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莲花的佛语禅心
1、莲的佛语禅心语录如下: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心境决定眼界,眼界映射心境。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一花一净土,一土一如来。心情不好时,闭上眼,告诉自己,这是幻觉。莲,亭亭玉立的水中仙子;莲,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花中君子。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因它出生于污泥,绽开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层涵义。莲花,蘸着些许清水,描绘出生命的瑰丽;莲花,濯清莲而不妖,透露出高尚的品质。人心本无染,心静自然清。莲花拥有着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她扎根污泥,珍爱自洁,保持天生丽质的本色。虽然环境冷酷哀凉,但她不叹世态炎凉,不怨时乖命蹇,不屈从环境,不沾污纳垢,照样安身立命,随遇而安,处之泰然,追求完美。
2、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3、将乐窑茶盏:宋瓷上的茶语
4、证严法师说:“宁静是美,安定最乐。这是习禅、修心、养性、怡悦且最崇高最美好的境界。”
5、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6、愿做菩萨那朵莲,沐佛光,净禅心!积佛缘,得福报!
7、花花之界一般形容繁华之地,尘世间。如《说岳全传》第十五回:“每想中原花花世界,一心要夺取宋室江山。”又《何典》第一回:“中界便是今日大众所住的花花世界。”
8、憎恨别人对自己是种很大的损失。
9、面对芸芸众生,欢喜又自在,为我们带来了佛陀的清静慈悲,莲的智慧和境界。因而在她们的感化下,我们也拥有了莲花般的心境,这就是人拥有的佛性了!
10、佛教关于“世界”的说法很多。如《华严经》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又《梵网经》卷上谓: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担树。
11、不谋其前,不虑其后,不恋当今。
12、静慧大师说:“学佛几十年,我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只有六个字的体会:看破,放下,自在。”
1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
15、是非和得失,要到最后的结果,才能评定。
16、当你明白无常,你就不会张扬,今日华丽风光,明日可能狼藉一场。当你明白无常,你就不会悲伤,今日愁云惨淡,明日可能满天阳光。当你明白无常,得,有什么喜,失,有什么伤,得失也不过空花一场。当你明白无常,一切都觉得正常。真正时时看见、看着无常的心,获得真正内在的平静安详。
17、从此,心如莲花,不再恨人!
18、莲,生于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
19、叶圆形,盾状,直径25至90厘米,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覆盖,背面灰绿色,全缘稍呈波状,上面光滑,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有1至2次叉状分枝;叶柄粗壮,圆柱形,长1至2米,中空,外面散生小刺。花梗和叶柄等长或稍长,也散生小刺;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
20、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
二、莲花的禅语是什么
1、或者搜寻MSW527——关注
2、001柠檬的能量,您必须看并转发
3、人生之所以烦恼丛生,往往在于所知太多,无法消解,所以有时需要装聋作哑;人生之所以痛苦颠倒,常常在于我执太强,不能放下,所以有时应该难得糊涂。
4、凡有奢求必得烦恼,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这就是安分。求心安,求解脱,首先应该做明白人,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怎样获得。明白人既能努力改变环境,更能努力改变心境;改变环境靠聪明,改变心境靠智慧。
5、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沟沟坎坎时,常常会默念:“菩萨保佑,菩萨保佑……”其实她一直在我们身旁,始终不离不弃,只要你够善良够慈悲,菩萨就会永远庇护你……
6、遇到的人,善待,不管能不能再见。经历的事,尽心,不管是不是成功。时间不断的流走,一切都会过去,人生说长很长,说短也很短,最值得敬重的是,走过的每一段路,不留愧疚与遗憾。
7、莲,朵朵轻轻姿质,淡娟娟;点点缀圆池,亦可怜。
8、禅心如莲,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悠回九转拿不起放不下时刹那间的顿悟,是深山古刹静守时光心无杂念拈花微笑的智慧。滚滚红尘,灼灼白日,能够安静地做自己,而不被其他所左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内心安静宁和。也需要通透达观的智慧。
9、心如莲花,人生就会一路芬芳。我们常常迷失在自己的心路上:不如别人时,会心生嫉妒,失去从容;发生意外时,会心生慌张,失去镇定;痛失亲人时,会失去理智,心生绝望。只有内心安静祥和,才不会被外界所左右。心如莲花,就是在安静的岁月里面露微笑,摒弃内心的挣扎、邪念和虚荣,活得洒脱自在。
