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龙门石窟的美誉【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龙门石窟怎么赞美它 1、携着一千五百年前飘逸的色彩 2、还是两山对峙的伊水中流自然风光 3、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

一、龙门石窟怎么赞美它

1、携着一千五百年前飘逸的色彩

2、还是两山对峙的伊水中流自然风光

3、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因为这里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这里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又因为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龙门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477年),历经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

4、进一步传播了龙门的文化知识

5、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2000多年前的古书《礼记》里记载:“天生时而地生时,人其父生而师教之。”老师是伦理道德、知识、价值观念的传授者,教人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是道德的表率。《礼记·学记》中说:“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尊师才能重教,这不仅是对教师的尊崇,也是对体现在教师身上的人类文明的充分肯定。而在龙门石窟里,也有这么几位历史名人尊师重教,名扬古今,成为千古佳话。

6、在极南洞的佛坛上还分格浮雕着数个伎乐人,正壁相对的二舞伎,舞姿婀娜,左右乐伎分持箜篌、琵琶;南北两壁乐伎也都手持乐器,有钹、筚篥、琵琶、束腰鼓、笙和团扇等,整幅浮雕与八作司洞的乐舞伎群体浮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7、紫荆花代表着亲情,有合家团圆,兄弟和睦的美好寓意。

8、在南壁第二层大龛中的第三龛龛楣与南壁下层赵阿欢造像龛的龛帽上,分别浮雕着十个不同情节的佛传故事画面,包括“白象投胎”、“游园”、“树下诞生”、“步步生莲”、“九龙灌顶”、“回空”、“议立名字”、“阿私陀占相”、“太子观耕”和“树下成道”,讲述了释迦牟尼的前身悉达多太子从投胎、怀孕、诞生、起名、占相直到得道成佛的故事。

9、栩栩僧尼菩萨像,形姿各异尽超凡。

10、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11、从“势在必行”建设智慧景区,到成为全国首家“互联网+智慧景区”;

12、紫叶李不仅有着很好的寓意,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非常实用的功能。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紫叶李的身影,它对城市绿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3、建设咱教育人最纯净的心灵家园

14、在牡丹文化节和河洛文化旅游节期间,园区开通旅游年票专用通道,为持年票游览的游客提供一站式入园服务,增添长椅方便游客休息,保障游客游览质量。

15、宾阳洞里藏三窟,个个窟中雕大佛。

16、高考已落下帷幕,三载朝夕相处的学生们如同翅膀长硬了的雀儿似的离开了我,骤然感觉内心空落落的。随即和几位好友相约龙门石窟,最想目睹奉先寺里卢舍那大佛那令人着迷的千年微笑。

17、因为这个故事,在描写手足亲情的诗歌里紫荆便成为了思念亲人的代表物。陆机为此赋诗:“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李白感慨道:“田氏仓促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见紫荆花》诗:“杂英多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

18、(注释)凿山二句:写龙门两山隔伊水雄峙的情景,想起了它的悠久历史和古老传说:《水经注》云,“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并说两山中断就像天斧辟开一样。

19、在正壁南侧下部,还保存有一尊释迦牟尼像的皇室佛龛,龛内题记有“元善见侍佛”字样。它是北魏清河王元覃的妃子胡智为儿子元善见所造的。元善见是东魏第一位皇帝孝静帝,公元534年即位时才11岁。

20、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这里是潜溪寺,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

二、龙门石窟的美誉

1、龙门石窟名传天下,美丽风景人人赞夸;景区绿荫如织如画,龙门二字深刻桥涯;卢舍那佛坐像挺拔,万千佛窟布满山凹;流水游船穿行其间,步履匆缓宾客一家。

2、潜溪寺开凿于盛唐高宗初期(公元650~661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洞窗高、宽各约9米,进深近7米,因寺下泉水涌流而得名“潜溪”。

