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100首荷花诗句赞扬高洁品质【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形容荷花高洁的诗句 1、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2、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抖音:Moveredu 5、庭前...

一、形容荷花高洁的诗句

1、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2、宁知寸心里,蓄紫复含红!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抖音:Moveredu

5、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6、漫天的雨纷然而又广漠,广不可及的灰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我立在池畔,虽不欲捞月,也几成失足。

7、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诗经。国风》

8、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萧纲《采莲曲》

10、想要取出鸣琴弹奏一曲,可惜没有知音前来欣赏。

11、形容高洁品格的诗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2、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白话释义: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

1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4、在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据说晴雯死后变成芙蓉仙子,贾宝玉在给晴雯的殁词《芙蓉女儿诔》中道:“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15、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16、《子夜吴歌之夏歌》(唐)李白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钱氏池上芙蓉》(明)文征明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荷花》(清)石涛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17、释义:心地的圣洁就象莲花般出污泥而不染

18、陈子昂在《春晦饯陶七于江南同用风字》中有:“芙蓉生夏浦,杨柳送春风”;

19、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20、释义: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二、100首荷花诗句赞扬高洁品质

1、我和妈妈正在欣赏美丽的荷花,突然看见一个小朋友从荷花丛中的岩石上捉起一只小鳖。我羡慕极了,真想自己也能捉到一只小鳖。

2、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杜甫《端午日赐衣》

3、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4、老街的诗词中,专门写荷花的不多,不过与荷花相关的作品写了不少。绝句3首《荷花》

5、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6、艳妆临水最相宜。——吴文英《醉桃源·芙蓉》

7、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刘孝威《采莲曲》

8、周敦颐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字茂叔。作者以莲自况,作者爱莲就是爱莲的君子品德,表达了自己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也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委婉的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

9、山上夕阳慢慢向西落,池塘上的月亮渐渐东升。

10、刚一走进公园,我就看到静静的湖面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翡翠伞,把湖面盖得严严实实的,远远望去像一个绿色的大舞台,几只青蛙正在舞台上演唱呢。绿叶丛中,一枝枝荷花亭亭玉立,有白色的、淡粉色的、还有粉红色的,像穿着纱裙的少女,含笑迎风。在阳光的照耀下,池水波光粼粼,蓝天白云的倒影在湖面上依稀可见。看着眼前的美景,不禁使我想起了苏轼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

11、却是池荷跳雨。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

12、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13、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李白《古风(其二十六)》

14、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李商隐《赠荷花》

15、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16、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17、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幼卿《浪淘沙·极目楚天空》守得莲开结伴游。——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笑艳秋莲生绿浦。——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西宫秋怨》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李白《古风·其十九》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18、李重元的《忆王孙》原来是有春、夏、秋、冬四季词的,都是以女子的口吻述说四季景色,抒发相应的情感。这一首夏词,先写小池塘里,风中的水草猎猎有声,雨后的荷花更散发出沁人的芬芳,使得满院都是荷花的香味。炎热的夏季,难得的雨后清爽。这时候,又享用着投放在井里用冷水冰镇的李子和瓜,真象冰雪一样凉啊!竹制的方床(大床、双人床)上,谁还有心思去拿针线(慵拈就是懒拿)做女工呢?没了汗,有了倦,美美地睡上一个午觉,应该是很惬意的事情啊!

19、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李白《古风·其十九》

20、荷花宋.宋伯仁绿盖半篙新雨,红香一点清风。天赋本根如玉,濂溪以道心同。

三、描写荷花高洁的诗句都有哪些

1、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白玉蟾《荷花》

2、风来香气远,日落盖阴移。

3、描写荷花的诗词和好句好段,

4、出自唐·陆龟蒙《白莲》,意思是说,素雅之花常常要被艳花欺,白莲花总应生长在瑶池里。月儿明风儿清花儿要凋谢,只有恨却无情谁人了解你?

5、隐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实际上,他说的意思就是:官场黑暗,要在官场上保持自己高洁的品格,就如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那么难。这也是他为官的经验总结,因为他不想同流合污。

6、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厉鹗《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7、五月湖中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靓妆玉面映波光,细袖轻裙受风举。——宋·程安仁《西湖夏景》

8、杜甫不会真下决心“为农”而“从兹老”,更不会下决心追随葛洪故事去学炼丹砂。这是愤世之言,不可坐实。从“去国赊”可见杜甫始终不能忘怀国事。

9、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0、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

11、《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12、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李白《渌水曲》

13、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

14、兰桡荡漾谁家女,云妥髻鬟黛眉妩。采采荷花满袖香,花深忘却来时路。——宋。邹登龙《采莲曲》

15、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西宫秋怨》

16、荷花池旁一道小小而潇洒的瀑布倾泻而下,打在岩石上,溅起一朵朵水花,那水花多么像小小的白梅,在微风吹拂中,纷纷落下,最后消失在坚硬的岩石与小池的中央,漾起一圈圈的涟漪。

17、荷花芳草垂杨渡。——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18、孟浩然在《题大禹寺义公禅房》中有:“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看莲,就如同看见自己的本心。无论外界多么嘈杂,守住本心,才能坦然面对;

19、暮秋独游曲江唐.李商隐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20、宋代喻良能在《寄题梅山》中有:“平生满耳说梅山,十里荷花缭绕间”;