10、云带抹松间,晨钟心为安。
11、佛前一朵莲,相伴到永远。
12、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羁,为人耿介,志在隐逸。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心胸。也寄托着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此诗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可以看做能够充分表现孟浩然诗歌艺术特点的代表作品之一。
13、一切皆有因果。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凡事太尽,则缘分势必早尽。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刹那便是永恒。欲海无边一切皆为虚幻。
14、行也安然,坐也安然;穷也安然,富也安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无意,随天际云卷云舒。
15、你不缺少的东西,正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恰恰就是你本来不缺的东西。
16、人生是苦的,充满烦恼,但如果放下执著,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脱。当下就放下,无分别,凡夫就是佛,婆娑世界就是净土,在繁忙的人生中就能实现最大的自在。
17、莲,别称芙蓉、水芝、水芸。自古以来,莲与佛教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佛教所说的莲花,多是白莲,名为芬陀利华。走进寺庙里,就能见着佛祖释迦摩尼坐于莲花台上,“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也坐在莲花台上。
18、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床宽。
19、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南北名窑辈出,官民窑竟相发展,无论是釉色品种还是装饰题材都空前繁荣。莲瓣纹在北宋早期仍占有一席之地,但后来随着荷塘风光、莲池水禽、婴戏莲花等富有民间生活气息图案的大量出现,莲纹逐渐失去了长期以来在装饰领域中的显赫地位。
20、莲花,出身于淤泥,寓意佛教道果出身于世间。莲花,花开时即孕育莲子,寓意佛教因中有果,因地即有道果。在佛教中,以初开莲花为菩萨坐莲,寓意菩萨还在修行过程中,犹如莲花还没到开到顶峰盛开莲花和莲蓬果实为佛陀坐莲,寓意佛陀已经修行圆满。犹如莲花已经开到顶峰甚至已经得到极果。佛教以白色莲花为佛教内圣人果位的坐莲(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等),以红色莲花为世间鬼神的坐莲。所以莲花本身就已经是佛教教义的浓缩。印象中好像在佛教经文中,并没有对黑莲与有所描述,所以黑莲在佛教除了莲花一般的含义外,并没有特别的含义。诸如灭世黑莲啥的,都是小说家的想象,和佛教正统没有关系。
三、佛经中莲花最有禅意的句子
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和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藏语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做皆成`众生无我`苦乐随缘`纵得荣誉`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禅师悟真`三界皆苦`苦乐随缘`心无增减`逢苦不忧`识达故也`上边三句都是达摩祖师语还有`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饥来吃饭`困来既眠(慧海禅师语`意思是若吃饭时不肯专心吃饭而有千百种思考`睡觉时不肯专心睡觉却千般计较`自然达不到用功的境界)言非语者既是佛语`诸有色语皆非佛语`色非语非佛语者`受想行识非语亦非佛语`若无色语`无受想行识语者`是名佛语`一句话佛语不是说的`一落言荃`便非精义``。。
2、将乐窑宋瓷欣赏——小罐
3、清水濯莲心的意思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是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4、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万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5、也可以理解为:心中有善念便可以让心灵保持清澈明净,即使身在浮华闹世也能出淤泥而不染如莲花般与世无争。处处置以善念心中便只有一念,一心向佛,心无尘埃。回归本质,人便是未来佛。
6、出自唐蜗寄题庐山东林寺三笑庭联: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又说“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语出《佛典》,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7、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8、一如莲华,在泥不染,比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污。