3、长礼要家长寄语。写这个适合那简单的。寄语就是对孩子的希望。希望他去哪个方向去发展。希望他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4、也许正因为惠暕开凿这一石窟造像深得武则天的赏识,所以他更被唐高宗和武则天任命为开凿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龛的检校僧。如今当你游览奉先寺时,也许你会感到,卢舍那大佛的雕像与惠喇洞弥勒佛的相貌是何等相似。因此,惠暕洞也就有了“小奉先寺”的称谓。

5、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民众温暖人心

6、想要了解中华文化的魅力

7、在破窑与魏字洞之间的路边,你还会看到一个小型的摩崖浅龛,虽然主像弥勒已残损,但仍能看出其雕刻之精美。

8、龙门石窟是彩虹一般的美丽存在

9、久驿旅游(阜阳营业部)

10、这些造像雕琢时间介于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龙门石窟之间,气势宏伟,栩栩如生,威仪凛然,给石马寺增添了几分威严和庄重。

11、其中最为杰出的是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群。

12、宾阳中洞值得欣赏的,还有位于石窟前壁南北两侧的浮雕,它们自上而下分为四层,记述了佛教的一些故事。

13、魏帝始开三石窟,三阳洞里刻传奇。

14、——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15、自潜溪寺南行,石阶右侧有一敞开的石象,正壁上联有一草书卷碑,上书“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十个大字,字体道劲。

16、不逊敦煌千佛洞,云冈作比亦平凡。

17、它开凿于唐太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高约1米,宽0.9米,正壁有一倚坐弥勒像。李元庆是唐太宗的异母兄弟,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徙封道王,后出任豫州刺史。他虽为皇亲,但其母仍如造像题记所说,“心中忧粹,恐有灾鄣”,而悄悄在这个破窑洞里为他祈福,造了这尊弥勒像象。

18、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嵩山少林寺、纯玩二日游

19、 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在追踪印度石窟艺术的基础上,继承大同云冈石窟艺术之风,又与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佛教造像艺术呈现出“改梵为夏”的趋向,出现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造像从神态气质、衣着服饰到雕刻手法焕然一新。

20、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懂得国家要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他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并教诫自己的子女尊师重教。有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行走不便,当时皇宫内制度森严,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子迎接老师。还有一次,唐太宗听到有人反映皇四子李泰对老师王圭不尊敬,他当着王圭面批评李泰说:“以后你每次见到老师,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李泰见到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由于唐太宗的严格教导,他的几位皇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尊师重教的典故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三、龙门石窟的赞美

1、主编:李鹏鹏责编:刘宝文

2、进入景区大门,秀美的伊河波光潋滟,两岸垂柳婆娑,微风过处,碧绿的柳条随风曼舞,摇曳生姿。抬头望,眼前是镶嵌着苍劲有力的“龙门”两个大字的褐色圆顶拱门,与青山绿水相依,显得庄严神秘,我忽然就想起了“鲤跃龙门”。我们谈笑风生,在龙门前留下倩影和欢笑。

3、卢舍那大佛龛这组雕像,主从分明,高下有别,刚柔相济,气势磅傅,最大限度地张扬着佛教精神,显现出唐代皇家石窟的恢宏气派。而从另一角度来看,它又像是宫廷皇帝临朝执政场面的神化,众星拱月,卢舍那大佛俨然便是帝王,二菩萨是嫉妃,二弟子是文臣,天王、力士则是武将。

4、如何在保护文物的前提下,让沉默、静止的文化遗产,通过互联网方式活化起来?如何把千年的文化宝藏赋予科技的力量,唤醒它,让它可以传播互动,让更多的“80后”、“90后”、“00后”青少年喜爱上中国文化?如何让游客来到龙门旅游购票不排队,参观更方便,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这就是龙门石窟主动融入互联网的初心。

5、同时,蓬勃发展的春都也在通过深度洞察消费趋势变化,利用自身技术、生产等优势,积极推出适销对路新产品,在保持现有市场格局前提下,稳中求变。如为了满足年轻消费群体对健康化饮食的需求,春都围绕“少而精”的理念来做休闲食品,推出了素食火腿、低脂鸡胸肉等肉制品,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

