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甫细节描写的诗句
1、杜甫写诗很善于格物,善于观察生活细节,故而其诗句既写实,又生动。无聊之时,他仰头看蜜蜂在枝叶间飞舞,挑动飞絮缓缓飞落;有时又看一行行蚂蚁在梨树上爬行。这一联将自己的无聊刻画得细腻真切,非仔细观察不会体会如此细致。
2、今天,王和尚继续选择杜甫描写春景的经典名句,来看杜甫如何体物写情,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本文选诗侧重杜甫晚年五律作品,看他笔下的春景,体现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句诗出自《入乔口》,杜甫于大历四年春到达潭州,在长沙北暂停。杜甫此时已经58岁,年迈之时仍然漂流江湖,虽然春花烂漫,但是他已经如将坠残阳,再无奔波的力气了。故而他感叹说“残年傍水国,落日对春华。”
4、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夏,距杜甫去世已经只有短短几个月。王和尚在此选此联,也是给杜甫做一个总结。
5、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县令的美称。②舍:指家。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④市远:离市集远。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无兼味,谦言菜少。樽:酒器。旧醅:隔年的陈酒。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⑤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余杯:余下来的酒。⑥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⑦呼取:叫,招呼
6、09: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7、周日读好诗!60首好诗记录春天的美,哪一首触动你情思?
8、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意思是:指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在现代引申为老师对于学生的无私奉献和辛勤教导。此句是来自《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9、通过我们逐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为这场春雨所作的“画像”,是有着一条清晰的思路的:下雨——听雨——看雨——想雨。春雨贵如油,诗人盼望春雨能够滋润万物,春雨就来了,而且是悄悄在夜里来,如此无私奉献又低调的春雨,人人都爱,人人都喜,诗人更是如此,所以他起来看雨,并且想到了明天春雨过后的美丽景色。这样组合起来,便为我们写出了传神之极的春雨。
10、这一联,前句促迫,写出作者行船的匆忙,后句和缓,又写出作者心情的矛盾。并且,寒冰与云月一齐刻画出夜色的阴冷与孤寂,恰似作者矛盾恓惶的心情。
11、这一联即写他盼望弟弟既焦急又欣喜的心情,写得朴实真切,细读动人。杜甫每日都登上江阁远望,焦急地等待弟弟座船的影子。由于柳树茂密,遮挡视线,他就恨上了柳树。他每日看着来往的帆船,计算着弟弟的行程,显得急不可耐。后来,白居易之“计程今日到凉州”,温庭筠之“过尽千帆皆不是”,都似乎从此句化来。
12、注重句与字的锤炼,加大字与句的容量;常用倒装句、叠字,使句式富于变化。还善于用颜色字以强化某种情感色彩,用叠字以创造氛围,用双声叠韵以使诗的声调更加和谐悦耳,用俗字口语使诗读起来更加亲切。特别是像《秋兴八首》那样的七言律诗,对声律的反复锤炼形成了杜诗“沉郁顿挫”的美感,大声读诵时,更具感染力。
13、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14、10: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15、还有就是我也作了一首小诗!还得从我公园春游说起!公园的湖边,一排垂柳树,随风飘逸!它那飘飘欲仙的秀枝,与体态百柔的姿态,真的让我着了迷!于是我于情于景写了一首《柳》请友欣赏与指正!谢谢!
