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现民族大义的诗词
1、位亢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2、②: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体现了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依存和相互贯通,未体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同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表述也欠妥,②错误。
3、“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育工作者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4、《谒鼓浪屿郑成功雕像》“雾里云中立,沉思仗剑横。风雷仍贯耳,跃马待出征。③”
5、(解析)①③:中国古代传统诗文将“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来表述诗品与人品的关系,认为人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但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证。说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诗品与人品的也会出现背离。因此只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真正提升诗的品格,①③符合题意。②:诗品的优秀作品来源于社会实践,创作是能动性的活动,有了好的人品,未必就能创作出有诗品的优秀作品,②说法错误。④:文如其人表明诗品是对人品的反映,诗品并不是人品的派生物和附属品,④说法错误。
6、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古典诗词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下列诗句与观点对应正确的是
7、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钱伟长
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早已成为民族的文化意识,深植在中国梦的使命和担当里。
9、(解析)①③: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①③诗句与观点对应正确。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体现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认同各民族的文化,②诗句与观点对应错误。④:传统习俗对人们产生影响,但不一定是积极影响,④诗句与观点对应错误。
10、《中华诗词》是当代诗词的最高权威刊物,它的第一个栏目“时代风云”就是家国情怀的一面旗帜,其中作品一首首清一色都以身边发生或出现的与家国情怀相关的人、事、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人、事、物情节的发生和发展,或明确,或委婉地表达家国情怀。此外,《中华诗词》其他栏目体现家国情怀、君子情操的作品也随处可见,其他地方诗词刊物情况也基本类似。由此可见,在中国诗词发展的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家国情怀”是从古至今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
11、人文情怀体现了强烈的文化认同。人文情怀首先体现的是一种文化认同。《周易》将此描述为“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周易》中所说的“人文”其实包含了人道、文化。人文情怀不仅强调人道关怀,而且还体现了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文化认同使家国情怀在读书人中具有普遍性,并将其潜移默化为读书人的主体性价值。“读书通大义,立志冠清流”。这就是说,读书人正是因为对文化的认同,才产生了这种对国家民族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形成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深刻地影响着读书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正是基于这种认同,才产生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和以人文关怀为底色的家国情怀。
1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3、④诗词的意境是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
14、②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
15、③一株垂柳荒凉冷落的处境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内心世界
16、法宝www.pkulaw.cn已收录期刊全文,敬请关注!
17、全诗三百余字,说诗有点长,说民歌就是短小精悍。全篇以五言诗叙述,开篇采用民歌常用的一问一答式,诗中一共换了七个韵,每个小段为一韵。一般来说每个韵的字数是相同的,但是《木兰辞》别具匠心,每个韵的字数并不对等,而是错落有致,更易被乐人演唱。
18、(解析)C:六度分割理论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不知近水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体现了水与花的联系,一树寒梅盛开的原因是由于“近水”,C与题意相符。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体现了一分为二的观点。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A与题意不符。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B与题意不符。D:“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体现了寒梅“在百花盛开时,却已经凋零”的特点,强调要珍惜时间,D与题意不符。
19、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20、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元•王冕)
二、关于民族大义的诗词
1、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唐•杜牧>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瑾>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宋•辛弃疾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宋•范仲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1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1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3、(解析)“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中,“碧显白”、“青衬红”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中,噪与静、鸣与幽之间相互依存,D体现的哲学道理与题意相一致;A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与题意不符;BC体现了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4、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jí),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yōu)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hé)。王在灵沼,於(wū)牣(rèn)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hé)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5、只解沙场为国死, 何须马革裹尸还。——陆游