6、桃花送给老师则代表着“桃李满天下”,以感谢老师多年无私的传授知识。

7、不忘初心,继续前行。龙门园区管委会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龙门石窟将认真贯彻落实洛阳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守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把保护石窟、传承文明作为园区加速发展的根本,在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让中原更加出彩中奋力谱写浓墨重彩的龙门篇章。

8、D早6:30分阜阳指定地点集合出发,车赴登封,参观禅宗祖庭、功夫圣地(少林寺),古老神秘的佛教文化及精湛实用的少林功夫威震四海,号称“天下第一名刹”。

9、人工雕凿形神绝,地就天成佛像迷。

10、伊阙碑的文学艺术价值表现得更为突出。长达1800多字的铭文大致可分为四节,第一节宣扬佛法,第二节赞美文德皇后的“盛德”,第三节叙述开窟造像的情况,美化魏王李泰,第四节是“颂”。全文不仅造句工整,辞风华丽,而且书法潇洒,笔力劲挺,被称为是文辞家和书法家的“天合之作”。

11、“诗歌龙门”突出特色是古韵今风、时代风采、龙门特色、开放共享。将诗词与景区内真实场景相结合,最大限度还原诗词原貌,让游客“边游览、边读诗”,身临其境感受诗词的意境,丰富旅游体验,塑造龙门旅游“诗和远方”的新境界。

12、年轻者阿难,丰满圆润,温顺虔诚,佛经说是释迦牟尼的堂弟,出家时只有十几岁。他长于记忆,随释迦牟尼宣教25年,被称为“多闻第一”。

13、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夹纻干漆造像:三世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弥足珍贵。结束愉快的行程后,返回温馨的家。

14、游览至此,不免多少令人唏嘘。(作者:曾晓华)

15、雷玉华说,南北朝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但相对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北朝丰富的佛教遗存而言,南朝佛教遗存十分少见。

16、插鼓台位于龙门东山南端,因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巡幸香山寺,在此置播鼓司而得名。由于这里依崖并列开凿了三座石遍,所以又称为“播鼓台三洞”。

17、净土堂最有意思的是一幅“佛说普萨诃色欲经”的石刻,它镌刻在正壁南侧,认真辨认尚可看出:“妇人之相,其言如密(蜜),而其心如毒······室家不合,妇人之由,毁宗败族,妇人之罪,实是阴贼,灭人慧明”等,经文末尾有七八十位发愿人的署名,其中将近一半是妇人。有人考证,此石刻佛经有四处不同于大藏记载,又根据经文中有武则天创造的新字分析,认为可能是当年人们借助佛经来影射和漫骂武则天的。

18、路洞这幅浮雕壁画因风化严重已有残损,但仍能看出释迦牟尼结跏跌坐,以手抚膝,施降魔印,一力士托起佛足;右侧上方菩提树下,二魔持斧、戈向佛主袭来,另一魔残毁,似在张牙舞爪,恫吓释迦牟尼;左侧下方还有一变为丑陋老女的魔女。从残存的画面看,选择的正是天魔向佛进攻的瞬间,表现颇为生动。

19、石窟门楣是北魏时期流行的依崖仿木式窟檐,屋脊正中立一展翅欲飞的迦陵频迦鸟(大鹏金翅鸟),两端饰鸱尾,前坡雕出瓦垄,檐椽下的尖拱形门楣,似一片莲瓣,两侧飞舞着飞天。门楣内浮雕着七身小坐佛,饰以莲花荷叶。

20、只是不知什么时候,这一石笋从白居易府上移到了这里。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游龙门时来到禹王池,也曾专门写了《石笋》一诗:“巨石何亭亭,孤生此岩侧。白云与翠雾,谁见琅玕色。惟应山鸟飞,百转时来息。”

四、龙门石窟感叹

1、中华文化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环节

2、峥嵘两山门,共挹一水秀。

3、万佛沟位于插鼓台的北面,是一条东西向的山沟,因为沟壑北侧佛拿密集,造像众多,所以称为万佛沟。它是龙门石窟从盛唐到中、晚唐时期的一个造像中心,大约占了龙门唐代造像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其中最主要的窟龛有:

4、进入龙门,放眼望去,东西两座青山相对而立,伊河的东岸是香山,西岸就是龙门山。龙门石窟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如同镶嵌在西山上的一颗明珠,与对岸的香山寺隔河相望,遥相呼应。我们漫步伊河岸边,碧波荡漾的伊河水缓缓流淌,秀美,恬静。虽然已经是夏天,天公作美,没有骄阳似火,空气清新怡人,我们倍感神清气爽,心情更加愉悦。

5、破窑位于普泰洞以南,魏字洞以北。它高6米,宽5米,深近9米,原来是个天然溶洞,也许因为洞内未加修整,又没有雕造窟门楣拱和藻井,且洞内龛像错落无序,破损不少而被人们起了这么一个名字。

6、④导服:全程有优秀导游服务;

7、相传远古时期,洛阳南面有一大片烟波浩淼的湖水,周围青山苍翠,芳草萋萋。人们在山上放牧,在湖里打鱼,过着平静的生活。村里有个勤劳的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听到从地下传出“开不开”的奇怪声音,回到家,便把这件事告诉给母亲。

8、虽然惠暕洞造像现在看去较为简单,但主题却十分“鲜明”:

9、每个人都会遇到心情低落的时候,这时就可以出门看看樱花,它代表着希望,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

10、另外,在南壁第二层靠里一佛:内侧,还雕有“降魔变”(或称“树下降魔”)的佛传故事,这一题材在敦煌壁画和云冈浮雕中有多处表现,但是在龙门石窟,则仅此一例,所以显得较为珍贵。

11、回到在“摩崖三佛龛”时我们所探讨过的唐朝宫廷变故,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这种释迦牟尼和弥勒“二佛”并列所表示的含义,正和武则天做皇帝之前,与唐高宗同御朝政,共称“二圣”的历史现象相呼应。史载,唐高宗“自显庆以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唐高宗也许没有以释迦牟尼自诩,而武则天则早就宣扬自己是弥勒了,双窟造像的玄妙也许正在这里。

12、当圣洁的莲花在人世散落

13、在这里你可以找到诗和远方

14、观赏位置:龙门古街、松林

15、不外乎“春”与“花”的交相呼应

16、2016年7月,龙门石窟建立了全国首个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应用,提高了景区管理水平,让管理更科学、营销更精准、服务更便捷。

17、奉先寺的凿造规模、艺术设计,以及雕刻形象的塑造,代表了唐代美术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不仅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已被广泛认为是世界石雕艺术的一大杰作。

18、龙门山青水秀,自古就是人们游览胜地。大诗人白居易曾与僧人佛光同乘一叶扁舟,从洛阳城的建春门溯伊水悠悠而上,赴龙门香山寺游玩,二人一路低吟长啸,对龙门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19、无论你现在是学生,还是已经毕业许久

20、菩萨天王两边立,神工鬼斧叹惊奇。

五、龙门石窟怎么说

1、辛丽红:一只左右为难的蝙蝠(小小说)

2、闭上眼睛忘记了尘世的流年

3、从路洞沿着山坡石径而上,至半崖处便可以看到净土堂。它开凿于唐长寿三年(公元694年),因洞口门额上阴刻“北市彩常行净土堂”八字而得名,只是如今字体已较难辨认了。主室为横长方形,高2米多,南北宽约3米,进深7米,平顶素面,凿有佛坛,窟内原主尊造像应为阿弥陀佛和观音、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像”,可借现已不存。

4、魏窟以古阳洞和宾阳洞为代表。古阳洞是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宾阳洞内的大佛像,面相清秀,目大颈平,神情自然;菩萨像含笑凝眸;堪称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

5、比如说,书上说洛阳的龙门石窟有多么悠久的历史,有潜溪寺,奉先寺,宾阳三洞,有龙门二十品是魏碑书法艺术的典型代表,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6、想知道如何投稿,请点我

7、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修香山寺记》中道:

8、据考证,释迦牟尼造像以立像形式出现,在龙门众多的石窟中还仅莲花洞一处。而这一形象在佛教中被称为“教化”,也叫“劝化”,“教人而化恶为善也”;同时,又含有“乞食”的意思,“乞人施物,一名教化,又日劝化”。从莲花洞释迦牟尼那风尘仆仆的衣褶和弟子迦叶手中似哗哗作响的锡杖,你似乎可以感受到这种“教化”所包含的寓意。在莲花洞南北两壁,还雕刻着不少小佛龛和多幅佛教故事图画,其中多为“维摩变”(即我们在宾阳中洞所看到的“维摩结经”的故事),另外还有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思悟道和传扬佛法的“树下思维”、“树下授法”的故事。而雕刻工艺最为精湛的,当属南壁一小佛龛内的两幅“王位相让”图。莲花洞是北魏时期石刻艺术造诣颇高的洞窟之一。

9、勾绘着石壁上一朵莲花的盛开

10、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

11、龙门石窟的石刻艺术在中国佛教石窟造像艺术发展历程中是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一环,有着“中国石刻艺术最高峰”的美誉。作为外来的佛教造像艺术,在龙门石窟逐步完成了中国化、本土化的进程。龙门石窟佛教艺术中的“中原风格”和“大唐风范”,对当时国内其他石窟的开凿产生了重要影像,并远及东亚及其他国家的佛教造像艺术,龙门石窟的雕刻艺术呈现出超越时空的艺术之美。

12、龙门石窟是河南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5A级景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全国文明旅游景区、首批全国人文旅游示范基地,是镶嵌在中原大地上一颗人类文明的璀璨明珠,是一张熠熠生辉的河南文化旅游金色名片。

13、当游览宾阳三洞时,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在宾阳南洞与宾阳中洞之间的崖壁上,有一座摩崖石碑。碑高65米,宽9米,碑上有仿木屋檐式建筑,屋脊中刻有迦陵频伽鸟,即佛教中的大鹏金翅鸟,是佛的护法。屋脊下是蟠螭chī碑首,碑体已相当残缺,字迹也较难辨认。碑的下部原为龟趺fū座,也早已残损。碑额上用篆文镌刻出“伊阙佛龛之碑”六个大字,这就是颇为知名的“伊阙碑”。

14、一个个便捷有趣的智能体验

15、满足了青年朋友们与景区沟通交流的诉求

16、“精舍”。在万佛沟东端深处,有一个大小如一间小屋的空龛,龛高正好可容一人盘坐,周围环境偏僻且幽静,这便是当年僧徒习禅的“精舍”。禅,是梵语“禅那”的简称,意思是静虑。佛教禅宗认为,佛者于身为禅,于口为经,于意为禅,因此主张用禅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习。中国禅宗的创始人是菩提达摩,他于南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由印度渡海到中国,先在广州修习,后经南京到洛阳,曾在少林寺面壁9年,传说连影子都深深印入石壁,被称为中国禅宗的初祖。僧人习禅是一种相当艰苦的思维修行法,它必须澄心静虑才能“深入禅定”,进入“佛国世界”,进而忘却尘世的苦难。“精舍”便正是这样一个地方。

17、窟顶自东向西依次为马振拜、侯太妃(旧称贺兰汗)、高太妃(旧称孙保)、侯太妃(景明四年),共四品。

18、集历史、人文、美术、雕刻

19、海棠花又有别名“解语花”。因“棠”与“堂”同音,在与玉兰花、牡丹花、桂花搭配在一起时,寓意“玉堂富贵”;与菊花、蝴蝶相配,寓意为“捷报寿满堂”;与五个柿子相配时,又寓意“五世同堂”。

20、关于“伊阙碑”,早在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就在他的《集古录》中有过专门的描述:“唐起居郎褚遂良书《三龛记》,字画尤其伟,河南龙门山。山夹伊水,东西可爱,壁间凿石为像,后魏及唐所造,惟此三象最大,乃魏王李泰为长孙皇后造也。”在这里,三龛即现在的宾阳三洞,《三龛记》也就是《伊阙佛龛之碑》。如今我们重看伊阙碑,仍能感受到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