16、作者为何用此二典?其中暗含了杜甫深沉的感慨,沿路桃花盛放,好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但是作者却不能停留,此地也充满动荡的阴云,哪里是安全宁静的桃花源呢?而作者却像被放逐的屈原一样,又要往南方蛮荒之处进发。要知道,作者一直渴望能向北而回到故乡,却不得已被迫向南,其内心的矛盾、焦躁和失望,可想而知。
17、这两句古诗看似平淡,但是做只要内蕴的情感觉非常丰富。作者看到月亮,继而产生了思念故乡的感情,但毕竟夜色冰凉,他的绵绵愁思当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他在这首古诗当中思念故乡,但在“有弟皆分散”以及“无家”当中就能看出,家已经不存在。如此境遇,让杜甫内心十分焦灼。
18、这首诗出自杜甫五律《江亭》。杜甫在草堂,生活得到了短暂的安定,其内心也终于得到了平静,但是远离故乡,漂泊在外,杜甫仍然会经常感到愁闷。这一联写于诗的第二联,是其野望之景。
19、杜甫律诗写得精练和概括,格律严格,对仗工整,浑融流转,情韵优美,无丝毫用力的痕迹。诗境浑成而多变化,有意境壮阔忽转凄凉的,有气象巍峨而转情景细致婉约的,不拘一格。
20、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江畔独步寻花
二、用杜甫的诗来描写杜甫
1、生活初定,杜甫的心也变得悠闲起来,故而眼中之景也潇洒随意。水流自在向前,作者的心不再焦躁,渐渐失去了竞争计较的意气;闲云自在,随处飘荡,作者的心绪也变得安闲恬淡了。但是这只是杜甫一时的想法,一旦想到自己年老体衰,离家万里,他的心很快就会被愁绪包围。
2、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因此,王和尚认为:写诗首先要能够体察万物,观察愈细致,下笔愈精准;描写愈形象,愈能真切动人。即梅尧臣所说:善写诗者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5、03: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6、04:江湖深更白,松竹远微青。
7、杜诗达到写实文学传统最高成就,善于典型化描写。在杜甫许多著名的叙事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很善于选择和概括有典型意义的人物,通过个别,反映一般。比如《兵车行》中那个“行人”的谈话便说出了千万个征夫戍卒的相同或相似的遭遇;“三吏”、“三别”更是典型概括的最好的范例。像《北征》、《咏怀五百字》,更是用史笔忠实地纪录了时代和个人的真实处境,感人至深。
8、Hi~关注王和尚,品杜甫经典
9、这句出自杜甫《漫成二首》其写于杜甫在四川草堂时期。这句诗主要写仲春景色。
10、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11、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12、详解笠翁对韵,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入门须正,从此开始
13、杜甫在抒情的近体诗中即多用俗语,但在叙事的古体诗中则更为丰富,关系也更为重要。
14、这一联出自杜甫同时期所写之《徐步》。此句也妙在刻画细腻,形象生动,这也是杜甫格物所得。暮春时节,燕子贴地争飞,忙于筑巢;蜜蜂在花间飞舞,忙于采蜜。杜甫的眼睛好像放大镜,看到燕子嘴上的泥屑和蜜蜂触角上的花粉,观察不可谓不细致。
15、晚年杜甫笔下的春天名句
16、并且,此联似有象征意义。作者远离庙堂,独处江湖之远,好像一只蜜蜂在枝叶间穿行,仍然要小心落絮会来干扰自己的平静,但是他内心的热望又像蚂蚁一样锲而不舍在树上爬行。故而这一联看似写实,实则表露出作者复杂矛盾的心情。
17、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18、谈这首诗歌的“散乱不成章”,可以从六首中再拿一首来对比着看就明白了的。
19、喜欢敬请转发,慷慨莫过解囊
20、急雨捎溪足,斜晖转树腰。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
三、怎样描写杜甫
1、这一联出自《独酌》。杜甫在四川草堂时期,既无官身,又无奢望,故而生活过得随意潇洒,但他有时也会感到无聊。这一联就是刻画他春日无聊的情绪。
2、这一联出自送别诗《送段功曹归广州》。杜甫此时在四川境内漂泊,朋友要出蜀远赴广州,杜甫既不舍又渴望朋友到广州之后多寄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来。这一联就是想象朋友出蜀经过之景。
3、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杜甫特别善于在诗中记述重游之意,比如在重游何将军山林时,他写道“山雨樽仍在……犬迎曾宿客”,即点出重游之意。而在重游修觉寺诗中,杜甫开头也写道“桥怜再渡时”,点出物我和谐,将无情之物拟人化写出,增添不少情味。
5、首句点明地点在黄四娘家,诗人或许只是路过,却被整条路上的花朵所吸引,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致和意境。“黄四娘”引人遐想,那一定是一个十分贤淑、温婉的女性,又或者十分美丽,至少十分爱美。她打理的花径芬芳而不艳丽,清新而不凝滞,惠风和畅,春和景明,大好春光,似乎都在这条小小的道路上。紧接着用“花满蹊”三字,意境全出,这么一条小路,就是春的高度浓缩,让人不忍走开。