6、嗟(jiē)夫!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7、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诗词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根基,也是中国精神的艺术体现。
8、在作品中,作者的情感与画面中亮相的主人公群体情感浑然一体,没有你我之分别。
9、再如(南仙侣·西河柳)办年货:“老伴呵,孙辈磨。拉车挎包超市过,双手连肩合力驼。时鲜扒半箩,佳肴挟几盒。前边袋码名牌货,后面箱堆奇异果。老夫即一封驼,怕亦会愁言奈何。⑩”
10、①中华传统文化阐述了东方审美意境的价值
11、⑧《中华诗词2002第4页许景》。”
12、关于明妃对此的反应,诗中写她“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梅尧臣《依韵和原甫昭君辞》中也说:“情语既不通,岂止肠九回?”他们意思是说明妃与胡人言语也不通,谈不上“知心”,所以哀而不乐。
13、第鉴赏意境求“深化”。解答诗词类选择题,要在准确把握名诗词的意象、意境的基础上深化意境,把握其主旨。
14、此类选择题需要学生结合政治、经济、哲学以及文化等知识深入体会、分析其中的含义,充分体现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考查的知识点本身并不难,但对学生理解能力上的要求却较高。这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在学好政治课本中基本原理的同时,要注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学艺术综合素质的培养及审美素质的提高,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变化,做到全面发展。
15、作品以战略思辨的眼光直面改革开放40年对中国产生的正面影响,是为时代家国情怀之体现。
16、《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它同样从朝廷的角度体现家国情怀。
17、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18、②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9、根据几千年积淀的华夏文化精神,这种公共意识和公共审美观点概括起来就是“家国情怀”。“家国”是一个无限大的概念,其上为“天下”,为“国”;下为家,为个人;中间还包涵社会的方方面面。《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反过来便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平。其中发生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是个人与国家,但是其中的个人显然已经升华为具有公共审美意识的“君子”,国家也升华为所有成员共同期待的、共同依赖的民族大家庭。
20、每次国家有什么事,他都会组织我们帮忙捐款什么的,还在公司设了专门负责公益事务的部分,真的在这方面做的很好
三、对民族大义的理解
1、A.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2、译文:九月的天山脚下寒风似刀,城南出猎的马儿缩着寒毛。赵将军比赛骑射场场获胜,赢得那单于穿的貂鼠皮袍。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古代哲学家用诗词标榜自己所从属的哲学阵营,当代歌手的有些歌词中也包含着哲学思想。以下歌词中与朱熹:“理在事先”的观点具有相同的哲学倾向的
5、家国情怀首先是爱国情怀
6、③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④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
7、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助琴声引出“知音”典故,但是,却笔锋一转,最终用意在于呼唤人间和谐,这是家国情怀的委婉表达。
8、小雅《北山》通过一个下级小官吏与上级的等级差别反映西周社会矛盾。但是却从他为王事而兢兢业业、朝夕奔走的描写中透露出人们心目中应有的民族共同情怀。
9、(解析)②③:“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这句话认为主观意志是世界的主宰,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③与题干表达的观点一致。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观点,①与题意不符。④: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④与题意不符。
10、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11、铿锵有力内心篇,九字凝实掷地言。宪法担纲行大道,善谋经略幄奇盘。运筹不逆天规定,执政任凭史论谈。宗旨铭心民为本,品风俯首众行船。忠心耿耿利天下,奇迹盈盈誉坤乾。美丽中国今日梦,迎来盛世在明天。
12、那时去从军没一点好处,各项装备要自己置办,参军不仅在经济上没有任何补偿,还要先倒贴。这样的事儿自然没人愿意干,于是官府就按兵籍去抓,“兵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如果你不愿意去,可以跑啊,于是很多男性就这么跑了,留下众多孤儿寡母。
13、关于“群”,《集解》引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朱熹注:“和而不流。”这是说诗能够帮助人们互相切磋砥砺,提高修养。
14、出自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15、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16、家国情怀首先是一种爱国情怀,是读书人对国家、民族挚爱之心的由衷诠释。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责任。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早已扎根于每一中华儿女的心中。而家国情怀实际上就是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爱国爱家,要报效国家,忠诚为国。这正所谓“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7、①诗品与人品的背离佐证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18、如何更好地发扬和传承,深耕国学原典和厚植诗词基因,用经典点燃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孩子们的心田,让“梦之队”更加具有中国性格和民族精神,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和使命。