9、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
10、莲花沾清泉,涟漪叠心间。
11、灵泉宗一禅师有诗云:“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须生烦恼处,悟得即菩提。”
12、在古印度的十典文学中,常常以莲花比喻美丽的姑娘,如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说:“悉多有位女郎长得仪容秀美,浑身却像涂上污泥的莲藕,闪光的美容从不显露。”另外,在古典文学中形容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大眼睛。
13、捻指青灯伴,心似莲花洁。
14、是《水陆法会》,水陆法会)略称水陆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这种法事是由梁武帝的《六道慈忏》(即《梁皇忏》)和唐代密教冥道无遮大斋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水陆’之名,始见于宋·遵式(964~1032)的〈施食正名〉,谓系‘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见《金园集》卷四)。
15、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我们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淡泊明心放下贪、嗔、痴,不绝望于人生的苦也不执著于人生之乐。
16、首联“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禅寂”用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描写禅房的幽寂。起句看似平淡,但诗人以“习禅”和“空林”相对应,便构成了一种“深林人不知”的空寂境界,描绘出了义公坐禅的环境背景,为全诗写景勾画了一个总背景,也为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作了有力的铺垫。
17、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端坐于朵朵莲花上,或者手执莲花,或者脚踏莲花,神情高远,目光专注迷离。
18、打开幸福之门有四把钥匙: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口中有德,就是说话要留有余地,不对他人施加“软暴力”;目中有人,就是要走出自我的小天地,将心比心,坦诚相待;心中有爱,就是要在心田种下爱的种子,并小心地呵护它成长;行中有善,就是人到哪里,就把爱带到哪里。
19、善良,是心间绽放的花,它远离喧嚣的岸,收敛着剔透的花瓣、幽婉的芬芳,伫立成一茎明澈的纯真,摇曳为一抹恬然的淡泊。它舒展着娉婷的笑靥,仿佛一首云淡风轻的小诗,又如一曲蓝天碧水的梵音。它是一朵佛前的青莲,任由红尘万丈,我自纤尘不染,诸邪不侵,只静看清水一脉脉地划过如烟岁月。
20、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
四、佛教关于莲花的禅语
1、入夜村落眠,雨过无蛙鼾。
2、翡翠是很有灵性的,因此跟佛教结缘,佛教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人对佛教的信仰一般都是寄托愿望和祝福的,翡翠能够更好的承载这些文化特性。因此更受中国人的喜爱。这对大马坎的翡翠呈黄、白雾飘绿花,油性很大,温润细腻,致密度高,有胶感,质地,种水都很好。
3、人生的快乐常常像是漂在水上的花朵,顺流而下,转眼就不见。而忧伤则好像是迷住眼的尘土,有时候用尽气力揉搓也清理不出。心灵的平静才是人生真正的平静,境由心生,心生一切,心灭一切,缥缈虚空,淡然忘却。恍如隔世,走过去,再回头时,一切都可以放下!
4、滚滚红尘,灼灼白日,能够安静地做着自己,而不被其它所左右,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除了内心安静宁和,也需要通透达观的智慧。
5、(输入索引号:001,即可收到)002生活篇:功效神奇的洋葱泡红酒003商界智慧:三个故事三个启示004美食推荐:长沙吃货聚集地005美食推荐:长沙美食(小吃米粉)年度人气总评榜008广告也疯狂:“跳舞宝宝”点击过千万014健康人生:关于喝水,你了解多少呢?...033美景欣赏:美得—令人窒息036凡尘最美的莲花诗人——仓央嘉措情诗037智慧人生:每句话都够你品一阵子了057小知识:为什么开车前要先开窗通风?075穿越世界上最美的树隧道076夫妻相处之道,结婚没结婚的都看看,太精辟了!084十六种神奇食物能当药!086房产过户:买卖、赠与、继承哪个划算090乡村盖房设计大全,三十万以内的别墅!
6、四如莲华,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比如四德,谓
7、今生,今世,莲心不染,只为等你。
8、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你要学会接受命的残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气和。因为,这就是人生。
9、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歉退是保身第一法。
10、是啊!倘使生活中缺少了安详,而怀着挫折、无奈、怀疑、忧虑的心态去过活人生,那生活对生命来说,毫无疑问就是一种惩罚了。
11、人生的苦恼是不分贵贱的,要么你去驾驭生活要么生活驾驭你,你的态度决定了谁是坐骑谁是骑者。
12、佛经的本质就是安详,我们可以在佛经中找到“安详”的真正意义和寻求安详的途径。无论是谁要追求要达到愉快、美满、充实、潇洒的人生境界,都绝不能缺少一颗安详的心!