四、荷花洁自高的诗句

1、释义: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2、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3、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王守仁《春晴》

4、江南莲花开,红光覆碧水。

5、微根才出浪,短干未摇风。

6、处江南水乡,眺望荷塘、莲田、河流、湖泊射出的一支支荷箭,舒展开一田田莲叶,放出一簇簇莲花。一圈圈像红云,一层层似丹霞,映得湛绿湛绿像陈年老酒似的碧水如脂如染;情不自禁地诵起筑室庐山莲峰山下的北宋大理学家周敦颐借花喻人、以明其志的千古佳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宋代的苏东坡在《赠袁陟》中有:“薰风暗杨柳,秋水净芙蕖”,一个暗字,把杨柳的繁盛表现了出来,秋水则衬托了荷花的净。

8、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皇甫松《采莲子二首》

9、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10、意思是: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11、再往远处看,荷花像倾在湖里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云霞,更是别具一格。吟诵着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顿觉心旷神怡,浮想联翩。荷叶展绿叠翠,浑圆宽阔,碧盘滚珠,皎洁无瑕。在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摘下那碧绿的荷叶,不仅可以挡风雨,还可以遮骄阳。露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绿的荷叶上微微滚动着,闪烁着晶莹的光辉,像翡翠盘里托着珍珠一样。粉红色的莲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争先恐后地开放着,远远看去像一盏盏红灯。

12、露桃满径无人捡,裁柳(荷)风澹澹香。

13、一霎荷塘过雨,明朝便是秋声。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14、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龚翔麟《菩萨蛮题画》

15、出自宋·周敦颐《爱莲说》,意思是说,我则唯独爱莲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污秽。

16、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薛道衡《昔昔盐》

17、过雨荷花满院香。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18、京兆府栽莲唐白居易污沟贮浊水,水上叶田田.我来一长叹,知是东溪莲.下有青污泥,馨香无复全.下有红尘扑,颜色不得鲜.物性犹如此,人事亦宜然.托根非其所,不如遭弃捐.昔在溪中日,花叶媚清涟.今年不得地,憔悴府门前.东林寺白莲唐白居易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白日发光彩,清飚散芳馨.泄香银囊破,泻露玉盘倾.我惭尘垢眼,风此琼瑶英.乃知红莲花,虚得清净名.夏萼敷未歇,秋房结才成.夜深众僧寝,独起绕池行.欲收一颗子,寄回长安城.但恐出山去,人间种不生.

19、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20、北宋时期,理学开创者周到庐山莲花峰下的濂溪边著书立说,他著有《太极图说》和《通书》,提出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他认为菊花像人间的隐士,牡丹像人间的富贵人,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像人间的君子。

五、赞美荷花高洁的诗句古诗大全

1、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杨万里《秋凉晚步》

2、荷花的诗句如下:莲花唐郭震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湘妃雨后为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曲池奇唐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折荷有赠唐李白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采莲曲唐李康成采莲去,月没春江曙。翠细红袖水中央,青荷莲子杂衣香。云起风生归路长。归路长,那得久,各回船,两摇手。

3、风吹荷叶在,渌萍西复东。——孟郊《乐府三首》

4、今天,我和妈妈去三垟湿地欣赏美丽的荷花。

5、外婆家旁边有一个荷花塘。我经常去荷花塘坐在岸边观看那可爱动人的荷花。今年暑假,我再次来到荷花塘,欣赏那刚刚盛开的荷花。

6、不见峰头十丈红,别将芳思写江风;翠翘金钿明鸾镜,疑是湘妃出水中。——清。石涛《题画墨荷》

7、唐代赵嘏在《赠天卿寺神亮上人》中有:“笑指白莲心自得,世间烦恼是浮云”,微笑指着白莲花,心中怡然自得,世间的烦恼皆如浮云飘过而不可得啊;

8、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9、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唐.李白《古风·其十九》

10、家乡风景美如画,怎么描写出来呢?给你一份满分详解(附范文)

11、夏天里的荷花可美丽了!大大的叶子像大圆盘,似雨伞,给小鱼挡雨、遮阳,给小虾挡雨、遮阴。荷叶也变成了蜻蜓的停机场,荷叶又变成了青蛙的舞台、床,荷叶上还有晶莹剔透的小水滴。

1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13、这是一首立意新颖的咏物诗。意境优美,格调明丽,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使诗中的自然景物充满了丰富的感情:“泉眼”爱惜“细流”,“树阴”喜爱“晴柔”,“蜻蜓”长时间地停落在新出水的荷叶尖上,流连忘返。

14、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15、再次点名杨万里同学,他的诗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带红了著名旅游景点西湖,西湖荷花从此天下闻名,现在西湖十景中便有一处叫做曲院风荷。这名气大了就会有盗版,北京五环外的一个小公园就盗了个版,叫曲苑风荷。

16、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宋。柳永《望海潮》

17、莲花未开时,苦心终日卷。春水徒荡漾,荷花未开展。——孟郊《乐府三首》

18、不管垂杨珠泪进,滴碎荷声千顷。——王夫之《清平乐·咏雨》

19、翠绿的荷叶丛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沙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

20、《赠荷花》(作者)李商隐(朝代)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