19、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20、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四、描写大义的诗词
1、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2、唐·岑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
3、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4、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将自己的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
5、女儿当自强,花木兰女扮男装,角色反串,上战场杀敌,更何况是代父从军,家和国的情怀一样都不少,而这两种感情在现实中是最具感染力的,也是最具传播性的,民间影响力很深,直到现在,人们谈论起花木兰也是一个大赞。
6、这是一副对联,在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墓上,主要是为了纪念名将岳飞的爱国精神,岳飞后背刺着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已经成为了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经典名言,这一副对联就是在歌颂那些爱国忠臣,讽刺卖国的奸臣。扩展资料中华文明之所以在人类文明史上享有举世景仰的崇高地位,莫不与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紧密相关。从诸子百家等思想巨匠、四大发明等科技成果,到震撼人心的文化遗存、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直至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都是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神奇伟力。
7、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8、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
9、按照这种观念和精神,个人只有完善自身修养,才能把家庭治理有序,而家庭秩序井然是国家安定的基础。“修齐治平”,只有提高自身修为,才能治理好国家,安抚天下百姓苍生。可见,个人修养与社会良知、社会担当和社会责任紧密联结在一起,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国情怀通过家与国的结合,提倡个人道德自律与国家治理的结合,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这为读书人树立了明确的理想追求,从而使自我道德约束与个人奉献社会的理想追求有机融合在一起。
10、B.“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与“天命有定端,守分绝所欲”
11、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全国人为念,当亦乐献身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全国人谋永福也。
12、以下经典名句的哲学解读正确的是
13、习近平主席到北师大看望一线教师时曾说,“应该把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他在国际、国内重要讲话中曾数次引用古典诗句、谚语阐述思想。谆谆告诫,语重心长;殷殷期望,寄意深远。
14、义士之热爱祖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义士:有志向.有做为的人.
15、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6、这句千古绝句出自边塞诗人王昌龄之手,豪迈之中带着杀气,气势恢宏,表达了对国家无视的热爱,让人读了感觉热血沸腾,给人一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17、文章为“言论”和“德性”而存在,言论包括抒情和明志,德性包括公共意识和个人操守。在具体的诗词作品中,言论处于显性状态,德性处于隐形状态。但是,主观言论一出,客观德性自明。一般情况下,个人发表言论具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和方向。但是,诗词是一种公共审美的文学形式,它要求作品所出现的言论和所包涵的德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定时代的公共意识,代表一定范畴的公共审美观点。
18、大江东去的豪迈、杨柳依依的悱恻、长河落日的壮阔、彩笺尺素的缠绵、马革裹尸的肝胆、海纳百川的胸襟、乘风破浪的逸兴、青天揽月的壮思一生命中的一切体验和东方审美意境,都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鲜活的表达。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1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齐集有其一。以一服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五、民族大义的名句
1、②文学创作应有对本民族文化立场的坚守与深耕
2、断送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3、D.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4、‘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5、1978年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下列古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
6、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7、让经典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8、不甘摇尾乞人怜,视死如归气浩然。
9、‘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10、“家国情怀”一词看上去有些抽象,但它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古往今来,深明大义的读书人,通过一言一行生动和形象地告诉我们何为家国情怀。
11、C.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12、④诗人大胆突破固有诗词创作规律使该诗艺术力量感人至深
13、精忠报国.——《宋史·岳飞传记》
14、展示了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15、自从有了人类历史,就有了诗歌。
16、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17、《全球抗疫诗选》组织者、推动者功不可没
18、前面是明妃入胡及其在胡中的情况与心情的描写;末四句则是进一步加以分析、议论。这四句分为三层:
19、①世界之大,为何我们相遇,难道是缘分,难道是天意(《我的歌声里》)
20、孔子早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提出诗歌兴,观,群,怨的四大社会功能论断,因为这论断切中了诗歌功能之宗旨,所以它一直影响着历代诗人诗词创作。既然兴、观、群、怨可以用来总结古人诗歌的社会作用,当然也可以融会贯通,用来指导当代诗词的创作思维。