13、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14、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丰富精美的装饰是它的突出特点。北宋早期,定窑的装饰技法以刻划花为主。1969年定县北宋塔基出土的一百多件定瓷,绝大部分是定窑早期产品。其中高达65.5厘米的龙首净瓶堪称宋代莲纹层次最多、最精美的作品。
15、指不同的众生的出生方式和生命状态。比如人是胎生,鸡从蛋中孵出属于卵生,在水中生出的入水藻是湿生,鬼道众生是化生,另外往生净土的也是莲花化生。有色是指生命需要借助有形色身(即物质)来体现的众生,无色是不需要色身的,有想指有思想之众生,无想是无思想比如植物之类的无情众生。
16、我愿作西方一朵莲,七宝池中灿烂盛放。
17、虽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人。这时,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这一联,诗人抓住一了雨后高僧隐居环境的特点,进一步由景色环境的描写烘托义公脱离凡间、超于尘世的胸襟和情怀。无一字赞美高僧却字字饱含尊敬和赞美之情,明是写景实是赞人;明是赞景实是赞人。
18、禅心生,道乃正;禅心定,人自在。悟禅,是人生清醒的开始。禅机寓于万象之中,要用心领悟;万象皆是禅机的昭示,不要亵渎。善是禅的根本,学会用微笑迎接困境,学会用宽容包容残缺。不懂走路的技巧会摔跤。生活总是在我们最软弱的地方给我们重击,令我们成长。坐亦禅,行亦禅,禅意人生,福在其中。
19、是《水陆法会》,水陆法会)略称水陆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这种法事是由梁武帝的《六道慈忏》(即《梁皇忏》)和唐代密教冥道无遮大斋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水陆’之名,始见于宋·遵式(964~1032)的〈施食正名〉,谓系‘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见《金园集》卷四)。
20、全诗译文:义公高僧安于禅房的寂静,将房子修在空寂的树林之中。门外是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台阶前有众多深深的沟壑。雨过天晴,夕阳斜照,树木的翠影映在禅院之中。看到池中的莲花如此清纯洁净,我才明白义公的心境就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
五、莲的佛语禅心词句
1、推荐赏荷美地:梦缘山庄,万福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有人曾说过:相貌是一个人心灵的写照,脸庞是一个人情感的凝固。的确,一个人存好心,做好人,有文化、有品位时;欢喜充心,愉悦映脸,她一定会越变越漂亮越变越有味,反之则越变越丑陋,越变越萎缩。对自己的容貌负责,让自己的心充满慈悲。
4、轻舟慢浮过,摇曳风雨间。
5、尾联“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巧用佛教的比喻赞美禅师虚空高爽的禅心。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有佛眼般清静的境界,方知他怀有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襟怀。“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历来被佛教视作圣花,而“不染心”,活用禅宗六祖慧能的偈语:“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这末尾二句,巧妙地点破了写景的用意。
6、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做世间慈悲人。
7、佛祖释迦牟尼坐像,身穿通肩大衣,手作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佛经说,这是释迦佛祖修道成佛后向信徒们讲经说佛的姿态;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双手仰掌足上,掌中托着莲台指引众生往通往佛国净土;观世音菩萨白衣飘拂,身坐白莲,一手净瓶,一手白莲,是一颗纯洁的菩萨心。悟心以达莲花盛开的佛国净土。
8、湖中莲花出淤不染,花香如玉,似来自如来佛境,须弥山天界。
9、善良,是心间绽放的花,它远离喧嚣的岸,收敛着剔透的花瓣、幽婉的芬芳,伫立成一茎明澈的纯真,摇曳为一抹恬然的淡泊。它是一朵佛前的青莲,任由红尘万丈,我自纤尘不染,诸邪不侵,只静看清水一脉脉地划过如烟岁月。
10、心似莲花,佛光普照天地间,万物喜开颜,百事孝为先,恩典记心间。
11、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12、静,所以优雅。优雅是一种淡然的美,是一个人内心美的外露。优雅之人心如止水,波澜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渴望优雅的生活,却常常在现实中失去自我,随波逐流。要想找回自己,做一个优雅从容的人,只有先稳下来,静下来,学会宽容、仁爱、温和、谦恭。人生,因静而从容,因从容而优雅。
13、谓舍罪福,净修梵行,慧能破恶,是为比丘。
14、弘一大师说:“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歉退是保身第一法。”
15、耕云先生说:“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憎。”
16、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
17、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着意表现禅房位置的高深。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
18、(开光)(术语)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或曰开眼供养。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复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二道。”(开眼)(术语)新作佛像所行之法会名。开佛眼之义。开眼之本据,如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如是供养仪则已周备,复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二道。”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中曰:“令匠于坛中速刻本尊,(中略)以彩色严之,像额间点赤或黄。至来月一日开目。”二经中前经说理之开眼,后经说事之开眼。然开眼之古式事理皆为。
19、揭缔空本然,透空薄雾间。
20、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你要学会接受命的残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气和。因为,这就是人生。
上一篇:莲花和禅意的诗词【精选100句】
下一篇:描绘山河的词语【精选1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