狱中,苏轼备受御史逼供拷问,一度认为自己难逃一死,于是写下绝命诗托人带给苏辙,其中一句“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我希望生生世世都是兄弟,来生也不改变这种情谊,把我们带上了表达手足之爱的巅峰。

11、(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1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3、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

14、不知行情怎样,何日能涨钱。

15、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16、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词以设问句开头,写诗人酒醉而问青天,地上、人间是中秋月圆的节曰,天上是否也如此。然后,通过对天上琼楼玉宇的仙人生活的想象,神话传说的描写,与人间现实生活的不满结合起来。巧用典故,即"八月十五日夜间,叶静能邀唐明皇遊月宫,临行时叶让明皇穿著皮衣,不然到了月宫会很冷。果然,他们到了月宫,冷得难以支持。"这个典故说明"高处不胜寒"寓于哲理。又写嫦娥在月宫轻舞漫歌,似人向欢唱歌舞情状。

18、(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19、《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20、苏词的下半片从天外幻觉转向人间,用人间的目光来看月亮。“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亮是美好的,所照的建筑也是华贵的“朱阁”和“绮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