6、杜甫的怒气是消了,没拍桌打椅了,很明显,杜甫对诸多节度使入朝这事情,只作了很表面现象的描写,发了一些很寻常百姓的见识观点的想法,不是一个诗人的思考,更没有一个诗人对题材进行诗意处理的表达。
7、明代胡应麟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即写诗既要刻画物象,又要抒发真情,并且要能做到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景为写情而铺垫,情因睹物而阐发。故王静安曾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人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
8、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对事件的直接描写,杜甫也有经典之作。如《三绝句》,这里选一首。
10、这首诗字面上看也是东一下北一下,上一下,下一下。但是,这首诗歌是被精选的。前面两句是来去自由,日出日落,水流而去,云卷云舒,聚散两不依,这是何等的自然自在、了无牵挂。“翡翠”是翡翠鸟,在高高的竹子上嬉闹,鹍鸡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大睡懒觉。这多么惬意啊,动是随心而动而乐,静是安心无扰,在僻静的地方睡觉,无人吵闹,心无挂碍,人无挂碍。相比前面一首,就没有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情境。句子是写得细致,但是,因为缺乏情境,意尽句中。
11、诗题中的黄四娘,是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饱经离乱的杜甫,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这时候看到的一切,或许都是那么美好。这是一组诗,总共七首,这一首,堪称最美。因为人美、花美、粉蝶春光和娇莺婉转,都美。全诗大意是:黄四娘家的花开满了整条小路,花繁浓艳,千朵万朵地压低了枝头。成群的粉蝶在花丛间嬉戏飞舞,花枝上传来一两声娇莺婉转的啼鸣。
12、冬尽春来,寒冰消融,行船划过水面,能感觉到薄冰相互挤压之声。倚薄即交迫迫近之意,着一“争”字,就写出冰凌挤压的声响,且具有拟人的效果。
13、“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开阔。诗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14、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15、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恨别》。
16、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奸臣的统治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特别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的权力与利益斗争,成为安史之乱的导火索。此外,西北派和东北派之间也总有裂痕。内外错综复杂,使得唐玄宗统治后期的帝王与大臣、文臣与将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17、诗圣写的烂诗不只是这一点点,还有大量的烂诗,但是,一点也不损伤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可见,写烂诗不是么子丑事。自然,写烂诗当官、发财、评职称、做名家,这些同样不碍事。写烂诗还可以当皇帝,乾隆不就是“烂诗皇帝”么?写烂诗读烂诗都正常,也是常事,要知道,这世界上,哪来那么多经典的好诗呢?只是,不要把烂诗说成好诗,那就不是烂诗的问题了,是人品的问题了。
18、这一联出自《游修觉寺》诗。杜甫在草堂时期,春日幽兰附近的寺庙,由寺庙的幽深想到佛法的恬淡悠远,就以写景笔法来描写眼前的景致。石子小径盘旋而上,犹如一条玉带飘向山顶;而山间的白云也随风浮动,自由自在。
19、大家好,欢迎回到我爱读古诗的课堂,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这首古诗是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作品:绝句
20、杜甫写此诗时,距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已五六个年头。在这几年中,叛军铁蹄蹂躏中原各地,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这是杜甫深为忧虑的事。
四、描写杜甫的诗句与优美段落
1、于是诗人想到了明天春雨过后的美丽景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早晨起来,万物萌生,花朵更是开得娇艳欲滴,而在花瓣上,是雨水来过的痕迹,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的花朵,将锦官城(成都)妆点的更加明亮和美丽了!
