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个性网

山行古诗描写了哪六种景物【精选100句】

陈蕊蕊
导读 一、山行古诗写了哪四种景物 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枫桥夜泊》 2、《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

一、山行古诗写了哪四种景物

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枫桥夜泊》

2、《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3、《山行》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4、《赠刘景文》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5、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6、“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7、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8、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另外,周密《齐东野语》载其咏史诗《汉武帝》一首,颇尽讽刺揶揄之能事。

9、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10、“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和山之深,“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陡的山势。

11、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2、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13、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飘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14、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课件显示课题——夜书所见)

15、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16、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赠、刘、盖、菊、残、君、橙。

17、“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1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19、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人没有像古代一般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诸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20、(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二、山行古诗描写了哪六种景物

1、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2、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3、(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

4、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望洞庭》

5、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6、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7、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们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们有哪些好的背诵方法?(学生交流)

8、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生提问)

9、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10、(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11、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12、小组内展示书写情况,欣赏评价。

1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描写了孤山寺、贾亭、水面、云、莺、树木、燕子、泥、花、草、马蹄、钱塘湖、杨树、白沙堤

14、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15、“知诗人”是要了解作者的,或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16、诗的题目是《夜书所见》,那诗人在这样的月夜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默读诗文,在你认为的重点词语下面画线,说说感受。

17、陶然(táorán):形容舒畅快乐的样子:~自得。

1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9、水乳交融(shuǐrǔjiāoróng):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20、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三、山行诗中描写了哪六种景物

1、出示诗人、题目,明确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学习生字:赠、刘。

2、《山行》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3、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色彩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地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的,起铺垫和烘托作用。

4、楼主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山行描写了满山的红叶如火如荼,一条石子路蜿蜒而上,白云缭绕半山腰有几户人家,就像走进了画里面。主要描写了秋天的山,满山红叶,白云绕山等的景物

5、浓墨重彩(nóngmòzhòngcǎi):指绘画或描述着墨多。

6、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

7、这首诗描写了山行途中所见,全篇画意与诗情相互生发,随着诗人悠然自得的行迹展开,信笔写来,尤以最后一句意味无穷,展现了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极富感染力。这首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以及展现了自己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

8、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9、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泊船瓜洲》

10、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诗人没有像古代一般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诸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11、《山行》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景物。从“寒山”“霜叶红于二月花”看出来的。

12、⑶生:产生,生出。另有版本作“深”。(“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13、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14、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15、第二单元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听听,秋的声音语文园地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再牛肚子里旅行习作:我来编童话快乐读书吧第四单元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小狗学叫习作:续写故事第五单元搭船的鸟习作例文:第六单元古诗三首《望洞庭》《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美丽的小兴安岭语文园地六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口语:身边的“小事”语文园地七第八单元司马光灰雀口语交际:请教语文园地八

16、?(课例观摩)李文婷《观潮》(四上)

17、(贵州省初中升学规划指导中心)

18、“明诗意”是要了解整首诗的意思;

19、俊拔(jùnbá):卓异出众。

20、杜牧的律诗,其数量相当可观,在《樊川文集》中约有一百余首,加上《樊川外集》与《别集》,约为一百六七十首。他的律诗在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艺术成就也很高,尤其是七律。

四、山行古诗诗中描写了什么等景物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本课是三首古诗的教学。教学中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把握诗意,避免了机械地分析,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学生通过整体感悟诗歌内容,边读边想,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此外,我让学生抓住诗中的字词来理解诗文内容,通过联系上下文分析想象,使之感受更为深入,学生体悟了诗的内涵,也学会了阅读。同时,我也注重积累与表达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很自然地完成读写结合。

3、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4、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5、(3)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6、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

7、(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8、(2)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9、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10、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11、在晚唐时代,骄文随着文风的浮艳有所发展的情况下,杜牧却能反浮艳,坚持散体文的方向,力避用骄,实在比韩愈彻底。

12、远上:登上远处的。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13、空水: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澄鲜:明净、清新的样子

14、《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15、夜书所见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16、云锦(yúnjǐn):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高级提花丝织物,色彩鲜艳,花纹瑰丽如彩云。

17、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18、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

19、回忆一下前面学过的两首诗,想一想,这三首诗写的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全班交流)

20、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五、山行古诗中写了哪四种景物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背诵。

2、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师纠正补充)

5、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

6、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游子吟》

7、山行:在山中行走。

8、A.清:冷清B.碧:碧绿C.“碧”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

9、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唱。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自读,读到朗朗上口为止。

10、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11、点击上方标题即可查看详情

12、《山行》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这六种景物。

13、”寒山“、”枫林“、”霜叶“等景物表现出此诗所描绘的季节是秋季。拓展:《山行》: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14、?(课例观摩)林莘《夜间飞行的秘密》(四上)

15、山行》这首诗主要描 绘 了 {深 秋 季 节 山 行时 所 见 到 的 枫 林 晚 景 .}诗的前 两 句 描 绘 了 秋 山 远 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后两 句 描 绘 了 秋 山 近 景: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坐=因为 于=比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此诗描写了一幅山林秋色图.可以用以下词语描写:寒山高峻、白云缥缈、枫叶似火、石径蜿蜒

16、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17、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18、会认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

19、出示文中插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小故事。

20、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