2、这一联写得物我和谐,暗示出作者此刻开心快慰的心情。而细节刻画之生动,命意之曲折,也很符合杜甫一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法。
3、再游修觉寺,作者看到山野葱茏,岚气温润,渐渐日上中天,阳光照耀下,沙石也显得温暖起来。这一联从触觉和视觉着笔,写出日暖心闲之意,更显恬淡悠然,无欲无求。
4、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
5、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6、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月夜忆舍弟》,表达的是杜甫思念他弟弟的思想感情。杜甫写这首古诗的时候,还正是安史之乱的时候。当时的杜甫和几个弟弟分散在山东,河南等地,而这些地方也都是遭遇战火,彼此间不通信息。看到白露时节升起的月亮,作者很是感慨,挥笔写下来这首著名的怀人五言律诗。
7、两个叠字新巧而准确,可见杜甫观察之细致,用笔之精准。
8、只看后面两句,诗圣的诗意回来了,入木三分。语义双关还不是最重要的,用词的极其精到,癫狂、轻薄,形神具备,“癫狂”表现“随风舞”,“轻薄”对应“逐水流”这词语与事物的形象和寓意之间,有着极其微妙的深刻的关系。这一联前面一句是主动表演的动态,后一句是被动的无奈、无力的动态。写出了两种状态。再看诗歌前面两句,构成的是静态,是感伤的,是失落、失意,与后两句的热闹的动态构成对比。拿开诗句的意思,但说读这样的诗歌句子,声调也是杜甫特有的雄浑、苍凉、沉重的特色。不得不折服诗圣已至巅峰的创作力。
9、首先我们一起朗诵这首诗。
10、详细解读:这是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歌表达了饱经离乱漂泊之苦的诗人在相对安定和平的环境中的喜悦心情。
11、王和尚解诗:机智的杜甫看穿了官场?他为何劝王维归隐
12、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13、历来微雨最难写,因其细柔轻腻而不易刻画,杜甫此诗却写得细致形象。此二联出自《晨雨》诗。
14、纵观大诗人杜甫一生,稍微安定一点的时光,或许要数浣花溪畔的“草堂光阴”了。就在老先生稍稍安定之后,居然也开始有闲情逸致为女人写诗了。杜甫曾经为邻居黄四娘写了一首诗,看似句句不谈风月,只谈繁花,但最后14个字仍被引来后世的争议。
15、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的夏天,关中大旱,杜甫不得已离开了陕西地区,在经过了一段辗转流离的生活之后,终于来到了四川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了下来,开始了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这段时间的杜甫,总是亲自耕种,养花种菜,和劳动人民融为了一体,因此,他对于所有和农民有关的事情,都充满了喜悦和赞美之情。
16、Hi~关注王和尚,品经典杜诗
17、诗圣杜甫一生极少为女子写诗,即便出现在他诗中的妻子,也常常被呼为“老妻”,一点都不浪漫,比如“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生命世界的女子,更多的时候是随着他东奔西走,历经磨难,而感情日笃。与一般流连烟花之地的文人不同,这是一个正经得不得了的诗人,或许在他心中只有家国情怀,那些风月都与他无关。
18、杜甫的叙事诗还常常运用真实细腻、精确传神的细节描写来细致的表现现实生活。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事物本质和人物精神面貌的细节。
19、很明显,诗圣可能是晓得失态了,没骂人了。诗歌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还写得很诗意的。第三句显得“假大空高大上”套话得很,好俗气哟。“忠君”思想是应该,在“将军入朝”这一件大事上,一直心怀黎民百姓疾苦思想的诗圣,在这里似乎显得太狭隘了。庶民百姓子弟组成的“国家军队”只是为了李氏王朝,更何况,“乾坤王正室”后,就一定会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吗?怎么说,这都不是杜老夫子的思想水平啊。
20、善于寓主观与客观,杜诗在客观现实生活的描写中透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与思想倾向,常常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也就是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这是杜甫叙事诗最大的特点,也是杜甫最大的本领,因为必须具有善于克制自己的激动的冷静头脑,用摄像机似的操作把时代痛苦真实呈现出来,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三吏”、“三别”,是杜甫所以为杜甫的原因。
五、描写杜甫的语段
1、杜甫的叙事诗还常常运用真实细腻、精确传神的细节描写来细致的表现现实生活。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事物本质和人物精神面貌的细节。例如《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便是这样一个细节。它不仅揭示了那个役夫“敢怒而不敢言”的痛苦心情,而且也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
2、《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的其中一首,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
3、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今天晚上就已经进入了白露节气,虽然这里也有明亮的月亮,但是终究比不上故乡的月亮更明亮。秋风萧瑟的天气,带来阵阵寒意,再加上升起的一轮明月,作者的内心更加的思念亲人,思念故乡。因为故乡意味着温暖,意味着安宁,意味着兄弟手足之情的和谐融洽。
5、春雨细如牛毛,有光之处才能看到,故“晨光内”写其形;晨雨轻柔,触在叶上才能稍微听到,故“叶上闻”写其声。并且此联有互文之意,细雨润叶,才能看到叶子微微的亮光,才能感受到其轻微的声音。
6、这一联刻画细致,很具有画面感,并且细腻地表达出作者年迈且无聊的心情,以流水对写出,既对仗工整,又流丽自然。
7、此联看似写沿岸春景,其实暗有深意,因为此联上下句均暗用典故。“桃花水”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之典,“枫树林”暗用屈原《招魂》之典,《招魂》中写道:“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
8、唐诗300首收录了杜甫的很多古诗,尤其是他的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早已经成为了唐诗300首最为典范的律诗作品。而且在这些诗歌当中,多有名言警句。比如这两句描写思念家人之情的关于夜晚月亮的古诗句,在接受者当中有很高的传唱度。
9、并且这一联,前句动中有静,后句静中有动,互相补足映衬,作者居住的环境刻画得细致真切,读来如在目前。
10、颔联是进一步表现春雨的“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由此足见,春雨不仅好在适时,而且好在润物。春雨伴随着柔和的春风,滋润着世间万物,万物生,生命成,春雨带来的,是新生、是生命、是律动,更可贵的是,这带来美好事物的使者,是悄悄地在夜晚来临的,如果在白天,它会得到足够的关注,可是它却偏偏在夜里大家休息的时候到来,足见春雨滋润万物,是不需要人们感激的,是博大无私的,这样的春雨,能不爱吗?
11、《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的其中一首,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
12、总之,这首《春夜喜雨》,无论是在炼字造句上,还是细节描写上,都体现了杜甫那一颗无私的心情,艺术、感情均是上乘,这样的“喜雨”之诗,无愧于元人方回“此诗绝唱”的评价。
13、投稿邮箱:2050894710@qq.com
14、蝴蝶在诗词中的10种幻象,爱情与逍遥,哪种触动了你
15、这年初夏,他重过洞庭湖,南风正好,他的心情也非常不错,就早早乘船往北而行。风顺浪稳,天气晴朗,他一直行船到黄昏日斜。杜甫虽然急切地行船,却变得小心谨慎,好像故乡在望,一日即可到达。停船之后,他看到波光澎湃,天水想接,那隐隐一线之处就好像是家乡的所在。所以他兴奋地写道“湖光与天远,直欲泛仙槎”。
16、杜甫作为有唐以来诗体的集大成者,其笔力之巧妙,观察之细腻,用字之精工,堪称模范。杜甫一生经历丰富,迭遭患难,但是不论生活多么坎坷,他仍然心系家国,忠于王事,用笔记述所思所感,以歌诗来表达他赤诚真挚的情怀。
17、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共创作了近体律诗八百余首,他把律诗的题材范围扩大到了几乎与古体诗同样广阔的程度。
18、而此刻他看到的景色却热闹而忙碌,蜜蜂忙着穿花采蜜,燕子忙着衔泥筑巢,虽然忙碌却显得自在而有生机。这明显是反写作者此刻客居他乡,不能像蜂燕一样安闲自适。作者的心情是“落日对春华”,此刻的生机活力都似乎离他远去了。
19、“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前面的四句都只不过是描写当时的环境,这两句才开始配合题目,表达诗歌的主旨思想。我虽然有兄弟姐妹,但是在这兵荒马乱的岁月,每个人都天各一方,彼此之间也没有办法联系,也更不知道他们现在是死是活。
20、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扩展资料此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诗描绘四幅图景,分开来如四扇条屏,合在一起又组成一幅生动优美的风景画。首句写草堂周围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呈现一片生机,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具有喜庆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